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桥、白鹿洞等古迹十余处。
  特别是山腰有一棵似槐非槐,似椿非椿的“古树”,古老苍劲。有一道人说这是一棵“苦梦树”,该树遂由此而得名。它每逢农历三月初八庙会凌晨开花,花香袭人。待到傍晚庙会散场时,花也同时凋落,给一年一度的庙会平添了几分神奇色彩。苦梦树的花香能使人神清气爽,健身益寿,此树亦被视为镇山之宝。
  民间对此山曾流传着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来此览胜之游客,眼观其景,再闻其事,俨如进入仙境。明代邑人傅来鹏在此秋夜饮酒后作诗一首:
  秋仲寻真紫府宫,霜天曙色景分明。
  风恬翠柏苍岩静,月映寒潭碧水清。
  几度猿啼惊雪岭,数声鹤唳过松棚。
  洞中夜半相传斝,身世恍疑在玉京。
  地址:邢台市西部15公里景刘庄村
  【张果老墓】
  张果老,本名张果,唐朝时人,生于邢州(今邢台市)广宗县张固寨村,法号广宗道人,在邢州五峰山修行。因玄宗皇帝抑佛兴道,敕封其为仙翁,御封张果老为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张果老要求返回山林,唐玄宗乃御赐邢州五峰山为张果老的修道场所,并为其修建了一座栖霞观,命二人做他的弟子,侍奉他,又赠他布绢三百疋,并命令沿途驿站,护送他到邢州。邢州刺史还为其开辟了仙翁山到邢州城的道路,并搭建了仙翁桥一座,方便张果老出入和百姓香客进香朝拜,栖霞观内的山洞原名登真洞(张果老仙去后被称作仙翁洞),张果老曾题诗其上:
  修成金骨练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天宝年间,唐玄宗又招张果老,远在邢州的张果老听说之后忽然死掉了。他的弟子埋葬了他,但是后来开棺一看,原来只是一口空棺材。就这样张果老不知所终。后来,唐玄宗下诏改邢州五峰山为仙翁山(俗称张果老山),以栖霞观作祭祀张果老之所。自此仙翁山成为邢州的一方名胜,远在唐宋时‘仙翁古洞’便被誉为邢州八景之一。
  张果老的传世著作有:《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一卷,《气诀》一卷,《休粮服气法》一卷。《阴符经太无传》一卷,《阴符经辨命论》一卷,《神仙得道灵药经》一卷,《罔象成名图》一卷,《阴符经注》一卷,《道体论》和《太上九要心印妙经》等。
  根据《顺德府志》和《广宗县志》记载,邢台市广宗县有张果老墓、张果老井等古迹,今遗迹尚存。
  【仙翁古洞】
  仙翁古洞,明清时期的邢州八景之一,即张果老山的仙翁洞,原名登真洞,为张果老修道的地方,果老去世后改做仙翁洞。张果老山又名仙翁山,位于邢台市城西三十里,七里河上游。据《顺德府志》记载:“仙翁山在城西北三十里,唐张果老尝憩山上,因名。山半有果老祠,祠后有洞,洞有池,大不盈尺……有八仙洞碑记尚存。”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因为此山有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所以海拔仅449米的小山,却闻名遐尔。因此山处于平原地区,故而显得高峻挺拔,幽深莫测。北面是悬崖断壁,南坡稍缓,山势呈坡状倾斜。山坡上生长多年的纽纹古柏(俗称拧劲柏)苍劲挺拔,盘根错节,缠伏于山石岩缝之间。在苍松翠柏掩映下,几座古庙隐约于山峦之间。沿着崎岖山路,走进栖霞观、南天门直达顶峰,在一块开阔地上建有一座古庙,庙门匾额上书“至高无上”四个大字。栖霞观即张果老庙,庙后有一古洞,洞前有一水池,人称“圣水池”,水从洞顶滴落,终年叮咚作响,不涸不溢。水色晶莹,清澈见底。山坡上还有八仙洞、石驴、通天桥、白鹿洞、等十多处古迹。在山腰处有一棵古树,它似槐非槐,似椿非椿,古老苍劲,长势奇特,人称“苦梦树”。象征道家苦心修练,羽化升仙和人生如梦之含意。元至正年(1341年);括修了顺德府至张果老山的道路;并在张果老山下修建“仙翁桥”,系石拱桥,由是仙翁古洞作为一方名胜闻名四方,早在元明时期,就是邢州八景之一。明崇祯十年(1637年);进行了维护重修。明朝时,邢台县县令朱诰因连年干旱来张果老山剃发求雨,当夜邢州大地便普降甘霖,朱县令心花怒放,赋诗一首赞美仙翁古洞有灵:
  仙翁古洞
  明代朱诰
  蕴隆千里乾封禅,天际栖霞涌碧泉。
  信是仙灵祷有应,甘霖一夜满山川。
  毕寻民瘼拜古洞,诚为苍生祈丰年。
  西岭桑麻应澍雨,仙家原本有真元。
  明代顺德府知府李京曾为张果老山题诗曰:
  仙翁山
  明代·李京
  开元天子好神仙,蝙蝙飞来玉殿前。
  一自罗公推甲子,纸驴踏破太行颠。
  上世纪八十年代仙翁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其优美的风光迎接四方游客。
  【果老之老】
  在八仙中,张果老最为奇特的地方,就是“老”。《新唐书·方伎传》中,唐朝初年,张果老隐居于恒州中条山一带深得仙道,常在汾、晋间往来,世传数百岁人。唐玄宗时,他应召入朝,自称:“我生于尧丙子年,位侍中。”。据此,张果老的年岁,至少要上推三千多年。还有一说:唐代有一个道士叶静能,自称天上、地下全知,在唐玄宗面前很得宠,玄宗向他问及张果老的来历时,叶回答说:“张果老是混沌初分时的蝙蝠精。”,而“混沌”是道教中指世界天地尚未形成前的状态,由此,张果老几乎与天地同寿,可见他之老了。然这只是后世传说之言,不足信也,根据邢台市《顺德府志》记载,张果老高龄140岁寿终,当属比较可靠,也属比较长生的人了。
  张果老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便是他的坐骑和他的骑法,他骑的是一匹纸驴,而且是面朝后,倒骑在驴背上。此驴非同普通的驴,它能“日行数万里”,休息时,还可以将驴折叠起来,放入口袋里,若需要时,“则以冰噀之,还成驴矣。”,此驴更可以飘洋过海,真是无所不能。古时有诗赞张果老:
  举世多少人,
  无如这老汉;
  不是倒骑驴,
  万事回头看。
  【上洞八仙】
  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即《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李玄/李洪水}、汉钟离(钟离权)、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何晓云)、吕洞宾(吕岩)、韩湘子、曹国舅(曹景休)。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八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八仙。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今邢台市张果老山有唐玄宗御诏修建的栖霞観,是张果老的修炼道场,山上有八仙洞,殿内奉八仙神像。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李铁拐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曹国舅】
  诞辰:八月十五
  法宝:云阳板
  皇封:济阳郡王
  曹国舅,名佾,亦作景休,为八仙之一。《宋史》称他为慈圣光献太后(邢台宁晋人)之长弟,故称国舅。
  曹国舅乃北宋枢密使曹彬之孙、吴王曹玘之子,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以上世居在宁晋,曹芸的父亲及以上曹氏诸人死后均葬于其原籍宁晋县延白村曹氏祖茔,后世迁徙灵寿,遂灵寿成为籍里,但曹彬却让其第五子曹玘居住宁晋,守护宁晋县之曹氏祖坟,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曹玘后被仁宗封为吴王,曹玘之女应诏入宫被宋仁宗册封为皇后,而后曹皇后之长弟曹佾成为曹国舅。根据此历史记载,曹国舅为邢台宁晋人,曹皇后之弟。后世被尊奉为道教八仙之一。
  曹国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尽管地位很高,被封为国舅,而且天资聪明,但是他并不喜欢享受富贵的生活,不喜欢利用特权,而是喜好道教的修行。
  曹国舅有一弟自恃为帝室的亲戚,逞强行恶,抢夺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门。国舅自始至终竭力规劝他,都不能使其改过自新,最后竟被其视为仇人。国舅说:“天下之理,积善者昌,积恶者亡,这是不可更改的。我家行善事,累积阴功,才有今日之富贵。如今我弟积恶至极,虽然明里他能逃脱刑典的制裁,但暗里却难逃天法。如果一旦祸起,家破身亡,到那时想牵只黄狗出东门,都是不可能的,我即感到耻辱又害怕真的会发生此事。”
  于是他散尽家财,周济贫苦之人。最后,他辞别家人和朋友,身着道服,隐迹于山岩,修心炼性。数年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