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不会插手公司的具体经营。老褚,你觉得如何?”
“沈书记,你都病倒住院了,还不忘关心我的事,我怎么感激才好?”褚宜良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褚宜良下海经商十二年,攒下五六百万的身家,在梅溪镇也算是大富之家,但他不满足于此,对事业有更高更远的追求。
只是受限于承包权可能会随时转移,叫褚宜良不敢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更换设备、扩大生产,一度想将毛毯厂整个的都买下去,或者另起炉灶、买块地建新厂。但是,都有利弊。
在九四年之前,东华地区的个体经济发展相对稳定,但私营企业处境依旧尴尬,身份辨识都在问题,通常都挂靠乡镇企业或国有企业之下开展业务。
即使九四年元旦国务院颁布公司法,为国有及集体企业改制以及私营企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但从国家政策层面上对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还没有特别强大的声音,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里的地位还要过几年才会正式确立下来。
对褚宜良来说,即使有做大事业的野心,也为今后经济政策可能出现摇摆而担忧——沈淮提议由镇上跟他个人合资成立新的公司,并引入外资股东,无疑是极合褚宜良此时的胃口。
一是股权明晰,不会有什么扯皮帐;再一个新的公司打上镇属企业及外资的烙印,在当前的国内市场有着极大的便利,在市场身份辨识上也有一种保证;同时还能享受私营企业在税收、贷款、市场准入等各方面所不能享受的优惠条件。
成立合资公司,新的公司就无法给地皮、厂房占用资金,大量的资金可以专门用于设备的更新跟扩大生产。
在国内,私营企业要成气候,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官商勾结”、托庇于权势,只是褚宜良之前遇到的地方官员,既贪婪无能又目光短浅。
褚宜良这段时间来通过不断的接触,能肯定沈淮是个有远见,又极具经济专业素养的官员。这样的官员,褚宜良以往没有遇到过,心想即使国内有,也应该是凤毛麟角。
即使沈淮个人要在新的公司里分走一杯羹,谭宜良也心甘情愿。
唯有与沈淮这样目光远大、能力强而背景深厚的官员合作,才可能把蛋糕做大,之后大家总能分到足够大的份额,而不像有些目光短浅的贪鄙官员,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你碗里的蛋糕都抢过去。
对褚宜良感激的话,沈淮只是笑了笑,说道:“新公司的成立,对镇上也是有极大的好处,我怎么会不上心?毛毯厂设备老旧的情况,我也很清楚,再不投入资金进行升级、汰换,正常的生产需求也将难以满足。成立合资公司之后,紫萝家纺就将是梅溪镇第二家净资产过千万的规模企业,能帮助镇上实现税收及就业的大幅提升。而且镇上在新公司里占有40%的股权,相信在褚总你的管理下,新的公司带给镇上的分红,应能比承包费高出一大截。”
“听沈书记这话,我肩上的压力可真是不轻。我辜负谁,也不能辜负沈书记你的信任。”褚宜良说道。
“辜不辜负我不重要。”沈淮淡淡一笑,说道,“关键是我们都不能辜负我们所生存的这片土地。老褚,你知道我最欣赏你哪两点?”
褚宜良倾耳恭听。
“老褚你做事有原则,也有做大事业的决心。”
“比起沈书记来,我真是自愧不如。”褚宜良谦虚地说道,但同时也为得到沈淮的认同而有着惺惺相惜的痛快。
沈淮继续说道:“我这次主张新的公司引入外资股东,除了一些现实的好处之外,也是希望新的公司能更专业。做企业,无论是钢铁还是绣品家纺,专业化是我们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褚宜良点点头,东华市地处沿海,虽说整体经济发展滞后,主要也是给国营及集体企业拖了后脚,个体经济还是颇为活跃,地方到九零年以后就有“万元不算富、十万才起步”的说法。
褚宜良可以说是梅溪镇周围最早下海经商的那一小批人,十多年的经商生涯让他接触到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东华地方跟他有交往、身家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个体老板也有数十人,多是别人说他老褚怎么怎么厉害,却少有人能像沈淮这样给他如此有水平的指点。
说到经济理论,褚宜良为了企业的发展,也虚心向省市一些有名的经济及管理学者请教交流。但是,理论归理论,梅溪钢铁厂在沈淮的手里,只用了不到两三个月就奇迹般的振兴,沈淮又怎能不叫褚宜良折服?
待褚强办过出院手续,沈淮就先坐褚宜良的车回到梅溪镇,换过衣服后,往帕萨特车后备厢里塞了一些平时别人送他的礼,就奔市常委别墅区而来。
谭启平上午有安排去市钢厂的职工住宅区拜年,不在家里。苏恺闻虽然到年后才会正式入职,不过已经随同谭启平参加一些公务活动,今天也一起去了市钢厂视察。
谭启平的妻子以及他女儿谭晶晶,对沈淮的来访还是颇为热情,沈淮把礼物放下,又通过熊文斌跟正坐车上的谭启平说上话,拜过年。
谭启平在电话里也说了一些关心沈淮身体、要他继续住院休养的话,但也就止于此。沈淮推辞了谭启平妻子挽留他吃中饭的邀请,就走了出来。
谭启平要跟他恢复市委书记与低级下属的距离,沈淮不至于那么不识相,心里想:也许是谭启平妻子不识得官场固有的冷漠跟无情,为彼此的关系突然就这么冷淡下来,有些觉得对他不住吧……
从谭启平家出来,往东北角拐一栋,就是吴海峰家。
隔着栅墙与茂密的树篱,沈淮不知道吴海峰家今年热闹与否。他犹豫了一会儿,打开车后备厢,提了两件烟酒,就走过去。
跟高天河不同,吴海峰对谭启平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威胁。
再一个,沈淮调到梅溪镇也确实是得到吴海峰最直接的帮助,上门拜年即使给谭启平知道,沈淮心想他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吧?
吴海峰是人大主任,新年第一天也要下区县或企业慰问坚持工作在第一线的干部群众,不可能留在家里。
沈淮把礼物放下就告辞离开,只是叫吴海峰知道他有这个心意。他这时还没有自立门户的资格,但不意味着不能做些准备。
刚出吴海峰家的院门,就看见周裕牵着一个穿洋红色、长得跟瓷娃娃的小女孩子走过来。
周裕简简单单穿着一身牛仔裤、红棕色的长筒靴以及宝蓝色的滑雪衫,歪挽的发髻有些松散,衬得她的脸蛋明艳照人。
“沈淮,你身体都垮成那样,不好好在医院里休养,瞎出来跑做什么?”周裕乍看到沈淮从她伯伯家走出来,吓了一跳,但也忍不住关心地责怪了一句。
“我身体没有什么大碍,就是年前工作压力有些大,早上在医院里醒过来也无聊得很,就赶过来给领导拜年、争取进步。”沈淮笑道,“对了,还没有好好谢谢周区长你呢。”
周裕微微侧头瞅着沈淮看,即使她早就颠覆了对沈淮的印象,但她仍然觉得沈淮是个内心骄傲、性格强势的人。
沈淮昨天累倒、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说实话,周裕看到沈淮从她伯伯家走出来,她心里猛的有一种刺痛的感觉:难道说沈淮给谭启平边缘化的事是真的?
第一百三十六章不识庐山真面目(一)
这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市常委以上的官员都集中住在翠湖北岸,谭启平家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有什么人出没,都不是什么秘不外宣的机密。
省委副秘书长苏唯军儿子苏恺闻陪同谭启平女儿到东华的那一天,谭启平在家设了私宴,邀请了熊文斌一家以及熊文斌的女儿、女婿吃饭,没有其他人,也没有沈淮……
这件事叫政治敏感的人看在眼里,就足够引起丰富的联想:
一个镇党委书记的工作再重要,都不可能比参加市委书记家的私宴更重要,很显然,沈淮那回就没有受到谭启平的邀请。
沈淮在轧车事件里,借当时还未到东华上任的谭启平的势,就强迫高天河低头;谭启平视察梅溪钢铁厂之后,就跟霞浦县委书记陶继兴谈话,希望梅溪镇能开创更好的局面,近乎直接扶正沈淮——这些都确实无疑的叫人肯定:沈淮虽身在乡镇,实则是谭启平倚重的嫡系心腹。
而对给陈铭德病逝事件牵涉进去的吴海峰、高天河、葛永秋等人来说,更是清楚沈淮在这件事里发挥的作用,以及这件事对谭启平最终能到东华来担任市委书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能推测出,谭启平一到东华就重用熊文斌,也很可能出于沈淮的推荐。
市里很多人之前都在猜测,谭启平最终会把沈淮从乡镇调到市委担任自己的助手。
谭启平到东华最初两三个月,也确实如大家猜测的那样,主要工作都是熊文斌从旁协助,市委办整个秘书一处都是为市委书记负责的,但一处的三名秘书仅仅做一些其他不大重要的辅助工作。市委办那么多秘书人员里,没有人得到谭启平的特别依重,地位甚至不如谭启平从省城带过来的司机黄羲。
苏恺闻的出现,叫很多人大跌眼镜。
苏恺闻是省委副秘书苏唯军的儿子,他到东华来工作,显然不可能到市委办做一名普通的秘书。
一旦苏恺闻担任谭启平的专职秘书——这几天苏恺闻陪同谭启平出席各种公务活动的事实也证实这个猜测——至少两三年内,沈淮不可能从乡镇调到谭启平身边出任要职。
有些秘辛,外人很难知道,不过周裕还是颇为清楚的。
乡镇党委书记一般说来是行政正科,市委书记专职秘书也是行政正科起步,两者之间也许看上去没有太多地位上的区别。不过在通常人的眼里,乡镇书记是远远不能跟市委书记秘书相提并论的。
周裕她看沈淮在梅溪镇干得风风火火,以为她不会特别想着要去做谭启书的秘书,但看到沈淮从她伯伯家出来,她就又有些不确定,猜不透沈淮心里是怎么想的。
沈淮不知道周裕心里在想什么,看着她抱着的小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