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理由,要求予以赦免,就遭到了巴山的弹劾。巴山指出,恰恰是这种宽大怂恿了像吴圣兆这样的人率先作乱。这位兵部尚书接着颇不情愿地承认,把在鹿苑囚禁的人全部处死,也许确实太多了些,但他宁愿把他们作为战俘用于徭役,也不肯作为正规水兵编入清朝水军。他还提出,土国宝的行为应受吏部审查。皇帝批准了他的奏章。②
洪承畴也受到了怀疑,因为清廷将他与缙绅阶层中的复明分子联系了起来。在起义平息后从事调查的官员们,全都过高地估计了那些人在阴谋集团中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文人自己造成的,他们故意夸大自己的重要性。③江南缙绅沈廷扬,风暴来 临时正在泊于鹿苑的鲁王舰队的一艘船上。他发现了沿岸的清军,便说:
风浪似此,天意竟何在也!吾应报国而死,然若此就死,无名也。①
于是,沈廷扬为了扬名,大声向清军将领叫喊,自称是鲁王朝廷中的一名监察官。后来,他在苏州受审期间,又自称是他告诉黄斌卿许多江南文人还没有剃发、保持着对明朝事业的忠心,并说服他参加了舰队。沈廷扬不屑于被赦免,尽忠而死,赢得了烈士的名声,而且,这样做有助于让他的刽子手相信,怀有贰心的文人组织仍遍布江南。②
①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第五卷,第9页;艾维四:《陈子龙》,第139—140页。
② 陈子龙:《陈忠裕全集》第十四卷“避地示胜时”。豫让是成书于公元前2—3世纪《战国策》里一则著名故事中的英雄。这则故事已多次被译成西方语言。有一个译本见于沃尔夫冈·鲍尔、赫伯特·弗兰克编的《百宝箱》,第25—27页。豫让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国仆人替死去的主子复仇的决心。“周鼎”,这个特定的礼器秉承周天子先祖之灵,它象征着周王朝天赐的正统地位与统治权。在这里,它被用来表示明朝绝对的正统地位。
① 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年谱”下,第10页。陈子龙最后两年的年谱是由他的一个学生完成的。他试图表明陈子龙并没有直接卷入起义,然而大量证据表明事实正好相反。艾维四:《陈子龙》,第139—140页。
② 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年谱”下,第7页。
③ 没有什么证据表明地方官员们——他们有许多是前明士大夫,现在则归顺清朝——愿意加入吴圣兆和松江士绅们的复明起义。例如,附近长洲县的“二十三义士”恳请刘曙(1643年进士及第)叛投鲁王。清长洲知县李实正好是刘曙的同年,也是在1643年进士及第的。然而,他一直忠于新朝,不愿与自己这个身为当地缙绅的同年为伍。刘曙被捕获处死。李实本人即时引退,也许是因为怕受到牵连。不过,1661年他在廷试中名列第二,再入仕途,康熙年间官至户部尚书。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75页;《大清一统志》第八十卷,第6页。关于李实生平,见黄之隽编:《江南通志》第一七二卷,第11页。
① 《大清一统志》第一一四卷,第15页;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年谱”下,第9—10页;温睿临:《南疆绎史》,第247—248页;查继佐:《国寿录》,第122—123页;威拉德·J·彼得森:《顾炎武的一生》第一部,第70页。
② 褚华:《沪城备考》第三卷,第3—4页;《南明史料》,第53页。吴圣兆实际上没有民众支持。郭松义:《江南地主阶级与清初中央集权的矛盾及其发展和变化》,第128页。
③ 土国宝奏章,见《南明史料》,第58—59页。关于黄斌卿后来的进攻,见1648年2月8日张存仁奏章,同上书,第101—102页。
① 褚华:《沪城备考》第三卷,第4页;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年谱”下,第10页。张世勋在其他记载中亦作詹世勋。
② 1647年12月16日奏章,见《南明史料》,第85—87页。
③ 诚然,当时在淮安也爆发了一场士绅领导的复明起义,它在清政府看来是一场规模更大的阴谋的组成部分。查继佐:《国寿录》,第100页;《南明史料》,第80—82页。
① 温睿临:《南疆绎史》,第248—249页。
② 同上书,第249—250页。
兜捕文人学士
清廷相信,这场起义的主要煽动者是与南明串通的江南文人,因此要派那些受文人阶层影响最小的官员去消灭叛贼。于是,洪承畴和土国宝暂时将松江兵变之后安抚地方的责任移交给陈锦和巴山。陈锦是辽东“旧臣”,1633年宁完我曾把他推荐给皇太极。③他忠心耿耿,在吴圣兆起义之后,受命治理苏州,“谋乘此尽除三吴知名之士”。④在他的主持下,江南按察使司开始调查策划起义的关键人物,不久就断定一个名叫陈子龙的人是主谋。虽然陈子龙也许 当过吴圣兆与鲁王政权之间的联络人,但实际上他对松江兵变仅略有介入而已。他住在城外,对吴圣兆平日的策划也基本上一无所知。①
然而,对陈锦和清政府来说,陈子龙很快就以起义的象征性领袖而出名,环绕着他的罗网不久便收紧了。起初他逃避逮捕,躲到了夏允彝兄弟夏之旭处。于是夏家受到追查。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被捉住押送南京,他是在夏允彝自杀后投靠太湖匪党的。到了南京,洪承畴被这个年轻犯人所感动,试图劝他以自己出众的文才为新朝服务。夏完淳大骂洪承畴变节降清,遂被处死。之后,其叔父夏之旭意识到自己也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就在当地孔庙里上吊自尽了。②同时其他一些人也被清朝捕快俘获,拘禁入狱,除杨廷枢因当过戴之俊的老师而被抓获外,还有40多名江南名士在南京被处死。③另有许多人被守卫松江西郊的陈锦缇骑当场杀死。最后被判决的大约有1000名士人,包括一名代理县官。用土国宝的话来概括说:“兜捕之后,凡能咀嚼者一人不留。”④
夏之旭自杀后,陈子龙到密友侯岐曾家里躲避。但由于清廷一直在追捕,他又不得不东躲西藏,先去了旧仆人处,再去另一个朋友家。在那里他终于被巡捕发现。他们包围了住宅,直到他束手就擒。巡捕立即把他带到陈锦面前,陈子龙只是对陈锦说自己是崇祯旧臣。尽管陈锦竭力恐吓,陈子龙在整个受审过程中一直十分镇静。当问及他的长发时,他直率地说:保留头发可以见先皇帝于地 下。①无庸置疑,陈锦准备将陈子龙公开示众,开刀问斩。他命令将这个复明分子押到南京进一步审讯。但是陈子龙设法逃脱了这种折磨。1647年6月15日夜间,警船在从苏州去南京的途中穿过跨塘桥时,陈子龙挣断镣铐,纵身投河。虽然有会水的巡捕下水打捞,但陈子龙已经自溺身死。巡捕对犯人的自杀大为恼怒,他们割下陈子龙的首级,将他抛尸河中。几天后,陈子龙的几个学生捞回了他的遗体,将其安葬于陈氏坟地。②他论“危时拙计”那首诗中的最后一节,可以作为他的一篇合适的墓志铭:
故物经时尽,殊方逐态新。
恨无千日酒,真负百年身。
芝草终荣汉,桃花解避秦。
寥寥湖海外,天地一遗民。50000454_0573_2③
1647年对文人复明分子的清洗,既不意味着抵抗活动在江南完全终止,也不表示缙绅对地方的控制被打破。缙绅阶层拥有巨大的经济势力和社会影响,而且在此后10年里,这种势力和影响一直为他们所独占。然而,尽管残存着这种地方自主的力量,长江下游地区政治反抗的支柱却在1647年被摧毁了。这一地区的州县政府不久就委派了可靠的旗人来任职,而且直到19世纪,才有人向清朝对江南人民的统治提出根本性的挑战。新朝已根基坚固,难以动摇,以致它得以彻底改变先前留用明朝旧臣的政策,甚至敢于 对最初制定这项政策的人,包括洪承畴本人在内,表示怀疑,并肆意指斥。
当陈锦在松江和苏州大肆清洗时,巴山留在南京处理一些高级俘虏的审讯事宜。吴圣兆自然被押还南京。在审问过程中他披露出有好几名重要缙绅卷入了这场阴谋。就在这种充满猜疑的气氛之中,1647年10月1日,一名清军参将俘获了一个信使,此人带有鲁王政权的文件和信函。经检查,发现信件中有南明封授洪承畴为公、土国宝为侯的敕书,还发现了黄斌卿给这两人的信件,内容是建议他们先与他这个舟山军阀通信。虽然这些信件轻易地落入清人手中,可能是为了让洪承畴与土国宝蒙受猜忌,但清廷仍命令巴山进行全面的调查。不过清廷也还是给了洪承畴足够的撇清自己的机会,并与巴山一起参与审讯。①
③ 虽然陈锦后来在福建是反对复明运动的重要角色,但他最辉煌的时刻是在1651年,当时他率领清军从南明海军手中夺取了舟山岛。恒慕义:《清代名人传略》,第592页。
④ 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年谱”下,第10页;参见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79页。
① 到18世纪后期,与江阴起义颇为相似,松江抵抗运动也完全被看成是一种士绅忠君的典范。1784年,学政官在青浦立“忠义祠”,纪念其领袖陈子龙。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序”。
② 谢国桢:《南明史略》,第80—81页。夏之旭遗令云:“嗟呼,新朝之所谓叛,乃故国之所谓忠也。”温睿临:《南疆绎史》,第244页。
③ 查继佐:《国寿录》,第122—123页;温睿临:《南疆绎史》,第230页。
④ 《南明史料》,第58页;褚华:《沪城备考》第三卷,第3—4页。
① 艾维四:《陈子龙》,第140页。
② 陈子龙:《陈忠裕全集》“年谱”下,第10页;计六奇:《明季南略》,第279页;温睿临:《南疆绎史》,第248页;《世祖实录》第三十二卷,第378页;艾维四:《陈子龙》,第141页。
③ 陈子龙:《陈忠裕全集》第十四卷,第27页。“千日酒”是传说中的一种麻醉药酒,一滴就可让人醉1000天。芝草是一种生长多年的紫色叶梗的稀有真菌。《后汉书·明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