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度,经常出席这些酒会则能锻炼应变,薰陶阅历;这里设有各种娱乐活动,
比如跳舞、听音乐等等。作为一般的平民百姓,法律是禁止他们出入这种场
合的。自14世纪欧洲逐渐取消了农奴制度之后,当城市摆脱了封建领主的
控制之后,当一些平民有了一定的家产之后,当第三等级的人逐渐感到有必
要了解国家大事之后,为了互通消息,为了娱乐,欧洲逐渐兴起了咖啡馆。
最初的咖啡馆是一些简陋的房屋,由木板搭起,里面只是摆几张勉强可以坐
人的桌凳,只供应咖啡、啤酒、葡萄酒,不供应饭菜;这些咖啡馆大多设在
交通比较便利的道路口上,通常是晚上开门,白天不营业,白天老板们还要
去干其他工作。这个时期,情况有所变化;人们可以在这里喝比较廉价的酒,
抽比较廉价的烟;来到这里的人没有社会地位上的差异,都是喝酒的人,彼
此无拘无束;来到这里的人可以畅所欲言,谈各种所见所闻,信息量很大;
这里可以唱歌、跳舞、听音乐、谈论女人、打架斗殴,甚至当你想泄泄火时,
咖啡厅的老板还可以给你拉拉皮条,为你介绍一位妓女。常来这里的是一些
地位比较低的人。自咖啡馆出现以后,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这是一
个妇女不能走进去的地方。伴随着咖啡一起由美洲传入欧洲的还有烟草。在
17世纪中期以后,这种东西首先在英国和法国传开,以后虽经禁止,但仍然
未能予以扼制,从而成为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喜欢的消费品。
绘画 16世纪前后,欧洲兴起了一股绘画的热潮。这个热潮的兴起,既
有政治的因素,也有经济的因素,当然也离不开文化的因素。绘画的兴起已
经到了这么一个程度:人人关心绘画、人人喜欢绘画、人人谈论绘画、人人
收藏绘画作品。这种风气有点像现在欧洲居民谈论足球、美国人谈论蓝球和
美式橄榄球,人人付出热情。这种土壤培养起了一大批值得称道的绘画大
师。如西班牙的大师何塞·李伯拉(1591—1652年)、迪埃格·维拉斯开斯
(1599—1660年)等。从技法而论,前期的欧洲绘画以素画为主,油画和水
粉画不太普及。后期则以油画为主,水粉画也多,除英国外,素描降至较低
的地位。在此时期还流行版画。从内容而论,此时的欧洲绘画大致可以分为
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绝大多数画家尚无勇气摆脱宗教的影响,所作作品
大多与宗教内容有关,都是宣扬基督精神的,如桑德斯·博蒂切利(1444—
1510年)的《维纳斯的诞生》、拉斐尔(1483—1520年)的《椅子上的圣
母》等;中期,虽然还是以基督内容为主,但在基督的身后,开始了对人体
美、自然美的探索,如米开朗琪罗(1475—1564年)的《最后的审判》、乔
尔乔奈(1505—1510年)的《睡眠中的维纳斯》等,用通俗的话来说,这时
的画家力图在宗教的旗帜下宣扬人类的东西,比如把耶稣画成一个裸体、健
壮、性感的男子,将玛丽亚画成一个裸体的美丽女人,人们对她的爱慕不是
处于对其慈祥、温和、善良,而是由于她性感、美丽,容易使人产生绮念;
… Page 28…
后期,绝大部分画家已经摆脱了宗教的影响,开始将笔锋转向世俗,以日常
生活、平常百姓、裸体妇女等内容为主,如画一幅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早
饭,画一个英俊少年站在那里想着心事,画一个久经风霜的男子在作忏悔,
画一个贵族正将一个少女搂抱入怀,画一些农夫收割庄稼,如此等等。这时
的名画有荷兰的风俗画家德弗特的扬·弗梅尔(1632—1675年)的《读信的
女郎》、自然画大师威廉·赫达(1594—1680年)的《早餐》、老彼得·布
莱盖尔(1525—1569年)的《收割庄稼》、版画中扎克·卡洛所作的《乞丐》
等。
戏剧戏剧最初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以后,到了16世纪,逐渐成为
一种人民的艺术。在戏剧的发展历史上,英国作出了巨大贡献。英国的戏剧
院出现于16世纪,很像是人民的聚会地点,是当时的“人民议会”。剧院
中有来自农村的农民,来自伦敦港的水手,来自各个手工业作坊的造船工
人、制绳工匠、织工、弹毛工、机械工。后来,有了包厢,一些贵族、绅士、
官员、商人也光临此处。到了16世纪70年代,英国伦敦的戏剧业有所发展。
在场地方面,政府作出了规定,允许戏院建筑在伦敦郊区、泰吾士河南岸。
英国的第一座戏剧院有些象一个大井棚,既无房顶,又无起码的设备。演出
时间和现在不一样,只能在白天举行,因为当时没有电,而蜡烛光线太暗,
无法照亮全场。表演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唱为主,再穿插一些对话。
题材是多样的,前期,戏剧以表现宗教神秘性、劝谕性内容为主,后期出现
了世俗戏,并占据上风。由于戏剧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故而有
一定的经济效益,于是伦敦出现了众多的公众剧院和私人剧院。公众剧院是
由演员们集体投资兴建的,收入归所有演员集体所有;个人剧院是由某一个
人出资修建的,其收入中的一部分分给演员,而其他部分则归私人所有。通
常,公众剧院平面呈椭圆形,可以容纳1500—1800人;“正座”在最底层,
它的周围及上面有三层包厢;舞台设在正座的前面,略略高出正座,分为前
台和后台,后台又分为上下两台。前台的前部供演员活动和表演,以及布置
布景,前台的后部则用幕隔开,代表房间,后台的上部往往是表示比较高的
地点;这个时期,布景还不太发达,有很多只是表意性质,需要观众自己加
以想象以求圆满。如前台的两侧放着两棵树的道具,表示故事发生在森林
中,你不能将这两棵树看成是两棵树,或一个林带,而要想象成一片茂密的
森林。另外还有一些固定的道具,如十字架式的黑木框表示窗户,表示故事
在房间里进行。英国戏剧中的最伟大的剧作家是威廉·莎士比亚,他的作品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在西班牙,除了大众戏剧之外,还流行荣誉戏剧、
宗教戏剧、斗篷戏剧、宝剑戏剧等。
… Page 29…
三、亚洲居民的生活习俗
和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进程不一样,公元15—17世纪中叶的亚洲各
国处在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个别地区除外)。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给社会提
供了巨大物质财富,使亚洲各地趋于繁荣。与经济繁荣同步,封建主义的生
产关系也同时产生。封建主义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习俗。
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居民的生活习俗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的色彩。亚洲
地域辽阔,社会发展进程是不完全同步的。亚洲东部的封建主义发展比较完
善,南亚封建主义是在奴隶社会的严重影响下形成的,西亚封建主义在一定
程度上受到了北非、南欧、北亚文化的影响。这种状况会直接影响居民的生
活习俗。世界四大文明中的三处文明发生在亚洲,使得亚洲有了悠久的文化
传统。这些传统象遗传基因一样,给亚洲的居民及其生活习俗留下深刻烙
印。因不同地域、不同生产结构、不同文化传统而形成的不同的生活习俗,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这个时代居民的生活习俗。只有理解以上三点,我们
才能对亚洲居民的生活习俗及其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此时期,从社会发展特点、民族文化构成、民族文化承系不同来考虑,
我们认为,亚洲居民的生活习俗一般讲来分成了几大块:以西亚两河流域为
核心是一块,其居民的生活习俗在西亚地区具有代表性;以印度为核心是一
块,其居民的生活习俗在南亚次大陆地区具有代表性;以中国为核心是一
块,其居民的生活习俗在东亚地区具有代表性。至于中亚两河流域、西伯利
亚的广大地区、东南亚地区、太平洋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与
亚洲文明的主体是脱钩的,其居民的生活习俗也与大陆地区不一样,具有自
己的特点。这些地区,或限于资料,或限于篇幅,没有太多自己特点的,我
们不谈,具有自己特点的,我们附在以上三部分之后加以介绍。
1。西亚居民的生活习俗
西亚位于亚洲的西部,其地理上与北非、南欧、北亚、中亚接壤,是指
现今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约旦、沙特阿拉伯、阿曼、也门等国
所分布之地。在这个时期,西亚还没有这么多的国家,其绝大部分地区在政
治上归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只是在其东部,也即现今的伊朗高原一带,
出现了一个名叫沙法维的国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个伊斯兰教国家,其居
民的文化生活及习俗都有浓厚的阿拉伯文化特点。同时,由于在历史上,这
里曾经长期接受希腊古国的领导,文化上接受了南欧的较多东西,故其居民
的生活习俗中还保留了较多的希腊文化的因素。在希腊文明之后,西亚的绝
大多数地区接受波斯帝国的领导,波斯人在这里统治了将近一千年。波斯文
明在当时还是世界文明中的先进文明之一,有相当的生命力,故而,在这个
时期,除了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之外,这里居民的生活习俗还受到波斯文
… Page 30…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