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天之岩户』神话中素鸣尊(须佐之男命)扰乱天界,天照大神愤而躲入石屋,天地一片黑暗,视为日蚀,因此部分历史学者认为素鸣尊有著罗睺星之个性。
  随後素鸣尊被放逐至出云,在『出云神话』时,素鸣尊变成一位杀死八岐大蛇之正义神。所谓八岐大蛇是一尾有八个头的蟒蛇,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具有多条龙尾的『计都』。
  原本是一体的罗睺因犯下滔天罪被大神以圆盘切成两半成为『罗睺』与『计都』。同样犯下滔天罪的素鸣尊也同样在不同神话中有著两种相反面貌,正如同被分为两半的『罗睺』阿修罗。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死神阎摩】【战神鸠摩罗】【火神阿耆尼】
更新时间2010…3…6 12:41:59  字数:1358

 【死神阎摩】
  Yama
  印度神话中的死神,是亡灵的审判者。他是太阳的儿子,第一个死去并到达天神世界的人。他住在地下,都城叫作阎摩城。他的宫殿前的道路上有两条狗看守着,这两条狗各有四只眼睛,大张着鼻孔,贪婪无厌。它们作为他的使者出没人间,为主人传令。在大史诗里,他的形象变得非常可怕:绿脸,红衣,骑水牛,一手握沉重的钉槌,一手持捕捉死者灵魂的套索。人死后;灵魂来至阎摩面前,阎摩的大臣根据记录报告死者在世时的功罪,然后阎摩判决死者的灵魂升入天上的祖灵世界,或下到21层地狱,或者投胎转生到人间。他还有许多其他称呼,如“死神”、“鬼王”、“祖灵之主”、“法王”、“持刑杖者”“携套索者”等。阎摩的形象后随佛经流传到中国民间,人称“阎罗王”或“阎王”。
  【战神鸠摩罗】
  印度神话中大神湿婆与雪山女神帕凡提之子,为印度神话中战神。
  【起源】
  在一次众神的会议上,达刹到来的时候所有的神都起来欢迎,唯独湿婆和梵天稳坐。达刹怀恨在心。又是一次达刹主持的会议,他邀请了除了湿婆以外的所有神,并且在会议上诋毁湿婆。达刹的女儿也就是湿婆的妻子萨蒂,觉得自己丈夫的尊严受到凌辱,便纵身跳入火里,自焚而死。
  很多年后,有一个叫阿修罗族的王力量强大,大梵天允许阿修罗王许愿,阿修罗王的愿望是永远不败,大梵天不敢答应,便说他只能被7岁的孩子打败。阿修罗王得到愿望,得寸进尺,攻打三十三天。天界动荡。众神要请湿婆出世,可是湿婆悲痛欲绝,只是埋头修行。
  喜马拉雅女神帕凡提是萨蒂的转世,他深深的爱上了这个苦行的大神。于是他们生出了一个孩子,叫鸠摩罗。7岁那年鸠摩罗打败了阿修罗王,三箭定阿修罗城。成为印度神话的战神。
  【火神阿耆尼】
  阿耆尼(Agni)
  (一)吠陀教以及印度婆罗门教之火神。又作阿哦那、恶祁尼、阿只尼。意译作火。创世之初;创造主梵天用他的肚脐眼创造出八位善良的天神;称为「婆苏」。意思是乐善好施;其中老六就是火神阿耆尼;又以他的威力最强大;成为婆苏的首领。
  阿耆尼一词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词,与拉丁语的火焰“Ignis”是同源词(以及与英文动词着火“Ignite”同根)。
  阿耆尼作为火的神格化象征了火焰永恒不朽的奇迹,古印度人就相信供奉给阿耆尼火的祭品会被净化以及传达到其他神祗,亦令阿耆尼带有净化和送信者的属性。
  阿耆尼是典型的经历了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及湿婆)信仰的兴起、但对自然界信仰(原提婆族)仍然保留了一定知名度的神。
  据梨俱吠陀记载,其来源或存在形式有三种,即三界中,于天界为太阳,于空界为雷电之火,于地界则为祭火。此为印度教梵天、毗湿奴、湿婆三神思想之萌芽。于梨俱吠陀中,特别赞美火神之赞歌占全部赞歌之五分之一,仅次于因陀罗。祭祀时能把祭品传送给诸神,故被视为诸神与人之间的使者。除人类、禽兽之外,火神亦普遍存于植物、水中;祭典之外,亦常于诞生、入门、结婚之时祭拜之。全身呈红色,发光如太阳,面色如奶酪,无头无足或三头七舌,十方皆面、金眼、千眼等。于诸神中与人类之关系最密切,能破除黑暗,烧尽不净,降魔除怪,亦被称为‘罗刹(恶魔)之杀戮者’。此外,能降恩予崇拜者,并解救危难。
  (二)即阿耆尼国。位于西域之古国名。又作乌耆国、焉耆国。东邻高昌,西接龟兹。其地即今新疆天山南路东北部之喀喇沙尔(Karashahr)。(参阅‘阿耆尼国’3657)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神猴哈奴曼】【曙光和朝霞女神乌莎斯】
更新时间2010…3…6 12:48:40  字数:2579

 【神猴哈努曼】
  哈奴曼(Hanuman),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1'&;#65279;'2'&;#65279;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罗摩是大神毗湿奴化身。罗摩之妻悉多非常美丽,被楞伽城十头魔王罗波那用计劫走。罗摩在寻妻途中助猴王须羯哩婆夺得王位。猴王派手下大将哈努曼,随罗摩去寻妻。哈奴曼勇敢机敏,能腾云驾雾,火烧楞伽宫,盗仙草,终于帮助罗摩征服了强敌,救出悉多。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是印度神话中的精品,哈奴曼不仅在印度家喻户晓,而且在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心中亦敬他为英雄。哈奴曼的寺庙遍布印度的城乡山川,不管是气势雄伟的寺庙,还是山道旁森林中的寺庙,其香火旺盛令人叹绝。
  【简介】
  哈奴曼(梵文Hanuman),印度教神话中的神猴,风神伐由(Vayu)和母猴安阇那(Anjana)之子。相传,哈奴曼可飞腾于空中,其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能移山倒海。又说,哈奴曼面如红宝石,毛色金黄,身躯高大,尾奇长,吼声如雷,力大无比,可移动山岳,可捕捉行云。据说,哈奴曼刚出生时,见到太阳,以为可食,便一把抓到手中。为了使太阳免遭不测,因陀罗(Indra)急忙以雷霆击哈奴曼之颚。哈奴曼因而又被称为“其颚被击者”。
  印度历史悠久的伟大史诗《罗摩衍那》原以梵文写成,神猴哈奴曼是主人公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不会早于公元前300年。其中讲述了哈奴曼帮助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从魔王罗波那(Ravana)手中放出解救王妃悉多(Sita),烧毁魔王的楞伽城,飞到喜马拉雅山取回药草,救治罗摩的伤兵。罗摩为报答他竭力相助赐他长生不老。诗人满怀热情称颂神猴的法力,讴歌神猴的慈悲,盛赞神猴的义勇。
  哈奴曼在另一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亦有提及。据说,在班度族兄弟被逐期间,怖军(Bhima)一次在林中与哈奴曼相遇。神猴的长尾正好挡住他的去路。他用尽全力,仍未能将他的长尾挪动分毫,这时,神猴告诉他:他们乃同胞兄弟(怖军也是风神伐由之子),并向怖军宣示了四种姓的不同职责及四瑜伽的学说。
  哈奴曼被尊为学术的传授者,农事的庇护者。其形象通常为一武士,手持硕大棍棒,脚踏楞伽城守护女神,或双膝跪倒在罗摩和悉多面前,双手合掌胸前,其神态虔诚恭敬。
  胡适认为《西游记》的美猴王孙悟空原型即取自哈奴曼,随著佛教的东传中国,《罗摩衍那》记载的「楞伽城大战」(BattleofLanka)中大闹无忧园的情节,被编成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陈寅恪与季羡林皆同意此说。
  【罗摩衍那里的描述】
  第三篇《森林篇》描绘罗摩等3人在林中的生活。林子里到处是罗刹。他们行凶吃人,搅得大家惶惶不安。居住在林中的人们恳请罗摩除怪安民。楞伽城十首罗刹王罗波那的妹妹首哩薄那迦来到林中,爱上了罗摩。罗摩把她转介绍给罗什曼那。罗什曼那一怒割掉了她的鼻子和耳朵。她先求救于弟弟伽罗。随后又逃往楞伽城,怂恿罗波那来劫走悉多。罗波那命令小妖化作金鹿,引开罗摩,乘机劫走悉多。罗摩兄弟在林中到处寻找悉多踪迹,遍询树木、小河、山丘、野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他们俩后来遇到了金翅鸟王;才得知悉多下落:她已经被魔王罗波那劫至楞伽城。金翅鸟王力劝罗摩与猴王联盟,共同营救悉多。
  第四篇《猴国篇》主要讲罗摩与猴王结盟的故事。罗摩同罗什曼那来到般波湖。烂漫的春光逗引起罗摩思妻之情。他们兄弟俩在这里碰到神猴哈奴曼,并在哈奴曼力劝之下同猴王须羯哩婆结盟,互相约定:罗摩助猴王杀死其兄波林,夺回王位;猴王则帮助罗摩寻找妻子。正在此时,波林来同猴王搏斗。罗摩隐身树后,用暗箭射死波林。接着就给猴王举行灌顶(加冕)礼。但猴王复国以后,沉湎于酒色之中。罗什曼那骂上门来,他才翻然憬悟,立即派出猴兵猴将,到大地各处搜寻悉多踪迹。哈奴曼被派往南方,他在途中遇到金翅鸟王的弟弟僧婆底。僧婆底告诉他亲眼看到罗波那把悉多劫往楞伽城,罗摩于是率猴兵来到海边。他派哈奴曼过海去侦察。哈奴曼一跃过海。
  第五篇《美妙篇》哈奴曼跳过大海以后,来到楞伽城。他变成一只猫,潜入城内,到处探视。最后来到王宫的御花园;发现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并亲眼看到悉多坚贞不屈、抗拒魔王引诱的情景。他乘看守悉多的罗刹女离开的时机走到她跟前,把罗摩的表记交给她。为了想试一试魔王的威力,他大闹楞伽城。最后他被魔王擒住,尾巴被系上了燃烧着的东西。他伺机逃脱,所到之处,烈炎随之;火烧了楞伽城,然后纵身跳过大海;向罗摩复命。
  第六篇《战斗篇》是全书最长的一篇,描绘罗摩率猴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