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在这个时候。很多人的眼睛都盯在了《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上。
确切地说,应该是盯在这本书的销量上……
等到12月31日的晚上。《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的单日销量总算出来了……摆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极端不可思议的数字——21。6万!
这个数字真是让很多人觉得自己被闪瞎了眼睛,在很多人都觉得,《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不可能达到二十万本的时候,它直接狂卖了接近22万本……
这真是一个十分不可思议的成就。
这个数字刚刚出现之后,虽然已经是晚上,但依然有很多人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数字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二十一万……真是没有想到,这本书的销量居然停在了这个数字上,比我们所有人估计的都要高了一大截!”
“明朝那些事儿积累了那么多的粉丝,现在是大结局,得到这么高的销量其实严格说来的话,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李晨灿的实力……不过,不管大家怎么说,现在的李晨灿,是近几年真正的新人神话,21万册的销量,让他成就了这个称号。”
“有了那些事儿大结局21万册的首日销量之后,《明朝那些事儿》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500万册,五百万册的累计销量,21。6万册的首日销量,这能够给李晨灿成就一个实打实的新人神话的地位!”
“大家别总是盯着《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看吧……”有人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道:“你们更应该看到《明朝那些事儿》背后带来的东西,还有这本书的质量……我想说的是,《明朝那些事儿》真的是一本好书,一本很好很好的书。”
很多人其实也把关注的东西转移到了《明朝那些事儿》本身上。
这本书在刚刚出现第一部《洪武大帝》的时候,有太多的人觉得眼前一亮,被惊艳。
他们没有想到,历史还能用这种方式来写。
快乐地读历史,这是他们以前都没有过的一种体验,所以,《明朝那些事儿》很快就遭到了追捧,哪怕其中还经历过李晨灿休学,跟风书炒作这些事情的影响,很多死忠们,还是坚持一直支持《明朝那些事儿》,一直到了现在的大结局。
这本书用很独特的笔法,把大明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娓娓道来,让人在很愉快的阅读体验之中,明白了这段历史,甚至感觉自己在读很精彩的小说一样……
现在,作为收尾的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引起了很多人对这本书追捧的一些心情。
想到了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样子……
好评也在网络上不断出现,《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在豆荚网上的评论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都还是好评。
江凯安就是这样的,他从《明朝那些事儿:洪武大帝》追看这本书,和他的同事例如熊坤那样的,一起追看《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一晃眼,半年已经过去了,李晨灿从当初那个小作者,变成了现在拥有多重身份,才华横溢的多个领域内的最强新人。
不过,《明朝那些事儿》一直是那样严谨,一直是同样的笔锋,也一直在讲述明朝的历史……
这些都没有变……
今天,他打开了刚刚买到的,还带着油墨香味的《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
除了对这本书即将完结的伤感之外,江凯安也有对大明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充满了伤感……正如同李晨灿说的那样,大明王朝,留下的其实有很多铁血的传说。
翻开这本大结局,最开始,他就能够感觉到,李晨灿的笔锋与之前略微有些不同。
在这个大结局里,他的笔锋慢慢变得严肃起来,很少再用调笑的语气来讲东西,果然,在厚重的历史面前,李晨灿开始变得带着足够的敬畏,去观看那王朝的衰亡。也就是这种口吻的转变,让江凯安会觉得,李晨灿比之前要更加成熟了。
不过,虽然笔锋转变了一些,但《明朝那些事儿》依然是那样地吸引人,让人沉浸在书中带来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仿佛整个人都被李晨灿笔下的《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带入了明末那风云激荡的岁月里。
李自成、张献忠、崇祯、孙传庭、皇太极、多尔衮……一个个名字,都在那样的岁月里交汇,最终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
在这里,有的人被打趴,有的人抓住机遇站起来……
历史的兴衰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矛盾地交错在李晨灿的春秋笔法之下看起来无比清晰,却又有着强烈的即视感,仿佛能够让人看到那马蹄滚滚、大军驰骋,仿佛看到内忧外患的明廷,耗干了最后一滴心血。
等到看完这一本书之后,江凯安合上书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明朝,终究还是灭亡了,这是历史早就带给大家的,无法更改的答案,不过它的灭亡,却留下了很多的东西,以前也许大家不太愿意去知道,但现在李晨灿的《明朝那些事儿》让大伙儿都开始关注这些,明白这最后一个汉人的封建王朝,是什么样子。
江凯安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喟叹,却也因为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看完这本大结局而觉得酣畅淋漓,很久没有过这么痛快的阅读体验了,他重重地喘息出一口胸膛里的浊气,感觉世界正在自己的眼前。李晨灿的驾轻就熟,让《明朝那些事儿》在他心中成了永远的经典……在他的心底里,《明朝那些事儿》的地位,应该没有其他的同类书可以超越了。
很多人心中都有着同样的感觉。
ps:第三更,求订阅,求票。还有两更!
第一六五章争夺音乐奖
《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并不是以什么历史事件来作为最后的结束,而是选择用徐霞客,来作为《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
这样的设定,最开始的时候,被一些读者不理解,但很快就有很有学问的人,以及李晨灿的后记来作为解答。
解答他为什么要选徐霞客这个当时默默无闻,后来名动天下的人物作为这本书的结尾。
书的最后,明朝像任何一个王朝那样覆灭了,崇祯自杀了。在那个时空里,当年明月用了七大本书来写一个王朝的兴起到覆灭,却在最后说,帝王将相,建功立业,不过都是浮云,都是粪土……
作为一个后来者、局外人来看这一切,争什么打什么呢,最后都是一把黄土,什么都输给了时间。
但身在其中,你又如何看待自己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时间?
当年明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徐霞客这里,农民起义、后金崛起、帝国覆灭,仿佛都和他没有关系,他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了一生,却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财富。和张居正、戚继光、袁崇焕这些人比起来,徐霞客只是个小人物,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且脚踏实地实现了理想。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
在后记里,当年明月说,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会发现,虽然死去的朝代已经死去,但新生的朝代,在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之后。仍然还会上演同样的事情——尽管衣冠改变了,朝代改变了。那群人变了……
但他们还是做同样的事情。
说真的,李晨灿并不是一个历史学家。可是前世,他学的东西,看的东西都特别杂,要不然他也不会知道这么多东西。他对历史的东西也看过不少,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观……
他的历史观,与那个时空的当年明月是很相近的,的确,以史为鉴,说得简单。做起来太难。
每一个朝代,到了后期,灭亡的本质原因,总是大同小异,人的自私性不能消除的时候,历史上已经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总还会一次接着一次的上演,所以,虽然无数罪犯被抓入监狱的事情正在发生。但还是有无数的人前赴后继地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李晨灿在这边复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的大结局后面,他也加入了当年明月的后记。
一时之间,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后记完全就是画龙点睛之笔,把李晨灿作为一个十九岁的青年人,他的很多考虑都展现了出来。
大家以为他在结局的时候写了徐霞客。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让一本书的很多东西。立刻就发生了改变。
于是,对于《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的评价。在整个网络上,也越来越高。
豆荚网上,这本书的评分维持在了9。0分的高分水准,而且,也许是因为这本书是大结局的缘故,很多心潮澎湃的人,都在网络上给了长评,长评的内容很多种,但绝大多数,都是对《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的好评。
“我是一个从来不读历史的人,直到开始看《明朝那些事》,才对历史产生了兴趣。朱元璋,朱棣,郑和,张居正,戚继光,徐阶,王阳明,孙承宗,魏忠贤,崇祯,万历…读完最后一本,闭上眼,所有人物都仿佛在我脑中活了过来。那是真真正正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情,那是完完整整地在世上活过的人。
相信,怀疑,气节,责任…我看到了那些悲伤和欢乐,那些隐忍和狂妄,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感谢李晨灿用这七本书,向我展示了友情,爱情,亲情,让我了解了在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里,那一幕幕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史诗……我为中国厚重的历史骄傲、自豪。”
“如果不是《明朝那些事儿》,我想,也许,这辈子我都不会去碰明史,也不会去关注,但我现在成了明史的忠实爱好者,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有着同样的感觉,我现在越来越对明史感兴趣……
之前有过很多人攻讦《明朝那些事儿》,认为这部书严肃不足,在历史文中是异数,但我现在认为,这种观点实在有失偏颇,《明朝那些事儿》让很多人了解明朝历史,同时去关注明朝历史,这就足够了,善莫大焉!”
这样的评价,代表了很多人对李晨灿的《明朝那些事儿》的观点……
已经到了谈论是非成败的时候,对李晨灿《明朝那些事儿》带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