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3-1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钦抛欤乖谌饲胺懦龀蠡埃骸霸由ㄔ┍H松醵啵┐肀R幻驹疲璞鲎旨驹疲!毕蜃约旱亩髦骺冢馕シ戳斯俪〉挠蜗饭嬖颍谝桓霾桓咝说娜吮闶抢嫌言T戏创较嗉サ溃骸懊驹票H艘嗖簧伲┐肀R还尴伞!贝搜砸怀觯耪呶薏淮筻濉9造飧г寥辏谩敖雇防枚睢彼淖中稳葑钗〉保仁撬谡魅±寰枭喜僦保米锪嗽辽蹋黄浯问怯肓焦阕芏讲缓停ㄏ仁敲璞觯笫侨瘅耄蝗缓笫撬惶骄嗖空厶诘霉磺海蚨栽⒆笞谔亩恕扒巳朐痢鄙钪虏宦4送猓乃降乱睬6币椋獾脚昊鳎蔷褪撬シ醋鸨袄袷眯倚皇系匚磺佑诶湘拢皇戏叨蠊椋ǚ志樱G巴ピ饽纾偌由虾笤浩鸹穑造庀氩欢俣疾豢赡埽钪兆笞谔囊恢降卤憬突亓死霞摇
  郭嵩焘出生于湖南湘阴,祖父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多财而不吝,“然诺一语,千金不惜”。县令某公借了重金,人死在任上,欠家愿用两位漂亮的丫环抵债,郭嵩焘的祖父却烧掉借据,一笑置之。他还爱好诗文,闲暇时以吟咏为乐。应该说,这种豪迈家风和诗书气息对郭嵩焘的影响很大,因此他并不像一般读书人那样轻视“商贾末业”。郭嵩焘十七岁入岳麓书院就读,十八岁与曾国藩、刘蓉义结金兰,十九岁中举人,三十岁(1847年)中进士,点翰林,与李鸿章、沈葆桢是会试同年。他有两个弟弟郭崑焘和郭焘,都是湘军大体系中极有才干的能人,合在一起号称“湘阴三郭”。对他们三兄弟,曾国藩有一个堪称公允的评价:“论学一二三,论才三二一。”意思是,在三兄弟中,大哥郭嵩焘的学问最好,小弟郭焘的才干最高。
  郭嵩焘一生最得意之处,并非三年使西,更不是三年抚粤,而是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居丧的曾国藩墨糲从戎,说动了大傲哥左宗棠欣然出山,说动了负气而走的李鸿章重返曾氏幕府。他在《玉池老人自叙》中曾颇为得意地说:“其出任将相,一由嵩焘为之枢纽,亦一奇也。”当年,曾国藩居母丧,咸丰皇帝敕令他在湘省主办团练,他为了表明自己尽孝的决心,已写好奏章,恳请终制(守墓三年),让湖南巡抚张亮基代为呈递,奏章正在誊抄,还未送出,已是夜半时分,恰巧郭嵩焘来到湘乡荷叶塘曾国藩家致唁。宾主坐定后,谈及此节,郭嵩焘力劝曾国藩接下这付担子。他说:“您素有澄清天下的大志,现在机会来了,千万不可错过。况且戴孝从戎,古已有之。”曾国藩的思想工作可没那么容易做通,郭嵩焘又将“力保桑梓”的大义跟曾老爷子说了,然后由太翁出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曾国藩君命可抗,父命难违,这才硬着头皮应承下来,赴省城去尝试一项自己先前做梦都未曾想到过的艰难事业。其后,这位湘军大帅历尽艰险,成为“中兴第一名臣”,郭嵩焘当年苦口婆心的敦劝之功自然不可抹煞。左宗棠一向以“今亮”(当今的诸葛亮)自居,可他多年受困于闱场,三次进京会试,均名落孙山。左宗棠一向恃才傲物,胡林翼不遗余力地保荐他,他都婉言谢绝了,而郭嵩焘出于同乡之谊,当面向他陈说利害,“贤者不出,其奈天下苍生何”,左宗棠被其至诚感动,于是告别隐居生活,走马上任,先佐湖南巡抚张亮基,后佐湖南巡抚骆秉章,最终出将入相。只可惜这两位好友加亲家,后来因为政见相乖而反目成仇。李鸿章与郭嵩焘都是丁未(1847年)科的进士,这层同年关系在科举时代是非比寻常的,李鸿章一度因意见不合与恩师曾国藩怄气,离开了大帅府,前程顿时趋于黯淡,正是郭嵩焘劝他及早回头,才有了曾国藩保举李鸿章为江苏巡抚的下文,也才有了往后李鸿章飞黄腾达的好戏。
  湘军的最终取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防稳固,粮饷充足。郭嵩焘曾不无自豪地说:“湖南筹饷,一皆发端自鄙人。”虽说在官民交困的情势下征厘金(征商业税)不是郭嵩焘的发明,但他有宣传推广之功。为此郭嵩焘曾戏称自己是个“化缘和尚”。此外,郭嵩焘还创议兴办湘军水师,使湘军水陆并进,两翼齐飞,实力大大增强。
  然而,不管郭嵩焘早年对湘军作出过多大的贡献,也不管他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功业有多大帮助,就因为他出使英、法三年,对西方文明赞不绝口,主张开眼看世界,虚心向西方学习,尤其要学习西方政教方面的可取之处,便遭致国内顽固分子及保守势力的口诛笔伐和聚众诃骂,种种责难、痛贬和狂吠都齐刷刷地瞄准了他。连一向开明的文坛领袖王辏г艘踩衔豢删纫邓按阎醒蠖荆蘅刹烧摺薄T圃薰造狻爸苤型庵椋锞ㄖ溃毒ψ浚某鲅俺!钡牧浇芏搅趵ひ唬ê闲履耍苍谥伦笞谔牡男胖锌谖谴蟊洌园帐构槔吹墓造獬鲅圆谎罚骸绑尴墒撞吾迩洌ㄡ褂⒆盅迩洌┕#匝⑹怪猓谕饩灰晕弧4斯薪耍瓷蠛蚊婺恳怨楹稀!彼闶潜凰灾辛耍造饣毓樯h鳎ど场⑸苹较匾浴奥执灰酥潦『樱ㄏ娼蔽桑仁顾男新铰贰J〕堑氖可鸶窃诮滞诽龃笞直ǎ背馑赐ㄑ笕耍锹艄簟F胀ü僭奔剿膊嗄慷樱焕聿徊恰
  世事难料,人情莫测,像郭嵩焘这样一位“见利不趋,见难不避”(僧格林沁语)、“拼了声名,替国家办事”(曾纪泽语)的人却遭到“深明事理”的士大夫如此之大的误解和如此之多的攻讦,一时间,“骂名穷极九洲四海”。对此,郭嵩焘蔑然视之,重压和积毁之下,他并不打算改弦易辙,重新做人。他始终坚信自己所践履所主张的一切都是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虽被世人误解和攻讦,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推敲。他曾在致友人书信中表明了自己不以世间毁誉为进退的心迹:“谤毁遍天下,而吾心泰然。自谓考诸三王而不谬,俟诸百世圣人而不惑,于悠悠之毁誉何有哉!”他还在诗中唱出了强音:“流传万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这如同一支响箭,他将自己的大自信射向了遥远的时空。后来,维新派的杰出代表谭嗣同果然挺身而出,为郭嵩焘鸣不平,并向他致敬:“中国沿元、明之制,号十八行省,而湖南独以疾恶洋务名于地球。……然闻世之称精解洋务,又必曰湘阴郭筠仙(嵩焘)侍郎、湘乡曾劼刚(纪泽)侍郎,虽西国亦云然。两侍郎可为湖南光矣。”维新派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人物梁启超也称赞郭嵩焘是“最了解西学的人”。
  郭嵩焘与李鸿章终生交好,但他对后者办理洋务方面的关键性失策(偏重军事而忽略政教)多有批评,觉得“观其勤勤之意,是为能留意富强者,而要之皆末也,无当于本计”,还说他“考求西洋军火,可云精博。……惜其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反过来,李鸿章却真诚推许郭嵩焘为精通洋务的第一流人才,他在致友人的书信中称郭嵩焘“虽有呆气,而洋务确有见地”,“所论利害,皆洞入精微,事后无不征验”。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他若多活三年,中日甲午海战北洋舰队灰飞烟灭便完全印证了他早先的预见(舍政教之本逐船炮之末不能使国家强大),又该作何感想呢?他去世后,李鸿章为其上奏学行政绩,援例请史馆为其立传,礼部为其赐谥,可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答复:“郭嵩焘出使西洋,所著书颇滋物议。所请着不准行。”辛丑年(1901年)间,朝廷中某些义愤填膺的御史竟然将八国联军入京的那笔坏帐烂帐算在墓木已拱的前驻英公使头上,坚请朝廷下令掘郭嵩焘之墓而鞭其尸。这些人的眼力未免太差,情急之下连扛罪的对象也找错了。所幸公道自在人心,几句“圣裁”并不能抹煞一切,御史的痛斥狂贬也注销不了郭嵩焘的思想光芒。与朝廷的无情无知相反,湘籍大学问家王先谦为郭嵩焘撰写的墓志铭对其一生功德却作出了高度评价,也许能算得上是盖棺论定:“利在国家,岂图其私!……*%尔风节,百世之师。文章满家,鸾凤其仪。谤与身灭,积久弥辉!”
  我们考察历史,反顾来路,称郭嵩焘是中国十九世纪末维新派的先声,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全盘西化论”的嚆矢,当不为错。郭嵩焘痛恨反手关家门,力主开眼看世界,早已被证实是明智之见和明智之举,他是超越时代的先行者,生前没有知音,没有同道,内心寂寞如沙。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蓝调文明,面对重重阻力,真可谓是“雪拥蓝关马不前”,他叹息过,苦恼过,却从未绝望过,相信未来,内心始终怀抱着沉重的乐观。事实证明,郭嵩焘是对的。
  现在郭嵩焘的在天之灵已不再孤独,中国加入WTO后,诚心诚意向西方学习的人正不知凡几。若请求郭嵩焘给我们一句赠言,他会说什么呢?他或许会说:
  学习西方的政教仍永无止境。
  或许,就是这一句吧。
  注释:
  〔1〕宋·石介《徂徕集》卷十。
  〔2〕《筹办洋务始末》。
  〔3〕《劝学篇·序》。

  岚烟散尽说美龄

  
  ? 方以亮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医疗条件的根本改善及和平时期的稳步延伸,人类的平均寿命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上升空间。然而即便如此,堪称“人瑞”的世纪老人仍属珍稀品类,可谓凤毛麟角。宋美龄(1897~2003)身历三个世纪,活足一百零六岁,可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须知,困于贫穷者固然容易夭殇,骄于富贵者也同样难以长寿。她曾富拥金山,贵为“国母”,遍阅炎凉,饱经世变,居然能够打熬住这么久的筋骨,绝对有其过人之处。论出身,她是名门闺秀;论教养,她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