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官商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醋汲梢衾諧D格式的。﹙因为大部分的刻录软件仅支持AV档与P3档转烧CD的功能。﹚如果你真的需要将VCD当中的声音部分作成音乐CD的话,仅需要用到声卡搭配录音程序,将其录成AV文件,然后用刻录软件将AV文件转烧成CD格式就可以了,这并不需要用图像采集卡的。﹙indows本身所内置的录音程序有60秒的限制,不能够使用,因此你需要用声卡所附带的公用程序来录音。﹚PEG1layer1与layer2是专门为处理VCD的音频格式所出现的压缩处理方式,而layer3则是我们所熟知的P3音乐格式。P3的压缩方式是采用192Kb/s的AudioBitRate,其余均与layer2相同,但是在还原成音乐CD格式之后,如果你仔细的聆听比较,就可以听出它与原来的CD片音质上已经有轻微的失真现象出现。也就是说P3其实是一种破坏性的压缩方式,因此如果是你对音质有着高度的要求,P3并不是你的好选择。但是相对的来说,P3的文件大小只有一般CD音质的AV文件的1/10大小!

请注意图像文件的大小

以一张空白的光盘来论,容量大约在650B680B左右,录制音乐CD格式可以放入74分钟的长度,而录制VCD图像则大约可以放下5060分钟,因此如果你的图像长度超过1小时,请分数段来截取,以免在刻录到空白光盘的时候超出它的最大容量。最重要的是,在截取图像的时候,你必须注意到你所设定的图像截取格式参数是否完全符合VCD的标准。其中只要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刻录出来的光盘就不能够播放,那么就算是失败了。

当然,最近的空白光盘都标榜“超长”,有着700B的容量,换算成音乐CD的格式的话大约是79分钟多,而VCD的图像的话可以挤下将近70分钟的长度。但是为了要使图像保存长久一些,笔者还是建议各位使用者尽量不要烧的那么满,在外圈留下一些空间,因为CDR空白光盘外圈的轨道通常染料层﹙就是可以刻录的部分﹚的涂布不太均匀,而且你取放的时候也容易触碰到外圈,产生刮伤或表面有模糊现象,日子一久就容易产生读不出的情况。

为什么刻录出来的VCD不能播放?相信这是许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为什么我所制作出来的图像在电脑上可以播放,烧成光盘之后却不能用VCD机来播放?其实问题绝大部分就是出在上述这个“符合VCD的参数”选项上了。因为VCD有其严格的格式规定,而如果你做出来的图像格式不符合VCD的标准,就会导致VCD机无法识别你所刻录出来的光盘,当然就没办法播放。由此你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PEG1文件都能够烧成VCD的!另外也有可能是你的VCD机“挑盘”了!

这么复杂?!我怎么可能记得住那么多参数?!

或许你会觉得要注意一大堆的标准参数让你头昏脑胀,但是笔者也很无奈的不得不提醒你一定要注意。先别露怯,你大可放心,绝大部分的PEG1图像采集卡都有着一项体贴的设计:你只需要在开始截取之前,到“选项”中在“VCD”空阁前打勾,系统会自动把相关的参数选项锁死,禁止你更改。有了符合VCD标准标准的图像,你就可以用来刻录成VCD图像光盘。这样不是很方便吗?

该如何检测我所刻录出来的光盘是不是正确?

在此提供你一个简单的检查小秘诀,可以确保刻录出来的VCD光盘能够在VCD机上播放。你只要在进行刻录之前,按鼠标右键呼叫出功能选单,选择观看“文件属性”﹙Property﹚,确认每一个数据轨道在“建立标准编辑光盘”﹙Standarpliant﹚这一项均是“YES”就行了。

如果说在你确认了“建立标准编辑光盘”﹙Standarpliant﹚已经符合之后,你的VCD机还是不能够读取光盘,但是在电脑或其他的VCD机却能够正常播放,那么就是你的VCD机“挑盘”了。你可以换另一种牌子的CDR空白光盘试试看,或者把你的VCD机用清洁光盘清洁过后再来试一次。

我该选择什么刻录软件呢?

你可以使用任何的刻录程序来刻录,只要它有支持VCD的标准标准的模板可使用就可以。比较知名的刻录软件有CDaker、Nero、D、Ereator、EasyCDPro…等。在选择刻录软件的时候,你还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刻录软件是不是能够“认识”你的刻录机,﹙关于这一点,你可以在各刻录软件的原厂网站上找到答案。﹚以及最重要的:能否支持标准VCD格式的刻录。譬如刻录玩家钟爱的CloneCD就只能够作CD对拷,它可是不支持VCD的刻录的喔!所以即便你有这个刻录软件,也是不能刻录VCD的。

PEG1=VCD?PEG2=DVD?

许多人都直觉地将VCD与PEG1画上等号,将DVD与PEG2也画上等号,并且认为PEG2的画质一定比PEG1的要好,这并不是正确的观念。正确来说VCD只是利用PEG1的压缩方式所制作出来的一种图像文件而已。并不是所有的PEG1文件都可以制作成VCD。同样的,DVD也只是利用PEG2的压缩方式所制作出来的一种图像文件罢了,并不能够说DVD就等于PEG2。

PEG1并不见得就一定要做成VCD,它也可以在电脑中被播放,PEG2也不见得一定非得作成DVD,它也同样能够在电脑中播放,只是如此一来,因为它不是VCD或DVD的标准格式,你的VCD或DVD的播放器就不认识它,所以就无法播放了。事实上,VCD之所以画质不好,是因为当初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它的VideoBitRate(视频流),被限制在每秒1。15b,比这个数值高或低一点点都不被接受,而不是因为它采用的是PEG1的压缩方法。

VCD的画质是不是可以改善呢?

很多人总是认为制作成DVD画质才算好,其实除了用来做商业用途之外,如果只是纯粹为了个人兴趣而花那么多的钱,那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相较之下,尽管现在的DVD刻录机与DVD盘片的价格已经平易近人,但是就现在的普及率而言,DVD还远不如VCD。不过,以VCD的标准来看,因为它已经限死在每秒钟只能够1。15b/s的VideoBitRate(视频流),所以尽管想尽办法,画质也无法有多大的改善。但是如果你不必一定要制作成VCD,那么PEG1的文件也可以做到极好的画质的,并不一定非得要用PEG2的压缩方式才能够得到好的画质。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与坏处呢?好处就是画质大幅的提高,并且CD盘可以保存很久,不用所有的文件都塞在硬盘里头占用空间。坏处就是不能用VCD机播放,而且一张CDR空白光盘所能够容纳的图像长度也会大幅的缩短,﹙因为比特率提高,文件也会变大嘛!﹚所以说这种做法非常适合要求高画质,但是图像长度并不长的使用者,譬如广告业者。

如果你不需要在VCD的播放器上播放,而只是要在电脑上播放的话,那你又何必一定要执着于VCD的格式呢?把视频流提高就可以大幅改善你的画质,并且现在硬盘的价格也比较便宜,同样一段视频,保存成本要比刻盘低上好多,何乐而不为呢?

VCD影碟机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算法的制定和公布,形成了一个数据压缩技术向各产业的新产品迅速转化的起点,从而引发了一场影视技术的革命,把现代家用电器带入了一个数码科技的新天地。我国第一台VCD视盘机是合肥美菱万燕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于1993年率先推出的。VCD视盘机是一种集光、电、机械技术于一体的数字音像产品,是PEG数字压缩技术与CD技术结合的产物,价格低廉、性价比高、软件节目丰富,获得人们的认可。虽然在图像清晰度和音色方面逊色于LD和DVD,但未影响其进入普通家庭,反而成为家电产品消费的热点。

VCD视盘机是继LD影碟机和CD激光唱机之后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光盘机,它是一种数字式音频、视频信号的播放设备。VCD视盘机的机芯、激光头及其伺服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与CD唱机相同,只是在CD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PEG解码电路和视频D/A变换与编码电路。因此,VCD视盘机即可播放CD光盘以及VCD光盘。对于VCD视盘机播放出来的图像质量,其水平清晰度为250线,相当于家用录像机(VHS)重放图像质量水平。实际上,因为VCD视盘机采用了激光束读取信息方式,光盘与激光头无磨损,不会因使用时间长使图像质量变差,因此VCD视盘机的图像质量优于家用录像机。

世界第一台VCD影碟机

20世纪90年代初,广东江门“万燕”研发生产出世界第一台家庭VCD,开创了世界VCD先河。但仅仅2年,拥有这项领先技术的万燕却最终淹没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

提起VCD,提起万燕,就不能不提姜万勐、孙燕生这两人。1月,他们将PEG(图象解压缩)技术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成功一种全新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这就是世界第一台VCD。

“万燕”让中国百姓认识了VCD,并开创了世界的VCD行业。

但令姜万勐没想到的是,只几年时间VCD便在中国迅速崛起,并风靡全球,成为一个年销售收入达100多亿元的大产业。就连电子工业发达的日本、美国都要参照他研制的万燕VCD来生产。

从1996年开始,中国的VCD市场每年以数倍的速度增长,销量从1995年的60万台猛增至1996年600多万台,1997年销售达到1000万台。只用了短短5年,VCD影碟机累计销售已有5000万台,并催生了爱多、步步高、新科等国内响当当的品牌。但“万燕”却在这个产业中,从“先驱”成为“先烈”,其市场份额从100%跌到2%。

万燕缘何被技术创新绊住了脚

谈起失败的原因,万燕公司董事长冯一丹痛心地说,在技术上,“万燕”发明了VCD机,却没有申请专利,上市后被国内外的公司纷纷仿制,这些厂家以较少投入进入VCD行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市场开发。而“万燕”面对群起的竞争对手,却没有保护自己的盾牌。在资金上,“万燕”在前期研究开发的投入是1600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