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赚大钱的秘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使母亲满意。但他的弟弟丹安,却走向相反的方向。母亲对这两个儿子的
  期望甚高,丹安则使母亲失望。丹安毫无表现的混到毕业,在班上,他是一
  个没没无闻的学生。更可悲的是,丹安没有机会表现一下成年后会有什么成
  就,十几岁便因传染病而离开了人世。他可能会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正如
  本书中所提到的很多人一样,但从他年幼时的表现来看他,可能注定是一个
  失败者。
  一一回 。一一一
  一个人获得名誉和成就,而跟他在同一环境中长大的兄弟,何以没没无
  闻?一个人哪里来的火力,使他最后拥有一亿美元?本顿,他的母亲,以及
  他的传记作家都不能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在本书中所谈的这些富人们的生平
  事迹中,可能找到一点关于这个问题的线索,但也可能找不到,不过寻找这
  一线索,一定是很有趣味的事。
  本顿以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就读,1922 年毕业。这一事实本身,就使他
  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本书中所读到的富人们,3/4 都不是大学毕业生,
  半数连中学也没毕业。而本顿却不是一个迷途的羔羊,他遵守老人们对年轻
  人的忠告:如果你想成功,你就得受到教育。
  毕业后,本顿在纽约州的乌提卡市销售现金计算器,过了一段时期他到
  纽约市去在一个叫劳德·汤姆斯的机构中,谋得周薪25 美元的工作。在学校
  他曾是一位有进取心的学生;在商界,他又是一位有进取心的青年。他不是
  一个破坏既有秩序,使每个人都对他侧目的人,而是在组织的范围内勤奋工
  作,不将组织加以破坏,以使对自己有利。他的这种态度,在学校时,曾使
  他登上社交方面的顶峰;而现在,他又在劳德·汤姆斯公司的职员行列中,
  脱颖而出,扶摇直上。到1925 年,他己领导一些撰写广告文字的人,其中有
  些比他年长,那年他才25 岁,中等身材,身体不结实,一张方形的脸,细而
  弯的鼻子。以后他担任参议员时。有些喜欢他的人,称他为鹰,不喜欢他的
  人,称他为钩(按英语叫鹰与钩发音略同)。他的鼻子的形状,使人觉得他
  像老鹰般的喜欢掠夺。
  1925 年,他雇用了一位年轻的助手,此人刚从耶鲁大学毕业,名叫查期
  待·鲍尔斯。他俩成了密友。两年后,他们开始梦想与研究商量开设自己的
  广告公司。1920 年中期和末期,经济繁荣,到处有钱可赚,充满乐观的气氛。
  本顿和鲍尔斯到处去调查,看看他们所梦想的广告公司能争取到些什么客
  户。其中一个可能争取到的客户,是通用食品公司。这家公司的广告主持人,
  对于本顿和鲍尔斯在劳德·汤姆斯广告公司中所主持的撰写广告文字工作印
  象很深。这位广告主持人表示,如果本顿与鲍尔斯的新广告公司成立起来,
  至少可以做通用食品公司的一部分广告生意。
  1929 年7 月15 日,本顿·鲍尔斯广告公司终于成立,资本额仅有18000
  美元,两人平均负担。在劳德·汤姆斯公司工作的那些年,本顿仅把他的薪
  金储蓄了5000 美元,所以他不能立刻拿出9000 美元。他向鲍尔斯借了不足
  的4000 美元,鲍尔斯有个富有的家庭。
  通用食品公司遵守诺言,让这家新广告公司做通用公司的一部分广告。
  他们在纽约市的一间狭窄的房子里开始营业。此后这家小公司勇敢地迈入大
  不景气的台风中。当时,本顿鲍尔斯公司,将和二十年代平静时期所成立的
  数千数万家小公司行号一样的沉没下去,但这两个人勇敢地与风浪搏斗,终
  于能使他们那备受风浪袭击的小船平安无恙。他们之所以能在大风浪中生
  存,应归功于他们已建立起来的信誉。他们以善于创造新奇的观念著称。例
  如,他们的一个簇新的观念:广播之作为宣传媒介,可能和杂志、报纸同样
  的有效。
  本顿漫游全国,劝说潜在的客户,使之相信;应付困难时期,应多做广
  告而非减少,传统的推销方法,已赚不到顾客们的钱,应当采取新奇的方法。
  通用食品公司和其他公司,此时已逐渐接受这种观点。到三十年代中期,本
  顿和鲍尔斯为通用食品公司所做的广告,已占该公司庞大广告支出的半数,
  另外还替柯尔格特——巴莫黑夫等公司做赚大钱的广告。为了这些客户,本
  顿和鲍尔斯制作了许多广播节目,那些节目当时都极负盛名。正如本顿所预
  言,事实证明,广播宣传,对于推销产品,有极大的推动力。到1935 年,成
  立了六年的本顿·鲍尔斯公司便富有了,而才35 岁的本顿,此时即已准备退
  休。
  那时他的财产,包括他在本顿·鲍尔斯公司中所占的一份,接近100 万
  美元,他是一个不贪婪的人。他没有更富有的欲望。还有,他发觉自己对于
  商界已感厌烦。随着年龄渐长,他幼时那种进取心已有显著的消退。他想自
  己也许喜欢走入政界或教育界。他并不真正知道自己应何去何从,但他所知
  道的一点,是他想离开马茅森街。
  于是他做了决定,这一决定在富人们当中是不平常的。他说:“我已足
  够了。”于是他便毅然退休。
  他和本顿·鲍尔斯公司达成了一个协议:公司买下他的股票,以5 年分
  期付款,公司所付出的代价,要根据公司的盈利情况来决定。本顿永远把他
  的名字卖给这一公司,并同意永不再入广告界。
  他把钱投在股票市场。在1937 年的股票狂跌中,他很快就亏蚀了一部
  分。这一不幸的遭遇,使他略微改变了途径。他不想赚更多的钱,但他也不
  愿失去他已有的钱。他的一位朋友说:“他显然知道自己并非玩股票的人,
  每当他买进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就有人售出那家公司的股票而那可能是内行
  人,对于那家公司的情况,比他所知道得多。本顿所希望的,是他可以投资,
  由投资获得收入,他不希望以玩股票做为他的全部工作,但希望能控制情
  况。”
  此时,本顿展开了一种因错误而赚钱的疯狂生涯。
  为了帮助一位朋友,他向一个为财务所窘的小制鞋公司投资5000 美元。
  在十年当中,他向那家制鞋公司的投资已达125000 美元。
  他又向一个称为穆萨克的新公司投资。这一公司的业务,是以闭路向餐
  厅、办公大楼,和其他顾客提供音乐。开始时,本顿的意思是想占1/3 的股
  份,并希望能控制他的投资,而不负每天的执行责任。后来由于其他股东们
  发生争执,他便成了这一公司的独资创办人,共投资约13 万美元。到后来,
  他靠此公司变得更为富有,财产已达4 百万美元。
  四十年代初期,他发现了最大的一个意外财源,那便是大英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书公司这家老公司,原是在苏格兰成立的,在英国经营了近
  两个世纪,后由美国西尔。鲁比克公司收购。西尔·鲁比克公司在美国销售
  大英百科全书赚了一些钱,他赚得不多,于是开始后悔不该买下。当时大英
  百科全书,已越来越不合时宜。最坏的是,这本书可能是最巨大而最令人烦
  厌的书。正如一位顾客所说:“它是一个百磅重的安眠药丸。”有人主张重
  新编订该书,但西尔·鲁比克公司没兴趣,因为重新编订要花很多钱,且该
  公司已无兴趣以该书未来的获利潜能作赌。对西尔·鲁比克公司而言,这本
  大英百科全书已成了讨厌之物。
  西尔·鲁比克公司总部设在芝加哥。关于此书的问题,后为芝加哥大学
  所知。该大学有些教授觉得,重新编订大英百科全书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
  他们认为,重新编订该书,将是一所大学在学术上应做的正常的事,而且可
  能也将为该校带来一笔钱财。但这只不过是该大学内部的一种谈论而已,实
  际的问题牵涉很广。大英百科全书受到芝加哥大学的重视,觉得它正像沉没
  在水面下一两英里的大批珠宝一样。梦想那么一批珠宝,及预测其价值,是
  一件很有趣的事,但无人愿下海去把那批珠宝捞起,而且大家也都认为这批
  珠宝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就在此时,本顿出现了。他离开马茅森街后,有些商人就请他担任顾问,
  这些商人都曾眼看着他在广告事业界的崛起。他感兴趣的一个临时工作,是
  赫金斯提供的,此人是他在耶鲁大学时的同学,当时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
  赫金斯希望本顿协助加强芝大的声望,以便吸收更多的学生和更多的金钱。
  当时本顿已有意涉足教育界,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大英百科全书的情况立刻引起了他的注意。像每个人一样,他也觉得芝
  大参与一部重要的百科全书的重订工作是个很好的主意,便不像别人一样,
  他对于如何进行这件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他开始先向西尔·鲁比克公司提出建议。该公司早已把大英百科全书视
  为令人头痛的东西,何不把这一令人头痛的书推给芝加哥大学,还可抽取一
  份版税,及获得公共关系上的利益呢?于是该公司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本
  顿回到芝大,把这件事向校董事会报告。校董们最初很感兴趣但后来他们的
  笑容消失了。他们说,不错,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部百科全书是很好的,
  但要对该书加以彻底重新编订,所需要的钱,芝大倾其所有也不够用。
  经过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