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2-01-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后现代的批判者与鼓吹者都有些偏激,相比之下,倒是一些外国学者反而比较理性公允。比如,伊格尔顿就说过:“今天的中国当然是一个正在经历巨大改变的社会,正在努力寻找用以理解这个历史变化的最佳概念构架。后现代主义就是一个这样的构架,已经在今天的中国引起了某种兴趣。但是,也许对最新流行的无论什么东西抱有一点怀疑态度总是可取的:今天激动人心的真理是明天的陈腐信条。”〔4〕   
    我想,如果后现代鼓吹者能取一点怀疑姿态,如果后现代批判者能多一点宽容心理,他们也许会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握手言和。
注释:
     〔1〕《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第178页。
     〔2〕〔3〕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379、395页。
     〔4〕《后现代主义的幻象·致中国读者》,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新新人类”与“旧旧人类”
? 马俊华
 
 
    现在冒出一批“新新人类”,染着黄头发,说话带着洋腔,平时看看DVD、蹦蹦迪,或上上网、聊聊天,更为极端的则是,鼓吹吸毒和滥交,把反文明、反社会当作先锋和前卫。他们认为,这种生活方式非常独特,足以否定和超越传统,于是就高举着起义的大旗,要颠覆一切既成的价值观念。这不禁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现在的人们都怕落伍,都想站在时代的最前列,热衷于求新求变,以为只有新奇的事物才有意义。这样一味追求下去,就沉溺到时尚的追逐中,产生一种错觉,只见泡沫,不见海洋,甚至用泡沫否定海洋,看到肯德基就否定了蘑菇炖小鸡,看到可口可乐就否定了白开水。可生活的演进常常是这样,新中有旧,变中有不变。比如,电脑确实比算盘高明,但和远古的石器一样,都是工具。要熟练地使用这些工具,就得拥有相应的知识本领,这就需要学习,而学习作为一种获得知识的途径,则是古今一致的,都需要付出同质的劳动。DVD确实比录像带清晰,但和旧时的皮影戏一样,都是影像,并不是对生活的直接触摸。要真实地生活,就不能光停留在岸上旁观,而是得跳进水里,切身经受生活的风风雨雨,艰难是真艰难,痛苦是真痛苦。所以,对新奇的东西,既要看到它的新,又要看到它的旧;既要看到它的变,又要看到它的不变。这样,才不会被它单面的特点蒙蔽,夸大它那脱胎换骨的意义。   
    社会确实在进步,可每天最多只进步一点点儿,这点点滴滴的变化积累起来,最终并不会促成社会的根本改变,因为人生的基本矛盾,诸如生与死、自由与束缚、幸福与苦难等,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是每一个人来到世间必须重新经历的。也正是在克服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人生才获得了意义。社会无论怎样发展,都不会淘汰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像健康、善良、勤劳、勇敢、聪明,就是生存的五大法宝,它们不仅比算盘、电脑、蹦迪要新鲜,也比美元、欧元、日元要坚挺,是万古常新、永不贬值的生存的硬通货。拥有了这五大法宝,你无论生活在何时何地,都不会落伍,而且极有可能走上一条位于前沿的金光大道。因此,人应付社会变化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培养基本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只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在古代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个状元进士;在今天就可以参加 3+X高考,念个学士博士。学有所成,上可以报效祖国,下可以养家糊口。   
    至于什么麦当劳肯德基,就和古代的烧饼馄饨一样,是很自然就介入进去的日常消费圈子,它们本身并不具有真正独立的特性,最多算得上时代门口的土渣子。要是仅仅滞留在这些土渣子上,就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新时代,从而超越了古代,则是一件荒唐可笑的事情。同样,电脑也和算盘或结绳记事一样,不过是特定时代的常用工具,你只要认真学习,接受特定时代的规范教育,熟练地使用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根本不值得骄傲,更不值得借以蔑视古代。至于上网聊天,就更是低劣的小技小道了,最多算得上是一种自得其乐的小游戏,而且一不小心就陷入到玩物丧志的误区。所以,我们完全不需浮在生活的表层,拥有一种虚假的现代优越感。   
    要说反文明就是“先锋”或“前卫”,则更是陈词滥调。这种行为古已有之,不足为奇。仅举一个例子,商代那个纣王,就是一个“先锋”或“前卫”人物,一个“嬉皮士”大师,一个“后现代主义者”。这个家伙荒淫暴虐,大搞酒池肉林、炮烙之刑,把内心中阴暗和放纵的一面开发得淋漓尽致。这种活法如果能真正解放所谓的人性,实现所谓的个性自由,那我就可以说,人类文明在西周时代以前就已经功成正果,走向了终结。重新出场的周文王、周公旦就纯属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而周公制礼作乐,提出文治思想,建立封建制度、宗法社会,就更是倒行逆施、反攻倒算了。至于现时“新新人类” 这种三脚猫的伎俩,根本就不“先锋”或“前卫”,而是东施效颦、沉渣泛起。   
    实际上,人要走人道,就像动物只能走动物之道,植物只能走植物之道。所以,人要在自然界里建立一个人道的世界。这个人道的世界也可以说是人为的世界,或文化的世界、文明的世界。在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中,人也要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文明形态。人类的历史,从最初产生起,就是文明和反文明相冲突的历史。自然界的资源和人的劳动能力相对于人的欲望,永远都是匮乏的,永远都不能彻底满足人的需要。所以,文明的历史必然是人类的自我节制的历史,通过精神追求,来补偿这些缺憾,在新的境界上获得人生的完满,这样,才能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真正和谐。这是一个常识问题。至于究竟应该在何种程度和分寸上节制自身,则取决于社会的客观条件、时代的生活观念,以及人群合力的调整。   
    这两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奔赴现代化,生产力发达了,工资水平高了,消费能力强了。少男少女们正值骑在父母的背上白吃白喝的年龄,衣食无忧,看不到生活的古老根柢,对踏实地劳动也有些陌生,再加上欧风美雨的吹洗,现代文明负面的蛊惑和教唆,便容易把消费和享乐当作人生的惟一目的,饱暖思淫欲,饱暖思新奇,饱暖思刺激。另外,一些少男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倾向于以青春自骄,把青春的热情、惶惑和骚动当作感觉和智慧的优越,好像年龄越小就越深刻,就越接近真理,能看透传统和现实;而自己胡吃海喝、胡打胡闹的行为背后,真有一种深刻的反叛理性,有一种颠覆力量,从而产生一种幻觉,以为自己站在了历史的顶峰,可以做出反潮流的宏伟壮举。青春能有多新鲜?它只是生命的开始阶段,并不直接就意味着成就、资本、智慧和真理,更不直接就意味着生命的巅峰。青春是美好的,也是易逝的,如果不用心抓住,充分利用,就会不知不觉地丢失殆尽,最后两手空空,不学无术,只能成个人中废物。   
    “新新人类”要是再那么傻里傻气地晃悠下去,他们那点青春就消失无踪了,而回潮和反弹上来的则是毫不逊色于以往的愚昧和无知,比《小二黑结婚》里那个三仙姑和二诸葛还厉害。人在年轻的时候,缺乏自我约束,做出一些违规的举动本属正常,可只要及早转到正道上来,就不算太大的毛病。要是倚小卖小,一意孤行,幼稚到底,那就是自欺欺人,最终只能是自己“颠覆”自己了,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旧旧人类。最后,告诉少男少女们一个最朴实也最永恒的人生道理,它不仅存在于汉语世界,也存在于英语、法语、俄语、希伯来语等一切语言世界里,也将适用于纪元前、纪元后以至人类的灭亡:劳动是生活的惟一根基,是人的第一需要;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发掘出你的聪明才智,回报你辛勤的汗水,带给你充实、自由、解放的生命感受;休息和享乐只有作为劳动的附属,才有积极的意义;要想升华你的生命价值,就得尽量多做好事,有益于改善和提高别人的生活。  


 
我是前辈我忏悔
? 黎  明
 
 
    “拒绝和七十年代生的人交朋友”是个能扯起千头万绪、搅动思想潜流的话题,各类人群和诸多学科都能从讨论中见仁见智。最该关注这一讨论的应是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前期出生的人(以下姑且称“四五式”或“前辈”)。作为“顶头长辈”、教育者和成长环境的制造者,这些“社会中坚”对“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以下简称“七十年代人”或“后辈”),有直接责任与深远影响。研究后辈绕不开前辈,欲知某代人心理与行为特质,须探究其“遗传”及“变异”。这种研讨可能成为几代人审视自我、超越自我的共同机会,其前提是有足够的勇气正视事实。前些年,我曾用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方法,研究过八百多名“七十年代人”的智力与人格,并试图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作量化比较。由于前代人数据空缺、“诚实度”得分很低,无法设定客观性标准等不了了之。但其间也对自己这一代人的“无与伦比”有所体会,认识到前辈们教育、沟通后代的“资源”和“资格”,除了教训与忏悔没多少有分量的东西。   
    我是1954年出生的“机关子弟”。我同时代的人活得很不轻松。大多数人的前期状况是:“记事就挨饿,上学遇停课,恋爱算流氓,插队是工作。”可见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与爱的权利等基本人权都曾发生严重问题。被迫害、遭牵连的农家子弟则更加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