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日益高涨,殖民统治已无法长期维持。殖民体系的瓦解是战后世界最 

重要的政治变化之一。雅尔塔体系的存在对此没有直接影响。所以,战 

后获得独立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后来得以成为当代世界政治中较少 

受雅尔塔体系约束的活跃因素,美国和苏联也可以在不触动雅尔塔体系 

的前提下在那里展开激烈的角逐。 

     联合国是战后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最初由 51个国家组成,于 

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 

是:采取集体措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以增进普 

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各种国际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与人道问 

题,促进对人权与基本自由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以达成上述目的 

的中心。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负责维护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有权为 

恢复和平而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强制措施,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 

受并执行它作出的决议。雅尔塔会议为安理会规定的大国一致原则,从 

法律上保证了制定雅尔塔体系的国家在联合国的决定性作用,保证了任 

何一个大国都不能利用联合国损害另一个大国的安全利益,从而使联合 

国只能在雅尔塔体系的范围内活动,而不能动摇或破坏雅尔塔体系本 

身。这使联合国后来很难发挥其宗旨所要求的作用。 

     雅尔塔体系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反映了战后初期世界的主 

要政治现实,对维持当代世界在总体上的和平局面有重要意义。另一方 

面,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当代世界的诸多冲突、对抗乃 

至局部战争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其相关。所以,雅尔塔体系构成了当代世 

界政治的主要背景。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缔造者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是战时三个主要 

同盟国家的领袖。他们在领导反法西斯同盟国家赢得战争后,规划了新 

的世界格局。罗斯福没有看到战争的最后胜利,在雅尔塔会议后两个月 

病逝。斯大林是三人中唯一领导本国战后重建和走向冷战的人,他还推 

动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社会主义阵营。丘吉尔在战时和战后都是西方利 

益的坚定维护者,他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因大选失利而下台,50年代初重 

新执政,但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随着英国的衰落而下降。 



                            2。冷战与集团对峙 



      (1)走向冷战 

     罗斯福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时都希望美苏两国在战后能够和平合 

作。但随着战争日益临近结束,美苏两国政治利益的冲突逐渐取代军事 

上的合作,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首要问题。罗斯福去世后,由副总统继任 

总统的杜鲁门立即决定,以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为后盾对苏联采取强 

硬政策。丘吉尔坚决支持杜鲁门的政策。战争尚未结束,美苏之间的战 

时同盟关系就出现裂痕,并导致后来的尖锐对峙。 


… Page 12…

          美苏关系的焦点是欧洲、特别是东欧问题。斯大林对东西欧采取不 

     同的政策。在东欧,他支持各国建立共产党等左翼政党居主导地位的多 

     党联合政府,支持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逐步控制政权。在西欧,他赞同法 

     国、意大利等国实现国内团结,支持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放弃战时建立的 

    武装组织,参加选举和以右翼政党为主的临时政府。美国则根据《关于 

    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要求东欧各国举行“自由选举”,并以不同某些 

     东欧国家缔结和约相要挟,还要求东欧国家实行“门户开放”,同时竭 

     力把苏联排除在意大利和日本的战后处置工作以外。苏联在东欧问题上 

     拒绝让步。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一次演说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现 

    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世界各种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发展的必然结 

    果”;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阵 

     营并且在它们之间发生战争”,这在目前条件下还无法用和平协商的办 

    法避免;二次大战的胜利证明苏维埃制度是有生命力的;苏联将提高工 

                                                   ① 

     业水平以保证“不会发生任何意外事件”。这篇演说遭到西方的猛烈攻 

     击,某些美国政治家称其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战书”。斯大林后来 

     一再表示不相信存在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实际危险,认为谈论新的世界 

    大战的人是企图以此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2月22日,美国驻苏使馆代办乔治·凯南(1904—)向美国国务院 

     发回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对世界事务的观点根源于 

    俄国传统的、本能的不安全感;它将持久、谨慎地在毗邻地区扩大势力 

     范围,并以各种方式向西方渗透;美国必须视其为对手而不是伙伴;对 

    付苏联的扩张和渗透是美国面临的最巨大的外交任务。他指出,苏联的 

     力量弱于西方世界,对武力的逻辑高度敏感,其政策是很灵活的,不从 

     事冒险活动。因而美国可以有信心地推行一项长期、耐心、坚定的遏制 

    苏联扩张的政策。这项政策要求西方明确表示随时准备使用武力,而很 

     少需要实际使用武力。他还主张改进西方的宣传计划,努力增强西方的 

    经济活力和思想活力。凯南的电报在美国政府内部得到广泛赞许。  1947 

    年他将电报中的观点写成题为《苏联行为探源》的文章公开发表。根据 

    他的理论制定的遏制政策后来成为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之 



     一。 



         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到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 

                                                                               ② 

    敦发表演说。他认为,欧洲已经罩上了阴影,“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 

    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铁幕”后面的国家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到苏联的高压 

    控制。他说:“我不相信苏俄希望战争。他们所希望的是得到战争的果 

     实,以及他们的权力和主义的无限扩张。”因此,“高踞于世界权力的 

    顶峰”的美国和英帝国应结成特殊关系,从而使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在为 

     时未晚时采取措施“永久制止战争”。富尔敦演说被认为是走向冷战的 

    重要标志。斯大林随即发表谈话,称这一演说是“危险的行动”。他指 

     责丘吉尔“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好像向非英语民族发出“某种 



① 《斯大林文选》下册,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第441—454 页。 

② 即波兰城市什切青。 


… Page 13…

    类似最后通牒的东西”。     ① 

         此后一年间,美苏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发生争执,两国关系不断恶化, 

    合作气氛荡然无存。 

         伊朗问题。二战期间苏、英、美军队先后进入伊朗。战后英、美公 

    司在伊获得石油开采权,苏联也希望获得开采权。1946年3月,美、英 

    指责苏联未按时从伊撤军。4月苏伊达成协议,伊允诺在苏撤军后成立伊 

    苏联合石油公司。后来,伊朗在美国鼓动下由议会否决这项协议。伊朗 

    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苏联对此强烈不满。 

         贷款问题。美苏在二战后期即开始讨论美向苏提供10亿美元重建贷 

    款。1946年初,美国提出以贷款换取苏联在东欧问题上让步并参加美国 

    控制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有关谈判不欢而散。 

         原子弹问题。战后初期美国是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1946年7月 

    美国提出,在苏联放弃研制原子弹并接受相应的国际核查以后,美国再 

    放弃对原子弹的垄断。苏联拒绝接受这项建议。 

         黑海海峡问题。黑海海峡是黑海通向爱琴海、地中海的唯一通道。 

    1936年“蒙特勒公约”规定,战时土耳其有权拒绝交战国军舰和敌对国 

    商船通过海峡。这使苏联海军无法自由通过海峡。由于二战时土曾让德 

    国军舰通过海峡进入黑海对苏联作战,波茨坦会议同意修改海峡管理制 

    度。战后,美国转而拒绝对海峡实行国际控制。 

         此外,到1946年夏,四大国已放弃尽快统一德国的想法,开始分别 

    经营各自的占领区。同年6月,美国调停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的努 

    力陷入僵局,中国内战再起。 

         1947年3月美国公开宣布遏制苏联的政策。事情的直接起因是希腊 

    内战。希腊在二战时曾被意、德占领,政府流亡国外,共产党等左翼力 

    量领导的抵抗运动控制了大部分国土。  1944年9月英国迫使抵抗运动 

    承认流亡政府,政府则将军事指挥权委托给英国将军。  10月,英国在 

    苏联赞同下派军队进入希腊,随即镇压左翼力量起义。  1946年秋左翼 

    力量发动反对英国扶植的君主政体的武装斗争。这使西方把希腊看成维 

    护其势力范围斗争的前沿。1947年2月21日英国通知美国,它已无力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