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之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父亲不在京中,郑德平是代表父亲旁听的,这时才懒洋洋地道:“功臣配享。”

各方都定下了自己的基调,朝上拼命扯皮,萧复礼非要先拿着嫡庶来讨论,韦知勉不好坚持,但是又先提出了熙侯家的事,无法立刻松口。世家更关心爵位,勋贵亦如是。

然而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底限,争吵得乱七八糟。世家经顾益纯的提醒,也觉得自己出了力,是要保自家的,再弄回一群不着四六的人与自己并列,实在掉份儿。勋贵那里被世家有意放出风声,才发现,如果恢复了旧制,自家富贵是保住了,还有一些自己讨厌的人家,或者干脆就是自己弄下去的人家也要回来继续死磕?

这个问题很严重!

怎么样既能维持自家利益,又能表现一片仁慈,还要杜绝猪队友,大家都很忙。各人都没有一个章程来。

包括首倡者韦知勉,当萧复礼拿出勤学好问的劲头来的时候,也把他问得答不上来了。萧复礼道:“相公还是想仔细了再说,不要许了若大的诺,到头来不得兑现,毋让人空欢喜了。”

而郑党方面,包括被萧复礼咨询的郑靖业,也只有一个方针,拿不出细则来牵涉面实在太广了。

朝上吵来吵去,女人们虽然忙,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池脩之三十五岁的生日在京隆重举行,只是与郑琰设想的有些不同与会者难免又说到了朝上这件大事,这生日倒真像是社交了。

庆林大长公主娶儿媳妇亦如是。

直吵到过了正旦,还没有个结果这实在是太正常了!再吵俩月能有结果就算好运气了。当权者在不停的磨合之中,以仅存的一点良心和颜面,没说出“现在有爵位的罔替,以前丢了的就丢了”这样的话,倒是他们首先提出了“袭数代而后降等”。至于怎么个数法,又怎么个降法,降了之后国家有功之臣吃不过合乎身份的祭饭又要怎么办,还要继续吵。

大家都在吵,许多人在盼望,一直没结果,不免心浮气躁起来,是非也就多了起来。

头一个发难的是周王太妃。

她自是盼望儿孙一系永远富贵,大臣们总也吵不完,她的心情就不太好。正旦朝贺,见顾皇后她浑身舒爽,见徐太后,她就不开心了。听徐太后抱怨朝堂争吵:“也没个好消息。”

她翻起旧账来:“没有好消息,就办喜事,不就来好消息了?延平郡王之子不是定了徐三郎的小娘子,如今孝也过了,正好办个喜事。”

长信大长公主脸都绿了!她一点也不愿意好吗?本来是看中杞国公家的势力的,现在杞国公家非常不受待见,她还想让侄子娶个有助力的妻子呢!莒国夫人脸色也不太好看,她家女孩子现在挺难嫁了,延平郡王的儿子,勉强也合适了长信,你那是什么表情?

作者有话要说:潘金莲才是宅斗中的战斗机!卖得了萌,耍得了二;扮得了萝莉,演得了女王;晒得了下限,红得了脸颊;玩得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穿得了水手服,舞得了小皮鞭;听得了音乐会,吃得了大排档说的就是她呀!

PS:朝政情节略枯燥,其实我对政治历史的理解也是有限,但是总要写一点背景的,其实不太难懂啦,太深的我觉得自己也写不来。争取在朝政中穿插一些其他情节,显得不那么枯燥。T T佩服死《新宋》了,肿么可以写得那么好?!!!总觉得那是历史生写架空的偶像、标准,不可超越啊!

243争吵与提亲

提示 本章节出现问题 大概是没内容

244节日第一更

李神策组团来刷邻居是蓄谋已久,或曰权衡再三;就是想跟池脩之结个亲家;把池春华给娶来当孙媳妇。虽然自己也装得够呛,他却讨厌世家装X范儿;却又难得很欣赏看起来很装的池脩之;虽然与顾益纯有些瑜亮之意;但是对顾益纯的师弟和学生又都颇为欣赏。李神仙对于池家;属于想伸爪子又怕烫。

孙子虽然脾气温和了一点,但是他是相当看好的孙子他爹他就看不好,所以李意很蠢李汝成绩也好,什么都不坏;则再温和,心底也有不驯之意。配个过于标准的贤妻良母;生活简直如同一潭死水;就像他的家庭生活过得没滋没味儿。

把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颠来倒去地比了又比,再结合见过池春华时候的情况,考虑了一下孩子的爹娘,李神策认为:“此女可兴旺家门。”

李神策的妻子楚氏没有他这样的犹豫,也得出了一个同样的结论。作为一个遇到个前面大半辈子不着调的丈夫的女,她是满欣赏郑琰的女也得能干呐!郑琰是难得的德言功容齐备,固然有不少认为郑琰存感过于强烈,但是她的风评却是不错的。由母而识女,池春华至少是个能理家的好姑娘。两家是邻居,楚氏也没少见池春华,觉得她小小年纪,还是挺不错的。

看看门庭,京兆池氏中兴,家中又多子。池脩之有黑历史,但女孩子更多的却是看母亲。郑琰的政治形象比池脩之光辉得不止一点两点,楚氏认为,池氏女可娶。再者,无论李神策怎么样作出一副不乎的样子,楚氏心里还是觉得郑靖业于李神策是有恩的。是郑靖业举荐的李神策做宰相,否则李神策再自负才华,凭他那副脾气,也做不了宰相。李神策想以恩的外孙女儿做孙媳妇,楚氏看来也是应有之义,接受度甚高。

一听李神策有此意,楚氏就道:“如此何不早定?一家有女百家求,家有好女,多半未及笄就筹备婚事了,再晚可就来不及了。”

李神策道:“莫慌莫慌,待邀齐了媒保,把阿汝的庚帖带齐,去备下了官媒、说客,堵着池长安家,把事儿给办下了!”

楚氏自嫁给李神策日子就挺难过,李神策一直中二,从未被超越,少年时就够讨嫌的,好那时候父母还,为他订了一门不错的亲事。楚氏是想举案齐眉来的,蜜月一过就不得不收起浪漫的心思,专职给李神策收拾烂摊子,也因此下定决心要把儿女教得不像他们的爹。李汝之父李意,就是这种情况下长成的。爹娘定下的婚事,对方也算是门当户对,李意一点反对的意思都没有就同意了。

李意的妻子出身略低,她姓周,与那位倒霉的驸马周原是同族。李神策中二的时间太长,儿子谈婚论嫁的时候他还没做这么高的官,好家都不肯把女儿嫁到他家当儿媳妇,只好放低一点身段,娶了周氏女此李家是一个不发言的存。

李家长辈一致同意,李神策开始行动了。然后请赵静为媒,楚椿作保,李神策也没指望这俩货能谈得下来,主要是借助他们的出身。主要是他自己跟池脩之谈一谈,谈拢了,当场掏出婚书就能签了。谈不成,楚氏再邀请亲家庆林大长公主作说客李神策还是不想请顾益纯务必促成此事。

楚椿对池脩之的感观实不怎么好,李神策是他亲戚,这个忙还是要帮的。他也觉得郑琰这个女有点多事,不过品还算不错,李神策的孙子想娶个差不多的媳妇,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最后决定帮忙。赵静的存感略弱,左右一权衡,觉得李神策不是个讨喜欢的,池脩之也有点儿,两家倒也般配,也答应了。

三趁休沐日组团来了,把池脩之给堵家里了,唯一没想到的就是周王太妃也被堵了池家。周王太妃的心思,楚椿和赵静都不明白,李神策只道是她想与池家交好,好照顾萧容。周王太妃则想,说亲这种事,一开始就托了媒来,万一有个小失误,再反口答应都抹不过面子还让做媒的搅和了进来,不如先两家通气,再邀媒,然后走程序,说出去也是天作之合,一说就行。

三个男还跟池脩之磨牙呢!池脩之看到今天的组合就觉得奇怪,问一句:“公等难得到来,不知所为何事?”

李神策倒挺痛快地道:“些许小儿女事。”

赵静跟进,说了李神策之意。

儿女婚事,还真是父亲做主比较多,哪怕老婆再彪悍,明面儿上还要过老公这道手续才行。池脩之对于与世家做亲戚,已不是那么排斥了。想他年少时,对于和世家结亲可是相当排斥的那会儿他们家被鄙视过,如今年纪越大,越觉得,世家里如李神策等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他倒不是很反对与李神策结亲,问题是李汝……这孩子年纪小,生得一副萝莉相,为又温温和和的,不太搭啊!还有,李汝他爹也没啥出息,李神策系的精华仿佛都给李神策用完了似的。池脩之可以不计较女婿长得像小受,却不能不计较女婿性格本领太小受。

正如郑靖业算是李神策的恩,李神策对池脩之也有提携指点的情份,又有楚椿、赵静这样高规格的当媒。池脩之先是有点不安地道:“这……有些仓促了吧?”继而道,“阿汝又比家大娘年纪小,这个……真的没关系吗?娘子那里,还没商量过呢。”

楚椿道:“相看女婿,觉得妥当了,告辞娘子就是。”

李神策看出池脩之的犹豫,难得耐心地问:“可有不妥?”

家孙子太受了啊!儿子也很呆,儿媳也很呆,李家环境太复杂!池脩之为难地道:“乍一提出来,有些没想明白。婚姻结两家之好固然不假,若孩子们不投脾气,岂不要失其本意?”

楚椿道:“由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而户对,各依礼而行,岂有过不好的呢?”

李神策深思了一下:“脾气不投?娘子活泼文静,也挺投的。”

池脩之有点想吐血,明摆着不好拒绝了啊!池脩之也不怎么想拒绝,受是受了一点,只要乖乖听话,也是可以的。虽然李神策有强买强卖的嫌疑,考虑到他的一惯作风,这样也算是比较礼貌的了。

斟酌着开口,池脩之也没把话说死:“须与内子商议。”

楚椿虽有些不太痛快,倒也点头:“应该的。”又失望于不能马上把事情搞定。

三正待告辞,李神策已经决定回去请庆林大长公主出马了,郑琰却使过来看池脩之:“郎君……”附耳过去,“周王太妃想定下咱们家大娘哩。”

一家有女百家求,何况池春华从个素质到姓氏到嫁妆到爹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