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之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安长公主与驸马、燕王夺爵、削封、赐死,长公主诸子与燕王诸子不论年岁悉伏诛,燕王妃发还母家,燕王太妃沈氏迎回宫中。两府之资财籍没,燕王诸女、荣安长公主之女削封,交宗正看管。

燕王妃还抱有幻想,素服入宫请留丈夫、儿子一命,萧令先手足无措,定下了赐死就是赐死,让他见**子,他一定说不出话来,却不肯改主意。燕王妃病急乱投医,复于昭仁殿哭诉。郑琰在昭仁殿里见到了曾经雍容典雅,如今姿容憔悴的燕王妃。王妃全身上下首饰全无,眼睛哭得像核桃,伏拜于地口称“万死”,实则请命。

燕王妃这个样子,让郑琰脸色煞白――这就是前车之鉴!徐莹脸色很不好,对于通敌她没有什么切肤之痛,只是一般性的反感。燕王妃的请求实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外,口上说道:“我一妇人,何预朝政?”心里却对自己对于萧令先的影响力十分沮丧。

燕王妃求情不成,虽然没有判她的刑,还让她回娘家,撞死在昭仁殿阶下。燕王太妃沈氏自缢于府,荣安长公主夫妇与燕王全家葬以庶人礼。

本应是一场大风暴,最终的结果却只是“诛首恶”,甚至连沈氏都没有被牵累,只有几名跑腿的跟着一起被杀。唯二的后果就是萧正乾名正言顺地可以出征了、京城有小心思的诸人更加谨慎了。

郑琰再次出席了联合会议,这一回,会议上多了一张面孔――沈晋。沈晋妹子死了、外甥死了、外甥女也死了,都没留个后,还死得极不光彩,对萧令先的仇恨比山高比海深,自发自觉地加入到了反抗“暴君”的行列里来。郑靖业、叶广学对他也够意思,基本上做到了不牵连沈氏,收到了善意的鼓舞,沈晋以“求情讨饶”为遮掩,与双方接触了起来。

沈晋心里十分清楚,皇帝可以容忍世家,但是不能容忍诸反,这次几乎一点牵连也没有,不代表以后就不会有。萧令先对世家本就不满,现在只是为了打仗把其他的事情先放下罢了。等到前线捷报频传,萧令先腾出了手来,沈氏就该倒霉了。

叶广学对于沈晋同样记恨萧正乾感到十分担忧:“他就是想打仗想疯了,在这个时候,万不可再树敌了。萧正乾不是好对付的人。”

沈晋忍怒道:“难道就这样算了么?萧十七这些年装得慈眉善目,杀起兄姐侄甥也未见手软。先帝当年也不过是‘囚死’谋逆者而已。”

得到郑靖业眼神的提示,李幼嘉道:“萧正乾所赖者,圣人而已。”

沈晋闭口不言了,这所有的人里,叶广学将是获益最多的,虽然是在郑靖业的家里,他也自发地做了一个首领:“眼下须得速做决断了,再让萧正乾威风下去,圣人也就威风了。”

所有人都想让别人忍不住说出弑君的话来,最终还是连受刺激的沈晋开口了:“诸君连日相商,到此时尚要遮遮掩掩么?燕王已薨,我无他选,愿窃位者伏诛、魏王早正大位而已。届时,愿诸君毋忘我沈氏,还太妃、王与长公主清誉,延王与长公主之祀。”本来十八郎的妻子也是出自沈氏,但是十八郎比燕王还差着好多,何况是魏王?干脆支持魏王算了。

连年的遮遮掩掩终于搬上了台面,撕开了文雅的面纱,众人说话也都不客气了起来。叶广学道:“自十一郎北上,所领之御林交付郑家五郎,宫门不必担心。”郑靖业挑挑眉:“吾尚有子侄在萧正乾军中,当先调回。”李神策道:“无妨,新君登基,先诏令萧正乾,要保证他的地位不变,领军不变,打仗,还是要靠他!否则就算他不反,撂挑子不干了,双鹰王长驱直入,君等要这断壁残垣又有何用?”

叶广学代表魏王应了下来:“我等兴义举只为匡扶社稷,使江山得一英主。”

池脩之淡笑,表情怎么看怎么假,声音也平平淡淡的:“愿如君言。”

郑琰见李神策看向自己,方道:“帝后不合。”

李神策依旧微笑看着郑琰,郑琰低头想了一想:“时间,当速战速决。拖得久了,我等不占理,若真有人勤王,胜负尚未可知。再者,发动要有名目,兵谏可也,否则,士卒是不会跟你一起动的,先期得让士兵们知道,他们是去做一件……正义的事情。”等上了贼船,就下不来了,只好跟着一起造反。

李神策鼓掌:“妙!”

她略心虚,萧令先不好,不代表她造反就正义了,还有,萧令先完蛋了,徐莹怎么办呢?帝位的更迭,代表的是一场大清洗。

叶广学道:“梁横出入大正宫越来越频繁了,御史手里捏着的条条罪状,都够他罢职为民了。再刺激他一下儿,他就能再出祸国殃的主意!”这头猪养得够肥了,可以准备宰了。

郑靖业没有拍板答应,只是严肃地对叶广学道:“此事不密,吾等族矣!”

在场诸人一同立誓,除奸臣、正朝纲。

―――――――――――――――――――――――――――――――――――――――――

虽然萧令先这皇帝当得实在不怎么样,诸位妄图谋废立的人还是捏了两把冷汗。大会开完了开小会,郑靖业这一回如今心腹,又把女儿女婿留得很晚,明确地嘱咐郑琰:“皇后不能有失。”

李幼嘉在一旁听得直点头:“杞国公一家近来也是四处活动,只是他们不敢说而已。”郑靖业的脸上看不出表情:“杞国公要再找你,你不要应也不是要不应。”李幼嘉道:“学生明白。”

郑靖业道:“好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不要鬼鬼祟祟的露出痕迹来。此事,我等不必做那急先锋。”李幼嘉、于元济等一齐应下,心中却对郑琰又高看两眼,这样的大事,郑琬尚且不知,郑琰却参与了。郑靖业又把郑琰单独留下来谈话,想来是与皇后有关。

李幼嘉心道,杞国公那里家大业大的,事情一旦发动,确实需要保证皇后的人身安全。甚而至于,如果能从世家那里护下了皇后,也是卖了一个大大的人情。心里想着,却与于元济等人一齐退了出去。

郑靖业跟郑琰说的却不单是这一件事,当听到郑靖业问:“你还记得当年拦着你的车,求你救她一命的钱氏么?”

郑琰一愣:“那是谁啊?”

郑靖业皱着眉,一副“你这个万事不经心的二货”的表情对郑琰道:“十八郎庶长子之母!”

哦!想起来了!“是她啊?交给圣人和娘子了,有两位安排着,想来没有别人插手的余地了――唔,当年我还给了她些金钱,这么说,她是生了个小男孩儿?也是她的运气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猛然睁大了眼睛,“阿爹是说?”

郑靖业的表情缓了过来:“他今年该有七岁啦,你与皇后见面的时候也说一说,给他接回来,一直在外面庄园里住着也不像个样子!”

池脩之一直静听,此时方道:“此事该岳父大人亲自去说。”

郑靖业笑着摇头:“你也不明白,事情要不露痕迹地办才行。你看魏王这些人,办事磨磨蹭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办好,分明是个不成气候的样子。我若真有心,早与魏王亲自谈了――你们,明白了吗?”

池氏小夫妻应道:“是。”

郑靖业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池脩之道:“岳父看好那个小孩子?可是有过人之处?”

郑琰拍掌道:“我知道了!”冷下脸来,“此事魏王做得、晋王做得、叶广学做得、沈晋也做得,独阿爹做不得!他们哪一个也不是顾命之臣!”万分景仰地看着她爹,坏人让魏王去做,事情都是他们做下的,是他们造反,郑靖业最后“反正”,以十八郎之子过继到徐莹名下为嗣,名正而言顺。不讨喜的皇帝也干掉了,新君又年幼,又承自家恩惠,郑靖业依旧是一个苦心尽忠的老臣。

之所以不亲自出面为十八郎之子正名,是为了不着痕迹,不引人注目。让郑琰出面,反正她与钱氏**有渊源。更妙的是郑靖业再活个十年也该退休了,此时新君还不到二十岁,未必能够亲政,不会感受到一个老奸巨滑的权臣的过大压力,只会挂念退休老干部郑靖业的好。彼时郑氏第三代也正当壮年,有出息,新君会大用,没能耐,也能保个平安。而郑氏第二代里算是最杰出的郑琰,又对新君有恩,对徐莹有义,池氏夫妇正好可以顾两家周全。

高,实在是高,特么魏王、叶广学等人辛辛苦苦,也是为人作嫁。郑氏只要在关键的时候晚到那么一会儿,让他们互砍,等到差不多了再出来残局就行,还不用出多少力气。

池脩之此时也想清了一些事情,口上却说:“如此,父死子继,正应礼法。只是五郎……”

郑靖业长吁一口气:“这事儿慢慢来,不急。那些人办事慢得很。唔,我也该歇一歇啦~秋冬交替,让五郎回来给我侍疾罢!”

他老人家接下来却不是马上装病,而是给地方官进行了微调,把一个走了梁横后门的郡守给调到萧的封地去上任了。

郑琰则在等待机会,去提一提那个与她关系很深却从未见过面的小男孩。

――――――――――――――――――――――――――――――――――――――――

梁横最近又活跃起来了,连参沈晋数本,都被挡了回来,叶广学的说法是:“不可诛连太广。”郑靖业私下里对萧令先道:“沈氏数百年之族,姻亲遍布朝野,连一发而动全身,前方正在吃紧,不宜妄动。”卫王子女众多,与沈家亦有姻亲关系,也为沈晋求情。

萧令先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他天天巴望着前线战胜的消息传来,来巩固自己的声望。郑靖业准备了十几年的物资供应,萧正乾领着经过战火考验的士卒,又有带路党帮忙开挂,居然以两万之众深入敌后,突入双鹰王之弟的王帐,斩首四千,掠牛羊无算,把王弟的大旗给缴了,连大帐都拆巴拆巴卷巴卷巴给顺回来了。

萧令先大喜,封萧正乾为郡公。萧正乾返京陈情:“双鹰王吃了这一回亏,必会回来的。如今草长水润,狄人休养生息,秋后恐还有一战,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