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悖人性,而且从医学和养生学角度来看,强行禁欲会造成漏精尿浊,轻者伤身生疾,重者早夭病亡。    
    其次,陶弘景指出男女和合又不可放纵无度,要“节宣其道”,做到节欲保精以养生。


第六部分:医道融通——道教医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道教医学养生思想之历史脉络(5)

    凡养生要在于爱精,若能一月再施精,一岁二十四气施精,皆得寿百二十岁。《养性延命录》卷下,《道藏》第18册,第484页。    
    奸淫所以使人不寿者,非是鬼神所为也。直由用意俗猥,精动欲泄,务副彼心,竭力无厌,不以相生,反以相害,或惊狂消渴,或癫〓恶疮,为失精之故。《养性延命录》卷下,《道藏》第18册,第484页。    
    这里反复论述养生要在于爱精,并说明奸淫的害处会造成伤身害体,使人不寿。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用宗教医学惯长用的鬼神致病观来说明其原因,而是特别指出其原因“非是鬼神所为也”。道教养生家在房事养生方面的一个最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节欲保精。房事生活要有利于养生健体,贵在有“节”,无节制的纵欲会耗费人体内的元精即肾精,伤人元气,伐人年命。因为人之元精是生命三大要素之一,“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 ”《养性延命录》卷下,《道藏》第18册,第483页。 “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忍,不可不慎。”《养性延命录》卷下,《道藏》第18册,第484页。所以陶弘景从保精养生的角度又主张房事生活要有节制,这种节欲养生的思想符合现代医学理论。    
    复次,陶弘景明确提出房事养生的关键在于兴利除弊,故要注重性卫生之道,讲求房中禁忌和方法。陶弘景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死矣。”《养性延命录》卷下,《道藏》第18册,第485页。健康的性生活,不但为人类所必须,而且只要处理得当,还能有利于男女双方的身心健康。但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性卫生和性心理,不懂得房中宜忌,图一时之快,鲁莽行事,往往会造成人为损伤。陶弘景在《御女损益篇》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了房中宜禁和方法,例如指出:“交接尤禁醉饱,大忌,损人百倍。”《养性延命录》卷下,《道藏》第18册,第485页。“欲小便忍之以交接,令人得淋病或小便难,茎中痛,小腹强。”《养性延命录》卷下,《道藏》第18册,第 485页。“大恚怒后交接,令人发痈疽。”《养性延命录》卷下,《道藏》第18册,第485页。书中还指出房事生活要避开大寒、大热、大风等气候异常变化之日(天忌),不要在人的情绪沮丧、低落、恐慎之时进行(人忌),要选择环境优雅的场所(地忌),并讲求一定的房中技巧。这些房事养生思想与现代性医学、性卫生学的基本观点不谋而合盖建民:“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1期。,值得认真研究整理,以造福人类社会。    
    二、隋唐道教医药学思想    
    隋唐至北宋,是道教医学养生思想蓬勃发展的兴盛时期。道教医家在传统医学的各个领域中都格外活跃,颇有建树,有着许多堪称一流的医学思想和医学创获,成为推动中国传统医学向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道教医学养生理论与方法时期已日趋丰富、完善,特别是随着道教内丹术的兴盛,更加密切了道教与医学的关系参见拙著《道教医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123页。,道教医学养生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隋唐时期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道教医家,孙思邈就是这一时期道教医学的集大成者。孙思邈,陕西京兆华原人。通百家之说,崇尚老庄,兼通佛典。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擅长阴阳、推步,“善谈《庄》、《老》”且“自注《老子》、《庄子》”,隐于山林,修道著述,并以医术济世救人。孙思邈著述甚丰,其中医药养生方面的著作有《备急千金方》三十卷(简称《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三十卷、《神枕方》一卷、《医家要妙》五卷、《千金髓方》二十卷,以及《孙真人摄养论》、《枕中记》、《保生铭》等。    
    《千金要方》三十卷收入明《正统道藏》,称为《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总计232门,合方论5300首,包括了传统医学的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及解毒、急救、食治、养性(包括居住法、按摩法、调气法、服食法、房中补益等)脉学、针灸等内容,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千金翼方》是孙思邈晚年的著作,作为对《千金要方》的补充,内容涉及本草及临床各科,尤以本草、伤寒、中风、杂病、痈疽的论述最富特色。孙思邈作为一代道教医学大师,在广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诸多领域都有许多独到的医学思想和成就。


第六部分:医道融通——道教医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以“备急”为特色的治疗学思想(1)

    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的特点在于辨证论治。因此尽管临床上病情千变万化,但只要根据病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和证候的轻重、缓急,制定并采取合适的治疗原则,合理用药,便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序例·诊候第四》就指出:“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 《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序例·诊候第四》,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据日本江户医学影摹北宋刊本加句影印本,第3页。以下凡引该书,皆同一版本。即对病人首先要通过听声、察色、诊脉、辨阴阳表里虚实,弄清症状,然后对症下药。值得重视的是,孙思邈认为治病用药要根据患者地域、体质的差异有所不同:    
    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表,其地暑湿,其人肌肤薄脆,腠里开〓,用药轻省;关中河北,土地刚燥,其人皮肤坚硬,腠里闭塞,用药重复。《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序例·治病略例第三》。    
    孙思邈强调医师处方用药必须考虑水土、气候及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反对“多从旧方,不假增损”的做法,主张临床用药“宜应随病增减”《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序例·处方第五》。。这是十分先进和科学的医学思想。    
    道教医家在治疗学思想上不仅承袭了《黄帝内经》中所奠定的一些传统治疗原则,诸如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因势利导和因时、因地、因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三因制宜”原则,以及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确立、发展的“辨证论治”基本原则,而且在长期的济世行医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处方用药以“备急、方便、实用”为特色临床治疗学思想。这一思想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和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表达的尤为突出。    
    《肘后备急方》是一部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的医药学专书。葛洪在序言中对著述这部医书的动机作了说明:    
    抱朴子丹阳葛稚川曰:余既穷览坟索,以著述余暇,兼综术数,省仲景、元化、刘戴秘要、金匮、绿秩、黄素方,近将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又见周、甘、唐、阮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恺贫家野居所能立办。又使人用针,自非究习医方,素识明堂流注者,则身中荣卫尚不知其所在,安能用针以治之哉!……虽有其方,犹不免残害之疾。余今采其要约,以为《肘后救卒》三卷,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兼之以灸,灸但言其分寸,不名孔穴,凡人览之,可了其所用;或不出乎垣篱之内,顾眄可具,苟能信之,庶免横祸焉。葛洪《肘后备急方》序,《补辑肘后方》,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葛洪深感当时医家诊病,既抓不住主要症状,又喜用贵重药品,远非穷苦百姓所能置办,致使误人无数。因此,葛洪认为医家为病人治疗时,其选择方药要以价廉、简便和灵验为标准。葛洪这一医学思想为孙思邈所继承和发扬。孙思邈在长期的行医济世实践活动中,同葛洪一样也深感过去的一些方药医书部帙浩博,分类也不太妥当,且医家处方用药也多用“贵价难得之药”,非一般庶民所能受用。特别是孙思邈自己家族早年也因“汤药之资”而“罄尽家产”,所以他对此感触尤深,立志编写一部“务在简易”的新医方书,以备一般庶民阶层诊病疗疾急需。孙思邈自序云:    
    吾见诸方部帙浩博,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呼乎,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备急千金要方·序》。《备急千急要方》是孙思邈在博采群书,汇各家之长,删繁就简的基础上,结合其本人数十年临床医疗经验写就的。书中立论简要,条理清晰,处方用药多切实用。这方面的实例很多。例如,孙思邈认为“凡人居家及远行”都要随身备有熟艾、备急丸、心肌药、蛇药等药物,以备不时之急需《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居处法第三》。;与此同时,他还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特设《备急门》,专门记载治疗卒死、缢死、冻死,以及虫蛇咬伤、战伤、火伤之类的救急方药。孙思邈在方药的选取上也注意以价廉、实用的易得之药代替贵重药物,例如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寒伤下·伤寒杂治第一》中就以价贱易得但疗效显著的青葙、苦参代替价格昂贵且又难求的细辛、桂和人参来除热解毒。    
    为了便利医家临床治疗,孙思邈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