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二派:一派为‘合同异’,一派为‘离坚白’。前者以惠施为首领,后者
以公孙龙为首领。。。庄子天下篇举‘天下之辩者’之辩二十一事,其中有
就惠施之观点立论者,有就公孙龙之观点立论者”(见冯著中国哲学史页二
六八——二六九)。这里我们且把天下篇二十一事的原来顺序改正划分如下

图:
经此分别以后,则前八事(一至八)与“历物十事”相合,后十三事(九
至二十一)与今本公孙龙子相合,两派学说的不同之点,已朗若列眉。但惠
施虽以“合同异”名家,并非不言“坚白”,故庄子齐物论说惠施“以坚白
之昧终”,德充符篇说惠施“以坚白鸣”,荀子儒效篇说及惠施、邓析,也
指出“坚白同异之分隔”,刘峻在文选演连珠注中也说“倪、惠以坚白为辞”。
另一方面,公孙龙虽以“离坚白”名家,并非不言“同异”,故庄子秋水篇
及淮南子齐俗篇均说他“别同异,离坚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及刘向校雠
孙卿书录均说“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刘向奏上邓析子叙略(见
今本邓析子)也说“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且“坚白同异” 
之辩,不仅为惠施与公孙龙所谈,即毛公、邹衍、田巴等也同样以之为“取
辩之物”(见别录、史记正义、鲁连子等书)。故惠施与公孙龙学说的区别, 
不在于施谈“同异”、龙谈“坚白”,而在于施从“合”的观点谈“坚白同
异”,龙从“离”的观点谈“坚白同异”;一合一离,即此两派的分水岭所
在。所谓“合”的观点,即见共相而不见个体,将事物的差别性完全抹煞, 
而不知各个事物的质本有其相对安定性,遂陷于相对主义的唯心论(下文详
论);所谓“离”的观点,即以共相可离个体而独有,先个体而存在,将质
的安定性绝对化,见差别而不见统一,知静止而不知运动,遂陷于绝对主义
的唯心论(下章详论)。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完全相反,故认此两派的学说
“大旨相同”,殊为错误。
如前所述,惠施与公孙龙在宇宙观及方法论上是不相同而相反的,但是, 
他们的名辩思想却同样都反映了先秦名辩思潮向下隳落的一面,在隳落的一
点上实不相反而相同。这就是说,中国的古代社会,在逻辑史上也有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因而产生了名辩思潮两条战线的分裂。一方面是向上
的发展,发端于墨子,而完成于墨经作者及荀子、韩非。另方面是向下的隳
落,滥觞于曾子,放大于思、孟,溃决于庄、惠,而枯竭于公孙龙、邹衍。
前者之所以称为“发展”,是因其将名辩的方法净化而成了形式逻辑的科学。
后者之所以称为“隳落”,则因其丧失了名辩思潮的积极内容,而蜕变成概
念游戏的“诡辩”。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前者是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而
后者是从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此所谓“诡辩”,其涵义不外乎下列五点: 
(一)与前一阶段的争辩相反,“诡辩”是抹煞了现实性的纯烦琐方法; 
(二)与前一阶段的争辩相反,“诡辩”是脱离了客观性的纯主观方法; 
(三)与前一阶段的争辩相反,“诡辩”是将本来正确的论题推至极端, 
使之因逾出限界而转化为错误论题的绝对主义方法; 
(四)与前一阶段的争辩相反,“诡辩”是将认识的一侧面、一特征脱
离对象的全面性与关联性的孤立方法; 
(五)与前一阶段的争辩相反,“诡辩”是无视内容及其决定性之纯形
式方法。
此等方法上的特征,可以说是惠施与公孙龙思想的代数学。
但是,向上的发展与向下的隳落,并非两条互不相涉的孤立的运动线, 
乃是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里,通过了反对的关节而前进的一幅交织的运动
的网。所以,我们应该在它们彼此对立和联系里来把握。更具体地说,我们
大体上依年代的顺序,从名家的惠施起论,然后说到名家的公孙龙完成诡辩

学派的活动;最后论述墨经作者的逻辑思想。说名家而以墨家作结,或可令
人诧异;但第一,就中国思想史的实际而言,名、墨本是相訾相应的敌对学
派;第二,后期墨家在“名”的研究上本也独多成就;第三,从诡辩理论的
扬弃到形式逻辑的成就,在世界思想史上也是名辩思潮合理发展的归宿。

第二节 惠施的文献行年及其在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惠施所代表的合同异诡辩学派是在战国时代(纪元前四零三至二二一
年)著名的显学之一,故庄子曾对惠施说“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 
惠施自己也说“今夫儒、墨、杨、秉,方且与我以辩”(庄子徐无鬼篇); 
荀子也举称“慎、墨、季、惠百家之说”(荀子成相篇)。
然而,惠施及其学派,在距今两千二百年前虽是名满天下,但一因其书
散佚(汉书艺文志载惠子一篇今佚),二因各史都没有为惠施立传,以致历
来各家于其人之生平行事、其学派之渊源所出、其学说之体系构成,意见最
为庞杂;于此派之逻辑思想,似很少有人从事探究。
在文献缺乏的情况之下探究此派的逻辑思想,较为古远的间接史料,即
成为唯一可靠的源泉。据我们所知,左列十部较古典籍中的四十一篇即属此
类: 
{ 
一庄子
逍遥游齐物谕德充符
秋水徐无鬼则杨
外物天下
二墨经经上经说上经下
经说下大取
三战国策楚策赵策魏策
四荀子修身不苟荣辱
非相非十二子儒效
五韩非子说林上说林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6 27 28 
ì
í 。 
。 。
ìí。 
ì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储说上
外储说左上问辩
六吕氏春秋
听言顺说淫辞
不屈应言开春
爱类
七淮南子齐俗训
八说苑善说
九墨辩注叙
十世说新语文学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ìí。
ì
í 。 
。 。 
就上述资料钩稽有关惠施的文字,约得一万二千言,分量似不为过少; 
然其内容,则或系辑录轶事,或系恶言诋诃;即正面叙述此派学说的,也仅
作了些片断命题的堆集,求其略具条理的记载,则渺不可见。此外与此派源
流有关的,尚有(一)吕氏春秋离谓篇、(二)别录、(三)列子仲尼篇及
力命篇等。至如章炳麟以来的近代诸家的著作,在某种角度上,对于我们也
有参考的价值。
合同异学派的逻辑思想,与一切学术体系同样,一方面是其时代生产关
系在思维领域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对其社会生产关系进行反作用的意识形
态。因此,我们分析此派的逻辑思想,应由理解其代表者的实践立场开始。
但是,在此处,冗长的惠施评传似乎尚不必要;爰折衷各家考辨,制成“惠
施年行略表”如下,作为更进一步研究的张本:

公元前大事提要年 行 概 略
三七○年卫鞅入秦生于宋。
三三八年卫鞅(商君)被杀三十二岁。初至魏,见魏相白圭。应魏王召,论齐、魏战马陵事。
三三四年齐、魏相王会于徐州三十六岁。为魏相,主谋齐、魏相王。用“以石代子头”为喻答
匡章“去尊”之问。
三二二年孟子见梁惠王四十八岁。被张仪逐至楚,转入宋。与庄子相晤论学。
三一九年梁惠王卒孟子至齐五十一岁。返魏。
三一八年魏合五国共击秦五十二岁。为魏使楚,与南方倚人黄缭论天地风雨雷霆。
三一六年齐人伐燕五十四岁。为伐齐存燕使赵。
三一○年张仪卒六十岁卒。
就此表分析,我们对于惠施至少可得出下述数点初步的认识: 
第一,先秦诸子,在他们的生前多未能行其道,而为空言垂世的思想家; 
而惠施不同,一方面是自成宗派的学者,另一方面又是当时最活跃的政治活
动人物。我们都知道,战国时代最有权威的政客首推公孙衍(犀首)和张仪, 
孟子书中曾说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但是,很少有人注意
惠施是张仪的最大政敌,是所谓“合纵政策”的实际组织者。他在魏国掌握
政权前后达十五六年之久,其政治地位之高,且驾乎佩五国相印的公孙衍之
上(参照战国策魏策及吕氏春秋开春篇)。我们研究惠施所代表的学派的逻
辑思想,首先即应把握这一重要的特征。
第二,关于惠施的身世,我们还不能明确。但是在战国年代,他是从所
谓“治人者”立场出发,致力于“合纵”运动以抵制秦之统一,则似无可疑。
吕氏春秋不屈篇下列一段记载,最足表明此义: 
“匡章谓惠子于魏王之前曰:‘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
今公行,多者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步者数十人;此无耕而食
者,其害稼亦甚矣!’魏王曰:‘惠子施也,难以辞与公应。虽然,请言其
志!’(此段疑有夺字)惠子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上,或负畚
而赴乎城下,或操表掇以善晞望;若施者,其操表掇者也。使女工化而为丝
不能治丝,使大匠化而为木不能治木,使圣人化而为农夫不能治农夫;施而
治农夫者也,公何事比施于螣蝗乎?’” 
惠施此论,与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之说甚为近似;而与
墨子学派的社会学说及其政治理论则极端相反。这同样是我们研究此派逻辑
思想所应缜密注意之点。
第三,战国时代的学风,自墨子以后,即具有由好尚争辩而转化为诡辩
主义倾向的趋势。此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似以惠施为开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