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萨十种广大之行愿,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经中一一述此十大愿,明其功德无量,临命终时,得此愿王引导,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然此十大愿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故亦称普贤之愿海。以此菩萨之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在密教之中,以此菩萨表示菩提心,视之与金刚手、金刚萨埵、一切义成就菩萨同体。一行《大日经疏》卷一解释普贤,谓‘普’是遍一切处之义,‘贤’是最妙善之义。以菩提心所起之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名为普贤。
在密教金胎两部曼荼罗中,皆列有此菩萨。在金刚界曼荼罗之中,普贤为贤劫十六尊之一,安于北方四菩萨中最下位,密号普摄金刚,三昧耶形为剑形。在胎藏界曼荼罗中,将之列于中台八叶院并文殊院。其中,在中台八叶院是坐于东南方的莲华上,身白肉色,戴五佛宝冠,左手以大指、头指执莲华,莲上安有火焰围绕的利剑,右手臂伸开仰掌,屈无名指、小指,三昧耶形为莲上剑,密号真如金刚。在文殊院,系位于文殊之右后,左手执青莲华,上安三股杵,右手伸五指,掌向外,大指与头指、中指二指相捻,伸无名指、小指立于胸前,三昧耶形为莲上三股,密号真如金刚。
另外,有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而修法者,称为普贤延命法。普贤菩萨有增益、延命的性德,当他住入增益延命三昧的境界之时,就成为普贤延命菩萨(Samanta-bhadra^yuh)。这是密教徒修普贤延命法时所供奉的本尊。
依照密教经典的记载,众生若能对此菩萨如法修持与祈求,则‘终不堕三恶道,定增寿命。终无夭死短命之怖,亦无恶梦魇魅咒诅恶形罗刹鬼神之怖。亦不为水火兵毒之所伤害。’而且能‘具大福智,胜愿圆满。官位高迁,富饶财宝皆悉称意。若求男女,并及聪明,并皆满愿。’这些宗教功能,都是依据普贤延命菩萨的本誓而产生的。
普贤延命菩萨,又有‘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菩萨’与‘金刚萨埵’等二种异名。前者谓此菩萨具有赋予众生大利益大安乐的平等本誓。后者谓其具有‘不朽不坏之智,能摧诸烦恼,犹如金刚’。其所以具有这些性德,除了是本誓力量的显现之外,也由于十方诸佛加持所致。据密教典籍所载,世尊曾召集十方世界恒河沙诸佛,以光明照触普贤菩萨,因此他才能得到诸佛心印,以利益一切有情。
普贤延命菩萨的形像有二臂像及二十臂像两种。依经典所记,其二臂像‘如满月童子,头戴五佛顶冠,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召集金刚铃。坐千叶宝莲华,华下有白象王。象王足踏金刚轮,轮下有五千群象。’二十臂像则通身金黄色,着五智宝冠,左右各十只手,各持不同法器,坐千叶莲华上,华下有四白象,与二臂像座下之有五千群象者不同。
按,普贤信仰自古即盛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大智度论》卷九记载,大月氏西佛肉髻住处国的一佛图中,有癞风病人至遍吉菩萨像边,一心念愿,时像以右手摩其身,病即愈。撰于唐·大历十一年(776)的〈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记载,敦煌石窟中安置普贤、文殊等变相各一幅。依此可知,在唐代,中国敦煌地方已有造此菩萨像之风气。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梵名Ksitigarbha,中文译音克施地嘎诃帕,八大菩萨之一。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其道场在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个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生前不积善因,死后必堕恶趣,遂变卖家宅,供养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点,以念佛力来到地狱,见到鬼王无毒,得知因自己供养佛、寺之功德,使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地狱的罪人,得以脱离地狱之苦,超拔升天,婆罗门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菩萨,当时的婆罗门女,就是现在的地藏菩萨。在经中,释迦佛又为我们讲述了地藏菩萨种种的不可思议行愿。地藏菩萨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使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获得救度。经中又描述了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
相传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说法道场。据说唐代时,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泛舟渡海,来到中国,见九华山峰峦叠起,是修道的好去处,于是在山中择地而居,潜心修行。据说他那时虽已六十岁,但身体异常健壮,“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他选择东崖岩石,终日坐禅诵经,后被山民诸葛节发现,民众大为感动。其事迹传开后,得到本地闵姓山主等人的捐助,于是建寺庙,辟道场。金乔觉去世后,葬于神光岭的真身宝殿,俗称“肉身塔”。据《宋高僧传》、《重僧搜神记》等称,金乔觉“趺坐函中,遂没为地藏王”,过了三载,“开函视之,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若撼金锁焉,随(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也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道场。而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日益流行。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即传说的地藏菩萨诞辰之日,各地前来九华山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按佛教经典的原意:慈,即是“予乐”;悲,即是“拔苦”。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
四大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分别是中国的四大名山中地藏菩萨的九华山,观音菩萨的普陀山,文殊菩萨的五台山,普贤菩萨的峨嵋山。这四大菩萨代表佛法教学的四个重要课目,等于四个学院,这也是佛法的纲领,不管多少宗派、经论,都出不了这四个范围。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五大明王】【十八罗汉】【五百罗汉】
更新时间2010…2…5 16:00:50 字数:12853
【五大明王】
【五大明王】又作五大尊、五忿怒、五部忿怒。即不动明王、降三世明王、军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与金刚夜叉明王。
此五尊乃九识所变,系五佛为降伏内外魔障所变现之教令轮身。
中央之不动明王为大日如来之教令轮身,可降伏一切诸魔。
东方之降三世明王为阿閦如来之教令轮身,可降伏大自在天。
南方之军荼利明王为宝生如来之教令轮身,可降伏五阴魔。
西方之大威德明王为无量寿如来之教令轮身,可降伏人魔。
北方之金刚夜叉明王为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轮身,可降伏地魔。
若就内魔而言,
不动头上之莲华表第九识,
降三世之八臂表第八识,
军荼利之遍身缠蛇表第七识,
大威德之六面六臂表第六识,
金刚夜叉之五眼表前五识。由于金刚夜叉与乌枢沙摩明王二尊有同体之说,故五大尊中,亦有以乌枢沙摩代替金刚夜叉者。又安置五大明王之堂,称为五大堂。设置五大堂,以五大明王为本尊所修之秘法称为五坛法。[新译仁王经仪轨卷上、补陀落海会轨、秘藏记、觉源钞卷下、诸尊印义卷四、乳味钞卷九]
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于未来世受持三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三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于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于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为三轮身。此三轮身,仪轨之意也。又莲华三昧经之意,以此三身为五佛身口意之三业。然秘藏记以五菩萨与五佛皆为自性轮身,此以度众生为菩萨之自性故也。其中教令轮身,即五大明王。自性轮身,为佛住于自性之法身,故云自性轮,正法轮身为住于菩萨以正法度人之真实身,故云正法轮,教令轮身为受佛之教令,化现忿怒形,摧伏淫刚众生之身,故云教令轮身。而教令轮身之本地,有二说:一依仁王经仪轨等之说,则各以其正法轮身之菩萨为本地。即菩萨受本佛之教令而现忿怒也。依大日经疏等之说,则直以自性轮身之佛为本地,秘藏记依后说。但此配属为一往,克实则五佛各现五种之正法轮身,五种之教令轮身也。故在九会曼荼罗,为大日之自性轮身,于理趣会现金刚萨埵之正法轮身。又于降三世会,现降三世明王之教令轮身。
不动金刚者,受中央大日如来之教令,示现二臂之忿怒形,降伏一切鬼魅惑乱之明王也。
降三世金刚者。受东方阿閦如来之教令。示现四头八臂之忿怒形,降伏侵害正法之大自在天魔众之明王也。
军荼利金刚者,受南方宝生如来之教令,示现八臂之忿怒形,降伏行疾疫恼害人之一切阿修罗众诸鬼神之明王也。
六足金刚者,受西方无量寿佛之教令,降伏兴恶风雨害有情之一切毒龙之明王也。
净身金刚者,受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示现四臂之忿怒形,降伏夺人精气之一切药叉之明王也。
八大童子秘要法曰:‘金刚手曰:一切意相不同,或为顺,或为逆。是故如来现慈悲之身,随而作利益,解曰:诸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