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释】①帝俊:这里指黄帝。②淫梁:即上文所说的禺京。
【译文】帝俊生了禺号,禺号生了淫梁,淫梁生了番禺,这位番禺最初发明了船。番禺生了奚仲,奚仲生了吉光,这位吉光最初用木头制做出车子。少(sh4o)皞(h4o)生般①,般是始为弓矢。
【注释】①少皞:即上文所说的少昊号称金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译文】少皞生了般,这位般最初发明了弓和箭。
帝俊赐羿彤(tng)弓素矰(z5ng)①,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x))下地之百艰②。
【注释】①彤:朱红色。矰:一种用白色羽毛装饰并系着丝绳的箭。②恤:体恤,周济。【译文】帝俊赏赐给后羿红色弓和白色矰箭,用他的射箭技艺去扶助下界各国,后羿便开始去救济世间人们的各种艰苦。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始'为琴瑟(s6)。
【译文】帝俊生了晏龙,这位晏龙最初发明了琴和瑟两种乐器。
帝俊有子八人①,是始为歌舞。
【注释】①帝俊:这里指帝舜。
【译文】帝俊有八个儿子,他们开始创作出歌曲和舞蹈。
帝俊生三身①,三身生义均②,义均是始为巧倕(ru@),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③,始作牛耕。大比赤阴④,是始为国。禹、鲧(g(n)是始布土⑤,均定九州⑥。
【注释】①帝俊:这里也是指帝舜。②义均:就是上文所说的叔均,但说是帝舜的儿子,这里却说是帝舜的孙子,属于神话传说的不同。③叔均:上文曾说叔均是后稷之弟台玺的儿子,这里又说是后稷的孙子,而且和前面说的义均也分成了二人,神话传说分歧,往往有所不同。④大比赤阴:意义不明。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后稷的生母姜嫄。“比”大概为“妣”的讹文。妣:母亲。“赤阴”的读音与“姜嫄”相近。据古史传说,后稷被封于邰地而建国,姜嫄即居住在这里,所以下面说“是始为国”。⑤布土:传说鲧与大禹父子二人相继治理洪水,鲧使用堵塞的方法,大禹使用疏通的方法,都需要挖掘泥土。布即施予,施行。土即土工,治河时填土、挖土工程。⑥均:平均,均匀。引申为度量、衡量。九州:相传大禹治理了洪水以后,把中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就是九州。【译文】帝俊生了三身,三身生了义均,这位义均便是所谓的巧倕,从此开始发明了世间的各种工艺技巧。后稷开始播种各种农作物。后稷的孙子叫叔均,这位叔均最初发明了使用牛耕田。大比赤阴,开始受封而建国。大禹和鲧开始挖掘泥土治理洪水,度量划定九州。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1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①,是复土(穰)[壤],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y5)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注释】①颠:头顶。
【译文】炎帝的妻子,即赤水氏的女儿听訞生下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祝融降临到江水居住,便生了共工。共工生了术器。术器的头是平顶方形,他恢复了祖父祝融的土地,从而又住在江水。共工生了后土,后土生了噎鸣,噎鸣生了一年中的十二个月。
洪水滔天①。鲧(g(n)窃帝之息壤以堙(y9n)洪水②,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③。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注释】①滔:漫。②息壤: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能够自生自长、永不耗损的土壤。③复生:相传鲧死了三年而尸体不腐烂,用刀剖开肚腹,就产生了禹。“复”即“腹”的同声假借字。【译文】洪荒时代到处是漫天大水。鲧偷拿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而未等待天帝下令。天帝派遣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禹从鲧的遗体肚腹中生出。天帝就命令禹最后再施行土工制住了洪水,从而能划定九州区域。
《山海经·海内东经》
更新时间2010…1…9 19:56:47 字数:2158
《山海经·海内东经》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钜燕在东北陬。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日奂】,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始鸠在海中,辕厉南。
会稽山在大楚南。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淮水出余山,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颁葬于阳,九嫔葬阴,西蛇卫之。蒙水出汉阳西,入江,聂耳西。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华阳北。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一曰淮在期思北。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北入渭。戏北。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沅水山出像郡镡城西,入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肄水出临晋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洛水出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之西。汾之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钜鹿泽,注渤海,入潦阳。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海内东经译文:(■为打不出来的字)
内由东北角向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大燕国在海内的东北角。在流沙中的国家有埻端国、玺■国,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埻端国和玺■国是在海内建置的郡,不把它们称为郡县,是因为处在流沙中的缘故。在流沙以外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西方胡人的白玉山国在大夏国的东面,苍梧国在白玉山国的西南面,都在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方胡人所在地的西面。总的位置都在西北方。雷泽中有一位雷神,长着龙的身子人的头,他一鼓起肚子就响雷。雷泽在吴地的西面。都州在海里。一种说法认为都州叫做郁州。琅邪山位于渤海与海岸之间,在琅邪台的东面。琅邪台的北面有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琅邪山在海中。韩雁在海中,又在都州的南面。始鸠在海中,又在韩雁的南面。会稽山在大越的南面。从岷山中流出三条江水,首先是长江从汶山流出,再者北江从曼山流出,还有南江从高山流出。高山座落在成都的西面。三条江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长州的南面。浙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三天子都山在蛮地的东面,闽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馀暨的南边。庐江也从
三天子都山发源,却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一种说法认为在天子鄣。淮水从馀山发源,馀山座落在朝阳的东面,义乡的西面。淮水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淮浦的北面。湘水从帝舜葬地的东南角发源,然后向西环绕流去。湘水最终注入洞庭湖下游。一种说法认为注入东南方的西泽。汉水从鲋鱼山发源,帝颛顼葬在鲋鱼山的南面,帝颛顼的九个嫔妃葬在鲋鱼山的北面,有四条巨蛇卫护着它。蒙水从汉阳西面发源,最终注入长江,入江处在聂阳的西面。温水从崆峒山发源,崆峒山座落在临汾南面,温水最终注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阳的北面。颍水从少室山发源,少室山座落在雍氏的南面,颍水最终在西鄢的北边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在缑氏注入淮水。汝水从天息山发源,天息山座落在梁勉乡的西南,汝水最终在淮极的西北注入淮水。一种说法认为入淮处在期思的北面。泾水从长城的北山发源,北山座落在郁郅长垣的北面,泾水最后流入渭水,入渭处在戏的北面。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入河处在华阴的北面。白水从蜀地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江州城下。沅水从象郡镡城的西面发源,向东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下隽的西面,最后汇入洞庭湖中。赣水从聂都东面的山中发源,向东北流而注入长江,入江处在彭泽的西面。泗水从鲁地的东北方流出,然后向南流,再往西南流经湖陵的西面,然后转向东南而流入东海,入海处在淮阴的北面。郁水从象郡发源,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南海,入海处在须陵的东南面。肄水从临晋武的西南方流出,然后向东南流而注入大海,入海处在番禺的西面。潢水从桂阳西北的山中发源,向东南流而注入肄水,入肄处在敦浦的西面。洛水从上洛西边的山中发源,向东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成皋的西边。汾水从上窳的北面流出,然后向西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皮氏的南面。沁水从井陉山的东面发源,向东南流而注入黄河,入河处在怀的东南面。济水从共山南面的东丘发源,流过钜鹿泽,最终注入渤海,入海处在齐地琅槐的东北面。潦水从卫皋的东面流出,向东南流而注入渤海,入海处在潦阳。虖沱水从晋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