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人舒坦得不行。
像周宏伟那种不要脸的马屁,虽然有时候能奏效,但是效果终归不会太好,一来太招眼,二来在有些场合这么做适得其反,三来有些领导很反感这种不要脸式的马屁。
总而言之,马屁要拍得高雅,要拍得阳春白雪,要拍得不显山不露水,如此方为上上之选,否则就落了下乘。
大道无痕。好的马屁,也是无痕的。
看完文件,陈春华拿着笔在稿纸上写了一阵,抬起头看到林安然还规规矩矩站在自己面前,便说:“小林,你跑一趟区委办把李书记后天考核的讲稿拿回来,昨天我把初稿送过去给他了,你去看看他拍板同意没有,如果没问题,校对一下就去打印三十份。”
林安然应了声好,出门上了五楼找到区委办秘书股,一问才知道,稿子还在李亚文手上,没有放在秘书股里,也不知道看过没有。
他只好坐在秘书股里等,一直等到九点钟,李亚文终于出现在走廊上,身后跟着区委办主任吴贤。
林安然赶紧走出门口站着,看到李亚文过来便礼貌问好:“书记早,吴常委早!”
李亚文看清是林安然,顿时很亲切,上来握了握手,说:“是小林呀!”转头对吴贤说:“吴主任,这就是我们这次解决铜锣湾村村斗的大功臣啊,当初我就说这小伙子精干,放去企业里浪费了吧。”
吴贤连连点头:“书记您是慧眼识珠啊,没您这个伯乐,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千里马,所以这次村斗能解决,也是书记您的功劳啊!”
林安然心里暗暗叫绝,吴贤这人真厉害,论起功劳都能扯上李亚文一份,难怪混到了这个位置上。
李亚文呵呵一笑,显然却之不恭,又问林安然:“小林,你在这里干什么呀?”
林安然笑着说:“我正有工作要请示您呢,您看方便的话我就给您汇报一下?”
拿报告这种事,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了,林安然之所以选择要“汇报”一下,里头大有学问。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轻易放过和领导相处的机会,只要坐在一会,总能聊几句闲话,联络多少感情倒不敢肯定,起码能混个熟脸。
李亚文显然不忙,一口就答应:“好啊,进我办公室坐坐吧。”
他对林安然很有好感,若是换了其他人他懒得搭理,直接让吴贤处理,一个小小的办事员,还真不够资格向一个区委书记直接汇报什么工作。
在一旁的吴贤很惊讶,看来这李书记对综治办这新来的小伙子可不一般。
第44章 迎检准备(一)
在李亚文的办公室里坐下,秘书杨奇进来给两人倒水。杨奇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戴着副黑框眼镜,显得相当稳重。
据说杨奇是某名牌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当年被人事局直接招到临海教育局的,后来被李亚文点将,做了秘书。
按规定,县区一级的领导不可以配备专职秘书,所以杨奇现在挂了个区委办调研室主任的职位,实际上是李亚文的文字秘书。
临海区干部里私下分析了谁谁谁的材料写得好,还做了个排位。
刘阳的父亲是退了休的常委、老区委办主任,是大家公认的第一支笔。
体制内许多人都不怎么喜欢写材料,因为做这行很辛苦,之所以还有人肯做,无非是因为体制内还需要这样的人。
写材料的人多少有些文人的浪漫主义。希望凭借自己的一支笔杆子得到领导的垂青,一朝鱼跃龙门。可往往这种几率跟买体育彩票没什么两样,每个单位都有笔杆子,可是最后能真正出头的却凤毛麟角,许多做到退休往往只是个办公室主任或者单位副职的命,并不能飞黄腾达。
对于一些没背景没后台又家中没钱财的人,老老实实埋首写材料也是一条稳定的升迁之路,但凡有些其他路子,也不会选择去当一辈子笔杆子,就算去当,充其量也是过渡一下,不会长做。
所以,写材料并非出于热爱,而是为了出路。
刘阳的父亲刘志远却不同,他是真的热爱写作。作为当时的区委办主任,材料工作已经够多了,可他还能挤牙膏似地挤出许多时间写一些散文诗词,发表在一些文学刊物上,多年积累下来,竟出了自己的诗集和散文集,又成了国家作协的会员,可谓著作等身。
退休以后,他依旧在办公大楼里要了一个小小的办公室,每天和没退休一样,准时上班,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搞创作,很是让人敬仰。
而排行榜上第二支笔,是组织部长范光。范光是李亚文的老部下,早年李亚文当区委组织部长的时候,他就是组织部干部组里的一个科员,之后随着李亚文升迁,他跟着步步高升,从科员到组长,从组长到副部长,从副部长到部长。
范光除了文笔牛之外,还有一绝,那就是酒量,据说三斤高度白酒下肚脸不改色,跟他吃饭,酒量稍差点就别想竖着走出门。
据说此人的酒量是当兵时候练出来的。当兵前根本不懂喝酒,当兵后在一个海岛上,人烟罕至,用范光自己的话说,三年没见一个女的,看到母猪眼都发青光。
百无聊赖之余,士兵们晚上一般都会喝酒。酒是自酿的,度数很高,而且有个规矩,谁都不能中途退场,喝到倒下直接扔一边,其他人继续喝。几年下来,酒量就这么磨出来了。
第三支笔,说的就是杨奇。此人毛笔字写得一流,而且颇有急智,就算只有半小时就要开会,临时交下一份讲稿任务,也能写成锦绣文章。
杨奇很多稿子被好事者拿来细细研读,发现果然是党八股中的精品,不但面面俱到,又精炼简短,丝毫不罗嗦,文中更是旁征博引,文笔精彩,让人拍案叫绝。
这种排行榜颇有些江湖味道,有点像古龙笔下百晓生的兵器谱,可也是侧面反应出杨奇等几人的笔下功夫。
两人算是第一次打照面,倒完水,杨奇朝林安然点头笑笑,转身出去了。
杨奇走后,林安然先将工作上的事情说了一下,李亚文在抽屉里拿出那份讲话稿说:“我粗略看了一边,大致上没什么问题,你拿去作一下准备吧。”
林安然上前接过稿子,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一副落款为李亚文本人的四字草书书法,上面写着“政通人和”,于是赞道:“书记,你这字可写得真好。”
李亚文眼中一亮,说:“小林,你也懂书法?”
林安然谦虚道:“以前在首长身边当警卫员,恰巧首长也是个爱书画之人,我也成了庙前的蜘蛛,沾了些香火气,略懂略懂。”
李亚文有意考考林安然,指指上面的字说:“这四字是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下吗?”
林安然心里暗道,这李书记看来想考我知识面了,书法好坏没问,先问出处了。幸好这四字的出处还是清楚的,便答道:“这四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李书记,你看我说得对不对?”
李亚文说:“还真看不出来,你一个退伍兵,居然还能博古通今。”
林安然觉得李亚文也真是夸张,《岳阳楼记》课本上就有,看出“政通人和”出处又有什么奇怪的。
猛然又醒悟,李亚文夸自己博古通今,实际上也就是在夸他自己。字是李亚文写的,看出门道的人博古通今,那么写的人自然也是博古通今了。
林安然心里觉得好笑,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得承了他的夸赞,摆出一副谦虚的模样直说:“书记过奖了。”
李亚文又问:“那这四个字好在哪里?”
林安然想都不想又说:“书法鉴赏人三境,一识形,二赏质,三寄情。识形不过就是格式、书体色彩、构成四要素,关键在于后面的赏质和寄情。书记你这四字笔力遒劲、力透纸背,章法上行云流水,墨法来看,浓、淡,枯、湿,燥、润六彩相宜,带燥方润,将浓遂枯;而且笔法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在意境上又寄托了人和、政通的良好祈愿,算得上是上上之作。”
李亚文听了哈哈大笑,大声赞好。一直以来,当然少不了谄媚之徒也夸过这幅字写得好,可细细一问,却都说不出哪好,只说好看而已。
实际上,草书多重意境,字面形体信马由缰,对于习惯楷书的多数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好看。他清楚林安然的话也有所夸张,自己的字如果真像他说的那般,自己早成书法家了,不过着年轻人说得起码有根有据,不是胡编乱造,即使明知道是马屁,也甘之如饴。
李亚文话锋一转,说:“小林呐,我看你还真是个人才,想不想挑更重的担子?”
林安然心头一喜,这明摆着就是有意提拔了,口气却很淡定,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说:“我一切服从领导和组织的安排。”
李亚文说:“嗯,你先回去吧,安心做好你们的迎检工作。”说完在自己的办公椅里坐下,随手翻开了一份文件。
林安然知道这是结束谈话的意思,马上说:“书记您忙,我先走了。”
李亚文嘴里含糊地嗯了一声,低头看文件,不再说话,。
第45章 迎检准备(二)
出了书记办公室,路过吴贤的办公室,出于礼貌停下脚步,打了个招呼:“吴常委,我走了。”
后者笑眯眯坐在桌子后面向他摇手,显得很是热情,和林安然第一次到这里找李亚文时候的情形简直是天地之别。
回到综治办,陈春华拟好了考核组的行程安排,见到林安然就问:“怎样?李书记的稿子定下来没有?”
林安然把稿子递给他,说:“嗯,书记看过了,没问什么问题。”其实每一份给区领导的稿子都经过层层把关,尤其是送给一把手的,更是严格。
就以这份稿子为例,陈春华亲自起草,然后安秋岚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