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昌集天下 作者:邓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盖子媚腥说姆绞酱蛳斯悴睦锏木澜幔岫怂呦氯サ男拍睢2淮恚俣嗟目喽家ィ馓迳虾途裆鲜艿目喽家约豪纯浮�19岁的郭广昌在那天意识到,作为男人的肩膀要承担的最大分量不是刚收割的水稻,也不是从井边挑起来的水,而是自己作出的决定。
  过了几天,他悄悄卷了一床竹席,背了十几斤米去了东阳中学。高中三年,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成了他学习间隙与家里唯一的联系。
  正是过早地承受了人生的风雨和苦难,使得郭广昌能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今天的郭广昌,已经很少向人提及这段往事了,可是他自己知道,那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抉择。这个看似很小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他后来上大学的机会,他的眼界也由此而更加开阔,这为他以后在资本和产业这条路上一路飞奔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苦读:“博士菜”成就大学梦
  明朝学士宋濂在自述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经历的名篇《送东阳马生序》中这样写道:“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与宋濂相同,东阳的书生从古至今都在秉行着苦读的历史准绳,他们像苦行僧一般,冒着严寒四处求学,哪怕受冷挨饿也在所不惜。回想起来,郭广昌也是典型的东阳书生。
  东阳多山,人多地少,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的土地不到一亩。郭广昌回忆起小时候说,东阳村民的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前,真的非常苦。人们充饥的食物主要是玉米、山药等杂粮,田里种出来的水稻是上等良品,平时根本吃不到,就算逢年过节也只能适量地少吃一点。
  就算是杂粮,在日常生活中也还是不够吃。他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家家户户都没有余粮,就要去借粮食,说得好听是借,其实和乞讨无异。郭广昌的妻子是上海人,现在偶尔吃一点山药,赞不绝口,说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从小就能吃到,真幸福。郭广昌无奈地笑笑,因为妻子不了解当时村里人的生活状况。直到今天,郭广昌一闻到山药味,还觉得受不了。
  读高中时,学校离家20多公里,郭广昌每餐的菜就是自带的霉干菜。他说,吃霉干菜可称为东阳读书人的一个传统,久而久之被当地人称做“博士菜”。东阳在当地也被称做“博士市”,因为这里出了很多博士,很多农民出身的博士,就是靠这价廉又易保存的霉干菜维持读书生涯的。
  有一回,郭广昌的霉干菜不知道被谁吃的一点都不剩了,他没有过问。同学们过得都很清贫,有的人真是穷得穿不起鞋,还要坚持上学,大家都抱着同一个梦想在奋斗。郭广昌看在眼里,心想一罐小小的霉干菜又算得了什么呢?但郭广昌的肚子不答应了,饥肠辘辘的他就生生地扛了两天,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放学之后他急匆匆地往家赶。一回到家,抱起菜罐,夹了一碗就吃了起来。现在想起来,那是他吃霉干菜吃得最香的一次。
  分得清轻重,看得明是非,这是郭广昌为人处世的一个特点。俗话说,三岁看老,从上学时就深明大义的郭广昌在以后的商海中打拼,恪守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古训,有些无足轻重的利益舍了也就舍了,没什么大不了,而对得起良心始终是他从商和做人的一个原则。
  1985年,郭广昌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带着做一个哲学家的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可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20世纪80年代,恰逢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思想流派百花齐放的时期,很多人认为中国出现问题,那一定是上层建筑——社会哲学上出了问题。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遇到了难题,越发激起了人们对哲学思考的兴趣。
  当时的郭广昌真可谓是春风得意、如鱼得水。高中三年,他不仅在学习成绩上高歌猛进,对哲学和商业智慧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加上一直培养起来的对思考的热爱,他开始在复旦哲学系崭露头角。
  第三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东阳自古出书生,“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郭广昌在东阳高中的三年里,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自己也越来越自信。屡有“大言不惭”之举,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他风华正茂的一面。
  年轻没有失败,因为年轻人有时间去后悔,犯了错还来得及更改。郭广昌听从父母的意愿考取了金华师范学校,但他马上就后悔了,并作出了让自己一生庆幸的决定——继续读高中。
  在高中,爱读书的习惯造就了郭广昌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他“控制自己”的人生观和“不说空话”的务实精神都显现了一个热血少年的青春物语。
  自制:让老师“无话可说”
  郭广昌从作出放弃中师去读高中的决定开始,真的就履行起“控制自己”的人生信条来了。他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充满诱惑的选择,但他知道在面对这些诱惑的时候一定要理性地思考,不要冒失。太多的选择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对与错。海德格尔在《时间与存在》中说:“选择是无从选择的”,正因为如此,人更须控制自己。
  在东阳中学读高中的三年内,郭广昌没有和一个同学红过脸,自己赖以果腹的霉干菜被人吃了他也没有半句怨言。脾气谁都有,没有脾气的男人不是好男人,关键是脾气得用对地方。在碰到难解的题目时,就得发狠,有一股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狠劲才能不惧怕难题。但对待身边的同学,却不应该发脾气,尤其是在了解对方实际情况之前,更不能轻易动怒。
  随时随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怀着一颗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心去善待别人,这是郭广昌给“控制自己”做的第一条注解。
  高二时,有很多同学来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热心地帮助他们,没有一丝得意。在他看来,开口求人是需要勇气的,如果自己再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那对方心里必定不舒坦。反观现在的社会,求人办事需要付出许多代价,有的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有一点权力就忘乎所以,对所有有求于他的人都冷若冰霜、颐指气使,充分“享受”役使他人的“快感”。郭广昌觉得这是非常愚蠢的,也是社会不文明的一种表征。在一个心智成熟的社会里,控制自己的第一层含义理应是善待他人。
  遵守规则是郭广昌“控制自己”的第二层注解。小到学校、公司,大到社会、国家,都有规则。古语有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旧社会用体制束缚人,那些灭绝人性的规矩当然要打破,但是完全没有规则也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规则,久而久之,必然会造成社会和文明的紊乱。现在全世界都在讲法制和法治,这个“法”就是规则,是保障大多数人利益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个人应该遵守这个规则。
  年过古稀的吴加清老人是郭广昌在东阳中学念高中时的班主任,老人从教一生,桃李满天下,但他对1985年毕业的郭广昌记忆尤其深刻。三年当中,郭广昌基本上没有违规的地方,吴老师甚至都没机会找他谈话。每天的早锻炼,他都跟在老师后面跑,从不缺席,从没掉队,绝不偷懒。吴老师也知道他经常去图书室,大量吸取课堂外的知识,但这压根就不算错,不是所有“闲书”都应该被禁止的。而且郭广昌学习也很努力,每次考试都在进步,高二以后更是大幅度地进步,吴老师把这些都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
  规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达成共识的,如果只是少数人定的霸王条款,就要坚决抵制。当然,也要讲究战略战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想不到的办法。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沟通和谈判去解决,暴力只是一种最无奈的举动。当一个人需要通过暴力去解决问题的时候,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公平机制出了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更是一种人性的悲哀。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有卓越的思考力,通过哲学思辨不断提升肉体之外的精神力量。信念指引行为,行为才得以控制,当行为失控,毫无疑问就是信念崩塌了。每当听到人们口中“守规则的都是老实人”这样的论调时,郭广昌就感到一种无名的悲凉,现在许多人处于无信念状态,而且守规则反而成了一种备受歧视的行为,这让他无法理解。
  郭广昌“控制自己”的第三层含义是积极向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颗勇于进取的心,勇气在更多时候是自己给予的,是一个心理暗示的过程。
  在东阳中学的日子,郭广昌就时刻处于这样的状态。是人就会感到疲倦,不知疲倦是一个非常形而上学的概念,这就跟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一样。当感到疲倦、受到诱惑的时候,控制自己往往会决定事情的走向。
  主见:不写“废话连篇”的总结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郭广昌秉性温和,与人为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从高中时代开始,郭广昌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世界观,这得益于他阅读的海量课外书籍,从这个角度看来,郭广昌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学生。
  提起郭广昌的个性,吴老师犹豫了一下,这位看着郭广昌一步步走完高中三年的班主任老师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叱咤风云的好好学生。说他个性张扬吧,他还挺温文尔雅的;说他平淡无奇吧,他却常有惊人之举。总之,在郭广昌身上既有“温良恭俭让”的传统士人品格,又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新青年意气。
  郭广昌最让吴老师头疼的一件事发生在高二下学期。那时候,郭广昌的学习成绩已经在班里排到了前五,也许是成绩的飙升让郭广昌信心倍增,以前沉默不语的他在这段时间显得非常活跃,在类似于班会这样的群言场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