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事靡监,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唐风
鸨羽)
西周社会劳动力的来源,主要依靠了对外战争的俘获,宣王“中兴”对
东西南北的征伐就是率型先王的例证。然而,“王事”在国力衰微的时候, 
不但和缓不了内部矛盾,反而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和劳动力的危机,以致贵族
内部也有人以反对派的身份出而警告了,至于氏族奴隶,更发出“尔不我畜, 
复我邦家”的反抗呼声。
(丁)暴露劳动力的危机: 
周代劳动力主要是集体族奴或公社农民的形式,所谓“载芟载柞,其耕
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周颂载芟)劳动力的单位是以家室计算, 
如“百室盈止”,春秋记载的赐室、夺室、兼室等,即指劳动力的让渡与争
取。劳动力的单位也以“书社”来计算,如春秋时记载着赐社若干。西周中
叶以后,劳动力(奴隶)已到“民不堪命”的境地,所以说: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病)。”(大雅瞻卬) 
“■我饥馑,民卒流亡。”(召旻)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民劳)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板) 
“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桑柔)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小雅绵蛮) 
这样的诗句甚多,暴露了劳动力的危机。所谓“周馀黎民,靡有孑遗” 
(云汉),正指出周代社会的劳动力发生了问题(黎民为黎氏族族俘)。在
这种危机之下,所谓“小民难保”等遗训,真正成了现实的问题,周初治民
的诸诰,显得不灵了。结果是什么呢?诗句明白地说: 
“民之罔极,职凉(信)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邪僻), 
职竞用力。。。民之未戾(定),职盗为寇。。。”(桑柔) 
“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回遹其德,俾民大棘(困、乱)”。
(抑)
这不是说出了奴隶要暴动么?自然,在诗句中所表现的对待“民”的态
度是不正确的,但客观上却说出“民”要挺而走险,例如有的诗句说“民各
有心”,有的说“民之多僻”,有的更说“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可见庶
民在这时是大不安分的了。所以,在“降丧饥馑,靳伐四国”的时候,庶民
也就敢于反对“作室”(为奴),例如: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无言不疾。昔尔出居,谁
从作尔室!”(小雅雨无正) 
直接生产者威胁了贵族君子的统治,这是基本矛盾! 
(戊)暴露生产资料的破坏: 
如果说“民卒流亡”是奴隶逃亡,那么“居(国中)圉(野鄙)卒荒”, 
便是对生产资料的破坏。因此,在“蟊贼内讧”的时候,连田野上的草都像
水中的浮萍,生产力的衰落是严重的。甚至国家灭亡——所谓“邦溃”,也
出现在诗句之中: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大雅召
旻)
“旱既太甚,涤涤山川(山无木,川无水)。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思度)。”(云汉) 
这诗句不仅指出自然的灾害(旱),而更重要的指出连上帝也管不着国
家的毁灭了。周颂里讲的是“绥万邦,履丰年”,“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然而变雅却叹“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十月之交),“昊天疾威,敷于下
土”(小旻),“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忧心殷
殷,念我土宇。。。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观。。,孔棘我圉。”(桑柔) 
小雅中,如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诸章都是讲收获的盛况,好像周
颂的载芟。各章的年代虽难以明确地考定,但似与载芟相接近,而与厉王时
代的情况则相远。(研究诗经,以作品年代的考据为第一步,关于诗简“雅
颂各得其所”的话是难信的,日知录已经指出,现存诗经反而是错简并陈, 
并未各得其所。我们拿大雅荡来讲,首节好像和板相类,以下各节则是文王
伐殷的誓词,显然是错简。古人文献保存甚难,惟其如此,才是真实材料, 
而易经编排得完整划一,反而有伪。) 
不管生产力如何低落,“食我农夫”是传统的剥削关系,生产力愈降低, 
其“不稼不穑”而“素餐”的剥削程度更要利害,因此,更后的诗句说: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汝),

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
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
郊乐郊,谁之永号?”(魏风硕鼠) 
(己)暴露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由于劳动力的危机和生产力的破坏,社会阶级关系也就要发生巨大的变
动,没落的贵族君子不能不力田代食,而小人居然可以富人资格出现了。贵
族的一部分没落者是这样: 
“如彼溯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
稼穑维宝,代食维好。”(大雅桑柔) 
反之,在诗人的世界观中,小人幸进,显得是太不体面的事情了。诗中
有不少由阶级感情出发的悲伤调子,例如: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天之降罔,维其优矣。
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瞻
卬)
这便是所谓悲剧思想的歧路。诗句显然对于旧贵族寄存了相对的“正义
心”,以至于把旧贵族的没落说成人类的没落,把新兴阶级的人物说成“不
类”。然而从客观上讲来,周初的维新人物,到王道衰微或“周道倭迟”之
时,的确变了一个样子。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矛盾,不但表现在古代诗歌
之中,而且也表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之中,例如巴尔扎克主观上担心封建贵
族的灭亡,但客观上却把他们描写为没有前途的挣扎者。因此,诗歌中所谓
“人之云亡”,当是“君子万年”的反面,“淑人君子”虽“自贻伊戚”, 
而前途却是不可救药的。
国风中也有讽刺“威仪不类”小人的诗句,但这并不减少对阶级关系变
化的暴露: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曹风候人) 
自然,新兴阶级不像“彼都人士”那样惯于穿衣束带,所谓“威仪抑抑, 
德音秩秩”。然而,并不是所有诗句都从这样观点出发,在阶级关系变化的
时候,有些诗句也把这一变化看做是自然的,例如: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多),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小
雅小旻) 
这就不像殷顽民是那样绝对的至愚了。
(二)悲剧诗歌中所表现的进步的天道思想
在前章里我们已经知道,周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从上帝神与祖先
神的授受出发的,由此而产生了周初的“天命”观。到了周公时代,这种天
命观有了一次变革,即一方面依然保留宗教的信仰,另一方面又补充了伦理
思想——君子的德、孝观,“有德有孝,四方为则。” 
然而变雅却违背了这一思想传统,它不但责难上帝神,而且一再怀疑祖
先神。这种意识形态具有革命的因素,也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形态,它
在客观上可以说是周初思想的否定,也可以说是悲剧诗歌的实质。我们且把
主要的诗句引在下面:

“天方艰难,曰丧厥国。”(抑)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 
(桑柔)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性。圭璧既卒,甯莫我听。
(怎样求神,神总不灵) 
昊天上帝,宁俾我遁!”(云汉) 
“瞻仰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瞻仰)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召旻) 
“昊天疾威,敷于下土。”(小雅小旻)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旻天疾威,弗虑弗图。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无罪,沦胥以铺。”(雨无正) 
“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正月)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天方荐瘥,丧乱弘多。”(节南山) 
由此看来,上帝虽然在意识中没有被完全否定,但好像变样了,反常了。
应该指出,这是怀疑上帝并接近于否定上帝的思想的表现。这样的坏上帝在
逻辑上是应该骂的对象了。更应该指出,天命的反动,是社会危机的反映。
我们试拿这些怀疑天命的思想,对比一下周颂与大雅文王的天命观,便知道
周初的上帝神是如何值得“以天为宗”,厉王以后的上帝神是如何应遭受人
的攻击。在这里,诗歌把悲剧的主人翁升华而为悲剧的上帝。
宣王中兴,曾一度使上帝复活,但已经没有周初那样,凡大事必说天与
上帝的授命了。试看大雅的蒸民与崧高、小雅的六月与采芑的诗句,没有一
句提到天命。若按周初的文法,一定是首先说“天命匪解”,“於昭于天”, 
“天既遐於猃狁之命”,“今王嗣受厥命”,“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
王罚”。平王实在没有基本上“中兴”了周室。(毛公鼎有天命的话,应与
诗人所纪的区别开来) 
崧高与蒸民曾偶尔提出“天”字,诗句如下: 
“崧高维岳,骏极於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桢。”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於天。
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在这里所出现的“天”字,与周初的“天”字是不同的:一、周初天命
的功用在逻辑上是全称,只要配天受命,命就一如人意。此处所讲的天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