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跃,军队认为政府的态度过于软弱;一些国家军政权执政时曾取得显
著成就,而民选政府由于政策不当或腐败引起民众普遍不满。因此,一
些国家发生过军人不服从政府命令乃至叛乱等事件。但绝大多数国家的
民主政体趋于巩固。
巴拿马军政权首脑托里霍斯于1978年向文职政府交权。1981年托里
霍斯去世后,巴拿马政局日趋不稳。80年代中期以后,国防军司令诺列
加控制政权。美国对此强烈不满,对巴拿马实行经济制裁,并指控诺列
加向美国走私毒品。诺列加对美国持强硬立场。1989年12月美军大举入
侵巴拿马,抓获诺列加并带往美国关押,还造成巴拿马人员伤亡。后来,
美国地方法院根据美国法律审讯诺列加,并将其判刑。
在海地。杜瓦利埃父子统治近30年,聚敛全国绝大部分财富,而海
地长期是西半球最贫穷国家。美国长期支持杜瓦利埃家族。1985年底起
发生反对小杜瓦利埃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在美国的干预下,小杜瓦利埃
于1986年2月流亡法国,但其支持者仍控制权力,局势混乱。1990年阿
里斯蒂德当选总统,次年被军队首脑塞德拉斯推翻,流亡美国。经美国
提议,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制裁海地。美国还多次在阿里斯蒂德和海地军
方之间进行调解均无效。1994年9月,经美国前总统卡特调解,海地军
方在美军入侵前夕同意交权,美军为主的多国部队随即和平进入海地。
10月塞德拉斯流亡国外,阿里斯蒂德回国复职。
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的国内冲突在80年代仍然持续。美国继续支持
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和萨尔瓦多政府。1983年墨西哥、哥伦比亚、巴拿
马和委内瑞拉组成孔塔多拉集团,主张中美洲问题由各国人民和平解
决,并积极进行调解。1985年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秘鲁组成利马集
团,支持孔增多拉集团的调解。1986年5月中美洲五国举行首脑会议,
开始进行对话。1987年5月五国签署协议,同意实现停火、开展国内对
话、推行民主化。后来,尼加拉瓜实现停火,反政府组织解除武装。1990
年尼加拉瓜举行大选,反对派联盟获胜,实现和平的权力移交,下野的
桑地诺阵线仍对军队有决定性影响,但政局基本稳定。1991年底萨尔瓦
多冲突双方达成协议,实现国内和平。其他中美洲国家也基本恢复稳定。
… Page 107…
7。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在民主化和公开性的道路上
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在 1985年4月苏共中央全
会上开始了变革的进程。他最初提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进管理和经
济机制,结束多年的停滞,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为了启动和推进变革,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大规模更换苏共中央、苏联政府以及各地方、各部
门的领导干部,实现了拖延已久的领导层自然更替。
1986年2月举行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在会上重申
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和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改造经济机制。在政治
方面,他提出了两个后来产生广泛影响的目标,即:“进一步民主化”
和“扩大公开性”。戈尔巴乔夫认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潜力并加
速社会经济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民主和自治,让每一个人参与国家事
务;为此必须扩大公开性,把一切置于公开的监督和注视之下。他宣布,
苏共将为此采取具体措施。苏共和社会各界对戈尔巴乔夫的主张反应热
烈,社会气氛日趋活跃,各种现实的和历史的问题开始被提出来公开讨
论。
然而,在此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经济改革方案尚在制订过程中,在
经济改革方面尚未采取有实际意义的步骤,过去造成的严重经济状况尚
未得到改善,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戈尔巴乔夫由此担心改革
可能被延误甚至中止。1987年初他宣布将在政治民主化方面采取更多的
措施,包括对苏共和国家的选举制度进行重大变革。他试图利用社会各
界对变革的期盼,通过民主化和公开性将他们动员起来,克服来自苏共
党内的阻力,促进经济改革;并认为建立稳定的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恢
复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改变苏联在东西方关系中的被动地位的关键所
在。同年6月苏共中央通过《关于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任务》的决议,
决定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新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并
实现自我补偿、自筹资金和自我管理。
就在这一年,苏联国内和苏共党内对变革的方向发生日益尖锐和公
开的分歧。社会上成立大量独立的政治团体,一些人对苏联的诸多历史
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和苏共的地位提出疑问,苏共党内的一些人则对
扩大公开性的后果表示担扰。10月,主张实行激进的政治变革的苏共中
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叶利钦被解除职务,标志着苏
共内部分歧公开化。
1988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访期间,一家报纸发表一位女教师的文
章,指责一些势力滥用公开性鼓吹非社会主义的多元化。戈尔巴乔夫认
为这是受苏共领导层内反改革势力指使所为,回国后以辞职相要挟,使
苏共领导层支持他进一步加速民主化。6月底举行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
议,戈尔巴乔夫提出根本改革政治体制,内容包括:全面充实人权;设
立多数代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大规模下放权力,实行分散管理;解决民族关系问题;全面加强法
制;使社会团体更加活跃;恢复党内民主;使苏共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
能分开。经过激烈的公开争论,代表会议通过了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一
… Page 108…
系列决议。这次代表会议对苏联以后的政治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会后不
久,戈尔巴乔夫取代葛罗米柯担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9年5月
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当选最高苏维埃主席,标志着苏
联最高权力的重心开始从苏共中央转向国家权力机关,苏共的政治地位
和作用开始下降。
1988年苏共代表会议以后,苏联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经济上,
经济体制改革未能达到戈尔巴乔夫预期的效果,经济出现下滑,农业减
产,通货膨胀严重,国家财政出现巨大的收支差额。由于生活水平下降,
煤矿工人等举行大规模罢工。在政治上,各种政治团体数量急剧增加,
政治集会不断。在1989年初的人民代表选举中,一批苏共推荐的候选人
落选,叶利钦以较大的优势当选,标志着他在政治上复出。各民族之间
的冲突尖锐化。1988年,亚美尼亚人居多数的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纳戈
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要求划归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最终导致阿塞拜疆
和亚美尼亚发生长期武装冲突。在其他共和国也发生民族骚乱,导致大
量人员伤亡,苏军曾前往一些地区平息骚乱。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
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出现要求脱离苏联的独立运动,1989年8月23日发
生百万人参加的抗议活动,随后开始采取脱离苏联的具体步骤。到1989
年,戈尔巴乔夫已无法保持社会稳定并按计划推行已宣布的改革。戈尔
巴乔夫认为:改革是一场和平的革命;尽管出现了复杂的紧张局势,但
已别无选择,出路在于进一步的改革;苏共也应通过加速自身更新争取
主动权。
1988年到1989年苏联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都是在以往的历史时期
形成的,有些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以前。戈尔巴乔
夫急切地希望通过改革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他试图造成一种局
势,使他可以无阻碍地推行他所希望的变革,进而使苏联社会和苏共重
新具有活力;但诸多问题的同时暴露使实际出现的局势超出他的预料;
他试图通过加速变革控制局势,却加剧了局势的动荡,最终不得不跟随
着局势走上一条将导致严重后果的道路。
(2)东欧政局演变
80年代后期,东欧各国面临的困难处境进一步加剧。经济状况更加
严峻,增长速度继续下降。除波兰以外的各国依然由任职已久、年事已
高的领导人执掌最高权力,面临着由于领导层即将自然更替所产生的一
系列政治问题,而多数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没有表现出推动这种更替的足
够意愿。各国都曾试图进行调整或改革以改善经济形势,但都未采取足
够坚决的有效措施,因而到80年代末出现了严重危机的形势。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在苏联和东欧之间出现了更加微妙而复杂的关
系。戈尔巴乔夫表示,不干预东欧各国事务。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使东欧各国可以更大程度地自主决定内部事务,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
却无助于某些国家尽早解决领导层更替等紧迫问题。东欧各国普遍欢迎
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但对戈尔巴乔夫在国内推行的变革,却只有波兰、
匈牙利等早已进行改革的国家持积极态度。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领导
层的迅速年轻化,以及他在国内推行的变革,给一些国家带来显而易见
的巨大政治压力,激起了要求变革的情绪,匈牙利事件、苏联入侵捷克
… Page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