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小儿热止复热,世医到此,尽不能晓。
或再解表,或谓不治。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
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气,则收阳气归内而身凉矣。”方内粳米不可少。)
加银(柴)胡芩(黄芩),银白汤治续热盛。(热甚者,加银柴胡、黄芩,名银白
健脾(丸)
参(人参)术(白术)与陈皮,枳实山楂麦 (即麦芽)随。曲糊作丸米饮下,消补兼
行
宜。(参、术土炒各二两,陈皮、麦芽炒各一两,山楂一两半,枳实麸炒三两。)枳术丸(李
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引张洁古方)亦消兼补,(白术二两,枳实麸炒一两。)荷叶
奇。(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引胃气及少阳甲胆之气上升。)但煎枳术(丸)为汤饮,心下
痞坚水饮施。(《金匮·水气篇》云∶“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枳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煎汤温服。腹中 ,即当散也。)
补中益气
(汤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黄 蜜炙一钱)术(白术土炒)陈,(陈皮留白)
升
庵《医
又引参、
甘草上行,充实腠理,使卫外为固。凡补脾胃之气,多以升阳补气名之者,此也。”)
伤功独擅,(旭高按∶饥饱劳役,内伤脾胃之气,则众体无以禀气而皆病矣。其证身
头痛恶寒,有似外感,而懒言气短,肢体困倦,脉洪大而虚,此可辨也。又外感发
不休;内伤发热,时热时止。外感则鼻息气粗,内伤则鼻息气微。外感之头痛恶寒
传里方罢;内伤之头痛恶寒,乍作乍止。详见东垣《内外伤辨》,宜细阅之。)亦
因。(汪 庵《医方集解》引李士材曰∶“虚人感冒,不任发散者,此方可以代
散药。)恶食懒言肢体倦,(皆脾虚证)畏寒发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气
不固故多汗。汪 庵《医方集解》曰∶“阳虚自汗,宜补中益气汤加麻黄根
柴俱宜蜜水炒过,欲其引参、 至表,故又不可缺。”)心肝肺损俱堪治,
(按∶本方虽为劳倦伤脾之主剂,然心、肝、肺三经阳气不舒亦可服,《
者缓其中,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也。”惟不宜于肾,柯
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陆丽京曰∶“倘人之两尺虚微,
衰微,若再一升提,则是大木将摇而拔其本也。”)疟痢(经久不愈
数,
气虚下陷。)脾虚阳陷妙无伦。全无寒热还须忌,(旭高按∶补中
种者设,所以补伤寒之未及,非补虚方也。今人于外感中毫不敢
则失东垣之遗意矣。虽曰补气而非发汗,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
及脾气下陷等证,则最所宜也。若全无表邪寒热,而但中气
宜。虽升、柴能引清气上升,然惟有邪者固可因升而散之,设
气乎!夫东垣之方,无论内伤外感,一概以升提中气为主,想当
可不审也。)若见痰喘勿误遵。(上焦痰热为喘为呕者,忌服。)
术),
补阴益气(煎)张介宾。(去黄 、白术,加山药、熟地、生
方八阵》。)阴虚外感真奇效,变化陈方法转新。(张介宾曰
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有不效。”)木香
益气汤(李东垣《脾胃论》)畅脾。
当归补血(汤)
东垣着,黄 一两归(当归)二钱。(吴鹤皋《医方考》曰∶“黄 多于当归数
血
者,盖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耳。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也。
烦渴甚,脉大而虚宜此煎。(《卫生宝鉴》云∶“男妇血虚发热,面赤烦渴引饮
脉来洪大而虚,重按则微者,当归补血汤主之。”此补气血之方也,误服白虎
四物
(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地(生地)芍(白芍)与归(当归)芎(川芎),血家百病
此方通
。(此血病之主方)八珍(汤)合入四君子,(参、苓、术、草。)气血双疗功独崇。(四君补
气
,四物补血。)再加黄 (助阳固卫)与肉桂,(引火归元)十全大补(汤)补方雄。(为补
方之
雄
全
(汤,张洁
古方。)风入肠中成飧泄,脾虚血痢治相同。(徐彦纯“玉机微义”曰∶“此方治风入肠胃
飧泄完谷。方名胃风,而实非治风之药,补血和胃,使风自除。脾虚血痢而挟湿者,实可
仗。”)
人参养营(汤)
即十全,(即十全大补汤除川芎,加五味、陈皮、远志、姜、枣。)除却川芎五
联,
陈皮远志加姜枣,心脾气血补方先。(原方云治脾肺气血两虚。喻嘉言《医门法
方中诸品,为心脾二脏之药,于补肺殊不甚切,方下所注肺虚,误也。”)气
但投此剂悉能痊。(薛立斋云∶“气血两虚,变现诸证,莫能名状。勿论其
诸证悉退。”)
归脾汤
(严用和《济生方》)用术(白术)参(人参) (黄 ,各二钱半)归(当归一钱)
草(甘
钱半)煎加姜枣
治之法。)怔忡健
脾者,调四脏之
过度,劳伤心脾
填离者,所以必
养心汤用草
(甘草一钱) (黄 蜜炙一两)参,(人参二钱半)二茯(茯苓茯神)芎(川芎)归
(当
再加酸枣(仁炒
相同。一用白术、
大补元煎
(张介宾《新方八阵》)为首尊,(补阵第一方也)人参熟地草(炙草)萸(肉)存,杞
(
但于
助也
左归(饮)萸(肉)地(熟地)药(山药)苓(茯苓)丛,杞(子)草(炙草)齐成壮
水功。
(此为壮水之
草(炙草),更加龟鹿
草,加菟
丝子、牛膝、
滋养营卫,渐
精血自充矣。
上炎,宜用纯阴之
右归(饮)附(子)桂(肉桂)兼山药,杞子地黄炙草联,杜仲山萸不可缺,益火之源
效莫先。
(
草(炙草)鹿(角)胶入,菟丝(子)当归饮改丸。(于本方去甘草,加鹿角胶、菟丝子、
当归,名
右归丸。张介宾《新方八阵》曰∶“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体不收,
或眼见邪祟,或阳衰无子等证,速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王旭高
曰∶左
柏八味
皆除
其孰
济川(煎)归(当归)膝(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便结病虚难下夺,用通于补法堪宗。
〔凡病涉虚损,而大便秘结不通,难用硝、黄下夺,而势又不得不通者,用此通之。甚
妙
二方、
保元汤
(魏桂岩《痘疹全书博爱心鉴》)里参(人参二钱) (黄 三钱)草,(甘草一钱)肉
桂冬
宋
正
秘方补心(丸)
治手振,(血虚有痰)参(人参五钱)茯(苓七钱)芎(川芎一两)归(当归一两半)
地
钱)朱(砂五钱
方有甘草。此心恍惚
青州白丸
(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星(南星三两)夏(半夏七两)并,白附(子二两)川乌
(半
俱用生,(各生研)晒露糊丸姜薄(荷)引,(四味宜水研取浆,澄粉晒露七日,元米粉糊丸,
姜汤下;瘫痪,温酒下;惊风,薄荷汤送下。)风痰瘫痪小儿惊。(此治一切风痰之要药,宜
预备之。)
《指迷》茯苓丸
(茯苓二两)半夏,(一两生研澄粉)风(化)硝(二钱半)枳壳(五钱麸炒)姜汤下
(姜汁丸,
服三十丸,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疼,脉来沉细留心把。(治中脘有留痰伏饮
或肩背酸痛,脉来沉细者是也,此丸主之。喻嘉言《医门法律》曰∶“痰药方
功效。”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
姜黄各五分。轻者指迷茯苓丸,重者控涎丹。又有血虚臂痛,宜蠲痹四物汤
控涎丹
(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治痰之本,痰涎变证悉能医,走注麻痹牵引痛,胸背腰
项或四肢。(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钓痛,走注不定,或肉中结核如瘰 ,此痰
涎随气升降为病,非风证也,宜控涎丹。)脏腑水湿大戟(去皮,水浸去绿色,晒。)泄,经
隧水湿甘遂(去心)推,皮里膜外消痰气,芥子之功信甚奇。(各等分,姜汤下。李时珍《本
草纲目》曰∶“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为饮、为
涕、为癖。大戟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
能收奇功也。”)
三子养亲
(汤韩 《医通》)苏(紫苏子)芥(白芥子)菔(莱菔子),老人痰气堪煎服。痰多
盛暂
消之,气虚喘满非宜逐。(李士材曰∶“此方若气虚者,非所宜也。”)导赤(散 钱仲阳《小
儿药证直诀》)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等分)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
(此泻心火从小肠中出也。)
加减思食丸苓
(茯苓)草,(甘草各二钱半)麦芽(炒黄二两)神曲(炒黄二两)瓜(木瓜半两)梅
(
巧。
补火丸方治冷劳,硫黄末(一斤)入猪肠熬。
(熬烂取出,蒸饼糊丸,服十丸。)金液丹治诸阴证,硫黄赤石脂和烧。(硫黄十两研末,
瓷盆盛水,和赤石脂封口。盐泥固济, 七日,取
水臌胀功殊饶。(制法详见王晋三《古方选注》,虚寒
硝(石)硫(黄)半夏并石膏。(许学士《普济本事方》治肾
(丹)治霍乱,硫黄五灵(脂)玄精(石)硝(石),青皮橘皮醋丸
暑啖食生冷,暑热内伏,为霍乱吐泻,此药通利三焦,分理阴阳
方出《和剂》,虚秘冷秘通治疗。(治老人虚秘冷秘,甚验。)灵砂(
(水银一斤,硫黄四两,用铁铫炒成砂子。)镇坠痰涎所必邀。(治上盛
药最能镇坠,升降阴阳。)黑锡(丹)硫黄结砂子,(黑锡与硫黄炒成砂子
(黑锡镇坠之功胜于灵砂)大黑锡丹加桂(肉桂)附(子),胡芦巴与骨脂(补
金铃(子)肉(豆)蔻沉(香)茴(香)木(香),功倍原方信不嚣。(其功较小黑锡丹降逆
伏须用此,(
(石)硫(黄)与
石、硫黄、水银、黑锡,皆禀阴阳向导之气而成
不容言矣。)聊举成方八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