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的政策。这使中苏两国在国际局势中所处的地位存在重大差异。1957
年毛泽东在莫斯科表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乐观情绪,这与苏联对国
际形势的判断不尽相同。1958年毛泽东表示:不希望战争,不怕发生战
争,相信不会发生战争;但紧张局势如同套在美国身上的“绞索”,对
美国更为不利。同时中国炮击金门,台湾海峡局势紧张。苏联认为这种
做法不符合苏联主张的对外政策方针,有可能导致苏美冲突。1959年赫
鲁晓夫访美后来到北京,表示希望中国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宣称不要
“用武力来试试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并强烈暗示中国考虑暂时让
台湾独立。此前苏联还就中印边境冲突发表偏袒印度的声明。中国认为,
这是企图把中国外交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要中国为苏美和缓而牺
牲自己的利益。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在会谈时发生激烈的争论。此后,苏
联宣称与美国合作解决国际问题。中国认为这实际上是企图苏美合作主
宰世界,并号召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苏两
国由此形成不同的对外政策方针。
在上述分歧发生的同时,两国在军事合作方面也出现严重分歧。1949
年以来中苏两国一直在军事领域进行密切合作,主要表现为苏联向中国
提供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1956年中国要求苏联援助中国建立独立核力
量。1957年苏联在面临波匈事件和莫洛托夫等人对苏共路线提出责难后
不久的复杂形势时曾同意上述要求。两国签订有关协定。1958年苏联以
… Page 51…
其太平洋沿岸地区不适宜海军活动为由,提出与中国共同建设并管理长
波电台、建立共同潜艇舰队。中国认为这将损害中国主权,显示了苏联
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此后,赫鲁晓夫专程来中国进行解释并撤回原
建议,但由此引起的争执和疑虑给两国关系投下阴影。1959年6月苏联
以正与西方谈判禁止核试验条约为由停止执行核技术协定。中国认为,
这表明苏联企图同美国垄断核武器,使中国依赖苏联的“核保护伞”,
从而听命于苏联。
50年代后期,中共和苏共还在有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许多问题上
发生意见分歧。除对外政策方针问题外,还有和平过渡问题、斯大林问
题、南斯拉夫问题以及两国的国内政策问题等。在1960年6月社会主义
国家共产党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赫鲁晓夫在一系列问题上指责中共。7
月苏联宣布召回在中国的全部专家和顾问,停止执行数百个合同。两党
之间的意见分歧严重影响了两国间的关系。
经过短暂的平静以后,中苏关系从1962年起再趋恶化。9月中国指
出,苏联不应代替中国承担核不扩散义务。在此前后,中共认定苏共的
路线是“修正主义”的。1963年7月,在苏联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前夕,中苏两党高级会谈失败,双方开始公开论战。赫鲁晓夫下台后双
方关系未能得到改善。1966年初中共拒绝派代表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两
党关系就此中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苏国家关系日趋紧张。1969
年在珍宝岛等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中苏关系极度紧张。根据9月两
国总理在北京机场达成的谅解,两国开始举行边界谈判,但边境地区紧
张局势并未缓和。此后,苏联沿中苏边界部署大量军队,对中国的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
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与多数东欧国家以及蒙古的关系受到严重影
响。仅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由于不同程度地奉行独立于苏联的政策,
仍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在50—60年代,中国与除苏联、印度、越南外的周边国家解决了历
史遗留的边界问题。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始终坚决支持越南。中国与印
度从50年代末起发生边界争端,1962年发生边境武装冲突,两国关系趋
向冷淡。中国与日本的民间交往不断扩大。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立外交
关系。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
大国。这是中国与西欧关系的重大突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
的对外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7。越南战争与印度支那局势
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署后,美国取代了法国在印支的
地位,广泛介入印支事务。随后签订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将印支三
国划入条约保护范围。这是与日内瓦协议不相符的。美国声称,它在印
度支那的目标是援助南越政权“抵抗颠覆企图或通过军事手段实行的侵
略”,并在南越政权基础上实现统一,造就一个反共的越南。这显然是
针对越南北方和中国的。美国还认为,失掉印支三国会在东南亚乃至整
个东亚引起连锁反应。这种推论使美国在印度支那越陷越深,从干涉走
向战争。美国的介入中断了刚开始的印支和平进程,使印支三国先后处
… Page 52…
于长期的战乱之中。
南越的吴庭艳政权实行半家族的独裁统治,开展范围广泛的“除共
运动”。对在南方的越南劳动党 (即现越南共产党)人以及各阶层人士
进行大规模镇压和报复,使数十万人遭政治迫害,激起社会各界强烈不
满。美国纵容和支持南越政权,向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派遣军事顾问。
50年代的后期,南方出现自发的武装反抗,在有些地方发展为游击战。
北方的劳动党中央曾主张在日内瓦协议范围内开展和平的政治斗争,通
过和平方法争取统一,并认为这符合苏共二十大倡导的和平过渡,有利
于巩固北方。然而,北方的克制没有使南方有所收敛。面对南方的现实,
北方在50年代末决定重新在南方开展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南越政
权,实现统一。1960年底,劳动党恢复在南方的领导机构,南方各界人
士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不久建立了统一的解放武装力量。南方的武装斗
争再次兴起。1960年美国曾要求吴庭艳进行必要的社会和政治改良,以
扭转局势,遭吴坚决拒绝。
美国也向老挝提供军事援助,支持右翼势力排斥爱国战线并威胁武
力解决寮国战斗部队,导致极右派在1959年底发动政变上台。就在这一
年,越南北方着手开辟经老、柬两国东侧到越南南方的运输通道,即“胡
志明小道”。这对越南南方的战争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也因此
将老挝视为控制东南亚的关键环节。1960年8月中立主义的军官推翻极
右派政府,原首相富马重新执政。美国却支持极右派另组政权,在年底
进占首都万象,迫使中立势力与爱国战线联合。不久,爱国战线的解放
区显著扩大,控制了战略要地,保障了胡志明小道,并逼近万象。为避
免直接军事介入,肯尼迪政府转向政治解决。1961年5月和1962年7
月两次举行日内瓦会议,决定老挝中立。1961年6月富马再任首相,爱
国战线的苏发努冯和右翼的富米任副首相。中立和联合使局势暂时平
静。
1961年肯尼迪上台后,美国不再要求南越进行社会和政治改良,而
大量增加援助,帮助南越政权扩军。年底肯尼迪决定大量增派军事顾问。
随后设立驻越军援司令部。美国直升机部队和特种部队直接参与旨在摧
毁解放区和控制越柬边境以切断北方运输通道的作战行动,并大量使用
化学武器和凝固汽油弹。美国的干涉升级。在英国游击战问题专家汤普
逊的建议下,美国支持南越政权广泛建立“战略村”,把农民集中起来,
使其与解放武装力量隔绝,企图以此断绝后者的兵员和食物补给。这种
在美国援助下军事打击与绥靖相结合的作战方式称为“特种战争”。越
南劳动党发动广泛、持久的人民战争对抗特种战争。到1963年底,解放
武装力量摧毁大批战略村,在许多战略村中建立了秘密群众组织,控制
了南方一半以上的农村。美国的特种战争失败。1963年11月美国策动南
越政权军队发动政变推翻吴庭艳。
老挝联合政府成立后,美国仍纵容右翼势力骚扰、进攻爱国战线。
1964年右翼势力发动政变,爱国战线被迫离开政府。美国飞机不久后持
续轰炸胡志明小道。爱国战线与爱国中立力量一起,开始同右翼势力进
行长期的武装斗争。
特种战争失败后,美国约翰逊政府决心把战争扩大为美军直接参战
的局部战争。1964年8月美国以其军舰在北部湾(即东京湾)遭到越鱼
… Page 53…
雷艇袭击为由,通过授权总统扩大越南战争的国会决议案。1965年2月
美空军开始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持续的战略轰炸,3月美作战部队在南
方登陆,6月美支持南越将领阮文绍上台,7月美设立驻越陆军司令部。
此后,美国的卷入逐步升级,1969年初驻越美军达50多万人,澳大利亚、
韩国等也派军队参战。但这并未根本改变战场形势。持久、残暴、前途
渺茫的战争以及严重的伤亡和损失,使美国国内发生大规模反战运动,
大批青年抗拒征兵,多次发生大规模游行以及冲击、占领有关机构的事
件。越战成为美国政治中的重要因素,并使美国无暇顾及世界其他地区,
从而影响其全球战略利益。1968年初越南北方派主力部队南下发动新春
攻势,全面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