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好像也不好,哪有那么多知了壳打,村里的知了大部分都被人们捉着吃肉了。”还没有等刘军浩开口呢,张倩又皱着眉头自言自语。
“那就到山上,山里边知了壳多得是”
话说刘家沟周围的山上知了壳有很多,如果将附近山中都转遍的话,一天最少能收十斤,也就是几百块钱。
这笔账算起来好像很美好,真正到了山上你就知道很难。别看知了晚上刚出来的时候很好捉,可是过了那个时段就变得很难。
它们为了逃避天敌往往不是爬到高高的树梢,就是隐藏在树叶背后。因此人们在收集知了壳的时候不但要带上竹竿,还要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有时候就是带了竹竿也只能望知了壳而兴叹,因为它们爬的太高了,必须爬到树上才能打到。
而且知了壳晒干后特别轻,一千多只才有一斤重。一个人忙乎上半天累死累活的,最多也就是弄到一斤知了壳。
“对呀”张倩听他这么一说,立马又兴奋起来,跑到隔壁和王老师商量。
刘军浩不想打消她的积极性,也跟着前往。
事实上他也认为让学生们打知了壳再合适不过,反正他们有的是时间。而且那些男孩子爬树个顶个的顺溜,打知了壳绝对是把好手。
赵教授两口子正坐在那里陪着孙子外孙女打牌呢,他们玩的是接竹竿。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玩的游戏。
它的规则非常简单,就是玩家都分有相同数量的牌,然后每次只出一张牌,其他几人一人一张往下接。如果发现和前面有相同的牌之后,两张之间的牌就全部是自己的了。
直到其他玩家手中没有牌,则最后有牌的为赢家,游戏结束。
王老师听了张倩的建议后连连叫好,直说这样既能将学校的图书室建起来,又可以让学生们体验一把丰收的喜悦。
小浩宇和彤彤听说了之后也嚷着要参加,说是等攒了钱回去买台学习机。
结果她们两个越说越兴奋,恨不能立马就把学生召集起来。
“现在知了还不算多,等过两天再召集学生也不迟”赵教授赶忙出声把她们劝住。
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这片竹林就越发的茂密起来。青青的竹叶洋洋洒洒地随着微风晃动,给人一种凉爽宜人的感觉。
再远一些则是白头小和麻雀们的天堂,它们唧唧喳喳的在竹枝上跳来跳去。
赵教授这里虽然不似他院中那么繁华多姿,但是却胜在清幽,给人一种别样的滋味。
刘军浩看到这片竹林后心中一动,想起在街上的时候赵光明说知了花一般都长在竹林中,不知道这里有没有。
“找啥呢,地上有元宝?”赵教授看他盯着竹竿根看,就好奇的问道。
“当然是找我刚才给你看的东西了,知了花,据说这东西长在竹竿根的地方。”他瞪大眼睛四处寻找。
“不会吧,我怎么没有见过。”
院子里的人都被调动起来,一个个都开始仔细寻找起来。
“刘军浩,你看是不是这东西?”突然张倩叫道。
众人闻声都围了过去,只见其中一片竹竿根旁边开着几朵毛绒绒的小白花,这和刘军浩手里拿的那个东西很像。
“应该是吧”虽然不是很确定,但是赵教授还是弄来了小铲子。
就像挖人参一般,刘军浩小心翼翼的将周围的硬土挖开,然后又将那个土块捧了起来。
掰掉上边的土块,果然露出一只长满白毛的知了。
“还真有?!”赵教授接过来很是感叹了一阵子,他确实没有想到自己的院子里会有这东西。
“我也找到了一个!!”这个时候彤彤又惊喜的叫了起来,众人又赶忙赶了过去。
不过这个知了花小丫头却要自己挖,她抱着那把铲子掘了半天才将那块土全部挖掉。
“小心一点,小心一点,别把竹竿根掘断了”赵教授很心疼的看着被她铲断的竹竿根。
这片竹林不大,众人仔仔细细的搜索了一遍,到最后一共找了三个知了花。
“应该是竹林中的土壤太硬,知了没有办法爬出来,最后憋死在里边。时间一长,它上边就长出了真菌。”虽说是第一次接触这东西,但是赵教授很快分析的头头是道。
“这东西可比知了壳重多了,估计四五十个就能有一斤,这山上哪片有竹林?”张倩掂量了一下手中的知了花,又扭头问刘军浩。
“这附近的一片山上没有竹林,要找竹林的话就要往深山里边走。那就太远了,山路还不好走,走过去最少要三个小时的时间。”
那片竹林刘军浩长这么大就去过几次,都是刘老头采药的时候领着他去的。现在他很有几年没有去过了,不过路倒是还记得。
“这是有点远,来回都要一天时间了。”王老师有些迟疑地说道。
“那也没事,大梁村的学生来上学还要一个多小时呢。这点山路怕什么,到时候我跟上去。”张倩却大有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的气势。
“那他们中午吃什么,不会让学生们自带干粮吧?”这个时候赵教授跟着插言。
是呀,这可不比上学,中午根本没有办法赶回家吃饭,必须要在山上解决的。
“放心吧,那些学生没有这么脆弱,让他们带上馒头和咸菜肯定能行。我以前当学生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上山挖黄芩,都是这么做的。”刘军浩接口说道。
要说现在的小孩子幸福多了,他以前上小学的时候不但学费贵,而且学校各种各样的杂费特别多。
春天的时候教办室让学生交蒲公英,等麦子熟了要一个学生交二十斤麦子,秋天的时候收柴火,有时候还组织学生上山挖黄芩。
黄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植株有半人多高,开蓝紫色的小花。不过这花儿开的挺奇怪的,只朝一边开。
它根茎特别粗大,底部的老根中间是黑色的。刘家沟有句骂没良心的人的话就是“叫老黄芩黑了心”。
这东西的适应能力还很强,荒山荒坡、树林、沙滩等地方都能生长,以前大青山中黄芩多得是,只是前些年它的收购价格一路高升,很多人都上山采挖,最后把山上的黄芩差不多挖绝种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山行
天公作美,第二天清晨小雨就沥沥淅淅的下了起来。
一下就是大半天,雨刚停,两个小家伙拎着小桶跑过来挖知了。
挖知了比捉知了更有技巧性,需要辨别地上的小洞是不是知了挖出来的,刘军浩在这方面可是老手。
一般下午四五点的时候,知了就早早的把洞穴挖到了地面。当然这东西鬼精鬼精的,天没有黑之前它们是不会爬出地表的,只在洞口开一个小小的缝。这缝隙和蚂蚁洞、蚯蚓洞差不多大小,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把它们搞错。
蚂蚁洞和蚯蚓洞都是椭圆形的出口,而知了的洞口则是不规则的。
找到洞穴后轻轻的用手指一扣,立马就显现出一个拇指那么粗的柱状洞口。
有的洞很浅,用根小木棍放在洞里边稍微搅动几下,知了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会用爪子抓住木棍,这个时候只要你慢慢一提就把它带出洞穴。
可是有些洞却很深,你刚用木棍一搅,它立马退到深处。那就麻烦了,需要用水往洞里边浇灌。知了很怕水,只要灌上一瓶水,它很快会钻出来。
这也是下雨时知了喜欢往外爬的一个原因,而且雨越大它们爬的越疯。
这场雨下的刚刚好,地面潮湿松软,知了很容易就能够拱出地面。
刘军浩领着这两个小家伙在院子里到处寻摸,那些边边角角都没有放过,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就挖了三十多只,大部分是在杨树下挖到的。
等这里找完,小泽宇又拉着他到赵教授院中寻找,搜索过一遍后,他们重新返回刘军浩的院子继续找。
来来回回找了几次,每次都有收获,到最后一共挖了九十多只。
往常他们捉到知了都是直接剥壳,这次两个小家伙开始为难起来,他们既想吃炸知了,又想收集知了壳卖钱。
刘军浩却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他们把知了全部倒在木盆中,往里边撒上少量的水,然后把木盆移到黑暗的地方就不用再管。
吃过晚饭,他们又兴冲冲的跑过来看知了。那些知了被清水湿润后,果然很快就脱掉那层薄壳。
“刘叔叔,这些知了壳值多少钱?”吃着香脆的炸知了,小泽宇又想起攒钱的问题来。
“可能有一两,值三块钱。”刘军浩也用筷子夹了一个知了塞到口中,刚脱壳的知了吃起来就是香,一咬一口油,嫩脆嫩脆的。
“这么少呀,那攒到什么时间才能买学习机”两个小家伙立刻沮丧起来。
“别灰心,很快的,等明天早上我带你们到树林里去打知了壳,那儿肯定很多。”
刘军浩很快为这句话付出了代价,第二天他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小泽宇就把大门敲得咚咚直响,口中大叫着:“刘叔叔,起来打知了壳。”
无奈,他只好穿衣服起床开门。
几个人在刘军浩的院子里看了一遍,只找到了三个知了壳,看样子昨天晚上他们的扫荡工作做得扎实,漏网之鱼很少。
昨天那场雨虽然不大,但是却非常及时。站在院门口望去,路边的小草,远处的树林都笼罩在一片翠青当中。
刚进树林,两个小家伙的尖叫声就连连响起:“哇,这草上有一个……”
“刘叔叔,快看,杨树上有一个,太高了,我够不到……”
三个人每人手中都拿着一根芦苇,刘军浩负责高处的,两个小家伙则负责低处和草丛中的,当然更高处的知了壳刘军浩也没有办法。
下过雨之后的知了就是多,几乎每棵树上都能找到一两个,现在还没有到知了兴盛的时候呢。
“嘎嘎”他们正忙着,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鸭子的叫声。
这不是自家的水鸭子吗,出了什么事儿?刘军浩赶忙提着竹竿赶过去。
汗,原来是虚惊一场,这些水鸭子在争夺知了。
有些知了出土很晚,一直到后半夜才朝树上爬。到早上的时候它们往往刚脱掉壳翅膀还没有晾干,根本来不及飞走,这就成了其他动物的食物。
难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