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浅草的下层艺人是他非常熟悉的人物。浅草成为他早期创作之源,是
他的文学的主要舞台之一。他常常深入浅草,体察风情,搜集创作素材,创
作了许多以浅草为题材或背景的小说。
川端对浅草解不开的另一个情结,就是他发现与他解除了婚约的千代,
离开了故乡岐阜,来到了浅草一家咖啡馆打工后,再一次引起了他对这位千
代的依依之情。还有他从在浅草结识的十六七岁的舞女梅园龙子身上,仿佛
寻找到昔日的伊豆舞女的倩影。所以,浅草也是复燃他的恋情的地方。
可以说,对川端文学来说,浅草仅次于伊豆汤岛。所以一些评论家将川
端康成这一时期的作品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伊豆作品;一类叫做浅草作品。
在创作《浅草红团》之前,他已经写过《林金花的忧郁》、《日本人安
娜》等与浅草艺人有关的作品。
据川端说,他之所以写《浅草红团》这部作品,是因为以浅草为题材,
其材料本身是很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所以完成《伊豆的舞女》之后,他就
想执笔写浅草的故事。恰巧他的友人十一谷义三郎、片冈铁兵向《朝日新闻》
举荐,约请川端写一篇这方面的连载小说,于是川端很快就应允了。
《浅草红团》在《朝日新闻》晚刊上连载是始于1929 年12 月12 日。这
一年正是日本经济面临不景气,但除夕晚上,浅草的热闹依然。川端也夹杂
在人流中涌向浅草寺的观音堂前,静静地侧耳聆听浑然在杂沓声中的参拜者
的脚步声、拍手声、投钱币声、风铃声、鸡鸣声。当寺院敲响十二下钟声,
川端将红团的少年们集合起来,举手三呼“1930 年万岁!万岁!万万岁!”
回家之后,他兴奋未消,文思潮涌,他没有歇一口气,就又伏案埋头写起翌
日应交报社的《浅草红团》的连载稿来。小说在《朝日新闻》连载到1930
年2 月16 日第三十七回就打住,原因是:当时《朝日新闻》晚刊的惯例是,
青年作家的连载小说限定最多连载三十回,但他仍未能收笔,所以其后至第
① 《文学自叙传》,《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96 页。
六十一回只好分别由《新潮》、《改造》杂志发表,至1930 年9 月连载完毕。
所谓“浅草红团”以及小说中提及的“浅草紫团”、“浅草赤带会”、
“黑带会”,都是作者假设的浅草不良少年的团体名称。小说的故事是虚构
的,人物也没有模特儿。
《浅草红团》发表以后,带来了浅草的“轻歌舞剧时代”。它竟成为浅
草娱乐业全盛的起因。新闻媒体对浅草的报道也骤然增多,许多迄今只认银
座而不屑一顾浅草的高雅的文人墨客、官僚大亨也涌到浅草。研究浅草的书
也出现了。川端的名字因此而留在演艺场文艺部工作人员的花名册上,名噪
一时。正如读过川端的《伊豆的舞女》的年轻人都要越过天城岭去寻访伊豆
的文学踪迹一样,许多读过《浅草红团》的读者都受到乡土风俗的诱惑,涌
向了浅草。连川端本人也觉得出乎意料,认为他的真正成名作是《浅草红团》,
而不是《伊豆的舞女》,因为《伊豆的舞女》问世很久以后才为世人所注目。
同时,他一方面认为《伊豆的舞女》也好,《浅草红团》也好,都似乎是肤
浅的。也许这种轰动效应不是由于它的艺术性高或有什么价值;另一方面又
认为作品真正引起轰动的是精神的内在的东西。所以他相信这种热闹劲头是
有其持续性,即使消失,仿佛也还会留下来某种罗曼蒂克的余韵。
的确,浅草的罗曼蒂克的余韵,和伊豆的罗曼蒂克的余韵一样,还久久
地在他的心中旋荡。他逛游浅草记下了厚厚几本笔记,且写得密密麻麻,大
多是关于浅草的街头风景和当时流行的新鲜事。写作《浅草红团》时,这些
材料也只使用了五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对川端来说,连载完的《浅草红团》,
只不过是浅草故事的序曲。所以《浅草红团》发表后事过五年,《文艺》杂
志约请他写续篇,他二话没说,欣然答应了。他将当时的心情这样记录下来:
《文艺》约我写《浅草红团》续稿,我就像渡河时喜得一船。我毫不犹疑地乘上了
这条船。因为我还有些刚着手的、值得留恋的工作留在河对岸那一边。
但是,过了对岸一看,是以前留下来的东西依然如故呢, 还是五年前的人情依然留
在我的内心底里?我自己也不知道。
好歹是到目的地上了岸再说。写作的准备从此开始。我不打算按连载小说的常规来
安排故事。恐怕这样做,作为那部作品的续篇是合适的,而且还可以使前篇活起来。①
因为川端康成认为如果按照写作大纲来写,恐怕要写上一两千页稿纸,
这样他“越写就离对岸越远了”。所以他写续篇没有制订缜密的写作计划,
没有固定的腹案,只有简单的大纲。由于距前篇五年后才执笔写续篇,这时
他所见的是处在“轻歌剧时代”的浅草,与执笔写《浅草红团》前篇时所见
的“歌剧时代”的浅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已经不可能再按照以前
的故事发展脉络写,加上给杂志写连载稿与给日报写连载稿有所不同,尽管
他努力按照前篇的新闻小说方式写,写起来就不由自主地让自己的想象力自
由驰骋。也许作者觉得很难起承前篇,只能写出和前篇相近的续篇,于是就
索性从当时正在举行的浅草节的情景写起,并且另立新篇名为《浅草节》,
连载在1934 年9 月至1935 年2 月的《文艺》杂志上。所以学者对《浅草红
团》的构成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将《浅草红团》和《浅草节》作为一篇完整
小说处理;一种看法是两篇是相对独立的作品。新潮社出版《川端康成全集》
时,就将《浅草节》作为单独的篇目编出,而没有与《浅草红团》合成一篇。
① 《续稿预告》,《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100 页。
这期间,川端还写了《浅草日记》、《浅草的姐妹》、《浅草的八哥鸟》等
有关以浅草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
川端与浅草结缘,写下了一批“浅草小说”,遇到最烦恼的问题是经济
问题。因为深入浅草,是需要化很多钱的。写《浅草红团》时,就遇到这个
问题。一位朋友对他说过,如果在《浅草红团》上再多加点酒就好罗。川端
觉得,比起酒来,更不足的是钱。如果有足够的钱,会写出比它更好的东西
来。虽然《朝日新闻》的稿酬已经不少,但仍未能让他充分地运作自如。所
以他认为,如果经济拮据,不清楚的事情避开不写,或草草地写,就有违作
家的良心。不清楚的事情就要化钱去调查,去搜集资料,要在实地见闻的基
础上才能展开空想的翅膀。但要实地见闻,如果没有钱,就犹如船儿没有橹
和桨。为此,写《浅草节》时,川端康成别开生面地刊登了一篇题为《续篇预告》的广告,末尾写道:
我既不是生活在浅草的人,也没有熟悉浅草的适当的朋友。而且我毕竟不能从内里
来观察浅草。我终究只不过是爱逛浅草的人罢了。迄今杂志一直约我写《浅草红团》的
续篇, 如果我写的话,也许早就已经完成了。可是我不愿意写这种不充分的见闻记。如
果有许多人为没有钱的我提供浅草的材料,或提供采访的方便,那就幸运了。这样,我
肯定能写出比五六年前所写的《浅草红团》还好的作品,这是毫无疑问的。①
二 风土与人情的展现
《浅草红团》是一篇一改过去风格的作品。作者没有太多着墨于浅草那
些不良的少年,以及有关伤风败俗的事,而是把目光投向了生活和挣扎在浅
草下层的少女们。写了她们的性格、境遇和命运。
这部小说的结构特色,不像普通的小说那样以特定的人物作为主人公而
展开故事情节。它是以浅草的风情为中轴,辐射出无数的人物群像。而最为
突出的,贯穿始终的,只有弓子和春子这两个人物,其他的众多人物则杂沓
其间,一闪而过。但他(她)们也都是像弓子和春子那样,是浅草各式人物
的艺术再现。
作家笔下的弓子写得逼真,楚楚动人。弓子为了能在浅草这块地方生活
下去,就像所有浅草红团的少女一样,蓄着短发,装扮成男孩,以避免那里
的男人的搔扰。她与那里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地估量着自己。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犹如挂在秤的两头——一头是想做女人的心,一头是
怕做女人的心”。所以她虽然蓄了短发,变成“一半像男人”,似乎可以不
怕男人了。但事实上受过无计其数的男人凌辱的她,还是经常被惹得烦恼不
堪,陷于孤寂的生活之中。她连向浅草寺观音菩萨抽签时,也是抽到这样一
纸凶签:“欲理新丝乱,闲愁足是非,只困罗纲里,相见几人愁”。这是浅
草下层人物的命运的必然?
对弓子最具戏剧性的描写,是“口含亚砷酸接吻”一场。弓子的姐姐千
代受了男子赤木的骗,失去女人的一切而发疯了。弓子把赤木引到船上,口
含剧毒亚砷酸与赤木这个色情狂接吻,为姐姐千代复了仇。弓子终于含着眼
泪笑了,那双充满活力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最后他们两人有这样一段
对话:
① 《续稿预告》,《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104—05 页。
“已、已经、已经不要紧了。——刚才,刚才是在演戏啊! 不这样做,你怎么可能
同我接吻呢。”
男子将弓子松开了,弓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濡湿的眼睛直勾勾地仰望着男子,说:
“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现在你终于看我啦。前些时候在水族馆时,你还把我
看作小孩或卖东西的小孩,真使人遗憾,所以大闹了这一场。我说亚砷酸丸是我的快乐,
你懂吗?” 但是,弓子眨巴着眼睛,连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