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德在第五、第六跳中极有可能跳出8米50以上的成绩,毕竟他的pb也在8米50以上。
能在鸟巢现场主持世锦赛,主持人当然是做了功课的,他最大的任务就是调动全场气氛,有中国选手参加的比赛,要极力引导观众们为中国选手加油助威。这也是主场作战的好处。
主持人很投入的开始造势:“观众朋友们,今晚你们的热情可以和08年奥运会时相提并论!杜柯即将开始第四跳,鼓动你们的手掌,为他加油呐喊吧!”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观众们有节奏的鼓掌,期待杜柯在第四跳中能压制一下反水的卢瑟福德。
杜柯第一跳拿到8米52,并非看低对手,结合历史战绩,他客观的预测8米52有六成以上的把握拿冠军。
然而赛场上的情况永远难以百分百预测准确,杜柯此刻觉得8米52不太保险,正如他赛前接受采访时所言,要跳出8米60以上的远度才是安全的冠军成绩。
杜柯深呼吸一口,走上助跑跑道,还是习惯的起跑距离50米左右。
男子跳远多采用20~24步助跑,各选手的助跑距离根据自己熟悉的步频步幅来选择,杜柯的百米跑平均步幅在2。22米左右,他熟悉的跳远助跑距离就是50米左右。
杜柯立于距起跳板约50米处,目视沙坑方向,前三跳他的助跑准备动作很简短,简短到几乎没有,慢走几步便启动助跑。
而这次助跑准备动作,杜柯做的时间稍长,他双脚前后叉开、后仰身体,似乎在憋大招。
“跳远助跑,最后三到五步的快速位移是决定性的。”黄指导利用这个时间分析杜柯的技术特点,“杜柯助跑的绝对水平速度快过任何一位对手,调整好最后几步的节奏,不用太刻意去抢上板位置,他应该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杜柯在今年钻石联赛上就是这么干的,沪海那一站他跳出了8米65的近六年最好成绩。”
正说着,杜柯跨步启动,他一起启动就全力加速助跑。
助跑节奏很顺畅,跑过15步,杜柯开启【快频突击】,他蛰伏了三跳,就等这第四跳。
顶着【快频突击】,杜柯正在接近自己的最高水平跑速。
最后三步,杜柯的助跑步频达到最高。
“就是这一下,来吧!”
杜柯用两次犯规来找上板感觉,第四跳他终于找到感觉,快速上板之后杜柯觉得有了。这次上板肯定没踩线,因为踩线时脚底会有感觉。
杜柯腾空而起,一跃飞了出去。
杨老师热血解说着这一跳:“飞起来了!杜柯飞起来了!”
空中换步之后落入沙坑,杜柯第一时间望向沙坑边上坐着的白衣裁判。
“杜柯的空中走步动作很潇洒,跳远的魅力正在于此:凌空更久、飞的更远!”黄指导坐在解说席上,也立即去看裁判举什么颜色的旗,“杜柯这一跳最后三步的位移堪称完美,落地之后的远度相当惊人,目测在8米80左右啊!可千万别犯规了。”
万众瞩目下,坐在沙坑边上的裁判大叔也很紧张,他左手白旗、右手红旗,白生红死,天堂地狱。
裁判裁决选手起跳时是否踩线,首先是肉眼观测,然后听技术监督组传来的红外线实时监测数据,裁判们耳朵里都塞着耳塞。
这位来自斯洛伐克的裁判大叔为啥紧张呢,因为他肉眼目测杜柯起跳时的踩板位置,貌似脚尖压红线了,又好像没碰线,举白举红,难以判断啊!
杜柯啊,大神啊,他的主场啊,这尼玛要是误判了,肯定要被愤怒的本土观众手撕掉。斯洛伐克的裁判大叔迟迟不举旗,他在等待高科技后援。
这时国际田联技术监督组传递信息给举旗裁判:“杜柯这一跳没有犯规,离踩线差1。1厘米。”
裁判松了口气,立即坚决果断的举旗白旗,成绩有效。
看见裁判举起白旗,杜柯也安心了,他瞄了眼坑痕位置,扭头又看成绩公告牌。
公告牌上显示:
8。81m(字体很大),+0。3m/s(字体稍小)
在顺风0。3米/秒的情况下,杜柯跳出了8米81的成绩,他很兴奋,振臂清喝一声:“好!”
“8米81!杜柯在第四跳中直接打开80大关!”杨老师激动的猛拍大腿,“没有60、70的过程,杜柯将自己的成绩由8米52强拉到8米81!杜柯是继卡尔……刘易斯、麦克…鲍威尔之后第三位打开8米80大关的人,强如古巴狂人佩德罗索、美国怪物德怀特…菲利普斯等天才选手也从未跳出80以上的正常风速成绩,而杜柯在今夜的鸟巢做到了!”
“杜柯这一跳很冒险啊,离犯规只有1。1厘米!”黄指导有些后怕,不过心有余悸很快被狂喜所取代:“没错,打开80大关,杜柯已配的上伟大二字。希望有一天,我们还能亲眼目睹杜柯打开90的极限大关!”(未完待续。)
474章 狂热
杜柯跳出了8米81的惊人成绩,全场沸腾!
八位选手的第四跳全部结束,杜柯以8米81继续排名第一,领先第二名卢瑟福德8米41整整40厘米。
世锦赛的男子跳远决赛中,40厘米差着好几个档次,10厘米就是一个档次了,40厘米这属于碾压。
卢瑟福德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状态越来越好的他,原本雄心勃勃的准备在最后两跳中全力一赌,而现在,8米41和8米81,40厘米的差距如此刺眼,咋赌啊?
不想赌也得赌,比赛还得继续,第五跳开始。
先跳的几位选手做出了审时度势的选择,他们放弃跟杜柯争夺冠军,以夺取奖牌为第一目标。
心态决定技术动作,戈米斯、拉皮埃尔、波利扬斯基、李金泽这四位选手已没有太大的思想包袱,尽情释放自己,去挑战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吧。
这四位选手率先完成第五跳,其中拉皮埃尔一举越过8米30线,拿到了8米32的成绩,他刷新了自己的pb,也巩固了第三的位置。
接下来出场的是美国队唯一进入前八的选手哈特菲尔德,振兴美国跳远、弘扬前辈精神的重任落在了这位黑人小伙子肩上。
哈特菲尔德的赌性太强了,到了这个时候他依然猛冲猛打,他用尽全力跑出了自己最快的一次助跑,上板后奋力一跃、腾空而起,他也飞了起来。
就观赏性而言,坐在地上观战的杜柯也为哈特菲尔德这一跳鼓起了掌。
美国黑人运动员的跑跳基础十分扎实,别说跳远运动员,看看美国的篮球和橄榄球运动员就知道了。
身体素质出众的哈特菲尔德,他的思维模式跟其他选手截然不同,他跳了五次,犯规四次,第五跳又是踩线。
哈特菲尔德如果静下心来,上板时收一收,他有很大机会跳过8米50线,他在资格赛中的成绩就是8米40,排名资格赛第一。拿不到金牌,保底也能拿块铜牌,而且有很大把握拿银牌,但哈特菲尔德或许认为,拿不到金牌就算白来世锦赛走一遭,他就跟杜柯死磕上了,一定要干掉杜柯。
“这位美国老兄的争强好胜之心太强了。”杜柯笑了笑,自言自语道,却也对哈特菲尔德起了几分欣赏之意。
有些运动员很执着,执着到走火入魔,但往往石破惊天的好成绩就是出自于这些倔强的运动员。
哈特菲尔德高举高打,不撞南墙不回头。卢瑟福德却有点强弩之末的味道了,主要是泄气了,8米81对他的心理震慑力太大,重压之下,卢瑟福德的第五跳烂到极点,才跳了7米88,这对他来说属于超低水平发挥。
然后杜柯出场了,全场观众起立,他们高呼:“八米九!”
还有人狂热的呐喊出“破世界纪录”、“九米”。
解说员杨老师、黄指导站了起来解说到:“莫非就在今夜,就在鸟巢,杜柯便要打开90甚至九米大关?他还有两次试跳机会!”
现场主持人也很会造势:“百米跑和跳远从来都是一脉相承,杜柯在昨晚将男子百米跑世界纪录留在了鸟巢,今夜,他能将跳远世界纪录一同留下吗!?”
全场*万名观众气势恢宏的吼起:“能!”
澳大利亚选手拉皮埃尔差点吓尿,澳洲地广人稀,一座小城市也就*万人,可能还不到。
就连杜柯也被惊了一下,虽然他看上去比较淡定,但心中已开始吐槽主持人:大哥你要玩死我?
运动员,特别是短跑、跳跃类的田径运动员,他们需要刺激和鼓舞,*万人一起高呼他们的名字,和面对空无一人的体育场玩单机,实战效果绝对有区别。
然而8米95的世界纪录,甚至突破9米大关,杜柯知道不是喊几句就能轻松做到的。
此时的鸟巢掀起了极度狂热的气氛,部分男性观众在主持人的渲染下热血沸腾,他们脱去上衣拽在手里,手举过头疯狂摇摆。
“这也太疯狂了……”已站上助跑跑道的杜柯,竟有些不敢启动助跑了。
鸟巢陷入了一种非正常的亢奋状态,甚至让人联起某些特殊年代的狂热崇拜。
只有少数人能保持理智,比如说杜柯,以及杜柯的美国外教兰迪…亨廷顿。
亨廷顿不是中国人,在他眼里运动员就是运动员,运动员的身份排在首位,然后才是国籍。
亨廷顿在90年代曾执教过鲍威尔,他比任何都清楚鲍威尔8米95的世界纪录是怎样产生的。
美国教练一看中方教练们都嗨了,他是教练团队中少数能保持冷静的人,亨廷顿只能对他的翻译小姑娘吐槽:“在这座神圣的体育场,你们中国观众加上其他人员近十万人,他们给杜柯的压力太大了。主场作战有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做的太过反而有副作用。”
“过犹不及。”翻译用中文说到,她一时也没想起这四个字应该如何翻译的信达雅,随即又用英文问到:“杜柯一下子跳到8米81,离90很近了呀,他再多跳15厘米就能刷新世界纪录。”
“我的女士,没你想的那么容易。”亨廷顿摇摇头说到,“没人比我更了解麦克…鲍威尔和卡尔…刘易斯,91年东京世锦赛男子跳远决赛,麦克和卡尔一直在8。50米到8。70米之间缠斗。第四跳,麦克跳出8。79米,直逼8。80米大关,他领先第二名卡尔8厘米。卡尔被麦克逼急了,两人在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