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农门商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本意是想说掉了就丢的,后来想想不对,都是农户出身的,自己现在不过是赚点点钱而已,若是说出这样的话出来,不知道在下人的心里会怎么想自己的。

“李婆婆,捞起来的豆子要放在铺了纱布的簸箕上的,簸箕是用竹篾编成的,不论怎么说都会有倒刺,铺上纱布能减少被倒刺刺伤的几率。我记得我买了两大张的纱布回来的,丢哪儿去了?”

“不知道呀,我没见着,唉哟,不用纱布也没事儿的,这簸箕都很光滑,翻的时候注意些就是了。”

梦鸢看了下簸箕,用得比较旧了,有些棱角都给磨平了,就像李婆婆说的,注意点就没事儿的。

“行吧,那您就在这看着吧,等水分沥干水了之后我再过来放入其他的调料。”

豆豉的口味儿多种多样,她想试试看,原味儿的,辣味儿的,还有一种葱香味的,姜蓉味儿的等等…不过,就目前她手上的材料就只能做原味儿跟辣味儿的了。等这批做成了再考虑其他口味儿的制作,到时候做什么菜就得看放什么料了。

可以说,梦鸢这次为了以后咸鱼的销售量提前做的功夫不是一星半点儿的。晒干的海鲜容易储存,但豆豉不同,它的保质期比较短,而且对环境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若是在真空情况下保存一年那是没问题,不过这个技术在这里行不通,那么,最普遍的储存方式就是放在陶罐当中。

想到这一茬儿,趁着豆子的水没有沥干之前,梦鸢找来柳天,让他找个陶罐坊定制一些中等大小的陶罐。

“柳叔,让人家能做出多少咱们要多少。这东西以后是要销往全国各地的,只多不少。”

“明白,姑娘,我这就去镇上。”

想到以后‘梦家豆豉’能在全国各地,乃至出口都有可能,她就仿佛看见了一张张的银票再向她飞来啊。

“现在想想,其实穿过来了也没什么不好的,之前赚钱的点子只要行得通就不用担心是做赔本的生意,最最关键的还属,现在的东西危险系数已经降低了。全部都是纯天然无添加的有机物。不论做成什么,在科技落后的朝代也不用担心因为农药残留物的原因导致客人吃了会出现中毒迹象。”

☆、第二百五十九章 渔民职责

傍晚时分,于三果真带着愿意跟他一块出海捕鱼的渔民去了渔村的祠堂。

“村长,人都到齐了,咱们可以开始了!”

于树看了下,来的人一共十二个。“于三啊,你们这么多人去···这船···?”

于三:“村长,我们是这么想的,一条船六个人,那现在十二个人我们打算两条船出海!咱村儿的渔船都空置着,有人用就先用着呗!”

“用着不是不行,可村里人能同意吗?这渔船都是咱们吃饭的饭碗,这出一次海回来都要修修补补的。”

“村长,这话儿不用您说,等出海回来了我们会把渔船都检查修补的,您也说了,这是我们吃饭的饭碗,怎么能不好好的保护呢?那,咱们现在能开始上香了吗?”

于树点头,能出海捕鱼赚点钱也是不错的,到时候用了谁家的渔船再给人家点钱,就当是租用的。

于树打开祠堂的大门,里边供奉的都是渔村历代先祖的牌位,以前村里的渔民还出海打渔的时候是经常上香的,那时候的香火也是最鼎盛的。

如今,太久没有人出海了,祠堂里上香的时间也就改为了初一十五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打开祠堂的大门,一股子灰尘铺面而来。

“咳咳~~”

“村长,这都多久没开祠堂啦?瞧这灰尘大的,都能把人给呛死了!”

于三:“呸呸呸,在祖先面前说什么死啊活的,咱们是来给先祖上香的,都给我诚心点儿。”

“哎,哎,三哥我错了。”

于三踹了那人一脚:“去你的,跟我说什么错了,你得对先祖说,赶紧的,把香给点了!”

村长作为长辈的,率先点了三支檀香后对着先祖的牌位鞠了三鞠躬嘴里还念念有词的说着什么,于三离得远,没听到说什么。不过按照以往的规矩,也就是说点什么让先祖们保佑出海的他们罢了。

虽然每次出海都会来祭拜,但大伙儿都是怀着诚心来的。俗话说,心诚则灵,出海他们不是第一次,可出事儿的也不是没有过。

十二个人都给上了香后村长道:“你们明儿一早就要出海了,老头子我也不说别的,唯一的要求就是,你们出海的航线一定要按照先祖留下来的航线图走。这都是先祖们用性命探索出来的航线,能躲避海底不时出现的礁石。船只一旦碰上海底的礁石,不是沉船就是人亡。”

“村长,我们晓得的。这香也上了,这出海还得准备很多东西,那村长我们就先回去了!”

其他人都走了之后,于三跟着村长来到了村长家里。

“三儿,坐下吧,跟叔说说你的打算,还有,这出海捕鱼的事儿,梦姑娘真的答应你了,只要工厂在的一天,这鱼不论大小都收吗?”

于三还以为村长叫自己来干嘛呢,感情是他也想在这个地方吃点东西!

“村长,这话是梦姑娘亲口跟我说的,而且,我去过那海鲜工厂,里边可大了呢!里边还有好几个人,就说柳叔跟贤叔吧,还有三个婆子,不过我不知道他们的分工是怎样的!

再有就是,梦姑娘说了,现在我们只是在浅海区捕鱼,有些珍贵的海鱼是在深海区的,不过说是咱们现在的渔船是去不了深海区的。”

于树听到深海区‘啪’的一声拍着桌子站起来道:“胡闹,这深海区怎么可以去,三儿,你可得给我听好了,捕鱼就捕鱼,别去什么深海区,哪儿老祖宗们去了都没回来的,你不是不知道,就是你家二爷,这都多少年过去了,现在连个人影儿都没有啊!

深海区咱们没有航线图,海底下的东西咱们也看不见,你可得把话给听进去了,不然到时候大海茫茫的,谁也救不了你们呐!”

于三被村长那一声桌子给拍得,愣是给吓住了!“村长,我就一说说,怎么可能会去呢,钱是要赚,可也不能把命给搭进去了不是?”

于三在村长家谈了很久,等天都黑了到饭点了才离开的。而他这刚回到家,家里婆娘知道了他明儿一早又要出海的事情,对他是又打又骂的。

“你这个死鬼,我都说了不让你去捕鱼了,你咋还是要去呢?这海那么大,万一你出了啥事儿你让我娘俩儿可咋活啊?”

于三婆娘一边骂着于三,一边抹着眼泪,一副让人看了心生厌烦的样子,反观于三的儿子只是静静的坐在炕上看着爹娘在哪儿。

于三把自己婆娘的手给掰开,走到炕边把儿子给抱了起来道:“浩儿,你要记住,爹爹是渔民出身,你也是渔民出身,渔民的天职就是出海捕鱼,梦姑娘说了,大海是赋予我们渔村的财富,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挖掘这个财富,那么我们就只能当一辈子的穷鬼,饿死鬼,还会让人瞧不起的破落户。”

小于浩看着自己的父亲,他不懂什么是渔民,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爹爹是个勇士,因为只有勇士才会有胆量去捕鱼,去到大海的深处。

等他以后长大了之后也要像他爹一样,出海打渔,做一个合格的渔民。

“于三儿,你干什么呢?你个没出息的,你别把我儿子都给带坏了,我告诉你,你要是敢出海捕鱼,老娘我就带着儿子回娘家!”

软的不行,于三婆娘只好来硬的了,于三目前就一个儿子,自然是宝贝得不行的,不过···

“娘,我不要去外婆家,我要跟爹爹一起,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出海捕鱼。”

听到儿子的话,于三婆娘差点没给气得倒仰。“反了反了,你们父子俩这是要把我给活活气死是不是?我告诉你,于三儿,今儿你就得给我个准话儿,你到底是要我娘俩还是要出海?”

面对媳妇儿的咄咄逼人,于三火了:“够了,张翠儿。我是渔民,渔民不捕鱼吃什么?我们没有田没有地,有的就是那一条渔船,以前捕鱼回来没人买这没关系,可现在有人收捕回来的鱼,价格也不低,你还想怎样?还是说你想让我天天在镇上给人低眉顺眼的,做不好还被痛打一顿,一个月就赚那么二两银子回来?

今儿我也把话放出来了,这海,我是出定了!浩儿是我老于家的子孙,你觉得你张家人会让你带着一股拖油瓶回去连累他们吗?笑话,别人不知道,难道你对自己的兄弟还不了解吗?”

就因为他们村儿是没田没地的,要不是自己当初在镇上还给人当个伙计什么的,他张家能把闺女嫁给他吗?哼~逢年过去走亲戚的时候,张家人谁把他当姑爷,当女婿了?完全就当他是一个佣人在使唤。

如今有人在渔村投资了,他辞掉镇上的伙计回来就是想着靠着这片大海做出点人样儿。结果,这婆娘真是不识好歹的,真当自己在镇上真的能给她好日子过吗?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渔村虽然没有田地,可有一大片的海让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他们遵守着自然的规律,大海会赋予他们更多的财富。

张翠儿今儿算是见识到了自家男人的脾气了,这么多年来,自己嫁给于三,从来没有见过他发过脾气,现如今为了能够出海打渔竟然跟她呛声了。

“好你个于三,居然敢这么跟我说话,你以为老娘我真不敢把孩子带走吗?浩儿,过来,跟娘去找你外婆。”说着,张翠儿就要伸手夺过于三怀中的儿子。

“不要,我不要跟娘走,我要跟爹爹一块儿出海!”

于三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后背安慰道:“浩儿乖,爹爹出海是很危险的,等浩儿长大了再跟爹爹出海,明儿爹爹把你带去梦姑娘的工厂,你跟梦姑娘待一块儿,等爹回来了再把你接回来好不好?”

于浩才六岁,但于三把儿子教得很好,完全没有因为张翠儿的原因就给长歪了。

于浩点点头道:“浩儿听爹爹的。”

于三跟儿子达成了共识之后转身看向张翠儿:“翠儿,我知道这些年你嫁给我受了很多的委屈,也没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