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
佛答第一个问题:修大乘者,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圆瑛大师认为‘远离’二字,即是修法,乃用止观之功,先止息攀缘,亡情息念,次观察诸法,虚妄不实。以此止观之功,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
佛答第二个问题:修大乘者,不仅远离幻境,以幻心离幻境的‘幻心’,也要远离。以达到尘亡根尽的境界。
佛答第三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心后,还要离掉以知幻心的‘幻智’。离了幻心,若爱幻智,亦即心病,故复当远离。
佛答第四个问题:修大乘者,离了幻智,心中若有一个离字(即空)。也要远离。最后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佛一口气说了四个离,离境、离心、离智、离空。层层剥尽,步步升高、由浅及深、行布分明、直到诸幻灭尽、寂灭现前。
(六)灵山会上誓愿守护《法华经》
佛在灵山会上说《法华经》时,普贤于宝威上王佛国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共来听受。普贤在会上提出:如来灭后,善男子、善女人云何能得是《法华经》,若人能做到下列四点,必能得到是经。
(1)为诸佛护念;(2)植众德本;(3)入正定聚;(4)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普贤又在会上表示:世尊灭后五百年际,有人受持是经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稳。是人若行若立读诵此经。我当乘六牙白象王,与大菩萨俱诣其所,供养守护、安慰其心。是人若坐思惟此经,我复乘象王至其人前。是人对《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一心精进,满三七日,我当乘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若人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是行普贤行,为诸如来摩顶授记。若但书写,是人命终,生忉利天。若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升兜率天弥勒菩萨所。
释尊对普贤护法精神,表示赞叹‘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
(七)普贤道场峨眉山
《华严经》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因此峨嵋山又称大光明山。峨嵋山在晋代创有六大佛寺。晋隆安三年(西元399年)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传峨嵋山成为普贤菩萨道场,即由此而来。宋太宗派大夫张仁赞,以黄金三千两,购买赤铜铸造普贤骑象铜像一尊,高7。4米、长4。7米、净重62吨。普贤像头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神态庄重。趺坐象背上。大象造形逼真,四肢健壮,粗鼻下垂,目视前方,似欲启步远行。整个铜像,铸造精良,实属罕见。伏虎寺是峨嵋山最大的佛寺,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寺内‘华严铜塔’铸佛像四千七百余尊及《华严经》全文。
峨嵋山的最高处是金顶,上建金顶寺,威镇全山。金顶寺又称光明寺,因山顶常有光明而得名。每当午夜,在金顶上看群峰中,有千百万点晶莹闪耀的光亮,从山沟里慢慢地升起来,像一盏盏明灯,忽上忽下,灿若明星,人称此奇景为‘万盏明灯朝普贤。’近年以来,我曾两次陪美国华侨和工作者朝礼峨嵋名山,亲临其境,心身泰然,得大饶益。
为了大家时常思念,时常诵习,时常发愿,时常实行普贤十大行愿,现抄录十颂,以便修学。
一者敬礼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二者称赞如来: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三者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四者忏悔业障: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忏悔。
五者随喜功德: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六者请转法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八者常随佛学: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我愿常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九者恒顺众生: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我常随顺诸众生,圆满无上大菩提。
十者普皆回向: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八)西游记中人物形象
普贤菩萨:住在峨眉山,在佛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坐骑是一头白象。这白象不安于天界寂寞,趁象奴疏忽之机,思凡下界,在狮驼岭一带与青毛狮子怪、万里鹏怪一起兴风作浪,想吃唐僧肉求得长生不老。无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来佛祖命令普贤菩萨下界收妖。等孙悟空诱使黄牙象怪出了山洞,普贤菩萨把莲花台丢在象怪背上,使其现出原形,随菩萨回山。
【文殊广法天尊】
元始天尊门下;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文殊广法天尊,五龙山云霄洞。主要弟子:金吒。法宝:遁龙柱(七宝金莲)(赠与金吒)。
《封神演义》的角色,曾帮助周武王打败纣王。
文殊菩萨是经过无数恒河沙劫修行的大菩萨。他本来就是佛门大菩萨。文殊菩萨与外道做朋友而不受其染。文殊菩萨心咒:嗡阿惹巴扎拉得。此咒能开启大智慧。记得要定慧双修。福慧双修。
【记载】
据《文殊室利般涅盘经》记载,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释迦灭度后,他来到云山,为五百仙人解释十二部经。最后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树下结跏跌坐,入于涅盘。又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讲,释迦牟尼佛曾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在赡部洲(佛教称我们现在所住的世界)东北方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释迦佛去世以后,文殊菩萨将以童子形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中国佛教认为山西省五台山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振那”国的五顶山,因此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说法道场而成了佛教的圣地。
【地位】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之首,被认为是如来“法王”之子,因此常称他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在《维摩诘经》中,他又代表释迦佛,率领弟子们前去探望病中的维摩诘,并与维摩诘反复讨论大乘佛教教义,宣说大乘佛法玄理。
在佛教图像中,他常常与普贤菩萨一起,作为释迦佛的胁侍菩萨,随侍于释迦身边。单尊的文殊菩萨像在五台山各寺庙中则供奉较多。文殊的形象,有种种差别。按其顶髻的形状,可分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则依据贞言陀罗尼(咒)的字数,分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最为常见。一般的文殊菩萨像多为头戴五髻宝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内证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童子形则喻天真纯洁。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放般若经梵箧,表示般若之智一尘不染。右手执宝剑,以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断一切无明烦恼。身坐白莲台,表示清净。但大部分文殊菩萨像都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表示菩萨智慧威猛。另外还有一种依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而作的骑金色孔雀的文殊像。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燃灯道人】【度厄真人】【南极仙翁】
更新时间2010…2…3 15:09:38 字数:5949
【燃灯道人】
燃灯道人主要在封神演义中出现,是十二上仙的大师兄,他曾经帮姜子牙破十绝阵,而且在原书中有一回名字就是燃灯议破十绝阵,十绝阵是他主持破的。
其原型是燃灯古佛,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锭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极尊,而来世佛则为「弥勒佛」。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或「锭光佛」。
传说他拜阿兰伽兰郁头兰佛为师,曾在过去世为释迦牟尼授记,预言他未来将成佛,是为释迦牟尼佛授记之师。曾有一次,燃灯古佛经过一污水,一男孩用自己衣服使燃灯古佛不须把脚弄脏,被预言成释迦牟尼佛。也有传说释迦牟尼过去世曾以五茎莲花供养燃灯佛,而被预言将在九十一劫后的贤劫成佛。佛经中的许多佛、菩萨都曾是他的弟子。
古佛有:日月灯明王佛:曾授记妙光菩萨即释迦牟尼佛他是在燃灯古佛之前的古佛,在那个时代,燃灯即是与他差不多的,佛经中称最后一位天中天圣中圣即燃灯如来。
宝藏如来:这位如来大家可能听到的比较少,他是一位无上的古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还有好多大佛都是他面前发成佛的大愿的。当时以释迦之五百大愿最殊胜。与秽土调教难服刚强的罪苦众生,并愿所有国土的有罪众生都来他的国土蒙他法化。不舍浊世恶行众生,为使一众生度脱,代众生受地狱之苦,不贪天福,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