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灵灵看了眼欧阳雪,故作惊讶的说道:“哎哟,雪儿你竟然夸赞唐风,哎呀,不行了不行了,这世道要乱了。大学的时候提起这小子,雪儿你总是以‘没用的书呆子’来形容的。”
欧阳雪涨红了脸,说道:“灵儿你可别胡说,我什么时候说过那些话。”
宋灵灵举手道:“好吧,我承认是我杜撰的,但是你话中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唐风苦笑着摸了摸鼻子,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到二女旁若无人谈论自己,他只能保持沉默。
这时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进了诊疗室,问道:“请问,唐医生在吗?”
唐风、宋灵灵、欧阳雪均是一愣,唐风摇头道:“老人家,这里没有唐医生啊。”
宋灵灵和欧阳雪同时看向唐风,然后扑哧一声齐齐笑了出来。
唐风一愣,随即明白,原来那“唐医生”就是指自己。只是从小到大,自己第一次被人称作“唐医生”,他有些反应不过来。
“咦,张二柱子明明说的就是这里的,说有个小神医姓唐的,怎么会没有呢?”老人疑惑的看向三人。
唐风站起身来,面容略带羞涩,不过他内心却是万分高兴,医术终于得到别人的承认,这可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哦,老人家,我就是唐医生,可我并不是什么神医。老伯你先坐,说说怎么回事。”唐风扶着老人,在诊断床上坐了下来。
老人先是疑惑的看了一眼唐风,不明白他为什么刚开始不承认。随后老人把拐棍放在床边,说道:“我这是老毛病了,医生说是骨关节炎,说我这是细菌引起的炎症,可又是吃药又是吊水的,就是一点起色都没有。”
老人一边说着,一边卷起了裤脚,只见他的右侧膝关节处已肿大变形,属于关节炎中比较严重的了,怪不得这老人要拄着拐杖呢。
唐风摸了摸那肿大处,虽然有些红肿,但是并不热。
老人继续诉苦道:“这还是三十多年前留下的病根,那时秋天发洪水,庄稼地里冲来了很多鱼,当时我年轻啊,深秋时就卷着裤脚到地里去摸鱼了。结果自那之后,就留下病根了,一到阴雨天或是冬天就疼,现在连走路都开始疼了。”
唐风点点头,说道:“老伯,你这腿时日长了,要治愈需要时间,我先用针灸给你止痛,但是要除根的话,可能需要长时间服用中药了。”
老人听唐风竟然能治自己的腿,不禁点头道:“没事没事,小神医你尽管治,我一定配合你。”
唐风点点头,让老人躺在了床上,然后他从医疗工具箱里拿出针具,这一次他终于用上了真正的亳针。
关节炎算是很常见的一个病种,唐风熟练的在老人右腿上的阳陵泉、膝眼穴、血海等穴各扎上一针,同时迅速捻动抽提,以烧火山的手法来祛除老者关节处的寒湿之气。
这时欧阳雪道:“小神医,这方子该如何出啊?”
唐风讪笑了下,道:“你肯定也知道的,就不用来嘲弄我了。”
欧阳雪笑道:“我怕我医术浅薄嘛,那我就用蠲痹汤了。”
唐风想了一下,说道:“让药房做成丸子吧。”
欧阳雪略一思考,便明白过来,这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用汤剂的话耗时、费事,反而不如药丸来的方便,这样也能长时间坚持。虽然药丸的力量比起汤剂要小了很多,但从长远来看的话,治疗关节炎的确更适合药丸。
欧阳雪笑了笑,道:“果然是小神医。”说着,她提起笔,刷刷刷的写下了一张方子。
按了按响铃,很快,辰笑笑跑了进来。
唐风看着辰笑笑,说道:“怎么是你?”
辰笑笑“哼”了一声,道:“怎么?不行吗?告诉你,我现在是你们诊室的专门护士了。哦,欧阳医生,是抓这副方子吗?”
这辰笑笑对欧阳雪很恭敬,但是对唐风就有些……
欧阳雪笑道:“笑笑赶紧去抓方子吧,病人等着呢。”
辰笑笑点点头,穿着一身性感的护士服,摆着小屁股,快步的向病房走去。
……
处理好这个病人,欧阳雪突然说道:“好了,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咱们走吧。”
唐风一愣,张着嘴巴,道:“干嘛去?”
宋灵灵挥了挥手中的三张门票,说道:“姐姐请你去看帅哥去。”
唐风盯着那门票不知何意,道:“帅哥?我,我没兴趣啊。”
欧阳雪无奈的看着二人,说道:“好啦都,别闹了,今天武林风将在咱们金陵市上演大决赛,唐风,你陪我们一起去吧。”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生于581年,而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不过反正年龄不小。但第四种说法地较多,他自己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他在一百多岁时写的,也就说明他应该不是101岁)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
隋大业(605~618)中,游蜀中峨眉。隋亡,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召至京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固辞不受,再入峨眉炼“太一神精丹”。显庆三年(658),唐高宗又征召至京,居于鄱阳公主废府。翌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仍固辞不受。咸亨四年(673),高宗患疾,令其随御。上元元年(674),辞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属之。
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追封为妙应真人。
孙思邈7岁时读书,就能“日诵千言”。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到了20岁,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并对佛家的经典著作十分精通,被人称为“圣童”。但他认为走仕途,做高官太过世故,不能随意,就多次辞谢了朝廷的封赐。隋文帝让他做国子博士,他也称病不做。唐太宗即位后,召他入京,见到他50多岁的人竟能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十分感叹,便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人物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皇帝还想授予他爵位,但仍是被孙思邈拒绝了。高宗继位后,又邀他做谏议大夫,也未被允。孙思邈归隐的时候,高宗又赐他良驹,还有已故的鄱阳公主的宅邸居住,就连当时的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文学大家都十分尊敬他,以待师长的礼数来侍奉他。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之后怎么也应该在627年后召见的孙思邈。按传说孙思邈出生于541年的话,此时的他应该已经80多岁高龄了。再者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次年(650年)改元永徽。这时高宗怎么可能邀请一百多岁高龄的孙思邈做谏议大夫?所以说传说生于541年死于682年是不成立的。据推算应该是生于570年左右,死于740年左右。
一次,卢照邻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名医能治愈疑难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呢?” 孙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见其医学上的造诣颇深。他答道:“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气,吐故纳新。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各种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这就是孙思邈对于良医的要求。其实,何止于医者,仅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恐怕要做一个有气度、有担当的人,也不悖此道吧!
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唐代名医孙思邈被尊为药王,他 却不用动物入药。他说: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一生著作80余部,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 1 卷、《会三教论》1 卷、《福禄论》3 卷、《摄生真录》1 卷、《龟经》2卷等。
【理念与贡献】
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 》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