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86-千万别教坏孩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小学和大学同学十多人集体下跪募捐。对此,一位市民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下跪是封建社会的遗毒,就算是为了救人,这样做还是有损尊严。”但另一位市民却说:“为了挽救别人的一条命,而牺牲自己的尊严,这是一种高风亮节。”    
    同年7月6日,为了给同学小林筹集治疗白血病的费用,二十多名福建建材工业学校及福州大学的学生,曾在福州市当街集体下跪募捐。经媒体报道后,此举不但在当地,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争议,争议的焦点与成都版基本一致,即为了救人或从事其他善举募捐,是否应该采取牺牲个人尊严的做法。    
    大中专生集体下跪为同学募捐事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引发争议,我认为,这是因为它触动了中国人特别讲究维护个人尊严的传统道德观的神经。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个人尊严高于一切。古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是其经典文本。对膝盖这一人体的生理部位,中国人更是赋予了它特别的道德含义,除天地父母外(封建社会的政府官员被认为是“父母官”,也算是特殊意义上的“父母”),谁都没资格接受双膝着地的下跪礼。    
    尽管时代走到了今天,可讲究个人尊严的传统道德观不但没有弱化,反而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输入日益强化。对中国的大中专生而言,一方面受着传统的社会文化的影响,深谙下跪的道德含义;另一方面又沐浴着现代文明的阳光,熟知个人尊严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然选择下跪这一有损个人尊严的方式向公众募捐,而目的只是为了拯救同学的生命,其代价之大,是下跪者完全明白的。既然明白却还要去做,他们的理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虽然并不一定值得肯定和提倡,但却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毕竟,它是一曲让人备感温暖的爱心奉献之歌。通过它,我们看到了人性善的张扬、人性美的光芒。故此,类似这样宁愿自己下“地狱”,也要把他人送上“天堂”的故事,也许并不完美,却十分珍贵。    
    要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道德,如果它不能以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视生命为前提,那么,它就是非人性的、不道德的,恪守它不但不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反而将酿造灾难。而我们的学生现在所缺少的,正是一个美好的道德观。    
    另一方面,这两起大中专生集体下跪募捐事件,也暴露出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机制的不完善。不管是刘祥还是小林,包括那些暂时还没有进入公众视野,但却和他们一样陷入类似困境的弱者,单靠他们自己和同学、亲友的力量,往往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采取集体下跪募捐这样有损个人尊严的极端做法,也只能消一时之痛。    
    在此情况下,社会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各种办法,进一步完善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机制,使他们在大难临头之后有庇护之所、脱困之途。何况,对一个现代社会来说,这也正是它的文明底线。否则,即便争议继续进行下去,集体下跪募捐事件也必定有重演的可能,而且下跪者将不再只是大中专生。    
    教育指南    
    大中专学生集体下跪为同学募捐事件,尽管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这种做法以及学生们的精神,还是值得敬重的。所以,如果你是这些学生的家长或者老师,那么,你更应该为孩子的这种做法感到骄傲;不但如此,你还应该适时引导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方式,尽可能多地奉献自己的爱心。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这是孩子们表达爱心的一种形式,尽管它也许并不是那么完美。如今,我们常常说,孩子们越来越表现得有些自私,不懂得爱别人,也不知道该如何爱别人。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孩子,也没有引导他去学习如何理解爱、奉献爱,并不是说,孩子们真的只需要索取爱,不需要奉献爱。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奉献爱比索取爱更幸福。所以,孩子们才会选择集体下跪,目的只是为了尽可能帮助病中的同学。在这种爱的奉献中,他们并没有感到耻辱,相反,正是爱的力量在支撑他们,把双膝跪倒在了城市的土地上,跪倒在了来来往往的人流面前。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因此,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孩子的爱心,既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享受爱的幸福,更体验到奉献爱的可贵。而这样的事情,往往只需要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而并不一定非要去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    
    比如,在你劳累时,不妨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在你的邻居需要帮助时,不妨让你的孩子主动去敲门;在遇到饥饿的流浪动物,如小猫、小狗时,不妨鼓励孩子喂给它们一片面包、一根火腿肠,或者为它们做一个温暖的小窝……    
    时间长了,孩子的爱心意识,就会慢慢地积累起来,也会懂得,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使奉献爱的功效最大化。而拥有一个既懂得如何享受爱心,又懂得如何奉献爱心的孩子,是不是也更能让你感觉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呢?


第一辑 守住人性底线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大学

    学习的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在“为上大学而上大学”的短视目标的引导下,青少年自由学习的权利被剥夺了,所谓个性特点、个人兴趣等纯属个人发展需要的东西,也统统不存在了。至于上升到关乎人性尊严、国运兴衰的理想化高度,更只是苍白的口号了。结果,我们的教育生态越来越恶化。    
    3年前,《中国青年》杂志曾刊登了一封14岁少年的遗书:“那天我看电视,见记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再让他放牛。事后,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呢?找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最后,他得出结论:“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在与父母一墙之隔的房间里,这位连续3年都是校级三好学生的优秀少年,服毒自杀了。    
    我之所以在文章开头就摆出了这份陈年的旧材料,源于读《中国青年报》2002年6月13日发表的《我为何逃出大学》的感受。在这篇文章中,主人公小路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作为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孩子,他非常懂事,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好学生,最后也顺利地考入了重点大学。然而,一年后,他却告诉父母要主动退学,因为依然被压抑的个人兴趣和大学里令人沮丧的学习方式,使他实在无法忍受。事后,虽经父母劝说,他转入了另一所重点大学,但也仅读了一年零三个月,就又一次地离开了。他说:进了大学我才发现犯了一个错误,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失望。    
    两个不同的故事,同一个主题:为什么上大学?14岁的少年说,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娶一个好媳妇,生一个好孩子,再让好孩子考个好大学;曾经的大学生小路说,是思维的惯性运动,也是为父母的面子和荣耀。然而,他们的答案没有使自己的生活洒满阳光,相反,满天的阴云覆盖了他们的心灵。于是,14岁的少年走上了不归路,曾经的大学生逃离了校园。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呢?我们又为什么要求孩子上大学呢?    
    搜索一下理由,仿佛很多,其中也不乏伟大、高尚之类,但真正放眼现实时,大多数人可能只有一个,即:为上大学而上大学。    
    于是,年年复年年,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即开始箭上弦、刀出鞘,从重点幼儿园到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路遍体鳞伤、筋疲力尽地杀将过来,直至金榜题名,方可稍有放松。    
    这一放松,问题就出来了:目标已然达到,今生更复何求?这样,沮丧、失落、苦闷、空虚、茫然、彷徨等灰色情绪,就渐渐笼罩了大学生的心灵。这种现象在许多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且以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最为突出。    
    学习的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在“为上大学而上大学”的短视目标的引导下,青少年自由学习的权利被剥夺了,所谓个性特点、个人兴趣等纯属个人发展需要的东西,也大多不存在了。至于上升到关乎人性尊严、国运兴衰的理想化高度,更只是苍白的口号了。    
    结果,虽然我们的教育生态越来越恶化,但“教育环保”的呼吁依然无人理睬;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越来越响,但应试教育的鼓乐依然声震四方;虽然大学扩招的比例年年增大,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依然惊心动魄。我不禁担心:长此以往,这种“为上大学而上大学”的自杀式短视读书目标,会把教育引向何方,会把青少年引向何方?    
    教育指南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每一位老师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考上大学,当然也最好是名牌大学。这是无可非议的,也的确在情理之中。在现实的严酷竞争之下,这样的选择,真的不失为一条很好的、让孩子迅速成才的捷径。    
    然而,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必须弄明白;否则,我们的一切努力也许都将白费。关于这个后果,上述两个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实际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毫不夸张地说,它们只是冰山的一角。这个问题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大学?    
    对此,家长和老师的想法,很可能是统一的,那就是:给孩子的未来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可是,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