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桑海古国境内没有发现货币,只是见到了一些
铜片、布块、贝壳等货币等价物。和马纳王国一样,这个国家的居民流行土
葬,目前在加奥地方已经发现了桑海帝国时期一位国王的墓葬,它是用块石
砌垒起的巨大坟丘。
(4)博尔努人的生活习俗
博尔努人居住在乍得湖周围的广大地区,因博尔努之地而得名。在博尔
努人之前,约于公元7世纪,这里居住着黑人中的索族(So)。公元7世纪
以后,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中的游牧部落先后移居此地,与黑人通婚融合,
形成了加涅姆布人,并于公元8世纪兴建起加涅姆国家,定都恩吉米。大约
在13世纪,博尔努只是它的一个行省。这个行省北起费赞,西至豪撒诸城
邦,东至瓦兑,南向抵达迪科阿。公元16世纪,博尔努强盛起来,征服周
邻诸邦,成为一个重要的西非国家。
关于这个国家的居民生活习俗情况,我们了解得极少。仅知:这是一个
伊斯兰国家,居民生活习俗中的许多内容都受伊斯兰教规影响。这个国家地
处平原,兴修水利工程,农业比较发达,以种植谷物为主。在邻近的山区地
带,居民以游牧业为主,主要牧放牛、羊。平原居民的食物以谷物为主,山
区居民食物以牛羊为主。应当充分注意博尔努人的对外输出干鱼一事。这件
事情说明,在博尔努国家里,捕鱼业比较发达,鱼类资源在当地居民饮食结
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居住情况不详。从现存的一些大清真寺遗址看,当
时的居民和中非的居民不大一样。他们不是居住在石砌的房屋里,而是居住
在砖石混砌的房屋中。博尔努国家地处非洲的十字路口,由此向北有两条道
路通往北非和突尼斯,由此向西可以通往西非的马里、加纳,向东有道可通
东非,故而商业比较发达。博尔努人主要从事转口贸易,将北非的商品转卖
到西非的马里、加纳等地;将西非的或南非的商品转口到北非。至于他们自
己,则主要从北非进口武器、马匹、丝棉织品;向北非,主要是向突尼斯输
出象牙、鸵鸟羽、干鱼;偶而也输出黑人奴隶。在所有输出的商品中,博尔
努人的棉织品,特别是棉织带是最为驰名的。
(5)豪萨人的生活习俗
豪萨人不是一个种族,也不是一个部族,他们彼此之间没有部落组织,
而是由共同的豪萨语、共同的地域将其联系在一起的。豪萨语是西非的重要
语言之一。关于豪萨的形成,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他们是由先后两批南
迁的白人,在不同时期里与当地黑人通婚而形成的。第一批形成的豪萨人建
立了7个城邦,诸城邦之间相互分工,有的是以商业为主,有的是以纺织为
… Page 82…
主,有的是以培养作战勇士为主。第二批形成的豪萨城邦有10个左右,在
豪萨人中社会地位没有前者高。所有这些城邦,主要分布在现今尼日利亚北
部和尼日尔南部。
豪萨人的经济支柱是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和谷物,这是豪萨人的主食。
豪萨人地处铁矿中心,居民中许多人以采矿为生,具有丰富的采矿经验。豪
萨人的棉织工艺也是极为发达的,它的产品不但流行国内,而且出口北非和
欧洲。豪萨人的制皮工艺也是值得一提的,它所鞣制的皮革被称为“摩洛哥
皮”,远销欧洲。豪萨诸城邦地处撒哈拉东段商路的要冲,他们直接与摩洛
哥、突尼斯、的黎波里和埃及通商。关于豪萨人的建筑及居室,我们知道的
不多,仅知其居民居住在城里,城垣是用块石砌垒起来的,城垣上开门,有
的城池达7座门。这些高高耸起的城垣在防御敌人入侵方面曾起到巨大作
用。和西非的许多居民一样,豪萨人于公元15—16世纪开始信奉伊斯兰教。
(6)贝宁古国居民的生活习俗
公元1897年,英国的部队开进几内亚湾的南岸,向一个城堡发起了猛
烈进攻。城破,入侵者在这里发现了闻名于世的铜质铸雕艺术品。这批艺术
珍品的造型和浮雕达到了极高水平,超过了欧洲中世纪的同类作品,可与世
界上第一流的艺术作品相媲美。由此,人们知道西非中部有一个古国,名叫
贝宁。通过考古发掘得知,除了铜质铸雕艺术之外,贝宁人还善于烧制陶质
的人像和动物形象,冶铸青铜器皿,状如我国古代的酒钵和状如丝螺的酒
杯,以及制作牙雕、木雕。
贝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独立了三百年,后臣属于伊费人。
公元15世纪,贝宁人开始强大,摆脱了伊费人而再度独立。在其最盛时期,
贝宁国的版土大致如下:以贝宁城为首府,以伊费城为宗教中心,东界尼日
尔河,西面包括拉各斯,东北不超出森林地带,大致在今尼日利亚东南一带。
关于他们的生活习俗情况,我们作以下简单介绍。
食物以谷物为主,兼有玉米和蔬菜,饮料中有酒和果汁。关于他们的饮
食习惯,与其相邻的几内亚湾的尼格罗人的生活习俗似可借鉴:“几内亚的
尼格罗人在饮食方面很随便,他们没有固定的就餐时间。一天吃喝四五次,
饮水或喝棕榈酒。”本地不产盐,需从外地进口。
建筑 贝宁人已经有城市。据17世纪中叶抵达贝宁的荷兰人说:贝宁城
很繁荣,街道很宽阔,房屋鳞次栉比,王宫宏伟,居民已经有了比较固定和
坚固的房屋。贝宁古城显然没有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城垣,这在当时入访的
欧洲人帕彻科的记录里说的很明确:“城门与城门之间大约相距1里格,没
有城墙,仅由一道又宽又深的城壕围绕。光这道城壕就足以起防御作用了。”
和非洲中部及东部的建筑不同,这里的民居,甚至王宫都不是用石头砌起来
的,而只是用生砖或土坯盖起来的,上面盖着棕榈树叶,墙壁用细泥涂抹。
服饰没有文献直接地记载贝宁人的服饰,英国入侵贝宁时,掠走了许多
青铜浮雕作品,其中一件铸有三个武士,居中一位是国王,两边侍立卫兵。
… Page 83…
国王身穿翻领半长大衣,头上戴有尖锥状帽饰的头盔,头盔有护耳和护颈,
脚蹬皮靴。侍卫身穿盔甲,腰束皮带。在另外三件象牙雕刻上,分别雕刻了
四个人物,两男两女。两女皆穿长裙,梳长辫;两男踞坐,头戴尖顶帽,穿
短衫。贝宁的男人是戴帽子的,这在上述青铜浮雕作品、两件象牙雕像可以
看出,同样在另外一件高约6英尺又1/2的象牙雕刻中也能看到。然而,这
件象牙雕刻的造像头戴的不是一个尖顶帽子,而是一个平顶帽,帽子的款式
很象是 19世纪法国军队中士兵所戴的帽子,只是没有法国军帽上的那个帽
檐。这应是一般百姓的常服,对我们理解贝宁人的服饰有一定帮助。根据我
们的理解,这种服饰应是当地居民或贵族冬季所用,因为贝宁所处之地,夏
季炎热,根本不用穿这种厚重的服装。
交通运输 贝宁国所处之地多河流和山岗,平地不是很多,和西非的其
它地区一样,运输通常是靠牛驮、驴驮和船运。然而,和我们了解的情况不
大一样,据一些葡萄牙人的文献记载,葡人最初进抵贝宁时,曾沿着一条“平
坦的大道行走了9里路”,这么看来,贝宁古国境内似又有官修的大道。从
现有资料看,贝宁向东、向北的远途运输是靠牛驮和驴驮;而向西则是靠水
路船运。例如,初至贝宁的葡人,就驾驶着50吨的小船驶抵贝宁城的西边
重镇古阿托。一些短距离运输,都是靠头顶,没有背背,也没有车辆,上文
介绍的两个象牙雕刻上的女性就头顶重物。
贸易 贝宁人也从事贸易,主要控制在政府手中,在欧洲入侵以前,贝
宁的贸易以输出贝宁布、玉石、皮革、象牙、胡椒为主,尤以输出胡椒为大
宗,这里的胡椒质量极好。葡人第一次运出的胡椒就在佛兰德斯卖到了好价
钱。1554年,英国人温德海姆从贝宁人那里一次就得到了80吨胡椒,其次
还售卖少量女奴。一个奴隶大抵值12副或15副黄铜手镯。令人感到不解的
是:这里的妇女并不喜欢纯金的手镯,而喜欢黄铜手镯。自欧洲人入侵以后,
贝宁成为输出奴隶的主要基地。这里曾经演出过许多悲惨的贩卖人口悲剧。
信仰 贝宁人自15世纪以后便信奉了基督教。和其它国家不太一样,贝
宁人信仰基督教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当时,贝宁人面临外族入侵,希望
得到欧洲人在武器方面的支援,于是信奉了基督教。然而事与愿违,他们不
但没有得到文明,反而加速了灭亡。
4。中非南非居民的生活习俗
中非通常包括乍得、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扎伊尔、圣多
美岛和普林西比岛、卡奔达,有时也把赞比亚、津巴布韦和马拉维作为中非
的一部分。中非的北部主要是苏丹语系的黑人,南部主要是班图系黑人。从
地理上讲,中非的北部属于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属刚果盆地,
西南属几内亚高原。在欧洲人入侵以前,中非主要生活着皮格曼人、班图人、
霍屯督人、尼罗人等。
… Page 84…
南非通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
纳、纳米比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居民主要以班图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