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转眼进入了二零零四年,不知不觉又是一个春节要到了。
和往年相比,二零零四的春节来得特别早,一月二十二日就要过年,所以海州市到省里各个厅局拜山门的活动也比往年提前了半个多月就开始了。
赵长风在分管的局长们的陪同下,也到羊城依次拜访对口厅局,送上一些土特产,表达了基层部门对上级领导机关的心意。
忙忙碌碌地弄了快一周,才把所有对口的厅局都拜访完毕。局长们主任们都打道回府,赵长风却留在了羊城,因为按照计划,他还要去拜访省委书记杜红军。
*************************************************************************************
从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五日解放军入驻羊城市起,羊城市新华路都一直是粤东省政治权力中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从来没有失去过上位独有地矜持和自信,甚至连外貌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羊城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大厦洋楼一座座拔地而起,新华路却依旧保持着它特有的宁静,一座座森严的大院矗立在摇曳地绿荫当中,在人民的印象里,这些大院的远门似乎永远都是关闭着,让这些大院在人们心目中更增加了几分令人敬畏的神秘。
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羊城人都知道,新华路历来都是省部级高官云集的地方,这里每座洋楼地主人或曾经的主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在会在某个历史阶段主宰着粤东这个华夏南部重镇的历史命运。即使在今天,这里地主人们名字传出去依旧会让每一个粤东人都感到敬畏,因为他们依旧主宰着包括两千多万流动人口在内的总额超过一亿的海量人口的政治、经济命运。
省委书记杜红军住在新华路一号别墅。这是一栋外表看起来很不起眼地法式小洋楼,建造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但是洋楼内部早就按照现代住宅的标准修缮一新。
在洋楼的后面,就是面积达二点三平方公里的城中湖——龙源湖。这是一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挖的人工湖,站在湖边向里望去,很有些烟波浩渺,碧波荡眼的感觉。当年挖湖清出来地土并没有运走,堆在湖心形成了两座小岛,一左一右立在那里,犹如是龙源湖的两只眼睛。在小岛上当年种植地小叶榕、木棉等绿化树种,还有荔枝、芒果、龙眼等果木早就连成茂密的一片,把两个小岛遮盖成绿色地海洋。在绿色的海洋正中,还修建有亭台楼阁,供人歇息之用。
有一座弯弯曲曲廊桥。从小洋楼中向湖中延伸。一直到延伸到右边那座小岛。省委书记杜红军有个习惯。每天早上就沿着廊桥跑到湖中心地小岛。打上半个小时太极。
晚上九点。赵长风地专车出现在新华路一号别墅门口。门口值班地武警伸手拦住了车。查看了车上地通行证。又打电话请示了一下。这才挥手放赵长风进去。
司机老张把车开到楼门前。赵长风刚下车。省委书记杜红军地专职秘书刘延松就迎了出来:“长风老弟。最近忙什么呢?好久都不见你地影子。”语气中半是亲热半是埋怨。让人一听就心中舒服。
赵长风用力握住刘延松地手。笑着说道:“基层那点事。你又不是不知道。还不是穷忙吗?我一直想过来看看。就怕打扰杜书记。”
“瞧你这话说地。什么打扰不打扰地?老板听到你来不知道有多高兴呢。他正在书房等你呢?”刘延松嘻嘻哈哈拉着赵长风地手。边走边聊。
上到二楼。踩到软绵绵地地毯上。赵长风和刘延松两个人几乎同时闭上了嘴边。除了沙沙地脚步声。再无其他声响。
来到书房门口,刘延松轻轻敲了敲门,“老板,长风市长到了。”
“带他进来吧。”杜
和又不失威严的声音从里面响起。刘延松就推开房风让了进去。
赵长风一进去,就把手中提的袋子放在了杜红军的书桌上:“杜书记,这是你爱喝的冬凌茶,我这次又给你带来了两盒。”
杜红军放下手中的材料,把老花镜摘下来,看着赵长风说道:“什么我爱喝的冬凌茶,给我带过来两盒,我看你小子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什么好心。是不是有惦记上我的熊猫烟了?”
赵长风拉开椅子坐在杜红军对面,笑嘻嘻地说道:“杜书记真是目光如炬,我这一点小心思,怎么能逃过你的法眼?”
“你看,你看,”杜红军指着赵长风对刘延松说道:“延松,你看这个长风,做强盗也做得这么理智气壮。”
刘延松正在给赵长风泡茶,听了杜红军的话就有点吃赵长风的干醋。他跟了杜红军将近四年,都没有见杜红军对他这么亲热过,赵长风才和杜红军认识不到两年,关系就如此亲密。要不怎么说人比人气死人呢?
他把茶水放到赵长风面前,微笑着对杜红军说道:“老板,你现在知道他的厉害了吧?省里这些厅局长听说长风市长过来,都绕着走,生怕一不小心被长风市长刮一层皮呢!”
“哦?有这么厉害?”杜红军笑眯眯看了赵长风一眼。
赵长风老脸破天荒的红了一红,说道:“杜书记,你别听岩松在这里添油加醋,他是嫌我没有送他冬凌茶呢!”然后扭头对刘延松说道:“放心,后备箱里还给你留着一盒呢!”
刘延松摇头苦笑两声,退了出去,轻轻把门带上。
杜红军这时才收了脸色,开始了正式谈话,他问道:“怎么样?”
对于这样没头没尾的问话赵长风早已经习惯,他打开手包,从里面拿出一叠厚厚的材料,递到杜红军手里,“杜书记,这是海州市半年多来推行财政制度改革的工作总结,我这边先给你口头上把大致情况简单汇报一下。”
然后就介绍起海州市这半年来财政制度改革的得失。
杜红军一边听着一边轻轻点头,对赵长风的汇报很是满意。他又戴上老花镜,简略翻看了一下赵长风交上来材料。
“嗯,不错,成绩斐然。”杜红军看完之后摘下了老花镜,“长风不错。
海州市财政制度改革能够在半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进展,远远超出省委的期望,值得表扬。”
赵长风毕恭毕敬地说道:“这些成绩算不得什么,都是在您和省委的支持下,在市委苗书记的领导下,以及海州市各级干部共同努力下才取得的,我个人不过是居中协调了一下,作用微乎其微。”
杜红军笑了起来,“长风,你说的这些都对,但是不要妄自菲薄,能取得这些出色的成绩,当然也包含了你个人的努力,是不是?”
笑眯眯地看了赵长风一眼,杜红军又说道:“好了,先不谈这个。这些材料我回头仔细看一看,到时候有什么问题,再让你过来汇报。”
说着拉开抽屉,把材料仔细地放在里面。合上抽屉后,他抬眼看一下赵长风,忽然间问道:“长风,你经常上网吗?”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每天都会上网上去看一看。”赵长风不知道杜红军为什么会突然间问起这个话题,就老老实实地回答。
“挺好,挺好。”杜红军抚摸了一下头,说道:“时代在展,领导干部也不能与时代脱节,通过网络了解民生众愿,了解市政措施的真实社会反响,也是领导工作的一部分。”
感慨了一番,杜红军又问道:“网上最近有一篇《南江,谁把你抛弃?》的帖子,你看过吗?”
“看过。”赵长风老老实实的回答。《南江,谁把你抛弃?》近三个月来在网上炒得非常热的帖子。这个帖子大约是二零零三年十月份下旬在网上出现,然后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网上越炒越热,赵长风在两个月前看到这个消息,还专门去找了这篇帖子仔细看了一下。没有想到这篇帖子现在竟然引起了省委书记杜红军的注意——
----——--——---——-
第一更送到,今天晚上三更。
【第83章 优势】
革开放之初,华夏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三个都位于东省,分别是江州经济特区、深州经济特区和南江经济特区,其中又以南江经济特区最为引人注目,经过近三十年的展,南江市已经由当初的荒凉的小渔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和羊城市一起成为带动玉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华夏国南部经济展的两大龙头之一。
只是近些年来,特别是进入二零零零年之后,和国内其他重要城市相比,南江市的展步伐明显慢了下来,甚至染上了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毛病,很多南江的有识之士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终于有个人在网上出一声重量级的呐喊:南江,你被谁抛弃?
省委书记杜红军为什么会关注这个帖子?是因为杜红军和南江市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杜红军就是从南江市副市长一步一步做起,历任南江市市长、南江市市委书记,再到粤东省省长,乃至最后成为粤东省委书记。
谈起南江来,他比东省其他领导感情都深厚。杜红军一直都关注着南江市,对于南江市近些年展速度放缓的事实杜红军也很清楚,只是由于南江市在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即使杜红军是省委书记,对南江市做什么动作也不得不慎之又慎。
就在前两天杜红军在偶然的机会听人说起网上有一份重量级的帖子,题目叫《南江,你被谁抛弃?》,针对南江市的现状尖锐地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杜红军当即让秘书刘延松去把这份帖子打印出来,拿到手里看了又看,反复思索着帖子中提出的问题。就在赵长风进来的时候,杜红军还在研究这篇帖子。这时听赵长风说也看过这篇帖子,就看似随口地问道:“你怎么看待帖子中提出地问题?你认为是谁抛弃了南江?”
赵长风来之前做了很多功课,都是关于海州市财政制度改革的,可是没有想到杜红军在这方面没有多问,反而问起了距离海州市一百多公里外的南江市的问题,这个功课赵长风可没有准备仓促之间要想回答好确实不太容易。他沉思了一下,才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杜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