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的武野绍欧(1502—1555年)和千利休 (1522—1591年)。他们在前人 

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化茶具”的主张。日本人对饮茶的环境、气氛、茶具十 


… Page 47…

分讲究,要求房间光线柔和、房间布置与装饰简朴适宜、通常备有风炉、茶 

碗、茶叶筒等器皿。 

     第四是如何吃到嘴里面的问题。 

     中国人对吃饭是很讲究的。一旦有了桌子和椅子,中国人首先不是将桌 

子用来办公,而是用来吃饭。我们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桌子都是饭桌,而不是 

办公桌。明代绝大多数人都告别了凭几就餐的方式,而在桌子上吃饭。后来 

到了清代,一度“改革”,才移到了“炕”上。即使如此,桌子同时也跟着 

上了炕,不过“个头”变得矮小了一些,只有20—30厘米高,呈方形。和 

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在桌子上不铺桌布,而是刷一层油漆。这使一些明代 

来到中国的“老外”感到很惊奇。利玛窦在他的《中国札记》中赞美道:“中 

国人的习惯是进餐时餐桌上不铺台布,……如果桌子失去光泽或被残羹剩饭 

弄脏,只要用水洗过用布擦干,马上恢复光泽,因为这种薄薄但坚硬的涂料 

足以防止污渍久留。” 

     中国人到了明代,对吃饭用的器皿仍很注意,都是成套的,如吃饭用碗, 

喝酒用杯,盛汤用汤盆,盛菜用盘子。这些器皿在功能上是不容相互混淆的。 

另外,明代人吃饭使用筷子。此时,尽管西方的洋人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给 

中国人带来了西方的文明,带来了基督教,然而,西方的传教士在传播西方 

文化之时,不得不设法拿起筷子,试图从盘子里夹出一块佳肴放入嘴中。中 

国人的筷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目前对它的研究还比较少。明代,筷子的种 

类、质料是很多的,其中最贵的筷子是玉质的,其次是金质、银质的,再其 

次是竹子制做的。在普通的百姓家里,竹质的筷子比较流行,然在富户家里, 

银质的筷子则很普及,据说这种筷子能鉴别出食物中的毒素来。我们对此没 

有做过实验,但明代人对此深信不疑。 

     第五是一天吃几顿的问题。 

     在明代以前,特别是在汉唐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相对而言较为落后, 

物产丰盈程度不够,中原居民一天吃两顿饭,即早一餐、晚一餐,中午只是 

填垫一下而已。明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一日两餐对身体有害, 

改为一日三餐。 

     日本最初也是一日两餐,以后,随着僧侣由中原进入日本,带去一日三 

餐的习俗,先在僧界流行,继而在武士阶层中流行,最后被居民接受。然而, 

日本人在接受中原饮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自己的特点,如日本 

人不喜欢中国人改变菜肴原有品色的作法,而崇尚清淡,一个厨师,能将菜 

烧得越接近于自然风味越好。 

      (2)服饰 

     明朝是在驱逐了蒙元之后才在中原确立政治统治的。为了政治的需要, 

明廷在立国之初,对蒙元的一些政治设施进行了排斥。这种排斥活动在服饰 

方面也有所反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官方的正规场合的服饰尽量地 

体现传统的汉文化特点,特别是唐宋的文化特点;二,在常服方面尽量突出 


… Page 48…

反元特点。作为一个汉族政权,明朝政府在这方面做得是很成功的,基本上 

满足了排蒙立明的政治需要。这是明代服饰的特点。 

     帝后舆服 

     唐代以前,官居四品以上者,皆有仪仗,也皆称为卤薄。明朝稍加改动, 

只有皇帝出门,车驾次第,称之为卤薄。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一些人的车骑 

仪仗可以称之为卤薄,他们是亲王、中宫(皇后、太后、太妃等)、东宫(太 

子)、郡王等。其他人,不管其等级如何,车骑仪仗都是不能称为卤薄的。 

皇帝仪仗以功能可分为即位仪仗、朝驾仪仗、丹墀仪仗等三大类。主要由甲 

士、旗手两大类组成。旗手掌各种旗帜,有龙旗、北斗、纛旗、豹尾旗、虎 

豹旗、五岳旗、熊旗、五星旗、驯象旗、布旗、二十八宿旗、彩旗等,其数 

量达数百面。旗手之侧有甲士护旗。甲士因所护之旗不同,手中所持武器是 

不一样的。有的手中持弓,有的手中持弩。除此之外,还有甲士擎吾仗、立 

瓜、卧瓜、幢等。皇帝仪仗人数达数千人。 

     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仪仗相同,比皇帝低了一个档次,分为丹陛仪 

仗、丹墀仪仗、常用仪仗三种。前者用三十六人,中间用五十八人,后者用 

二十人。主要组成为黄麾、戟旗、戈旗、雉扇、盖伞等。亲王以下皇亲国戚 

仪仗是分等级的:亲王与太子仪仗等同,可以算作是第三个等级,以下是郡 

王仪仗、皇妃仪仗、东宫妃仪仗、亲王妃仪仗、郡王妃仪仗、郡主仪仗。这 

些仪仗也以旗士、甲士为主,但规模要小得多。 

     皇帝出门有车,根据场合和地形,车辆形状、尺寸和名称不同。常见的 

车辆有大辂、玉辂、大马辇、小马辇、步辇、板轿、大凉步辇、辇亭等。皇 

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等车辆则有车辂、辂亭、安车等,规格小于皇帝。 

     在不同场合,皇帝须穿不同的服饰。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以 

及册拜、冬至、正旦节日服衮冕。冕,是皇帝在正规场合下戴的帽子。它的 

前面是圆的,后面是方的,面子是黑色的,里子是浅红色的。衮冕的前后各 

有十二个彩坠,术语上叫“旒”。十二个彩坠每个相距一寸,每个彩坠上缀 

五彩玉珠十二个。衮,是皇帝在正规场合下穿的衣服。上衣是黑色的,裤子 

是黄色的。上衣上绣六组图案,又称六章,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裤子又称裳,上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腰间束带,面子是白色的, 

里子是红色的。在裤子前面还吊有一块质料较硬的布,术语叫蔽膝,上面绣 

着火、山、龙三种图案。斜披彩带,称为大缓或小缓,是用红、黄、黑、白、 

浅红、绿六种线织成的。鞋子是正红色的,袜子是紫红色的。郊祭、出席子 

孙的婚宴,皇帝则服通天冠服。通天冠服是由通天冠和绛纱袍组成。通天冠 

的外型呈山字型。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降诏、降香、出席四夷朝贡的朝会、 

出席各地进京大员的朝会、祭祀山川诸神,皇帝则服皮弃服。帽子呈圆形, 

是用乌纱制成的,前后各有十二缝,每缝缀五彩玉十二块。衣服、蔽膝是用 

绛色纱制成的。穿白色袜子、黑色鞋子。出席军事会议,或议亲征,则穿武 

弁服。帽子呈尖形,以表锐意上进之意,颜色是红的。衣服、鞋子皆用紫红, 


… Page 49…

绶带用皮革面料。除此之外,在平日,皇帝则服常服。头戴乌纱折角向上巾, 

身穿盘领窄袖袍,腰束用金、琥珀、透犀缀饰的腰带。以后,乌纱折角向上 

巾被翼善冠所代替。翼善冠是根据乌纱折角向上巾改造而成的。窄袖袍也有 

改进,定为黄色,肩部及前后胸部各织一条金龙。内宫休息,皇帝则服燕弁 

服。这是一种暗色调的服装,寓居安思危之意。帽子是用乌纱制成的,分为 

十二个瓣,各以金钱缝缀,上饰五彩玉各一块。衣服也是黑色的,边缘则用 

绿色布包边。上衣两肩处绣日月,正前胸部绣一圆形图案,图案正中绣一盘 

龙,后背正中绣一方形图案,图案正中绣两只盘龙。上衣其他地方绣八十一 

条龙纹图案。鞋子黑色,袜子白色。鞋子用朱红色布料包边,上有红色缨饰, 

黄色鞋带。腰带是素的,朱红里子,青色面子,绿布包边。 

     皇后冠服也很复杂和讲究。正规场合,如受册、谒庙、朝会,要穿礼服, 

日常要穿常服。头饰称冠,上饰九条翠玉龙、四只金凤,正中的那只龙口中 

衔一颗大珠。另在头饰上饰大花树十二支,小花树十二支。内穿红罗长裙, 

外罩真红大袖衣霞帔。霞披的样式很多,装饰也比较复杂。根据品级不同, 

不同品级的妇女可以穿代表不同品级的霞披。皇后的霞披饰以金线绣织的龙 

纹,缀以珠玉坠子。其他品级妇女的霞披饰以丝线织就的云、木、花、石、 

鸟等图案。除了霞披之外,贵族妇女还有肩帔、云肩等饰。 

     皇太子、亲王、郡王、诸侯伯、命妇也都有国家规定的礼服。形制大体 

如帝后服,但有区别。主要区别在帽饰、胸饰、色彩、图案等方面。比如, 

皇帝的帽子上坠十二旒、十二缀,衣服则有十二章,皇太子则为九旒、九缀、 

衣九章,郡王则为七旒、七缀,衣三章。 

     明廷官服 

     明代官吏的服饰分为朝服、公服、燕服、祭服、常服五种,在不同场合 

要穿不同的衣服,这是丝毫不能马虎的。朝服和公服是由国家规定的服装, 

这是由国家出资制作的。当某人升官至某一个级别时,由国家官员奉旨将相 

应级别的官服颁发给各个官吏。其他的服装则由国家规定服色,然后自己出 

资制做。 

     明朝官吏,无论品级如何,朝服颜色是统一的,均为赤色。这是在国家 

举行大规模祭祀、庆祝事情办成、元旦节、冬至节以及向下颁发皇帝诏书、 

向上领受皇帝诏书、入朝进表等场合穿的一种服装。这种服饰是由帽子、上 

衣、下裳、蔽膝、大带、鞋子、袜子等组成。冠,帽脊很高,叫梁冠。衣服、 

裤子、蔽膝(挡在裤子前面的一种饰布)都是用赤色罗做成的。大带系用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