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二。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依据宋思本《贞一斋杂著》的史料,撰写了一篇介绍宋思本事迹的文章《地理学家宋思本》,史学家吴晗将其译为中文,刊于《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七卷第二号上。今人黄长椿查阅了江西地方志和元人诗文集,对宋思本的身世、事迹有比较深入的考述。黄长椿:《宋思本及其《舆地图》,《江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学报)1983年第3期。卿希泰先生主编的四卷本《中国道教史》第三卷对宋思本与元代玄教首领张留孙、吴全节的关系做了论述。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三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页。笔者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掌握的相关史料,拟就宋思本《舆地图》的地图科学思想作一专题研讨。    
    玄教兴盛于元代,其创始人为贵溪龙虎山道士张留孙。宋思本出身于士大夫之家,其家与贵溪张留孙家族是世代姻亲。少年时,随父至贵溪龙虎山,拜张留孙为师,出家为道士。元代道教正一派受到朝廷的重视,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于至元十三年应诏入觐,张留孙随行。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受到元世祖礼遇,命掌江南道教。张留孙则被留侍阙下,因法术有验,先后被赐予上卿、玄教宗师等号,授道教都提点,管领江北淮东淮西荆襄道教事。后来元成宗、元武宗又屡屡加封为“玄教大宗师”、“志道弘教冲玄仁靖大真人”等,令其“领诸路道教事”。张留孙留在大都作玄教宗师后,陆续从龙虎山选调了许多道士到京城,委以道职,分派各地,协助其管理江南的道教事务,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元代道教的一个特殊道派… 玄教。大德初,宋思本应召到大都,受到玄教第一代掌教张留孙和第二代掌教吴全节的重用,成为玄教的主要骨干之一,多次奉命代皇帝祭祀天下名山。曾先后出任杭州玄妙观住持提点、南昌玉隆万寿宫住持等道职。    
    宋思本在长期的奉道生涯中,积极从事地理考察活动,这在流传下来的宋思本“自叙”中有清晰的交代:    
    余幼读书,知九州山川。及观史司马氏周游天下,慨然慕焉。后登会稽,泛洞庭,纵游荆襄,流览淮泗;历韩魏齐鲁之郊,结辙燕赵,而京都实在焉。由是奉天子之命,祠嵩高,南至于桐柏,又南至于祝融,至于海。往往讯遗黎,寻故迹,考郡邑之因革, 核山河之名实;验诸滏阳安陆石刻禹迹图、建安混一六合郡邑图,乃知前人所作,殊为乖谬,思构为图以正之。阅魏郦道元注水经、唐通典、元和郡县志、宋元丰九域志、今秘府大一统志,参考古今,量校远近,既得其说,而未敢自是也。中朝大夫,使于四方,遐迩攸同,冠盖相望;则每嘱以质诸藩府,博采群言,随地为图,乃合而为一。自至大辛亥迄延〓庚申,而功始成。其间山河绣错,城连径属,傍通正出,布置曲折,靡不精到。若夫涨海之东南,沙漠之西北,诸蕃异域,虽朝贡时至,而辽绝罕稽,言之者既不能详,详者又未可信,故于斯类,姑用阙如。嗟乎!余自总角,志于四方,及今二毛,讨论殆遍。兹图盖其平生之志,而十年之力也。后之览者,始知其非苟云。是岁日南至,临川宋思本本初父自叙。(明)罗洪先:《广舆图》卷首“舆图旧序”,明万历本,首都图书馆藏。


第八部分:俯察地理——道教地理学思想稽考玄教门人宋思本地图科学(2)

    从这一自叙中,我们可以得知:宋思本自幼读书,很早就知晓古代九州的划分和山川形势。他十分羡慕司马迁,向往着能象司马迁一样周游天下。这一宏愿终于在他入道后得以实现。宋思本并且利用其在元代道教玄教中的特殊地位,借奉诏代祀名山海河的机会,往来于大江南北,考察天下郡县的历史沿革,核实山河的名实,从而积累了丰富地理学知识。其足迹遍及现在的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山西、山东及广东沿海地区等十余个省份。宋思本在实地考察中,还阅读了许多地志和前人绘制的地图,如其自叙中提到的宋代石刻《禹迹图》、《建安混一六合郡邑图》等,经与实地考察相对照,结果发现有许多地图“殊为乖谬”,为了更正前人的错误,由此萌发了绘制新图的决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宋思本开始着手绘制地图,历时十年之久,于延七年(公元1320年)宋思本终于完成了一副全国性地图,即著名的《舆地图》。宋思本的《舆地图》问世后,曾被多次摹绘,还曾被翻刻在石碑上,立于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三华院内。    
    宋思本的《舆地图》在中国传统地图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对于道教地理学家宋思本的科学贡献,地理史界曾给以了高度评价。著名地理史家王庸先生指出:“中国地图自裴秀以后,至贾耽而为之一振。……降及元代,乃有宋思本崛起,舆图之作,始又中兴。历明代以迄清初,多为宋思本之势力所笼罩,其影响之大,较元以前之贾图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庸著:《中国地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版,1998年重印,第86 页。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引用王庸先生的观点,指出:“ 宋思本是继裴秀、贾耽等人之后,在我国地图学史上又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绘制的“舆地图”经罗洪先增补为“广舆图”后,支配了中国地图200多年,影响之大前所罕见。”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13页。卢志良编《中国地图学史》认为元明两代是传统制图学的高峰,其思想渊源于宋思本的地图科学思想方法,“地图学方面,由于受宋思本地图的影响,出现了罗洪先、陈祖绶等著名的地图学家,并经过他们的努力,使我国传统制图学走上了成熟阶段。”卢志良编:《中国地图学史》,测绘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舆地图》以其先进的地理思想和独到的制图科学方法,形成中国地图思想史上独有的“宋思本地图系统”,成为元、明、清各代绘制全国总图的主要蓝本。


第八部分:俯察地理——道教地理学思想稽考宋思本地理科学思想方法

    宋思本的地理科学思想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使于四方”、“讯遗黎,寻故迹,考郡邑之因革”,注重实地观察和田野调查。    
    实地考察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这是获取地理资料、丰富地理知识的的基本途径。作为一名受到朝廷重用的方外之人,宋思本可以经常四处云游,具备从事山川形势、气候物产、交通道路、城邑关防、行政区域、风土民俗情况的野外调查的可能和各种便利条件。他“奉天子之命,祠嵩高,南于桐柏,又南至于祝融,至于海。往往讯遗黎,寻故迹,考郡邑之因革”,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地理资料。    
    其二,“参考古今,量校远近”,强调地理文献知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宋思本不仅注重实地考察,而且将野外调查获取的资料,同有关的地志、方志中的地理文献记载进行对比分析。他在各地游历考察过程中,“阅魏郦道元注水经、唐通典、元和郡县志、宋元丰九域志、今秘府大一统志”,每到一地,都查阅官府地理文档,向当地人士广泛了解本地地理风土人情,进行历史地理资料的古今比较和辨析,分析区域地理的变迁情况。其著《贞一斋杂著》中就收录《北海释》、《和宁释》、《八番释》、《西江释》等四篇地名考释的文章。宋思本在收集的地理资料过程中,很注意地理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如同其自叙中所云:“质诸藩府,博采群言”。这种将书籍文献知识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得宋思本能够获得比较准确而翔实的地理资料,所谓“其间山河绣错,城连径属,傍通正出,布置曲折,靡不精到。”宋思本这一地理科学研究思想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其所绘制地图的精确度。    
    其三,“言之者既不能详,详者又未可信,故于斯类,姑用阙如”的科学规范和严谨态度。宋思本在地理考察过程中,很注意对所收集的地理资料进行筛选和辨析。对于尚未考察的“ 涨海之东南,沙漠之西北,诸蕃异域”的地理情况,因“辽绝罕稽”,虽然可以从来京朝贡的使节那里获得一些地理信息,但由于其所言不能详尽细致,且又无法核实其真伪。诸如此类的资料,宋思本本着宁缺勿滥的科学态度,一律不予采信,以免误导世人。这些都充分显示了道教地理学家宋思本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    
    其四,在地图绘制思想方法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思想,并巧妙地运用“随地为图,乃合而为一〃的全国性地图绘制方法。明代罗洪先的《广舆图·序》称其“访求三年,偶得元人宋思本图,其图有计里画方之法,而形实自是可据,长而分合,东西相伴,不至背舛。”〔明〕罗洪先:《广舆图》卷首“广舆图序”,明万历本,首都图书馆藏。 “计里画方”是传统地图绘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的是正方方格的网格坐标体系,每一方格的边长,相当现今地图的比例尺。据此方格,可以很快计算出地图山两点之间的距离。这一地图绘制法在西方经纬度法传入中国之前,是中国古代比较先进的地图绘制法。“计里画方”始于何时?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西周说、西晋说和宋代说等等。但到了元代,“计里画方”在地图绘制中已鲜见,面临失传的危险。宋思本继承并振兴了这一传统地图绘制方法,将“计里画方”运用于《舆地图》的绘制中,这从保存了宋思本《舆地图》内容的明代罗洪先《广舆图》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