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感的性质和关系。由此之故,道教徒对日月星辰充满着敬畏,认为有无数的天神飞行其间,肩负着赏善罚恶的职责。道教视星为万物之精,为日所生,故星由日和生两字组成。道教神灵崇拜中专门有一大类型是星辰和星君崇拜。如金木水火土星君、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南斗太帝众真等等。其中道门对北斗星辰特别崇拜,北斗星是接近北极星的七颗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组成,因此古人称其为北斗七星。古人用虚拟的线条,将这七颗星联系起来,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称杓。整个形成一个有柄的斗,因其居于北方,故称北斗。道教非常重视北斗,有北斗七元星君和北斗九辰(七星加二隐星)星君崇拜,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道人在洞天福地云游时,可以利用北斗来确定方向、识别季节的交替。北斗星靠近北极星,把天枢、天璇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的距离,就可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同时,人们也可以根据初昏时斗柄的指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道门中人看来,北斗星辰与人间生死大事紧密关联,“北斗居天之中,为天之枢纽,斡运四时,凡天地日月五星列曜六甲二十八宿诸仙众真,上自天子下及黎庶,寿禄贫富,生死祸福,幽冥之事,无不属于北斗之总统也。人若诚心启祝,叩之必应。”《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卷一,《道藏》第17册,第10页。北斗星辰是专司人间寿数的,芸芸众生的寿夭长短死生大事概由其定夺。因此,道教专门有拜北斗的科仪,其中寄托了道门中人美好的长生的理想。《道藏》中这类道书很多,如《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北斗本命延寿灯仪》、《北斗本命长生妙经》、《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北斗七元金玄羽章》、《北斗七元星灯仪》、《北斗治法武威经》等等。道教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也体现在道教炼养术中。道教名目繁多的修炼法术中,就有一类存服日月北斗五星的法术,道书《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专述“服北斗九星法”、“服五方五星法”,文中插有北斗星辰的星图,兹节录“服北斗九星法”如下:日月之明谓之光,星辰之精谓之耀,总曰七曜,统曰三景。景者,明精之象也,缘象得明,含明纳耀,长生不死……常以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四孟之月上旬九日平旦,又以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四仲之中旬十九日之正中,又以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四季之下旬二十九日之夜半,一月一日三过行之……至行日时,清严入室,烧香精思,临目目闭气,扣齿九通,存见九星,宫府神君,威容端正……第一阳明神人吐青气之光,第二阴精神人吐黑气之光,第三真人神人吐黄气之光,第四玄冥神人吐赤气之光,第五丹元神人吐白气之光,第六北极神人吐绿气之光,第七天关神人吐绛气之光,第八辅星神人吐碧气之光,第九弼星神人吐玄气之光。九气各从星中下,吐兆口中,随次而吐,极气吞之。NFDA1极微微通,细细吐故气,仍渐渐纳新气九色咽之,都竟叩齿九通,坐卧行息,动静适人。如此九年,九皇神君降授兆诀,长生不死,上升三天,结友众真,与道合同矣。《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道藏》第33册,第466~467页。    
    道教认为,天穹中充满了神灵,居于日月北斗星辰中,谓之星神;有各自的名号、服饰、职司。服北斗九星法,其原理是通过存思五方五星和北斗星辰形象、名号,配合服气吐纳、叩齿来达到养生寿老目的。道教对星辰的崇拜必然促使道门中人对星象进行观测与研究,中国天文学史上有许多星象图出自道士之手也就不足为怪了元代赵友钦曾绘制过大型星图,并勒石为碑。据清人梅文鼎《中西经星同异考·序》云:“余尝见元赵缘督友钦石刻图,阁道六星在河中作磐折层阶之象……”可见赵友钦绘制的大型星图石刻在清初还存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敦煌星图甲本和乙本与道教有一定的关系,甲本前面抄有《云气杂占》,内有李淳风的按语。夏鼐先生认为这两份星图的底本是根据《步天歌》参照象(或增删早期星图)而绘制的《步天歌图》。”参见潘鼐《中国恒星观测史》,学林出版社,1989,第156页。此外,福建莆田涵江天后宫的明代星图(原件藏莆田文化馆,收入《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与道教的关系也值得深入研究。此外,笔者在道观做田野考察时,发现一些道观如武汉长春观也立有天文星图的碑刻。


第二部分:夜观星象——道教天学思想发微求道证道的需要(1)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门中人以求道证道为修行目标。在道门人士看来,神仙之道离不开天道、地道、人道,天道规律乃是常道的体现,因此必须探索天道之规律,以便为神道服务。元代陈致虚在《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下有一段话对此说的很清楚:上阳子曰:天地运度,以道用言,则人之身得天地正中之NFDA1,头像天,足像地,故曰:“人身一小天地。夫天地之造化生人生物,而人身之造化生佛生仙。《灵宝毕法》曰:“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别求于道,人同天地。心比天,肾比地,肝为阳,肺为阴,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赜其机,一始一终度数筹算可以得其理。《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下,《道藏》第2册,第426页。    
    在道门中人看来,天地造化产生了人与万物,而人通过修炼可以成仙成佛成圣,神道与天道、人道与天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故神道、人道之理可通过对天道的探赜索隐获得,仰观俯察可以知晓天地之机,对天地周而复始的度量测算可以明其理。    
    道教神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道教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发展和完善,也需要道门中人掌握一定的天文学知识。换句话说,道门人士出于建构道教神学理论体系,建构和发展完善各种内外丹养生修仙方术的目的,也必须仰观天文,致力于天文观测。“凡学无上之法,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太上洞玄宝元上经》,《道藏》第6册,第254页。    
    道教的神学本体论、神仙创世论和神仙谱系的建立,都是以天体宇宙的模型为基本构架的,即以中国传统的天文宇宙理论为基础,根据道教神学理论建构的需要,加以宗教神学的改造。《太上老君开天经》详细描述了老君创世的过程。道教宇宙论认为宇宙创生和演化经历了混元、空洞、混沌、混洞、劫运几个阶段,逐步形成道教三十二天、三十六天宇宙天层结构,道教天层结构模型的不断建构和完善,最终促成了道教多层次、全方位梯级神仙谱系的建立。道教神仙天层结构模型的建构离不开天文学知识,例如,《云笈七》卷二《混元混洞开闭劫运部》,在论述宇宙最初的“混元”阶段时,就评述了“古今之言天者一十八家”:    
    混元者,记事于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真一生焉,元气运行而天地立焉,造化施张而万物用焉,混沌者厥中惟虚,厥外惟无,浩浩荡荡,不可名也,广大之旨虽典册未穷秘妙之基,而玄经可见。古今言天者一十八家,爰考否臧,互有得失。则盖混天仪之述,有其言而亡其法矣。至如蒙庄《消遥》之篇,王仲任《论衡》之说,《三海经》考其理舍,列NFDE3寇书其清浊,汉武王黄道,张衡铜仪,周髀之书,宣夜之学,昕天安天之旨,晁崇姚信之流,义趣不同,师资各异,所以虞喜、虞耸、刘焯、葛洪,宋有承天,梁有祖NFDA9、唐朝李淳风皆有述作,庐江句股之术……若夫定两规之分次,明二道之运行,经纬不差、上下无爽者,惟浑天法耳。葛稚川言浑天之状如鸡子卵中之黄,地乘天而中居,天乘气而外运,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半出地上,半绕地下,二十八舍半隐半见,此乃符上清之奥旨,契玄象之明验矣。《云笈七》卷二,《道藏》第22册,第7页。    
    


第二部分:夜观星象——道教天学思想发微求道证道的需要(2)

    上述列举的“古今言天十八家”,乃宋代之前中国古代主要的天文宇宙学说,作者认为这些天文理论“互有得失”,并且特别指出晋代葛洪所推崇的浑天说符合道教上清思想,“此乃符上清之奥旨,契玄象之明验矣”,有力地说明了道教神学理论与古代天文学理论的密切关系。    
    道教神学信仰和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科仪形式来表达。宗教仪式是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名目繁多的道教仪式实施中,道教徒沟通了人与神鬼的关系,寄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倾注了自己的宗教情感,满足了自己的信仰和心理需求。道教科仪仪式的实施,特别是醮坛的设计、步罡踏斗之类的科仪程式的编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宇宙知识。例如高功法师步罡踏斗时,要铺设一种画满二十八星宿图象的罡单,以象征天庭。道教的修仙方术如外丹黄白术,就是在模拟天地宇宙的结构的丹房进行;道教的内丹术也是把人体视为小宇宙,其内炼理法也是法效天地宇宙阴阳变化的规律。而道教神霄派道士所施行的雷法,要想到达呼风唤雨的效果,更是在很大程度要倚仗天文气象学知识的运用。《道藏》中所收《雨NFDE4气候亲机》就是一部典型的专论雷法的道经,其中内含众多天象观测和气候预报的内容。道教的许多养生方术,如上所述上清派所传的各种存思北斗七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