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4月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1910—1988)继任国民党主席。1979年
1月1日,即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之日,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提出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倡议双方尽快实现通邮、
通航、通商;邓小平发表讲话指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已提到具体日程上来了;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金门等
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开始和缓。1981年8月邓小平指出,力
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即使武力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
9月30日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建议共产
党和国民党举行两党对等谈判。后来,邓小平进一步明确对台湾实行和
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从80年代起,台湾海峡两岸的人员和经
贸往来不断发展。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
1988年7月国务院制定鼓励台湾同胞到大陆投资的规定,后来台湾当局
逐步放宽对大陆人员赴台的限制,双方经济、文化等民间往来遂迅速增
加。1991年初台湾当局发表《国家统一纲领》。1990年11月台湾成立
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12月大陆成立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两会作为海
峡两岸当局授权的民间团体就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有关问题开始进行事务
性商谈,身为两岸高层人士的两会领导人也以民间身份进行了公开接
触。在台湾内部,1987年7月解除了实行数十年的戒严。1988年1月,
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国民党主席和台湾当局最高负责人。此后,台
湾当局一再表示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台湾各界主张加强两岸交流并最
终实现与大陆和平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少数主张台湾独立的势力也公
开活动。
… Page 99…
(3)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1982年前后,中国在对外政策方面逐步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经过从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的长期观察,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新
的判断。中国认为,全世界维护和平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和平的因素超
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因而不再注重强调战争的危险性。根据这个判断,中国从80年代中期起
主动大规模裁减军队。中国对发展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中国认为,当
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生产出自己需要的一切产品,不可能拥有发展
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所有先进技术,经济技术发展要求各国之
间加强经济往来,因而纠正了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观念。根据这个新的
认识,中国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由此出发,中国认为,和平问题和发
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这是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出
发点。
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确认经济建设是国家各项任
务的核心。邓小平指出这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这标示了对外政
策调整的方向,即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世
界经济繁荣,争取有利于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和平的国际环
境。
经过调整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首先,更好地
体现独立自主。中国在80年代初明确宣布:不同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盟
或建立战略关系,不联合一家去反对另一家;在国际事务中根据事情本
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决定自己的立场。中
国之所以不结盟,一方面是由于结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一方面
是由于中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份量,同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盟都可能
影响世界战略力量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其次,坚持把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
强弱、意识形态的异同,都应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与合作;
强调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别国无权干涉。第三,坚持把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永远
不称霸。此外,中国还把对外开放政策正式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80年代,中国根据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全面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
好合作关系。1982年中美达成八·一七公报后,赵紫阳和里根在 1984
年实现互访,两国关系平稳发展。台湾问题依然是两国关系中的主要障
碍。中国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同一些国家建立或改
善了关系,并致力于探索开展双边合作的新途径。中日之间各种形式的
友好交往日益增加,加深了相互了解,扩大了各个领域的合作。中国同
西欧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双边关系都有较大的发展,各方面的交往日
趋活跃。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促进南北对话
和南南合作,更加积极地参加联合国范围内的国际裁军谈判。由于实行
对外开放,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显
著增加。
根据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中国同苏联、东欧各国、印度、越南的
关系得到恢复和发展。
… Page 100…
1982年到1985年三位苏联最高领导人相继去世,中国都派出高级代
表团赴苏联参加葬礼。1984年以后,两国高层接触增加。实现了副总理
级的访问和外长会晤;贸易额迅速增长,经济、技术合作有所发展。中
国认为,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中苏边境和蒙古驻扎重兵、占领
阿富汗,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1985年
10月邓小平送口信给戈尔巴乔夫,表示如能达成谅解,让越南从柬埔寨
撤军,愿亲往莫斯科举行会见。1986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符拉迪沃斯托
克发表讲话,表示愿意同中国认真讨论建立睦邻关系的问题。9月邓小平
敦促戈尔巴乔夫在消除障碍方面走出扎实的步子。此后几年,随着国际
局势的变化和三大障碍接近消除,中苏关系正常化进程取得实质进展。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与邓小平、赵紫阳等会晤,标志着中苏两
国和中共与苏共关系的完全正常化,双方声明将在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普
遍原则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
从1983年起,随着中苏关系的改善,中国同民主德国、波兰、匈牙
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五国的接触日益增多,相互关系得到改善
和发展。1986年秋,民主德国和波兰最高领导人访华,后来其他三国最
高领导人也相继访华,1987年6月赵紫阳访问上述五国。这标志着中国
同这些国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同阿尔巴尼亚的贸易关系
也得到恢复,同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中国和印度自80年代初起举行官员会谈,两国经贸关系有所发展,
但边界问题长期未能解决。1988年底印度总理拉·甘地 (1944—1991)
访问中国,双方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恢复、改善和发展两国
关系,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
主要是由于越南入侵柬埔寨,中越关系在80年代长期紧张。两国在
陆地边界、北部湾海域划界、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归属等问题上存在争
端。1979年初中国在中越边境进行自卫还击作战以后,两国陆地边界上
的军事冲突持续多年。1988年3月两国海军在南沙群岛海域发生冲突。
80年代后期越南谋求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中越关系趋向和解,在边境
地区的人员和经贸往来增多。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1991年11月
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和越南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访华,两国领导人认为
中越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此后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两国边界问题
尚未解决,北部湾海域和南海诸岛等问题仍长期存在。
5。东亚、南亚与西亚北非
(1)东亚的发展与政治变动
在80年代,东亚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中国的发展速度始
终居于世界前列。日本在发达国家中保持了最高的增长率。东盟各国、
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区也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西方国家经济困
难较多,苏联和东欧各国增长速度持续下降、非洲和拉丁美洲处在困境
之中的情况下,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格外引人注
目,使它们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一些西方政
界、经济界人士认为,这将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东
南亚国家联盟范围内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
… Page 101…
东亚多数国家在80年代政局稳定,保持了内外政策的连续性,少数
国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变动。
韩国。1979年朴正熙遇刺后,政局一度发生动荡。年底全斗焕发动
政变掌握实权后,1980年上半年各地发生广泛的学生运动,要求全斗焕
下台。5月17日当局宣布戒严,镇压了在光州发生的学生和市民起义,
造成数百人伤亡。随后,著名反对派人士金大中和金泳三被监禁,金大
中被判处死刑,但迫于美国等国的压力未执行。1981年2月全斗焕出任
总统。80年代中期在野势力强烈要求直接选举总统,1987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