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京会有什么变数?兰子安隐隐已有猜测。
他知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赵绵泽好言安抚,只是哄他回京而已。
在这之前,对于要不要让晋军过聊城,为赵樽做嫁衣,兰子安其实也在犹豫。
如今赵绵泽的一道圣旨,也成了压死他理念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并不知道赵樽与夏初七等人设下离间之计,只是想到赵绵泽,觉得冷汗遍身。若不是他事先找好了赵樽这条退路,赵绵泽给他背后一刀,他岂非两面不是人?
冥冥之中,就像蝴蝶效应一般,夏初七的离营自去,看上去只是她与赵樽两个人的感情风波,但对整个政局的影响,却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赵绵泽对兰子安的不信任,让兰子安再无犹豫,也同时毁掉了南军“固若金汤”的防线。
当日,兰子安一面给赵绵泽上书准备返京事宜,一面却传了密信给赵樽。
信上,他只六个字,“君之行,可为。君之诺,切记。”
收到兰子安密信的当夜,晋军数十万人马从沧州入德州境内,蓦峻跨河,经聊城以东的茬平县,急行军数十里地,夜袭东阿县,不过半个小时便大败南军,取得胜利后,晋军半步未停,一口气未歇,继续南下,从东平入汶上,在汶上痛击守城南军,次日辗转曲阜、邹城。因前方有南军主力迎敌,这些城镇只有小股南军,遇到晋军主力,基本都没有回神,便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晋军一路南下,屡战屡胜,势如洪浪。
由于兰子安的故意放水和掩护,身在泉城的耿三友待反应过来时,晋军大部分已南下甚远。
耿三友大惊失色,连夜于泉城发兵,南下追击晋军。
而晋军在皱城稍事休息,主力却继续推进徐州,不理会追兵。
曙光就在前方,时间便是胜利,机会稍纵即逝。任何一个军事将领,都懂得把握战机。
赵樽亲自领兵,铁骑踏着南军还没有睡醒的美梦,横跨整个山东,如同决提江河之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了徐州等地。南晏的半壁山河,在晋军马蹄的嘶吼声中,发出了紧张的颤抖。那山,那水,那河,也被杀红了眼的晋军战士用鲜血洗成了暗红的颜色。
突如其来的变故,导致战事逆转。
南晏朝臣对于兰子安“滞溜聊城,不仅不返京,还对晋军主力过境一无所知”上书谴责,要求建章帝给予他渎职之罪的严惩。更有甚者,认为应当将他视同于谋逆大罪。
可不等赵绵泽责难的圣旨传到聊城,兰子安便以“既要疑我,缘何用我?既已疑我,何不叛你?”为由,彻底断绝与南晏朝廷的往来,当夜秘密整肃军队,大举逮捕了南军的死忠之士,便于次日宣告天下,率军降晋。
此举,令天下哗然。
大晏王朝稳于磐石的基业,也似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
就在朝臣们远在京师,为了兰子安降晋一事争论不休时,晋军已轻骑过徐州,兵抵宿州。
漫天的硝烟卷起层层乌云,震天的嘶吼染红了河山万里。
战车、炮火、马嘶、旌旗,晋军铺天盖,绞杀一般直入南晏土地。
鲜血在空中飞溅,不足三个月,晋军已踏过半壁江山。
在钢刀、铁蹄和炮火之下,对无数个民间家庭来说,将是永远的生离死别。可对于掌权者来说,他们看不见鲜血与离别,只能看见一个又一个关于死亡与胜负的数据。通讯的落后是古代战争的弊病,等赵绵泽知悉晋军已过宿州时,已是建章四年的五月初五。
历时四个多月的战争,晋军势如破竹。
在他们的铁蹄碾压之下,南军如同陷入了一场噩梦。
但这一场同室操戈的战争持续太久,不仅南军乏了,晋军也乏了。
建章四年五月,晋军驻扎在灵璧,十日未动,成了至沧州开战以来,历时最久的停顿。
也因为这次停顿,让一直在屁股后面吃着灰尘死死追击的耿三友,也到达了灵璧。
无数人都在猜测赵樽突然勒令驻扎灵犀的原因,并为此议论纷纷。因为他的行为太不合常理。如今晋军攻势大好,他一鼓作气直入京师拉赵绵泽下马自己称帝才是王道,停下来与耿三友率领的主力相遇,又是在数月疲乏行军的情况下,不是找死么?
机会是留给聪明人的,战机就在面前,耿三友大喜,连夜往灵璧追来。
沧州之后,晋军面临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就在面前。
可元祐、陈景、丙一等人心里的紧张感,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晋军的铁蹄看似无坚不摧,但他们却知道……赵樽变了。
在大战面前,他似乎没有了那种与生俱来的战斗精神。而他仓促停留在灵璧的理由,说来也有些好笑——只因有人传信称,曾在灵璧看见过夏初七的身影。
这难保不是敌人施的诡计,就为拖住晋军的行军步伐,让耿三友追上来。
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不会相信,但赵樽却似乎信了。
或者说,在历时五个月的寻找之后,只要有一点关于她的消息,赵樽都不想放弃。
随着夏初七离去的日子,一日一日逝去,赵樽平静的面容上,憔悴,阴沉,冷漠,形如罗刹。让他身边的人,无一个不小心翼翼。而以往的战争中,他拼着的一股子狠劲儿,也在她连续五个月的失联后,涣散了。别人有所不知,但他身边的几个人却知道。他与赵绵泽决战沙场的决心,来自夏初七。他想要拼尽一切夺取江山的勇气,也来自夏初七。如今她都不在了,他要这一切,又有何用?
“不要再强求他了,能从沧州撑到灵璧,他已经尽力了。”
元祐嘴里咬着一根草,看着河岸上牵马的男人,对着急上火的丙一说。
“小公爷,可……这样下去,怎生是好?”丙一无奈。
“啥意思?”元祐横眼瞥着他,“敢情你以为,除了他就没人会打仗了是不?对付耿三友那小儿,小爷有的是法子。哼哼!别说是他,便是大牛那狗娘养的来了,小爷也照打不误。”
丙一,“……”
元祐眯眼,“你觉得我在吹牛。”
丙一低眉,“我可没说。”
元祐“扑”一声,吐出嘴里的草,“那你去劝他吧,反正小爷口水都说干了,就差把祖宗十八代都搬出来哄他了,还是没用,懒怠理会了……你且告诉他,几十万人的脑袋都系在裤腰带上,从北平跟着他打到这里,他如今要是撂挑子,自个吐口痰死算了。”
瞥了赵樽一眼,元祐转头离去。
丙一翻个白眼看着天,叹了一口气,祈祷自个儿永远也不要喜欢上哪个女人。
五月了,天渐渐热了起来。这里靠近齐眉山,还算凉爽。河岸上的树叶,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亮色,赵樽牵着大鸟一个人缓缓走着,一人一马,看着悠闲,实则孤独。正如元祐所说,他心里装着万般烦事,却不能不打仗。几十万人的性命不是儿戏,造反一途,要么生,要么死,别无选择。不管是他,还是跟着他造反的人,都一样。
放开缰绳,他寻了块绿地,由着大鸟吃草,自己坐在河边的石头上,仰头看天。
今儿天气好,天空湛蓝高远,白云悠悠。他的目光像是穿过了关山万里,看见了那个目光狡黠的姑娘。
她骑着马儿,挥鞭在喊,“赵十九,你怎么可以这样无耻?”
她嘟着小嘴,扬着微笑,“赵十九,你长得太帅了。我喜欢你。”
她眉眼弯弯,凑上撒娇,“赵十九,你亲亲我啊,你亲亲我嘛。”
“赵十九,你,真,贱!”
“赵十九,我怎么就遇上了你,你会一直对我好的,对不对?”
“赵十九,即便整个天下都要你死,你还有我。”
“赵十九,你还撵不撵我走了?嘻嘻,你就算撵,也撵不走我的。”
“赵十九,我说过,死也要与你死在一处,做了鬼也要缠住你,你休想就这般逃开我。”
“赵十九,我们下辈子,也一定会是爱人。”
“赵十九……”
“赵十九……”
烈日的骄阳下,他仿入陷入了一个旖旎的梦里。天地间,一切都消失了。没有战争,没有硝烟,没有伤神的烂摊子。只有她的阿七,一颦一笑,就像在他的眼前。她从马上跳下来,张开双臂,扑入他的怀里,紧紧拥抱住他,向他激烈的索吻,与他无声无息的疯狂……
“嘶嘶……”
这时,大鸟似乎感应到了什么,不安地刨着蹄子,在提醒它的主人。
赵樽托着额头的手垂下,回头看向背后的树丛。
“出来!”
丙一抹了抹脑门上的冷汗,“爷,您火眼金睛,这都发现我了。”
他嬉皮笑脸的讨着巧,可赵樽却面无表情,“有事?”
丙一嘿嘿轻笑,看天,“今儿天气甚好,殿下龙心大悦否?能不能赏小子说几句话?”
自打赵樽从哈拉和林再一次入京,丙一便时常侍在他左右,为他署理着公事和私务。这些年,不论大事小事繁杂事,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是一个能干的人,嘴巴也油滑。可这会子,他却无力为赵樽分忧,只能卖萌装傻拍马屁了。
他如此乖巧,赵樽果然赏了一句话,“可有王妃的消息了?”
听到这句话,丙一的头就生痛,嗓子眼儿也发堵。
这是赵樽问得最多的话。也不知怎的,这晋王遇到了晋王妃的事,就像变了个人,让丙一极不适应,又不得不去适应。瞥着赵樽冷肃的面孔,他小媳妇儿似的吐了吐舌头,笑得有些勉强,“殿下,也不晓得是哪个生儿子没屁股的家伙造谣说王妃在灵璧。这两日,属下都把灵璧翻了一个颠儿,也没找到人影儿。我看咱分明就是遇到了骗子。”
赵樽眉心微蹙,没有吭声。
丙一以为说服了他,为免下次再遇到这种事儿,他未雨绸缪,小意地劝。
“殿下,再遇上这种骗子,咱可别再信了……”
赵樽冷眸一抬,直视着他,“你不懂。有人骗我,也是好的。”
“嗯”一声,丙一确实不懂。他快疯了,殿下这算什么话?
赵樽转头,静静望向天空,“有消息,强于没消息。有人肯骗我,强于连骗子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