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凡落。
此时,吴凡坐在正殿之上,装模作样地把二人身上所藏书信看了一遍。按照信上所说,孙坚军会在后天晚间抵达江陵城东面的夷陵县境内,安营扎寨;而刘焉军则会在明日晚间,抵达江陵城西面的乌林县乌林谷,同样那里安营扎寨,等待与高顺军策应。
乌林谷这个地方是江陵境内少有的一处山谷,山谷地形狭长,两面被山峰遮挡,谷内林木杂草丛生。如果没有李坤事前给吴凡提供的情报,吴凡还真就有可能率兵前往乌林谷,把率先赶来的刘焉军击败,再回师去攻打孙坚军。
若是那样,吴凡可就上了诸葛亮的当了。诸葛亮在乌林谷这个地方派出十万士兵,提前就已经做好了埋伏,并且在谷内设虚营一座,内藏大量引火之物,吴凡一旦引军突入营中,必然身陷火海!届时,谷之两端又各有五万士兵把守,配以两边山坡上滚下的落石和滚木,就算吴凡毫无伤地从火海中脱出,率领手下部队想要冲出乌林谷,至少也得二十个时辰以后,而且还得付出很大的伤亡。
到那个时候,等吴凡率军冲出谷口,江陵城就已经被诸葛亮用计拿下了。
这条计策还真是毒辣!
将书信放下后,吴凡一言不,长时间地看着跪在面前的这两名死间。两名死间被看得直,不知吴凡在想什么。
实际上,吴凡有心收买这两名死间,想个办法再让他们回去。不过,思来想去,吴凡认为还是不要破坏诸葛亮事先的安排,以免诸葛亮察觉到他的计策败露,改变军事部署。
由着这个想法,吴凡命人将这二人推出去,直接斩。随后,又针对诸葛亮的部署,作了一番安排。
这番安排是在极为隐密的情况下进行的,选址在太守府的大堂上,而非宫城正殿;只有吴凡和手下几位重要将臣在场,一应下人全部被清退,以免走漏了风声。
毕竟吴凡有眼线设在高顺军中,必然也得防着点对方是否会设内j在自己这里。
一番布署之后,众位将臣领命而去,吴凡正坐在大堂上查看地图,小乔甩着两条胳膊走上堂来。
“喂,你刚才和手下在这里神秘兮兮的,连下人都不许接近,干什么呢?”
小乔对吴凡从来不喊姓名,更不喊官称,而是一个“喂”,简单而直接。
吴凡头也不抬,随口道:
“在合计着怎么对付诸葛亮。”
小乔从吴凡桌上的果盘里拿起一个苹果刚要吃,听到诸葛亮,立即呀了一声,兴奋道:
“诸葛亮?那可是三国最著名的大人物啊,智者的代表。你要怎么对付他?是不是到最后要把他收归手下?我看很多穿越到三国的小说里,主角到最后都把诸葛亮收为小弟的,你也逃不过这个规律吧?”
吴凡淡淡一笑,毫无表情道:
“杀了他。”
小乔一愣,道:
“杀了他?为什么?难道你不觉得诸葛亮足智多谋吗,有这样一个人做为手下不好吗?”
吴凡把目光从地图上挪开,抬头看向小乔道:
“看来我得给你上一堂人文课。诸葛亮聪明是不假,但他的才智限于辨术和谋略。在政治上,他的意识受封建正统思想限制,把天下看成是皇帝老儿的天下,万民只是附属物一般,就像奴隶一样应该为所谓的真命天子终其一生。这种思想放在我们那个时代,就是标准的反人类罪,无视人民的呼声,无视天下大势而一意孤行,为此就算令千百万人死于征战也是毫无悔意。”
说到这,吴凡信手从果盘里抄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继续道:
“从诸葛亮出仕到现在,只有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已经有至少五十万人直接或间接地因为他的作用而死在沙场。此次如果不是他提议让刘表联合孙坚等几路诸侯共抗曹军,其中益州刘焉和荆南四郡对我曹军基本上都会望风而降。而眼下,这四路诸侯联合在一起,虽然并不能阻挡我曹军最终一统天下的结局,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会至少多出上百万人的死伤。而这百余万人之所以战死沙场,皆是拜诸葛亮那所谓的正统思想所赐。”
末了,吴凡看着小乔道:
“对于这样一个思想偏执的二货,你认为我有必要留着他吗?”
小乔听得怔忡半晌,转而又怀疑道:
“可是,我们中国人几乎全部都喜欢诸葛亮,这是不争的事实啊。难道那么多的人都错了?都不如你一个人聪明?”
复回中原第250节张飞也领盒饭了
第250节张飞也领盒饭了
小乔随后又补充一句道:
“没听过一句话吗?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吴凡呵呵一笑,道:
“这句话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由特定的人面对特定的人群说的,带有强烈的政治灌输目的。随着时间推移,无数发生在身边的事实已经证明这句话根本经不起推敲,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再次说起这句话的时候,不过是把它看成是一句戏言罢了。相反,我相信你一定也听过另一句话: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小乔眨了眨眼睛,听得一知半解。nv人似乎天生就对繁杂的逻辑问题不感冒,更不喜欢在这种事情上耗费脑细胞,索直接向吴凡问道:
“我还是想不通。我们国家有那么多人喜欢诸葛亮,难道他们都不如你聪明?都想不到你所说的那些?”
吴凡今天也是心情奇好,对小乔的问题居然百问不厌,再次回道:
“首先,我得纠正你一下,不只我一个人不喜欢诸葛亮,还有很多,只是相对喜欢诸葛亮的人来讲,数量上有些微不足道罢了。其次,没错,我们国家人是多,十好几亿。不过,你细想一下我们国家这十好几亿的人为整个世界贡献了什么科研成果?又有多少造福全人类的发明创造?反倒是我们用着欧美等国的科技成果,反过头来却又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横加指责。是什么把我们造就得如此病态?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首要的一个就是教育。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把人教聪明,至少不是以开启民智为首要目标,因为越聪明的人在我们的国家里就越不稳定。”
这个时候,吴凡已经站起身,最后道了一句: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时间不早了你的老师得休息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你自己动动脑子好好想一想,脑袋总也不用是会生锈的。”
说到这里,吴凡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微微一笑,走了。
留下小乔站在大堂上,看着吴凡的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没想到这个家伙肚子还挺有存货的,自己以前还真是小看了他。
……
第二天入夜后,吴凡装做被诸葛亮所派出的死间蒙骗的样子,派出五万突骑兵和五万虎豹骑,总计十万人马,由文聘和臧霸两人率领,往江陵以西的乌林县乌林谷急速前进。
为了m惑诸葛亮,吴凡还特意命一名和自己身材差不多的校尉,全身穿上银白盔甲,骑着一匹白马,行在队伍的前军中间位置。
由于天已晚,敌军纵使有哨探在半路探看,也看不清这个校尉的长相,只能依照校尉的外在穿戴以为吴凡果然亲率部队赶往乌林谷。
一切进展都非常顺利。诸葛亮果然在沿途派有探马探看吴凡军动向,看到这个一身银白盔甲骑着白马在军中奔驰的校尉,探马想当然地以为这就是吴凡,连忙分作两头,分别向留守在大营的诸葛亮和埋伏在乌林谷的吴巨、王威两人禀报。
同一时间,坐守江陵城中的吴凡又命令赵云、华雄、颜良、文丑、李湛、吕玲绮六人,每人带兵五千,人衔枚马裹蹄,趁着夜自江陵城向着高顺军大营方向成倒“八”字形张开一张大网。
在此之前的白天,吴凡特意率领手下武将把江陵城的治安提高到一百,把诸葛亮暗ā在江陵城的间谍抓到,由此,诸葛亮对此时江陵的情况就一无所知了。
本来吴凡也曾想过,诸葛亮一旦发现间谍被捉,令其成了睁眼瞎,下一步会不会放弃此前的计划?
不过,思虑再三后,吴凡认为诸葛亮放弃的几率非常小,原因就是这次的死间之计诸葛亮排兵设伏,假造军营,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又看到自己果然亲率部队出城,摆明了已经中了他的计策,诸葛亮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退一万步讲,就算诸葛亮放弃这个计划,自己也是没有什么损失。倒是诸葛亮苦心谋算已久的死间之计,以最终流产而告终。
由着这个想法,吴凡命令手下众将继续依照昨天夜里的计划行事,将计就计好好教训诸葛亮一回,最好能直接把他整死。
死他一人,不知要救活多少黎民百姓。
为了不使外人发现自己,继而走漏了风声,吴凡自入夜后就一直呆在太守府,江陵城的一切事务jiā由郭嘉打理。此番布署,倒是和诸葛亮此前的谋算几乎完全一致。
同一时间,高顺军大营,诸葛亮派出的探马已经返回,告知诸葛亮吴凡果然亲率部队出城,往乌林谷急驰而去。
诸葛亮听了这个消息,连日来一直紧锁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轻摇羽扇顾谓众人道:
“此乃天助我军!江陵可得也!”
高顺这时却是不无担忧地道:
“我此前派出的细作假扮成行路旅人于下午时分途经江陵城,但见江陵四道城紧闭,巡逻卫兵随处可见,戒备极其森严(吴凡当时正率领众将执行治安指令)。而军师派驻在江陵城内的间谍,迟迟未能如约回来通报城中情况,只怕是已被吴凡抓到。若果真如此,军师认为,吴凡是否已经知晓我军之动向,因而如此动作?”
这个问题诸葛亮也已经思虑良久,此时听高顺说起,诸葛亮再次思索了一番后,却是摇头笑了笑,道:
“高将军多虑了。大战在即,提高城市治安乃通常法则。以免战事牵延日久,令城内治安持续下滑,以至匪盗横生矣。”
高顺对于诸葛亮派出的间谍被抓这件事,也只是稍稍有些怀疑而已,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吴凡已经知晓己军动向。因此听诸葛亮这么一说,点了点头,也就不再疑虑。
接下来,诸葛亮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