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炎黄春秋200911全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作出决定。这种专制体制拖延到1991年终于完全被人民抛弃。末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建议苏共自行解散,苏共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这样苏共就悄悄自尽了。

  问:我们看到,东欧有的共产党并非像苏共那样悄悄自尽,而是最后被取缔的。

  答:是的,例如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自1965年(47岁)上任后逐步独揽党政军三大权,又任共和国总统、武装部队和爱国卫队总司令,大搞家族专制统治。国内经济状况糟糕,民怨沸腾。1989年底群众集会抗议,他下令开枪镇压,引起爱国卫队哗变,他当即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罗共也随之覆灭。罗共曾拥有350万党员,全国人口才2100多万,成年人中平均每4个人就有1个党员。这么强大的党在个人专制之下,到关键时刻也是顷刻瓦解,没有人起来保卫党。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缺乏党内民主的党,即便党员众多,如果重量不重质,缺乏自觉性与战斗力,那也是乌合之众,外强中干。不要以为人多势众就力量大,到关键时刻就会兵败如山倒。

四、苏共模式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共党内民主的削弱

  问:苏联共产党破坏党内民主的做法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影响?

  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有很多新的创造,但是在缺少党内民主方面难免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加上专制主义传统有2000多年,党内领导人有家长制思想作风。除此之外,中国长期处于战争环境中,不得不强调中央集中领导。建国后又受西方封锁、遏制,进行过抗美援朝战争,国内还面临剿匪、镇反、土改、恢复国民经济等艰巨任务,这些都影响党内民主发展。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之外,也还有主观原因。这就是从1943年3月20日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并授予他在中央决策的最后决定权后,尤其是1945年中共七大他正式当上中共中央主席后,党的集体领导体制有所削弱。1949年建国后毛主席身兼四个主席(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权力过度集中于一个人,集体领导制更是削弱。这样难以充分做到民主决策。例如1951年刘少奇的“巩固新民主主义”的主张,1955年邓子恢反对农业合作化发展过快,1957年周恩来反对冒进,1959年彭德怀反对“大跃进”中过左做法等,都受到错误的批判。

  问:建国前后是否党内民主一直遭到破坏?

  答:那也不是。中共早期党章也是规定实行党代会年会制。从1921年——1928年召开了六次代表大会。六大至七大相隔十七年之久,因战争环境难以正常召开。1945年七大党章改为每隔三年召开一次大会,但是拖到1956年才开八大。这时有很大的转机。1956年秋,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总结国内外经验对党内民主有了很大改进。1956年初苏共20次代表大会,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与个人专断,毛主席也深感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八大最重要决定就是修改党章,要实行代表大会年会制度,这是列宁时期年会制度的新发展。列宁时期每年春天选举代表,第二年开会重新选代表,开完会代表任务就完成了。毛主席提出要像人民代表大会一样,在年会制的基础上增加常任制。选出来的代表5年之内都是代表,并不是大会开完就不是代表了。八大还成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只是没有列宁时期那么大权力,还是受中央委员会领导,不能监督中央委员会。

   1956年召开八大第一次会议,按规定1957年要开第二次会议,但“反右派”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有开党代会决定,而是由党中央少数人决定的。到1958年才开了八大第二次会议,这时党的指导思想转向“左”的方面,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作为三面红旗。之后长达11年之久都没有召开八大第三次会议,直到1969年才召开九大。八大的年会制度和常任制度都没有执行。这就是因为党内民主建设还不健全,没有机构能够监督党中央。

  九大更不正常,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进党章,党代表大会改成相隔5年开一次。到现在还是5年开一次,这一点改革开放30年没有进步,依然沿用1969年九大的决定。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内民主的进步

  问:您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作何评价?

  答:总体来说,这30年党内民主是有很大进步,总结了历史经验,党内终身制终于废除,防止了个人专断,加强了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在一些地方已试行党代会年会制和常任制,以及党代表任期制。但是党内民主建设要真正完善,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最值得重视的是2007年,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17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这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历史性进步,也是继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之后,执政党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党的领导人在党内民主问题上的新认识。传统观念认为,共产党的主体是党的领导人,全体党员都要服从党中央,党的主体是中央和各级组织。现在党的领导人对于党内民主有这样高度的认识,是总结了长期以来共产党党内民主的正面和反面的经验得出的结论。要真正做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就要切实完善十七大所提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个体制和机制。也就是要真正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首先做到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按照党章规定,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的办法产生,各级党委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有不同意见时能够每人一票平等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通过实践检验,不断复议、调整决策。在中共建党88周年前夕,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如何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时,胡锦涛总书记特别提出“要积极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在广开言路中集中智慧,在民主讨论中凝聚共识。”如果在民主决策前能建立定期的党内民主讨论会,把重大问题决策草案发给广大党员民主讨论,我认为这对民主决策会大有裨益。党内民主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也还有待切实完善。

  问:最近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又对党内民主作出新的决定,您有何想法?

  答:全国人民和全体党员都热切期盼党中央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有新思路和新举措。这次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强调我们党要善于应对面临的各种危机,增强忧党意识,深刻认识到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尤其要重视以保障党内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但愿这个新决定能认真切实落实贯彻,党内民主会出现新气象、新景观。党内民主的较大发展,看来还有待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修改现行党章。因为党章中的一些传统规定是有碍党内民主发展的。例如,在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和常任制还没有恢复之前就实行党代表任期制,那么这些代表实际上只能起到各级党委调研员的作用,因为他们根据调研所提出的各种决策建议只能供各级党委参考,而不能参与表决。

六、个人对发展党内民主的建议

  问:改革开放以来,您对党内民主建设有什么新建议?

  答:我个人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痛定思痛,就如何健全党内民主,从1979年起就多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建议,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已经精选收入2006年4月重庆出版社出版的《高放文集》之六《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心声》。我这本文集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初版5千本,各地书店很快售缺,纷纷向重庆出版社再要此书,可惜未能重印。报刊上发表过14篇书评(都已收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高放学术思想评论集》),都认为本书如杜鹃啼血,殷切呼唤政治体制改革。九十叟李锐同志读后还寄赠一首七律:“三十年来志未休,居高放眼反思尤。呕心泣血伤时泪,立说著书还我愁。柳暗花明因大悟,山穷水复不稍留。实施宪法须民主,维护人权靠自由。”曾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吴象同志读后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百科辞典。”我这本文集共收入42篇文稿,分为政治体制改革总论,民主、法治与政治文明,关于人民民主,关于党内民主,关于党际民主等篇,其中有七篇专门讲党内民主,特别重要的一篇是2005年6月参加中央党校内部研讨会时提出修改现行党章的十点建议,这篇文章另外收入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放自选集》。这十点建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只能有一个,就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两个,党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这种一个党有两个最高权力机关、两个最高领导机关的提法是不合适的,应该按照马列主义建党学说,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中央委员会是党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2、要全党服从大会,而不是全党服从中央。由于我们党长期处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党代表大会不能按期召开,党中央实际上代行党代表大会的职权,所以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全党服从中央”。这个提法的本意是“全党服从党中央委员会”,但是在实践中却逐步演变成全党服从中央政治局、全党服从政治局常委、全党服从党中央领袖个人。这方面的历史教训是很多的。

  3、党代会要实行年会制和常任制。

  4、改进党的代表大会的开法。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召开六次党代表大会,每次都是只在会上宣读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