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0.大汉帝国风云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危机解除后,朝政虽然由北疆人控制,但北疆人已经分裂,朝堂上会形成新的争斗,而且争斗的势力更多,争斗的手段更加惨烈。”李玮叹了一口气,“大将军应该有所预料,但他没有办法,为了确保中兴策略符合北疆人的利益,他只能求同存异,保大弃小,走一步算一步了。”
“北疆士人中,我算是一系,以崔琰为首的冀州门阀世族算是一系,以晋阳王家为首的北疆门阀世族算是一系,田畴、傅干算是一系,如果加上关洛士人和颖汝士人,未来朝堂上的权势斗争远比现在要激烈。”
“北疆武人也已经分裂,以张燕、杨凤为首的黄巾系,以徐荣、麴义、贾诩为首的西疆系,以鲜于辅、玉石为首的北疆系,以颜良、赵云为首的冀州系,如果大将军为了制衡军中势力,把吕布将军保下来,那么还要算上吕布一系。这么多势力同时涌进朝堂,并占据重要位置参与国政,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不得而知。”
“北疆武人早在孝献皇帝到了晋阳重建朝廷后,已经逐步进入朝堂,但此后他们进入朝堂的阻力非常大。此次大将军利用长安兵变的机会,让北疆武人们之间的矛盾全部爆发,武人们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北疆武人的分裂,让朝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他们的抵制和恐惧。大将军为武人们成功打开了武人进入朝堂的大门。”
“武人的分裂对军队的影响很大,但大将军把他们全部推进了朝堂,以最快的速度消除了因为武人分裂而给军队带来的巨大影响。将军们入朝了,军中各势力之间的争斗随即减少,军中更多的校尉、中郎将们得到了立功和升迁的机会,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迅速得到提高,而大将军也乘机牢牢控制了军队。只要军队在手,他还怕朝廷夺走他的兵权吗?”
“这些年,随着军队的增多,将军们的增多,军中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也越来越激烈,大将军对军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这也是大将军自冀州大战后,三年不愿回朝的最重要原因。他必须牢牢控制军队,军队一乱,什么都完了。他不是不愿回朝,他是不敢回朝啊。”
“现在你再回头想想,是不是能理解大将军为什么要策划和发动长安危机了?”李玮冲着筱岚笑道,“我说这场危机是大将军背后指使的,你刚才或许还有几分怀疑,现在你还怀疑吗?”
“此次长安危机,大将军打开了武人入朝的大门,给他们的将来铺平了道路。武人入朝了,将军们对社稷的威胁也就减少了,同时军队内部的斗争也减少了,而大将军也能更加牢固地控制军队了。军队内部团结了,稳定了,战斗力也就提高了,胜仗也就越打越多,而新一代的武人也将大量涌现,他们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进入朝堂。这样一来,大将军对军队的控制力会越来越牢固,对朝政的控制力也会越来越牢固,其权势会越来越大,对社稷的威慑力也会越来越强悍,越来越具有倾覆性。”
“在这种情况下,长公主和朝廷还敢夺取大将军的兵权吗?就算长公主和朝廷拿回了大将军的兵权,那又有什么意义?只要大将军不死,他就是兵权。如果大将军象董卓一样被刺杀了,社稷也就完了。那时朝堂上的武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奋起还击,而军中那些由大将军亲手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武人,他们会把社稷撕成碎片。”
“这些年,大将军对长公主和朝廷的进逼,一退再退,但你看到他的权势和实力有什么损失吗?没有,相反,所有试图对付他的人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因为大将军就象一尊战神,无人可以击败。”
“大将军把朝堂当作战场,每打一仗,都要达到数个目的,他绝不会为了一个目的而去发动一场战争。这次也是一样。你看,丞相大人倒了,青兖士人倒了,长公主的权柄削弱了,北疆武人分裂后入朝了,招抚襄阳失败了。北疆人控制了朝政,军队牢牢控制在手,中兴策略也将按着北疆人的意愿推进。等到这场危机平静下来,估计再也有没人愿意和他正面对抗了。”
“大将军达到了他的目的,他变得更加强悍。但问题是,六年后,当天子主政的时候,他逼迫长公主还政于小天子的时候,他该怎么办?”
“大将军显然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他带着小天子征战天下,不遗余力地给小天子培养实力。但六年后,大将军从军时间达到了二十五年。二十五年的戎马岁月,二十五年的沙场征战,二十五年的功勋,将军在人们的心中象神一样存在。其威信之大,岂是小天子所能代替?试想军中有多少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的将士?试想大漠上有多少愿意为他粉身碎骨的勇士?”
“如果大将军继续留在朝堂,那他就是权臣,对社稷,对小天子,对他自己都没有好处。这不仅仅是功高震主的事,而是因为整个社稷都感受到了他的威胁,没有人愿意让他继续留在朝堂上。但更严重的问题是,他走得掉吗?谁敢让他离开朝堂?谁放心他离开朝堂?”
“他不走,长公主就不会还政于天子。虽然天子十三岁了,主政了,但按本朝传统,在天子没有完成学业(《礼记 内则》中规定了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成人后有更高层次的学习,即使是天子也要遵从此礼),也就是没到二十岁之前,长公主都可以继续主政辅佐天子。如此一来,冲突就爆发了。”
“六年后的这场危机非常可怕,没有人可以置身于外,稍有不慎,就是玉石俱焚之祸。”
筱岚无力地靠在了车座上,心灰意冷,一时间恨不得就此撒手西去。
她和李玮虽然都是本朝重臣,但夫妇两人很少在家中议论朝政。依律法,京中大臣如无正当理由不许私自聚会。筱岚身份特殊,和李玮两人不受此律限制,但为了身家性命,两人还是对各自的公务守口如瓶。筱岚对朝政有自己的理解,但今天听到李玮一番话,她才蓦然发现自己和长公主一样,因为对李弘的崇拜而蒙蔽了心智,竟然还是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李弘。
“大将军信任你,这么急着把你推上丞相的位置,是不是希望你帮他寻找一条生路?”
“这不是帮他寻找一条生路,而是帮助社稷,帮助小天子,帮助我们自己寻找一条生路。这是自救。如果我不能挽救六年后的危机,我们都将在那一刻灰飞烟灭。”
“你有办法?”筱岚惊喜地问道。
“没有。”李玮沮丧地摇摇头,“我现在脑子一团糊,但我感觉肯定有绝处逢生的机会。”
“你说说,也许我能帮你想想?”筱岚急切地说道。
“目前能预料到的事只有两件。一是小天子十三岁行冠礼后,他可以为自己娶一位皇后,这位皇后不能是别人,只能是大将军的女儿,雯儿和秀儿都可以,甚至两个都可以进宫。这样一来,大将军就成了外戚。按照大汉律法,外戚不能出任朝中显职。但问题是大将军愿意吗?大将军放弃兵权,需要几个条件,首先长公主必须彻底交出权柄;其次,他要有合适的理由放弃权柄,让长公主、天子和朝中大臣都放心;第三,他必须可以切实保障自己的安全。大将军做了外戚,女儿做了皇后,并不代表他和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部下们就安全了,没人相信这种婚姻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不过,大将军成为外戚,是他交出兵权,退出朝堂的基础,是解决六年后那场危机的先决条件。因此不管他是否愿意,我们都要逼着他把女儿嫁给天子。”
筱岚深有同感地连连点头,“那能预料到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长公主的归宿。”李玮压低声音说道。筱岚吓了一跳。这件事是长公主的禁忌,当年晋阳危机就是因为孝献皇帝想把长公主嫁出去,结果满朝文武几乎被一网打尽,远比这次长安危机更可怕。
“如果长公主得偿心愿,那么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我们也能从中找到化解危机的办法,或许……”
筱岚心有余悸地连连摇手,“你想得太简单了,你知道办成这事难度有多大吗?一个愿嫁,一个愿娶就行了?天子怎么想?大臣们怎么想?六年后的天下局势又如何?朝堂局势又如何?等等,等等,太复杂,太复杂,想都不敢想的事,你不要再提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此事不但无助于解决六年后的危机,反而有可能让那场危机变得更加血腥,甚至直接摧毁社稷。”
李玮还想再说,筱岚脸色一沉,怒声说道:“不要再说了,就算我们身死族灭,也不能挑起这场可怕的灾难。”
“那你让我现在怎么解决问题?”李玮两眼一瞪,厉声说道,“我刚才说了那么多,你还没有听懂吗?这场危机和六年后的那场危机是紧密相联的。如果长公主不能象过去一样全身心地信任大将军,如果他们两人还不能携手合作,以强悍的实力威慑外朝,我凭什么保证武人们可以顺利进入朝堂,保证他们在朝堂上牢牢站住脚?武人站住了脚,朝堂上的斗争就会骤然激烈,那我又凭什么保证朝堂可以连续稳定六年?如果朝堂不能连续稳定六年,国力不能持续恢复,六年后,我拿什么去支撑因为那场危机而导致的一系列灾祸?”
“这不是我个人的事,也不是我们家族的事,这关系到社稷,关系到千千万万的无辜生灵。”李玮一把抓住筱岚的手臂,把他拽进自己怀里,凑在她耳边低声说道,“告诉长公主,只要她完全信任大将军,就象当年她到北疆的时候一样信任大将军,她肯定就能得到自己的幸福。我拿自己的生命发誓,如果我不能帮助她完成心愿,我将万箭穿心而死。”
筱岚哭了,她抱住李玮,伤心地说道:“你为什么一定要承担这个责任?过两年,你随便找个理由就能脱身,你为什么一定要往死路上跑啊?”
“没有大将军,我早就死在翼城了。没有大将军,也没有今天的大汉。于私,我应该为大将军而死;于公,我应该为社稷而死。”李玮轻轻叹了一口气,“老师的在天之灵正在看着我们,如果他还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