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大汉帝国风云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闯删透鞘牢耙荡蛳录崾祷 �
大将军建议天子即刻奔赴洛阳战场,指挥大汉将士奋勇作战,而且从此后,每逢大军出征,天子必定亲征。有殿下和诸位大臣坐镇京都,有天子和大汉将士征伐天下,中兴大业何愁不成?
接着大将军又说道,考虑到天子常年在外征伐,不能荒废学业,所以特举荐邯郸学堂大祭酒郑玄、太傅杨彪、光禄勋张燕、龙骧大将军赵云、中书监田畴、凉州刺史贾诩、大将军府长史傅干和自己共八位大臣为“天子师”。天子在京时,由郑玄、杨彪授课,天子征伐时,由自己和其余六位大臣为其授课。
这两个建议不足百字,但理由却有数千字,把天子御驾亲征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
长公主看完大将军所提的两个建议后,抬手就把奏章砸到了地上,“传旨,急召众臣到凤凰池议事。”
凤凰池气氛紧张。
大将军的反击未免太离谱了。
让天子到洛阳,说得好听一点叫御驾亲征,说得不好听就是挟持。
拜封八位大臣为“天子师”,说白了就是给天子准备实力。郑玄大师的弟子遍布天下。杨彪出身关西杨家,杨家是本朝四世三公的大门阀,门生故吏数不胜数。大将军自己就不用说了。张燕过去是黄巾军大帅,而目前北疆军中出身黄巾的将领占了大多数,得到了张燕的支持,也就等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贾诩是凉州人,文武双全,智谋出众,有他教诲天子,将来大汉的边疆估计是寸土必争了。赵云、田畴、傅干年纪都不大,等到北疆老一辈的不在了,他们还一样能帮助天子支撑大局。
大将军早早为天子筹备实力,看上去很正常,其实就是警告长公主,制约长公主,为将来天子主政铺平道路,不过,更严重的问题在后边。
天子虽然今年只有五岁,但他是大汉的天子,代表的是大汉皇权。天子御驾亲征,和大将军在一起,部分皇权随即被大将军控制了,这样一来,大将军不但无需交出兵权,反而把长公主手上的皇权抢去了一部分。
大将军雷霆一刀,正中长公主和朝廷的要害。
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同意,长公主和朝廷随即陷入被动,将来事事都要受到大将军的掣肘。如果不同意,事情难以预料,因为大将军现在被激怒了。虽然长公主和朝廷一直竭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但随着局势的发展,矛盾的激化,激烈的正面冲突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十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节
大汉建兴五年(公元201年),九月。
九月初,洛阳,上林苑,大将军行辕。
长公主书告大将军,再一次重申了把天子和朝廷尽快迁到关中的诸多好处,希望大将军能以中兴大业为重,即刻调整攻击洛阳的策略,把主要兵力投到洛阳外围战场,在荆州、豫州、兖州和青州一线部署重兵,以阻挡叛军的反击,把洛阳之敌彻底困死。长公主认为,此策虽然延长了攻占洛阳全取中原的时间,但可以减少军队的损失,减少朝廷财赋的支出,更能对南方的叛军造成极大震慑,为尽快平定天下取得最大优势。
丞相蔡邕和大司农李玮也各自写了一封长信,从当今天下局势,朝廷财赋等各个方面做了详尽的解释,最后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意思,攻击洛阳的策略必须服从于大汉国政策略,这关系到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整体利益。
长公主、丞相蔡邕和大司农李玮对大将军建议天子御驾亲征一事只字未提,显然还是想做最后一次努力。
大将军召集北疆众将军议,把长公主要求北疆军调整洛阳攻击策略和朝廷即刻开始迁离晋阳的事详细说了一下,征询众将的意见。
李弘的话刚刚说完,麴义就站了起来,“大将军,你有没有把当前的局势对殿下和朝廷解释清楚?现在平定天下的重点不是攻克洛阳,也不是南下平叛,而是西进凉州平定羌人之祸。西疆不平,关中就不稳,关中不稳,大军就无法集中力量南下平叛,最后很有可能演变成南北对峙之局。大汉将陷入长期的分裂。大汉分裂了,社稷摇摇欲坠,还有什么中兴可言?”
傅干急忙站了起来,躬身回道:“大人,我们在奏章中已经解释多次了,但殿下和朝中的大臣们好像无法理解。他们认为,西疆和南方州郡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不要也罢。在朝中,放弃西疆的言论一直没有断绝过。现在这种奏议更多了。”
“一帮祸国殃民的混帐东西……”麴义脸色一变,破口大骂,“大汉走到今天这一步,原因是什么,难道他们都忘了?当时殿下年幼,不能理解情有可原,但蔡邕、杨彪这些大臣难道不知道?李玮、崔琰这些大臣也不知道?当年如果没有西疆年复一年的战乱,国库怎么会空竭,国力怎么会衰落,百姓的日子怎么会越来越苦?后来黄巾军揭竿而起,老边、韩遂也在西疆起事,大汉军队同时在两线作战,结果屡战屡乱,大汉被活活拖垮。大汉垮了,黄巾之乱平不了,西疆、北疆的胡人杀了进来,社稷最后无力支撑,终于轰然倒塌。这么血淋淋的教训,难道他们都忘记了?”
“今日若想平定天下,首先要平定西疆,把西、北两疆牢牢稳住。我们的后方稳定了,不打仗了,财赋和兵力都有了,大军才能集中全部力量南下平叛。”麴义愤怒地挥动着手臂,大声质问道,“这么简单的问题,难道他们都不懂?到底要让大汉倾覆多少次,他们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西疆、北疆才是大汉的根基,才是保证大汉长治久安的根基?”
“云天,你冷静一点……”李弘冲着他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去,“事情没这么简单。殿下和朝廷既然决定迁都长安,那么西疆的稳定就是当务之急,这一点殿下和朝廷应该都有共识。”
李弘的目光从诸将脸上缓缓扫过,“羌人已经打到了翼城、上邽一线,打到了关中的门口,这时朝廷却要求我们调整攻击之策,要求我们围而不打,要求我们把主力部署到洛阳外围。如果我们遵从此策,直接后果是什么?西疆丢失,关中危急,天子和朝廷无法立足长安,只好再次迁都洛阳。”
“说来说去,还是对付我们北疆人。”吴雄一掌拍到案几上,瞪大眼晴骂了起来,“当初,是我们北疆人要求定都长安,现在朝中那帮混蛋竟然以此为饵,引诱我们上当。”
“哼……关中丢了,京都改为洛阳,北疆人的脸丢光了,以后我们在朝堂上还如何立足?”王当冷笑道,“大将军,应该想想办法了。洛阳很坚固,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而天子和朝廷马上又要迁到关中,时间不等人啊。”
李弘站了起来,慢慢走到大帐中间。
诸将望着李弘,默不作声。此事关系重大,矛盾一旦激化就是和朝廷对立,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前两天,我曾上书朝廷,提了一个建议,要求天子御驾亲征。”李弘不紧不慢地说道,“天子御驾亲征,有三个好处。首先我们可以确保天子的安全。其次,我们可以缓和与朝廷之间的尖锐矛盾。第三,天子在前线,可以确保平定天下期间,国政策略与兵事策略的协调和统一。兵事策略要服从于国政策略,但国政策略要符合中兴大业的整体策略,这是我们能够百战百胜的根本,不可动摇。”
诸将震骇,就连麴义都瞪大眼睛望着李弘。大帐内的气氛一时令人窒息。
天子御驾亲征,如果仔细权衡利弊,当然是利大于弊,但大将军的目的显然不在于御驾亲征的象征意义,而在于权柄的争夺。大将军最后一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需要控制中兴大业的整体策略,也就是说,御驾亲征的本质其实就是挟持。挟持天子控制朝堂,这是最可怕的事了,稍有不慎就是社稷倾覆之祸。
“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愿意待在晋阳。原因是什么,相信大家也略知一二。但就在洛阳即将攻克,我们可以全取中原,中兴大业开始露出曙光的时候,有些人急不可耐了,要为铲除中兴大业最大的阻碍做准备了。”
诸将更为震惊。中兴大业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在朝廷眼里,不就是大将军吗?朝廷谁有力量对付大将军?但当年窦武、何进、董卓被诛却是个事实。窦武权倾天下,更有太傅陈蕃相助,但匪夷所思的是,他竟然被一帮阉人拿着天子的圣旨杀了。何进掌控权柄,北军、西园军尽在手中,但他也是不可思议地被几个阉人砍了。至于董卓的死,更是大将军的前车之鉴。当年即使没有吕布的背叛,董卓一样会被刺杀。试想整个朝廷都在处心积虑地对付你,你能活多久?
大将军愤怒了。不过他吸取了教训,他把天子接到了自己身边,把长公主和朝廷甩到了一旁,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诸将脸上的震惊、疑惑、恐惧、担忧都落在了李弘眼里,这也是他召集诸将军议的重要原因。现在不像过去了,这些将军、中郎将们都是大汉未来的中兴名臣。随着地位的提高和中兴大业的推进,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把问题解释清楚,不把诸将的心笼络到一起,董卓之祸近在咫尺。
李弘走到大帐门口,望着帐外蔚蓝色的天空,轻轻叹了一口气,然后转身指着傅干说道:“彦才,你详细解释一下,让诸位大人对全部局势有个理解。”
傅干滔滔不绝说了半个时辰。很长时间都在解释官制的数次修改和皇权、相权、兵权争夺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说清楚了,朝堂上权柄争夺的脉络和目标也就清晰了。
“现在的问题是,中兴大业的最大阻碍不是大将军,而是北疆武人。”傅干终于说出了这次军议的重点,一句让众将怒不可遏的话,“将来征伐结束后,军队要大量削减,诸位大人功勋显赫,回朝后如何安排?如果都去做官,现在朝堂上的公卿大臣怎么办?如果不回朝,都各自率军驻守边疆要塞,朝廷能放心吗?你们恃功骄纵拥兵自重怎么办?如果都回家养老,诸位大人愿意吗?”
这句话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帐内立时便乱了。为大汉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