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经亘的事情出来之后,顾梓程出了一身冷汗,想道差点犯了大错了,看来京外官的施政记录和百姓民情还是有错漏的地方,也不敢再有半点大意,联同御史台官员人一起审查外京官的情况,又查出了河南、湖北案,直到考功司和御史台的官员再三审查确认无误了,考功司才开始进行定等事宜。

所以沈则敬接下来的定等、送省,沈宁一点都不担心,反而开始准备过年的事宜来。

贺县的事情,表面上看来是一个小波澜,被沈则敬等考功司官员很轻易地避过了,但是隐藏在底下的风险,却是沈宁连同蚍蜉,暗中化解了。如果没有重生,没有沈宁曾经的经历,那么这一切就会按照前世的轨迹在前行。

祸兮福兮,这也说不准了。

十二月的时候,京兆开始渐渐热闹起来,普通百姓在忙碌过年的事情,但是京兆官场的热闹和过年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关注的是三皇子的事情,在安北都护府任监军将近一年的三皇子,即将回到京城了。

在最初被谷大祖震慑之后,三皇子就改变了安北策略,一方面加紧讨好拉拢谷大祖,一方面用钱财收买安北的兵将,还在北疆民众之中一力推行他的“仁政”——免了北疆百姓的军户税。

军户税是北疆之地特有的税种,规定北疆百姓除了上缴基本赋税外,还要另外上缴一定数额的钱粮,用以供养安北都护府的五万士兵。军户税是上任安北都护谷鸿猷根据北疆的实际情况,向长泰帝建议开征的,已经在北疆实行了十多年。

本来北疆百姓和安北都护士兵都觉得军户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安北都护府的士兵正是为了保卫北疆百姓的安全镇守此地,此地条件艰苦物华不丰,加上朝廷对安北的后勤补给时常不到位,安北都护府能在北疆驻扎稳定,军户税功不可没。

可是上官永平是谁?是三皇子,是监军啊,代表天子巡狩北疆啊,他既然说要免了北疆百姓的军户税,北疆百姓也就认为是朝廷的意思了。在上官永平的幕僚造势和游说之下,北疆百姓渐渐开始多了心思,是啊,凭什么在北疆开征军户税,安北的五万士兵每年都有朝廷供给和俸禄的,为什么还要北疆百姓另外出钱粮供养?这明摆是苛政啊,这明摆是安北都护谷大祖在搜略民资民膏,以万民之利来肥他自己的野心啊。

这样的想法在北疆百姓的心中一日一日累积和发酵,又加上三皇子的带来的下属大肆宣扬免税之后也不会给北疆百姓带来危害,那突厥来侵的时候,安北五万士兵定然也会奋力杀敌的,北疆百姓完全不用担心云云。

这个“仁政”的宣扬影响越来越大,渐渐的,北疆百姓开始对征收军户税不满了,认为这个是不合民情的,最后发展到许多百姓聚集在安北都护府前,要求免除军户税,北疆百姓和安北士兵因此发生了冲突,军民两方对峙,情况混乱而危急,好在谷大祖及时阻止了事件的进一步扩大,不然北疆必然会发生动乱,局势将变得不可收拾。

其实上官永平的想法很简单,他受了谷大祖等人的威吓,又对安北兵将收买不成,安北都护府甚至不把他这个监军放在眼内,他才将眼光转向了北疆的十五万百姓,寻思着必须从这十五万百姓身上着手,才能打开安北都护府的局面,不然他就白来一趟这里了。

最后他和幕僚将眼光落在了军户税这里,免了军户税,这是仁政,十五万北疆百姓必定会对他感激归顺的,至于北疆都护府五万士兵的供养问题,他都想好了,之前是蒋博文从中作梗,现在就凭他是三皇子作监军,兵部的粮草辎重等也再不敢怠慢了,这实在是有利无害的决定,只除了冼茂信反对之外,其余的幕僚和随从都是极力赞成的。

于是三皇子就趁着谷大祖和郑闲带兵肃边的时候,在北疆百姓之中宣扬他的“仁政”,这才有了之后的事情。

第八十四章军户税事件

三皇子想要在北疆推行仁政,免了北疆百姓的军户税。这是他自以为是的仁政,一是为了赚民望,一是为了拢军权,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造成的后果却是严重的。因为他低估了军户税对安北都护府的重要性,都护府的五万士兵,大部分是靠军户税养活的,如果免除,这影响有多大,他没有预测到。

在这几年,安北都护军时不时都会和突厥交战,虽然是小范围的战争,可是辎重的损耗也非常厉害,更不用说为了这些交战而进行的大大小小的演练,那军队的消耗是一笔极大的数目,就凭朝廷发给的军饷物资,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安北五万的生存和发展。

现在三皇子要在北疆推行免除军户税的“仁政”,那就等于断了安北士兵的衣食来源,断人衣食犹如杀人父母,这下安北的五万士兵都哗动了,对三皇子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大卸八块。

当北疆百姓在安北都护府们聚集的时候,这些热血暴躁的士兵终于按捺不住了,带着对三皇子的仇恨,和对百姓的怨怼,就在都护府门前对峙起来。妈的,老子辛辛苦苦镇守北疆就是为了你们,老子死了多少兄弟才换来北疆的安宁,你们还在这瞎嚷嚷,还在这闹事,真当老子是用纸糊的不成?!——这是大部分安北士兵的真实想法,本来一物换一物,他们辛苦镇守,百姓钱粮供养,本来都好好的,都是这个三皇子胡闹台!

谷大祖是杀了上官永平的心都有了,在阻止了冲突之后,在劝阻了北疆百姓之后,他也没有理会上官永平,而是和副都护郑闲召集了都护府的官员,商量如何平息此事,至于三皇子在北疆的所作所为,他会在报告书信中如实禀告长泰帝,如何处置,就由长泰帝来定夺了。至于士兵们对上官永平愤恨的目光,他就当看不到了。

“真不知道三殿下怎么会有如此天才的想法,军户税,那是能随便乱动的吗?简直是找死!还要拉上按北都护府一起找死!”郑闲说得咬牙切齿,被三皇子这么一搅,北疆百姓的心思都变了。

谷郑几代在北疆的经营也受到了百姓的诟病,认为是“家都护”体制,郑闲不敢想象,若是这样的言论传到京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更重要的是十五万百姓,那才是都护府的坚强后盾和力量之源,若是百姓都对他们都不支持,那么……那么……郑闲越想越心惊,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谷郑几代的功绩都要被抹杀了,北疆必定发生动乱!

显然谷大祖也想到了这一点,本来就恶煞的脸色更是吓人,那怒目仿佛要挣脱眼眶一样,令在场的官员噤若寒蝉。良久,谷大祖才吐出一句:“老子早该带他去肃边的,本来认为他才疏能庸,没想到会惹下这样的麻烦,大意了,大意了!”语气是说不出的悔恨。

“现在必须要想办法平息了百姓的心思,一定要想办法转移了百姓的视线,使得百姓认识到安北士兵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彻底解决了军户税的事情。”这是都护府司马沈则思在说话,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的悔恨也是无补,关键是要想对策平息这件事情,可惜他也暂时想不出什么法子。

怎么才能转移百姓视线?没多久,谷大祖和郑闲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有了一个决定,他们示意众官员退下之后,就开始商量起来,商量内容之隐秘,连议事厅的蚊子都听不到。

“现在是秋季,突厥马肥草壮……”郑闲没有接着说下去,但是谷大祖已经知道他在想什么,因为他打的,也正是这个主意,宁可牺牲掉一部分兵将和百姓,也要维护整个大北疆的稳定和安全。

“只能这样做了,只有这个,才是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你吩咐下去……”谷大祖狠下了决心,开始吩咐郑闲执行这一件事情,开始调动安北的五万兵马……

上官永平也感觉到了士兵们仇恨的眼神,他觉得坐立不安。至于冼茂信他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士兵们不但在他们背后吐口水,连送上来的饭菜都是有股馊味的,甚至还能看见其中有不少白色的口沫。他们根本就不敢吃,只能自己张罗着煮些东西来果腹,就连半夜睡觉的时候,也会突然间有老鼠和蛇钻进他们的房间,这都深秋了,那里还有蛇啊,那蛇虽然没有毒,也将一众人吓得脸青唇白。

没多久,冼茂信等人就觉得这安北都护府实在是不能待下去了,再待下去,说不定神经错乱小命都没了,纷纷建议上官永平返回京兆。上官永平也被谷大祖的眼神吓怕了,那眼神仿佛在看一个死人一样,听到幕僚的建议,忙不迭地答应了,也顾不上长泰帝的诏令还没有来到,就开始思考返回京兆的事宜。

可是尚未等到他们离开北疆,突厥就入侵了大永,北疆挨着突厥的五六个城镇被突厥人洗劫一空,这五六个城镇共有六千多人丧失了性命,其余的百姓也纷纷逃离家园,开始在北疆的流亡生活。

在与突厥激烈交战中,安北都护府也有将近五百士兵战死,北疆其余各地的百姓被这样惨烈的状况惊呆了,过惯了多年平均的生活,如今发现其实威胁就在眼前,死亡随时都会有可能降临,如果不是安北士兵的拼死反抗,说不定他们自己也要流亡了。

所以当安北士兵为那六千百姓和五百兄弟支起祭棚,缟素披麻的时候,北疆百姓也自发地前往都护府祭灵,看见那几万个士兵都穿着丧服,再看见整整齐齐摆放着的几千个骨灰瓮,百姓们被这样的场景震撼了,再也忍不住了,哭声震天,深深感到安北士兵为了北疆百姓付出的代价,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那一点军户税又算得了什么,这都是应该的啊。

至此,军户税事件就基本平息了。

第八十五章出事了

发生了突厥入侵的事情,北疆百姓亲眼目睹了安北士兵的惨状,想到士兵的艰苦,原先对军户税的不满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早就消散了。

安北再加上在安北都护府的有意引导之下,百姓们渐渐开始对上官永平所谓的“仁政”产生了怀疑,原来三皇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