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苊胩斓睾系拢笮死鲜现蹋械乐客羲颊娣苋惶仄穑俨堇常羟忯瑁ぞ俣轮!猎辏1286),诏改其观为五龙灵应宫,以(叶)希真主之。……仁宗皇帝天寿节,……
遂加赐其额曰大五龙灵应万寿宫。〃AJ紫霄宫,〃宋宣和(1119~1125)中创建。其敕额文据,甲午(1174)劫火,主者挈之南游,庚申(1200)之前,迁州于此,人民皆卜居焉。〃AK佑圣观建于宋真宗年间,北宋末毁于金兀术兵火。〃至元戊寅(1278),有道士赵守节号碧云,以道法数术著,领其徒众(重修),数年之间,殿宇仪像悉成。〃LB太上观位于太上岩,宋天圣九年(1032)高道任道清、王道兴用工开凿岩龛,造成太上尊像,尊前创建殿宇,毁于宋末兵火。威烈观,位于紫霄宫东,宋初太宗(为姚简)宣敕建立。〃LC据许有壬《武昌路武当万寿崇宁宫碑铭》载,宋末元初,武当山又建冲霄坛,已而改建为崇宁观,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升万寿崇宁宫。至正四年(1344)毁于兵火,九年略有恢复。LD据程钜夫《元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宫碑》载,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张守清至武当,率徒于南岩建虚夷宫,历二十余年乃成。至大三年(1310),因被召至京建醮祷雨,除赐其真人号外,又诏改宫额为天一真庆万寿宫,延祐元年(1314)加号为大天一真庆万寿宫。LE在宋金对峙时期,武当山处于双方争战之区,宫观屡有兴废。以后再经南宋末和元末的兵火,宋元所建宫观多已毁坏无存。
至明代,因太祖、成祖声称其所创基业曾得真武神助,更加崇敬真武,于是在明皇室的支持下,武当道教发展至鼎盛。
此期有大批道士住武当,其中不乏知名道士。最著者为明初张三丰。明太祖、成祖曾屡次遣人诏聘不得,后民间遂流传诸多神异传说。《明史》卷二百九十九载:明初,张三丰〃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使觅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阳,踪迹益奇幻〃。LF明傅维鳞《明书》卷一百六十亦云:〃洪武初入武当,登天柱峰,遍历名胜,使其弟子邱玄清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登(或作澄
引者注)住紫霄,乃自结草庐于展旗峰北,曰遇真,营草庵于土城曰会仙馆,令弟子周真得守之。洪武庚午(1390),拂袖长往,竟不知所之。明年,太祖遣三山道士请玄玄(张三丰号引者注)造朝,了不可见。〃LG其弟子邱玄清,〃幼为道士于均州武当山,宗全真之学,往来汉淝河洛间。年及五十,有司以其有治才,荐入京,初授监察御史,超擢太常卿,为人持重有守。……至是(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以疾卒〃。LH邱玄清又传弟子蒲善渊,洪武十五年(1382)除均州道正,永乐(1403~1424)间奉使四方。LI所传另一弟子燕善名,长居武当,永乐十八年卒。LJ除张三丰一系外,原传于武当的全真兼清微派亦在明代继续传承,其中有张守清所传弟子张悌、黄明佑、彭通微、单道安,曾仁智所传弟子李德渊等,皆在明初兼传清微法。LK此外,著名道士还有李素希,〃元末弃家来游武当,洪武初,住持五龙宫,后退隐于自然庵〃。永乐四年至京,〃赐坐便殿,……礼待甚厚,赐还本山。〃MB孙碧云,幼年入华山为道士,〃洪武二十七年,高祖征至京师,……永乐十年,成祖复召至……敕授道录司右正一,又敕授(武当)南岩宫住持〃。MC〃任自完(按〃完〃当作〃垣〃引者注),幼颖悟,读书晓大义,出家三茅山元符万寿宫为道士,遂知名,永乐九年,授道录司右正义(按当为右正一或右玄义引者注),永乐十一年,选授太和山玉虚宫提点,宣德三年(1428),升太常寺丞,提调本山(指太和山引者注),所著《太和山志》行于世,宣德五年以寿终〃。MD武当山原有宫观,元末悉毁。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宣称其父朱元璋和自己之取得天下,是武当真武神的〃阴翊〃,为报答神恩,乃于永乐十年,遣隆平侯张信等率二十多万军夫工匠,以十二年功夫,在元代宫观旧址上,建成宫观三十三处。ME或云建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继成祖之后,明朝历代皇帝、贵戚、地方官吏,又在这里不断兴建和扩建宫观。明世宗朱厚熜又于嘉靖三十一年(1522)遣臣率湖广军民进行一次大规模重建,使武当道教宫观空前宏大。到隆庆(1567~1572)时,仅太和、南岩、五龙、紫霄、玉虚、遇真、迎恩、净乐等八大宫统计,大小为楹六千二百六十六间,各大宫观道士少则三四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全山计有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一万余人。MF规模之大,是其他名山无法匹敌的。
入清以后,武当道教渐衰,但在前期续有知名道士入居武当山。如白玄福,号柱峰,〃年不惑,以明经擢职官,未几,挂官不仕,径入太和七真洞。后为诸当事强起岩穴,修复武当宫庵桥梁,嗣修明真庵为聚徒讲肆之所〃。MG杨常炫,〃山西人,庚辰进士,明末弃官登华山,顶礼皇老大神,修真悟性。
复迁嵩岳,养气中方。以门生故吏往来杂遝,乃三迁于武当之北岩,与住山白玄福相友善。饵精服术于洞者六年。嗣是预知山中劫数将至,出游江汉间。……刊刘洞阳《总真集》行世〃。MH竺野鹤,〃明嘉靖(1522~1566)间人,遍游天下名山。
康熙初修道武当明真庵。尝与客曰:无身何处修道,得道又要弃身,正欲弃此身不能耳。〃MI清代前期曾增建和维修了一些宫观。据1992年出版的《太岳武当山》载,康熙(1662~1722)年间曾建磨针井(纯阳宫)。康熙元年(1662)、二十三年、二十九年重修太子坡(复真观),三十年重建二年前毁于火灾的净乐宫。后期各宫观大部失修,有的渐至废毁。
尽管清代、民国废毁的建筑甚多,但明代所建之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仍有不少被保存下来,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维修,至今该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基本完好。
1982年国务院决定将武当山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除修建道路外,又修葺太子坡、磨针井、回心庵、紫霄宫、太和宫、泰山庙等古建筑二十九处,面积达一万三千平方米,并将紫霄宫、太和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现存大部宫观庵庙为明代建筑,数量之多,观模之大为国内所罕见。至于所存元明文物更是不可胜计,其中许多铜铸鎏金神像及铜制、玉制供器、饰物等,具有很高的文物、艺术价值。
注:
①《元和郡县图志》上册544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②③④⑥⑧ABACADAEAFAGAKLBLE《道藏》第19册648页,第11册58页,第20册573页,第19册665页,665页,第5册734页,第19册666页,666页,666~667页,667页,667页,655页,656页,643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⑤《神仙传》51~5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⑦《说郛》第6册282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⑨MEMF《太岳武当山》5页,5页,5~6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AHLILJMCMD《古今图书集成》第51册62673页,62683页,62684页,62685页,62685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6年
AILKMBMGMH《长春道教源流》卷七引光绪刻本《武当山志》
AH民国《湖北通志》第5册2394页,台北华文书局,1967年
LC《武当》1992年第6期42页
LD《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1册444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LF《明史》第25册7641页,中华书局,1974年
LG《丛书集成初编》第3929册58页,中华书局,1985年
LH《明实录》第5册3298页,民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MI光绪《续辑均州志》卷十一
罗浮山
罗浮山在广东省南部,横跨博罗、增城二县。《艺文类聚》卷七引《罗浮山记》曰:〃罗,罗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体,谓之罗浮。在增城、博罗二县之境。〃①道教称其为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名朱明耀真之洞天。又列为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名泉源福地。
旧时罗浮山有许多神仙传说,称周灵王时,有浮丘公偕王子晋上嵩山,后适罗浮得道。秦时有安期生卖药东海,时称千岁翁,尝于罗浮山涧中采菖蒲服之,今菖蒲涧因此得名,后于此飞升。秦时有桂父、霍龙,汉时有朱隐芝、阴长生、华子期、东郭延年等,皆于此山得道升举。凡此,皆出于《列仙传》《神仙传》,而为后世《志》书所收采者。
道教何时进入罗浮山,已难确考。明陈木连《罗浮志》卷四和清宋广业《罗浮山志》卷四称:三国吴葛玄于罗浮飞云顶炼丹成仙,后以其术传郑思远(名隐)。《罗浮志》卷四又称:
葛洪之师郑思远,〃字子华,少为书生,善律历候纬,晚师葛孝先(玄),于罗浮泉源福地修炼得道〃。②此记与他书之说相左:《抱朴子内篇.遐览》谓郑隐在〃太安元年(302)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扑,将入室弟子,东投霍山,莫知所在〃。③《仙苑编珠》卷上谓郑隐〃隐于括苍山,仙去〃。④《洞仙传》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四谓郑隐〃入庐江马迹山居〃。⑤何者为是?已难判定。《罗浮志》卷四又称鲍靓为南海太守,〃以道术见称。……时葛稚川(洪)居罗浮,与稚川善,常往来山中,或语论,达旦乃去。〃⑥《仙苑编珠》卷下称鲍靓〃于罗浮山(与葛洪)俱得道〃。⑦东晋道士葛洪晚年居罗浮山,是有史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