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86-千万别教坏孩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变思路,“但求所用”。    
    那么,对人才包括大学生毕业生而言,事实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在有的时候,这个问题甚至也存在于家长中间,因为我国的绝大多数孩子,即便在大学毕业以后,也往往要听取家长的意见,然后才能决定自己准备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家长的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也会遭遇非常大的困难。    
    在今天的社会中,人才是自由流动的,而且很多人才正是在自由流动中成长起来的。因而,家长和大学生毕业生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在选择工作时,不要一味以稳定为衡量工作是否有价值的惟一标准。    
    既然如此,什么才是比较合适的衡量标准呢?我认为,一个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对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可以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上,如果你努力了,那么,你就可以迅速成长起来;相反,在一个差的平台上,即便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自己所想达到的目标。    
    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是一座适合发展自己的城市,也可以是一份适合提升自己的工作,还可以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在这样的平台之上,你可以不必在意是否有所在城市的户口,自己的职业身份是在编还是不在编,是不是有一处舒适的住处,是不是有一个生活安逸的环境,是不是有比较高的工资……    
    只要占据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该放弃的东西,你不妨大胆放弃;而该紧紧抓住的东西,你一定要紧紧抓在手里。这样的平台,就像一个弹性极好的跳板,一块资源丰富的沃土、一双有力支持你凌空飞翔的翅膀,它可以为你的理想充满足够的电量,可以帮助你朝着人生的目标飞翔。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位重庆三峡学院的学生是明智的,他知道自己要想什么,更知道自己需要放弃什么。


第四辑 培养公民意识学生不妨兼做老板

    拿破仑曾说:“不想做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含义,不是要求所有士兵都当元帅,而是给士兵一个激励、一个目标、一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士兵都成为决胜于战场的英雄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据《江南时报》2003年10月21日报道:江苏省无锡市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各种举措,全力鼓动、支持大学生创业,使该学院有近300名学生拥有自己的“营业执照”。为支持学生创业,学院除在全国率先创办第一条学生创业街外,今年又开辟出了“艺术设计一条街”。具体到支持力度,学院除了为创业学生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还设立了为其提供优惠商业贷款的“百万创业基金”,并将于近期在两条街上开办律师事务所和财务公司,为创业者提供法律和财务支持。    
    对此,有人发表评论,认为“对一个学校来说,当然希望自己能多培养出一些像李嘉诚、刘永好那样的老板学生。但是真正要创大业,需要在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好的项目。而让学生当小饭店、小服装店的老板,除了‘拔苗助长’,我实在说不出它有多少积极意义”。其理由有三,一是“不管从社会阅历还是对市场的分析判断来说,做老板对学生来说都有所欠缺”,二是“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三是“会误导学生,影响其就业后的选择”。    
    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对一个学校,尤其是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来说,让学生同时做老板的教育思想值得肯定。它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可贵的是,它给我们惯常的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那就是国人至今所缺的践履精神。至于无锡市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这样做了以后,能否培养出像李嘉诚等人似的老板学生,恕我直言,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对教育的误解:李嘉诚等人的成功是单纯依靠学校的教育吗?    
    学生的社会阅历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当然有限,离做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尤其是像李嘉诚等人似的大老板,也的确有一定距离。可正因如此,他们才需要去学习、去探索、去尝试。从这种意义上说,两条创业街并非真的商业街,而是商业实习街。这就是学校也是社会将其视为“学生创业街”的根本原因。要创真正的大业,不在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好的项目自然不行,可是能力需要一点点培养,好的项目也常常可遇而不可求。李嘉诚等人并非一出生就很成功。    
    说到“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我觉得,这恰恰是论者受到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毒害的缘故。记得《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了一种现象:法学院毕业生不会写作法律文书、医学院毕业生不会诊断常见疾病、会计学院毕业生不会制作财务账目。也许这些学生“把理论学习精通了”,但如果就此说他们“肯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岂不是在痴人说梦?遗憾的是,理论学习至上、践履精神至下的教育观,至今仍毒害着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很多国人。想一想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我们就会知道谁是谁非了。    
    至于“会误导学生,影响其就业后的选择”,因为“能做老板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会选择做经理或者普通白领甚至职员”,我要提醒论者:忘了“不想做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了吗?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要求所有士兵都当元帅,而是给士兵一个激励、一个目标、一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士兵都成为决胜于战场的英雄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学校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让他们每个人都拥有做老板的梦想,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    
    教育指南    
    商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创办的创业街上,开办带有教学实验性质的小型商业机构,竟然引起社会的质疑,这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至于为什么匪夷所思,我在文章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所以,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家长,也告诉老师,告诉所有对这种做法持有怀疑态度的人,美国在这方面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在美国,家长从小就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力更生能力,具体做法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儿童可能会去做报童,每天一大早起床,替报社送报纸,借此为自己挣零花钱;也可能会帮助别的家庭照管孩子,也就是当“小保姆”,这样也可以为自己挣到零花钱;还可能会参加童子军,在统一组织下,通过卖小甜点、小饼干等形式,为慈善机构募集善款;当然,更有可能会接过园丁手里的活,修剪家里的草坪、花园,然后向父母正当合理地索取自己的那份工钱……    
    当孩子稍稍长大以后,比如在中学阶段,则可能会找一些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去餐馆当服务生或者拖地、收拾餐具、送外卖等,去一些公司、工场从事最基础的工作,或者参加一些公益性的志愿者工作,有的甚至会尝试着去做一些小的商业性活动,还有的则会参加一些政治选举活动,帮助选举人拉选票、做宣传等。在这个时候,挣零花钱反而成了次要的目的,中学生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增加自己对社会的了解,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而到了大学以后,大学生们所做的社会性工作,就更加五花八门,创办公司者大有人在,当今世界第一富翁比尔·盖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不管是在假期,还是在平时,大学生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有的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以此去寻找最适合发展自己的工作位置。这样,等到毕业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更多的人更是连工作合同都已经签署完毕了。    
    对照美国孩子的成长经历,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社会,又将做何感想?在我们这里,别说去让孩子当报童,每天一大早辛辛苦苦、挨家挨户地送报,恐怕就连自己的小手绢,家长都不会愿意让孩子去洗。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在为孩子的幸福着想,可是,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能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吗?又能经得起社会风雨的考验吗?


第四辑 培养公民意识当心学历误区

    在国人的信仰中,“知识就是力量”一直是不可动摇的喻世名言。国人甚至还以此为指南,“寻找”到了一条“知识改变命运”的所谓“人生规律”。在对“知识”的理解上,绝大多数国人将它限定在了“书本”上,认为只有用文凭证明了的“书本”上的“知识”才算数,其余的“知识”统统不算数。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在研究了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后发现,在该报刊登的招聘广告中,只有2%要求应聘人员是硕士,4%要求是学士,其余竟没有学历要求。这与国内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启事中动辄提出“硕士、博士”的要求,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国人的信仰中,“知识就是力量”一直是不可动摇的喻世名言。国人甚至还以此为指南,“寻找”到了一条“知识改变命运”的所谓“人生规律”。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先生就曾以此为题,拍摄了一部公益影片。应该说,不管是“知识就是力量”,还是“知识改变命运”,在一定意义上说的确都是对的。在今天的中国,国人也的确需要用“知识”这把利刃,割去痛苦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贫穷”这颗毒瘤。    
    然而,在对“知识”的理解上,绝大多数国人将它限定在了“书本”上,认为只有用文凭证明了的“书本”上的“知识”才算数,其余的“知识”,无论你是从生活中自己摸爬滚打积累出来的,还是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中感悟出来的,甚至虽然也是从“书本”上得来,但这个“书本”不是“课本”,因而也就无所谓用“文凭”来证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