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咱们一家几十口人,全在这里吃饭。平常时节自然不值什么,现在却是大嚼用。。。。。。”

陈七娘说着,景氏就叹了口气。

何尝不是呢?

刚刚大旱,朝廷派人南边征粮的队伍,年底是回不来了。

所以,今年年底到明年春上,粮食肯定非常贵。

安家虽然不缺这些粮食,景氏犹自不安。

“我也想给你姨母些钱,可她定然不要。”景氏叹气道,“如今住在这里,是让他们破费。”

“娘,媳妇娘家是做生意的。从五月份开始二十来天不下雨,庄稼死了一半,剩下一半也奄奄一息,我父亲和叔伯们便说,今年可能小旱,也可能大旱,最好囤些粮食,左右都有赚头。

所以,他们派人去江南,准备囤粮北上。五六月份,江南还不知西北干旱,那时候粮食很便宜。

这几年江南风调雨顺,粮食颇丰,既便宜又好,我们家收了好些回来。

媳妇是想,让青城去趟祁州,运些回来。可以给姨母家些,剩下的开个粮食铺子,只怕会有赚头。”

凌青菀和景氏听了,都有点吃惊。

陈七娘说他们家从五月份开始,就往江南囤粮,果然是巨贾门第的见识。

不是大商贾,没有这样的眼光和见识,也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这不太好吧?”景氏道,“你们家囤粮,也是为了赚钱。咱们去要些,岂不是跟他们争利?”

五六月份的时候,囤粮是有风险的。

但是现在而言,粮食会有暴利。

让凌青城去祁州运些粮食回来,跟让凌青城伸手去陈家要钱。有什么区别?

景氏觉得这样不好,占亲戚家的便宜。

“我们家什么生意都做,主要还是药材。故而囤粮这件事,还是我跟我父亲和哥哥们说的。

所以呢,囤粮的钱,绝大部分是我父亲和几个哥哥的私房钱,公帐上只出了一小半。

那些粮食。一大半是我们长房的。我前天收到了大哥的来信。是他的意思,让我们去运些回来。并非白要,我出钱买。

这钱我出。将来赚了也归我。粮食的价格,还是找当初囤粮时的原价。。。。。。”陈七娘笑着解释道。

她这么一解释,凌青菀和景氏又惊愕看着她。

没想到,她竟如此有远见。

陈七娘的眸光。好似瞬间充满了智慧。

“。。。。。。还是不太好。”景氏有点心动了,但又觉得拉不下脸。“我们拿了一些,他们就少赚一些,心里肯定怨念。现在粮食是暴利。”

“我们不多要,就运个两千石回来。对他们而言,不过是皮毛罢了。这点皮毛,他们还是舍得的。”陈七娘笑道。

两千石。大约有十二万斤。

十几万斤的粮食,陈七娘轻飘飘一句皮毛。又把景氏母女给狠狠震惊了一回。

“陈家从江南囤粮的时候,正是粮食最便宜的时候,两千石粮食,所费不过三四千两银子。现在运回来,转手卖个五六万两,卓卓有余。”

凌青菀心想,“这还是皮毛的话,陈家这次只怕上百万石的粮食。陈家凭借这次的囤粮,即将要富可敌国了。”

整个西北干旱了三个月,就是整个西北都需要粮食。

当时的商户只怕也想到了,但是前期怕担风险,后期江南的商人抬价了,赚头比较少。

“树大招风,陈家未必不需要姨父的支撑。”凌青菀心想,“这大概就是大嫂娘家让她去运粮的原因之一。

凌家现在寄居亲戚家里,大嫂的父兄怕大嫂委屈,想分她一些利益,族人也不敢说什么。粮食在陈家卖了,钱是陈家的。

运粮是陈家对陈七娘远见的感恩,银子的话就不太好直接去要。这也是大嫂父兄为女儿的谋划。”

凌青菀心里沉吟片刻,终于开口了。

“我觉得可以。”凌青菀道,“既然亲家来信,让大哥去运,这是他们的好心,咱们别不领情。”

景氏也觉得,这是陈七娘的父兄,想趁机给女儿些补贴。

两千石粮食,囤积在家里,就是四千两银子的货物。给出谋划策的陈七娘四千两银子的货物,陈氏一族没人敢说话。

但是从公帐上拿出卖了之后的五六万两给陈七娘,就是大事了。

给凌家二千石粮食,只不过是给凌青城一个做生意的机会;但是给五六万两银子,不仅仅陈家族人不满,也会损凌青城的体面,好似他是吃软饭的。

故而,现在去运粮,是凌青城的舅兄和岳父用心良苦,景氏不打算阻挠了。

“那。。。。。。你们夫妻再商量商量。娘没读过书,无知妇人,你妹妹年纪又小不懂事,我们没什么好主意。你们夫妻商量定了,就看着办吧。”景氏也对陈七娘道。

陈七娘大喜,深觉她婆婆睿智,而且深明大义,心里对婆婆也是敬佩有加。

她站起身来,道:“那媳妇去写信,安排车辆去祁州,把粮食运回来。再派人租好粮仓。。。。。。”

“去吧。”景氏道。

陈七娘笑容满面的出去了。

景氏回眸,看了眼凌青菀,低声对她道:“咱们家啊,娶了个女诸葛回来。”

话里话外,对陈七娘赞许不已。

凌青菀也觉得陈七娘厉害。

“。。。。。。再往后,商人的地位大不一样了。朝廷颁布法令,废除‘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禁令,江南巨贾豪门,知府都要与他们平起平坐。

他们操控政治,和隋唐时的天下高门一样。”凌青菀耳边,想起了凌青桐这席话。

将来,商人的地位很高,甚至能操控一方政治。

陈七娘是天生的生意人,她敏锐、大胆、聪慧,又有娘家的本钱,非常适合做大生意。

他们凌家,何苦守着这个清贵门庭?

让大哥出面,替大嫂经商,岂不是更好?

至少,那时候凌家的富贵,不是全部靠安檐赐予的,是他们自己赚来的。

安檐,是他们的后盾而已。

L

☆、第119章试探

大嫂的一番言辞,震惊了凌青菀和她母亲。她如此大才,前世难道没什么成就吗?

凌青桐提及前世,将来稍微有出息的人,他都会告诉凌青菀,没有道理不提大嫂的?

在凌青桐看来,大嫂就是个平凡妇人。

凌青菀想到这里,起身去找到了弟弟,向他询问大嫂前世的种种。

“大嫂么?”凌青桐有点迷惘,想了半晌,“她挺好的啊。我一小叔子,不常往她跟前凑啊,对她不甚了解。”

“她没有经商吗?”凌青菀问他。

凌青桐摇摇头,道:“没听说过。不过,前世今年没有旱灾,更没有安平门叛乱。大嫂嫁过来之后,咱们家过得宽裕很多。”

年代太久了,一些不重要的事,凌青桐已经都忘记了。

凌青菀提及,他使劲回想,也想起了些。

自从大嫂进门之后,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

等孩子周岁,母亲就含饴弄孙,把家务交给了大嫂。大嫂打理家务井井有条,他们的日子比从前富裕很多。

凌青桐以为那是大嫂用她的陪嫁贴补家用。

可是,她的陪嫁能贴补那么多年吗?

凌家的富裕,是低调又内敛的,只有自己知道。特别是五年后的灾荒,城里人人缺粮,凌家应该很缺的,他们却安全无虞。

大嫂管家的本事,是蛮厉害的。

“自从大嫂进门之后,我们就不缺钱了。”凌青桐对凌青菀道,“因她陪嫁颇丰,大家都没想过钱怎么来的。二姐你说大嫂擅长经商。如今猜想,只怕是她暗地里做些生意吧?”

贵胄之家,男人多半不擅长打理庶务。

凌青桐也一样。

反正从来没受过穷,有钱花的时候,从来不去想钱到底哪里来的。

“这么说来,大嫂私下里,也会做些小生意。只是怕京里人说三道四。不敢明目张胆。”凌青菀道。

“多半是了。”凌青桐说,“江南等地商贾如林,京里行商的门第也多。但是。功勋贵胄之家,还是保留了几分腐朽气息,瞧不上商户。

大嫂原本出身商户,就有点自卑。到了京里之后。哪怕有大才,也不敢彰显。为了生计。遮遮掩掩背地里做些生意,很有可能。”

凌青菀点点头。

不过,她不觉得大嫂因为害怕,而是没有好的机遇。

做小生意可能被人说三道四。但是成了大的商贾,也会少很多闲言碎语。

“这次祁州陈家大量囤粮,是大嫂的主意。前世。今年并没有灾害。等有了灾害的时候,大嫂身在京城深宅。无法亲自见到自己的父兄,故而不能劝说他们去囤粮。

所以,陈家有钱,却不可能像今世这么有钱。大嫂想有作为,也没有大本钱。”凌青菀心想。

今生却是不同了。

想明白之后,凌青菀想鼓励她大嫂,借势把生意做大。

陈七娘得到了婆婆的首肯,立马着手准备运粮之事。

晚些时候,凌青城从宗学里回来了。

他一到家,先到景氏跟前,把陈七娘的意思,重复了一遍。

“。。。。。。今年、明年的田租,全部指望不上,咱们要到处借钱度日,我怕娘为难,所以撺掇七娘,厚着脸皮去娘家讨要些粮食来。”凌青城道。

他说罢,景氏和凌青菀都笑了。

凌青城是怕景氏对商人有偏见,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免得母亲怪罪七娘。

景氏见儿子这么维护媳妇,心里很高兴。

知道疼媳妇,这个家就和睦。

“你也是为了咱们,娘难道不知好歹?”景氏道,“去忙吧,把事情办得妥善些。”

凌青城见母亲果然没有半分不愿,很高兴起身,和陈七娘谋划去了。

“听媳妇的话。”景氏对凌青菀道,“他甚至喜欢七娘。”

“这很好啊。”凌青菀道,“大嫂懂事知礼,不会刻薄咱们的。大哥偏袒她,她只会更满意,对咱们也厚道。”

“正是这话。”景氏道,“你哥哥性格像你爹。。。。。。”

景氏的丈夫,曾经也是这样对她的。

思及此处,既欣慰,又有几分怅然。

到了下午的时候,天更阴了,刮起了狂风。风势烈,吹得窗棂簌簌作响,庭院的虬枝呼啦啦乱响,不时噼啪一声,折断一根。

凌青菀在屋子里做针线。

姨母把安檐的夹棉直裰、裤子、鞋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