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未来光脑系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搞明白了这点,就知道为什么元未起/义军中为什么有那么拿数字做名字的人物,比如张九四,张九四就是张士诚,朱重八,就是朱元璋。

杜文海一口气读完明朝的那些事儿,脸上还意犹未尽,看得出来,手里的稿子只是一小部分,即然是写明朝的那些事儿,那肯定包括了是从1368年大明建立到1644年大明灭亡其间十六帝的事,手上的稿子才写到朱元璋立国,朱允文削藩,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有意思,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

他有预感这本书一定会火的,现在关键是怎么签下来,看来只有亲自出马了,他看了看信封上面的寄信地址。

定海市,定海大学。

第二天,杜文海在定海大学校门口的一家荼餐厅见了陈东。

桌上一壶冒着荼香的龙井茶,两笼热气腾腾的灌汤包。

自我介绍后,杜文海给陈东倒了杯龙井茶。

“请。”杜文海伸手示意。

杜文海给了自已倒了荼,看向陈东说道,“我很好奇,什么要的人才会将史实写得这么有趣。”

陈东笑了笑,端起荼杯喝了一口,说道,“普通大学生一个,爱好历史,平时喜欢看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我边看边在想,为什么要把历史写得那么沉重,无趣呢,这样大多数普通人不爱看,为什么不换一种写法,以一种网络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将明朝三百多年历史呈现在读者眼前,我相信读者爱看,还能从中了解明朝的历史。”

杜文海将一个灌汤包放进自已嘴里,笑着点了点头,“不错,确实很有意思,我到今天才知道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我想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篇,完稿了没有。”

----

求推荐,求收藏,请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十七节敲定出版

陈东说道,“明朝的那些事儿一共有7部,给你的稿子是第一部。”

杜文海用餐厅纸擦了擦,看向陈东说道,“我想把这七部签下来。”

杜文海的想法是尽量低的代价拿到七部小说的出版版权,要知道要是这本书火了,每增加1/100的分成点就要出版社多付出几十万,上百万的稿费,最好的结果是发点钱买断。

陈东说道,“可以。”

杜文海仔细斟酌地说道,“这类书以前没有人写过,我不知道受不受读者的欢迎,签下这本书,我要承担很大的亏本压力,所有我的想法是我用钱买断这本书的版权,你看怎么样。”

以他的从事出版行业多年的经验,他预感明朝的这些事儿会火,从一个商人的角度上看,他必须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发点钱买下这本的出版版权无疑会让他获得更大的利益。

闻言,陈东摇了摇头,“买断是不可能的,我只拿分成。”

一次卖断最多拿到几万块钱,到顶了也就十几万块。

他很清楚明朝的那些事儿在原时空有多火,06年出版,畅销五年销量突破1000万册,成为大陆历史书的经典之一,几万块就把版权卖了,怎么可能。

“行,按照普通作者7/100的提成。”杜文海一见买断不成,随即给出了一个普通作者的分成。

在出版界,一般来说,作者的稿酬的范围在7/100~14/100,其中7/100是普通作者,8/100是专业作者,12/100是韩寒一类的名人,14/100是易中天之类的作品销量火爆的。

陈东也知道作为出版界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新人,能拿到7/100很不错了。

陈东提出了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提议,“可以,但是先签一部,后面六部看第一部成绩而定,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行。”杜文海思考了一会儿,答应了下来。

双方当即签了一份合同,只限于明朝的那些事儿的第一部,陈东拿7/100的分成,后面的六部另谈,在同等的条件下,长江出版社有优先购买版权的权利。

杜文海回到公司,开始布置出版《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的出版事宜。

一本书从作者手中拿到版权到销售要经过排版,三审三校,出片,印刷,装帧,然后销售,要想书卖得好,不仅书要有质量,能吸引读者购买,而且还要大力宣传。

如果是民营公司,还要从拥有书号的出版社买书号。

在杜文海的催促下,这个过程半个月就搞定了,首批印刷了1万本,在定海市以及周边城市销售,看销售成绩决定以后是否向全国铺货。

-----

6月15日,《明朝的那些事儿》开始在定海市以及周边城市各大图书馆销售。

今天是星期天,李文华与黄小婉走在定海最繁华的西门步行街上。

“逛了一天了,脚都走麻了,小婉,我们去图书馆休息会,顺便看看最近有什么好书看。”李文华转头对身边的黄小婉说道。

黄小婉点了点头。

两人走进博文图书馆。

两人分开找书,各看各的,李文华作为一个男生喜欢看些武侠、战争、历史等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的书籍,而黄小婉感性一点,描写情情爱爱,生离死别的言情小说是她的最爱,最近她迷上了宫斗小说。

李文华先在放置武侠小说的书架开始找,找了十几分钟,很遗憾,大多数自己以前看过,少数几本新上架书才看开头就没兴趣看下去,千篇一律的被追杀,掉悬崖,遇奇遇,吃朱果,功力大增,出山报仇,写了十几年,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难怪有人从金古凉封笔,或者逝世之后,武侠小说就没落了,除了武侠小说缺乏代入感的因素外,也未尝不与武侠小说的人才凋零有关。

金古凉后,没出过一位武侠大师,除了模仿还是模仿,千篇一律一个套路,这一套读者早看看腻了。

李文华摇了摇头,失望地离开武侠小说的书架,来到历史小说的书架。

他看历史小说一般看的是网上的架空、穿越的历史文,闲正史太沉重,无趣了。

大概书店的老板也知道历朝历代的正史之类的书很少有年轻人会买,所以这类书比较少,多的是网上热门的历史文,比如月关的醉枕江山,回到明朝当王爷,三戒大师的官居一品,府天的朱门风流等等,都可以在这个书架上找到。

《明朝的那些事儿》

忽然一本书进入他的视线,这本书被店主放在书架上最显眼的地方。

看书的名字,有点意思,一般的史书名字后面是什么记,什么书,什么史,什么录,《明朝的那些事儿》这种名字很少见,看名字就知道,与其说是史书,还不如说是用通俗调侃的方试描写明朝的一些事情。

本来这种无架空、无穿越的历史书他一般不会看的,但是现在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吸引了,好奇之下他翻开书页。

第一章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哈哈!”

看到这里,他忍不住地笑了出来。

“太有意思了,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

一个像简历似的人物介绍将朱元璋身世,背景,再用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之类的暗示朱八八有个不同凡响的未来。

有趣,逗笑,能吸引读者看下去的欲/望,可以说,这本书说成功了一半。

看着看着,李文华被书中的内容吸引进去了,欲罢不能,直到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转过头才发现他的女朋友黄小婉一脸生气地看着他。

“我都了叫你几遍了都没反应。”

李文华脸上还意犹未尽的样子,讪笑道,“对不起啊,小婉,看着看着入迷了,这本书太有意思了。”

书已翻了一半。

第三十八节书籍销售火爆

黄小婉好奇地问道,“什么书就这么有意思。”

李文华说道,“明朝的那些事儿,有幽默有趣的写法戏说的是明朝的一些事。”

说完,将小说封面展示给黄小婉看了看。

黄小婉一看到小说封面的名字的时候,就没有了兴趣了,转而对李文华说道,“走了,去吃饭了,肚子快饿扁了。”

李文华抬头看了看天色,不知不觉中天色已经暗了,在小说书页上折了一角,然后对黄小婉说道,“你先去门口等我,我去把书买了。”

黄小婉对李文华说道,“你真要买啊,30多块啊,可不便宜啊。”

李文华点了点头,说道,“看了一半,迫不及待地想看另一半,笑死了,真的是服了这个作者,能把一本枯燥无趣的史书写成这么风趣幽默,真是人才啊。”

黄小婉见男朋友执意要买,也不再说什么了,转身走出书店。

李文华拿着《明朝的那些事儿》走向收银台结帐。

“咦,你也想买这本书啊。”旁边一位平头,穿花格子衫的年青人手里也拿着一本《明朝的那些事儿》走向收银台结帐,忽然看到李文华手里也拿着一本,停住了脚步,笑着对李文华说道。

李文华也笑着回答道,“是啊,这本书太有意思了,你也想买啊。”

平头年青人说道,“就冲着作者能将一本枯燥无味的史书写得这么有趣、精彩,我也要支持下作者。”

李文华笑了笑,不再言语。

结完帐,走出博文书店,女朋友早已在路边等着,快步跑了上前。

---

长江出版社,定海分社,总编办公室。

助手小马手里拿着一份《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统计报告快步走到杜文海的办公室,急声对杜文海说道,“杜总编,《明朝的那些事儿》卖火了,各大书店卖断货了,我们那三部接待电话都快打爆了,都是催着要书。”

闻言,杜文海激动地站起身,从小马手里接过《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统计报告,用眼睛粗略地扫了一遍,随即向助手小马吩咐道,“赶紧通知印刷厂加印。”

小马对杜文海问道,“杜总编,需要通知他们加印多少本。”

杜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就10W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