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丹家在论及炼丹作金各种原料的性质和彼此制约关系时,他们则运用了阴阳统摄下的五行说来加以阐释。例如唐代丹家陈少微在其《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砂诀》中就用五行说来比附说明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的性质:    
    夫五石之金,各皆禀五神之阴精,合于山泽异气,结而为魄。且铁所禀南方阴丁之精,结而成形;铜所禀东方乙阴之气,结而成魄;银禀西方辛阴之神,结精而为之质;铅锡俱禀北方壬癸之气,锡受壬精,铅禀癸气,阴终于癸,故铅所禀于阴极之精也;金则所禀于中宫阴巳之魄,性本至刚。《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砂诀》,《道藏》第19册,第24页。    
    陈少微在论及“四黄”即雄黄、雌黄、砒黄和硫黄所具有变转这五种金属性质的功能时又说:    
    四黄者雄、雌、砒、硫,其质属于中宫戊土之位,性各含阳火之毒,毒能败五藏之气。若别制伏去其火毒,则能成易,变转五金之质……雄黄功能变铁,雌黄功能变锡,砒黄功能变铜,硫黄功能变银化汞,且四黄功亦反铁为铜,反铜为银,反银为金,转转变化。《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道藏》第19册,第24页。    
    总之,道教金丹家在阴阳五行说理论的指导下,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在阴(    
    坤、雌)与阳(乾、雄)的彼此交媾、相互作用下,使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他们把五行说融于炼丹作金的理论中,把五行、五方、五色、五藏等以类比方式相互对立和统一起来,并以阴阳统摄五行,再以这些对应模型外推各种物质的属性,以此来说明它们的性质和彼此之间的制约关系。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关于万物自然嬗变的金丹思想

    道教外丹黄白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变化之术。这种变化之术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就是万物自然嬗变论,即认为各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前面我们已谈及,南唐道士谭峭著有《化书》六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共一百余篇。其主题思想是自然万物之间可以互化,所谓“化化不间,由环之无穷。” 《化书》卷一“死生”云:“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由环之无穷。”《化书》卷一,《道藏》第23册,第592页。《化书》认为万物之间的转化是没有穷尽的,其中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反过来,有机物也可以转化为无机物,“贤女化为贞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而之无情也。”《化书》卷一,《道藏》第23册,第590页。    
    这些都是社会先进的科学思想。万物自然嬗变的这一金丹思想是金丹家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受到制陶、采矿、冶金、染色、酿酒、制醋等古代物质变换工艺的影响,以及在自然界特种变化、日月回转、寒暑交替、沧海桑田等大量事实的启示下,并在继承和吸收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老庄哲学中的变化观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自然嬗变的这一金丹思想指导下,道教金丹家深信“金可作也,世可度也”。    
    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286页。炼金炼丹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一种变化之术。只要在适宜的场合和时间里,选择适当的原材料,经过一定的中间手段处理,就完全能使物质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炼制出仙丹和金银来。例如道教金丹家很早就认识到汞的性质十分活泼,所谓“见火则飞,不见尘埃”。故千百年来,道教外丹黄白术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怎样“伏汞”、“死汞”,即克服、制伏水银的挥发性。为此,金丹家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去“伏汞”;同样硫黄性质也很活泼,也须伏火硫黄。《诸家神品丹法》卷四中就记载了“伏汞青布术”、“孙真人丹经内草伏汞法”、“伏汞结西方砂法”、“伏汞砂法”以及各种“伏火硫黄法”等。伏汞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入铅或硫等等所谓“黄芽”,使之与汞生成汞齐,这样就降低了汞的活泼性。道教炼丹家认为,如果能使汞的性质降伏到与黄金一样不活泼,达到所谓“真死”程度,汞的性质就发生了彻底性的变化,汞就可以嬗变为黄金了。    
    自然嬗变的金丹思想早在《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中就得到详尽阐述。    
    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认为,炼丹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自然之所以为兮,非有邪伪道。山泽气相蒸兮,兴云而为雨;泥渴乃成尘兮,火灭自为土;若蘖染为黄兮,似蓝成绿组;皮革煮为胶兮,NFDF8蘖化为酒。同类易施兮,非种难为巧。”《周易参同契·下篇》,朱熹“考异”本。也就是说,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水汽蒸发变成云雨,泥土干扬化为尘,燃烧残渣变作土,用蘖(即黄柏,其皮可入药,茎可以制成黄色染色)染黄色,皮革经过熬煮变成胶,NFDF8蘖经过发醇酿成酒等。魏伯阳认为物质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同类”,否则任你手艺多巧也是无能为力的。而炼制金液还丹的道理,同上述物质变化是一致的,只要掌握了适当的规律和方法就能成功。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奠基人葛洪,也明确指出变化是天地万物之本性,金银是可以由异物炼制的。他说:“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为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284页。    
    葛洪还以泥土制陶瓦可久存、柞柳烧成炭化墨写字不败朽为例,来类比说明肉身经过适当变化可以长生不死,他说:“泥壤,易消者也,而陶之为瓦,则与二仪齐其久焉。柞柳,速朽者也,而燔之为炭,则可亿载而不败焉。”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112页。就是说,泥土是容易损耗消失的,但烧成瓦则可以与天地共长久;柞柳是容易腐烂的,但烧成炭则可以化墨写字永不衰败。就是说,泥土是容易损耗消失的,但烧成瓦则可以与天地共长久;柞柳是容易腐烂的,但烧成炭则可以化墨写字永不衰败。道教金丹家从古代的染色、煮胶、酿酒、制陶、烧炭等生产实践中受到启发,得出运动变化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是一种极富辩证法的科学思想。    
    李约瑟认为:“道家深刻地意识到变化和转化的普遍性,是他们最深刻的科学洞见之一。”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176页。这一评价是恰如其分的。道教金丹家从古代的染色、煮胶、酿酒、制陶、烧炭等生产实践受到启发,得出运动变化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乃中国古代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思想。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的金丹思想(1)

    道徒从事炼丹、炼金的一个最主要动机就是为了达到肉体长生、羽化成仙。那么,为什么服饵了丹家用五金八石《诸家神品丹法》卷三,引《孙真人丹经内五金八石章》云:“五金:朱砂、水银、雄黄、雌黄、硫黄;八石:曾青、空青、石胆、砒霜、砜砂、白盐、白矾、牙硝。”《道藏》第19册,第229页。    
    炼制出的金液、还丹就可以使人长生不死呢?对此,道教金丹家自有一套理论思想依据,这就是道教的另一重要金丹思想——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即通过某种方法或步骤,可以使一种物质的性质转移,移植到另一种物质上,假求外物而使后一种物质的性质得以改变,进而达到改变物质本身的效果。    
    金丹家在长期的炼丹作金实践中,认识到黄金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强的抗腐蚀性,不仅在自然界里可以长期存在并且保持性质不发生任何变化,而且在丹炉中经过高温加热也不影响其稳定性。因此丹家认为只要把黄金的这种奇异的特性移植到人的肉体中,就可以使肉体也获得与黄金同样的“永不腐朽”特性,从而“寿与天地相毕”了。魏伯阳称:“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所以,“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葛洪则明确以“假求以外物以自坚固”的思想阐述了这一金丹理论。云:“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由于“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之则“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    
    此是假铜之劲以磗其肉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71页。丹家深信物质之间的性质可以通过移植这一途径而改性。在他们眼中,“黄金者,日之精也,为君服之通神轻身,能利五藏,逐邪气,杀鬼魅,久服者皮肤金色。”《张真人金石灵砂论》,《道藏》第19册,第5页。    
    服食了黄金这类的东西就借黄金的灵性换骨成仙,易贱为贵。“金液入口,则其身皆金色”。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71    
    页。“刀圭入口,换骨成仙,锱铢入质,易贱为贵”《丹房奥论》,《道藏》第19册,第25616页。,服食了黄金就可以“服金者寿如金,服玉寿如玉”了。《张真人金石灵砂论》承袭了葛洪思想,也认为“食金如金,食玉如玉。金之性坚,煮之不烂,埋之不朽,烧之不焦,所以能生人。”《张真人金石灵砂论》,《道藏》第19册,第5页。但是直接服食天然黄金则会中毒,早期就有不少人因此而中毒身亡。而道教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