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从党派的利益上似乎还不能完全说明美国国家政策的转向,他会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美国的国家策略必须是与美国国家利益挂钩的,民主党纵然有再多的环保理想,在参众两院面前,他们不可能为了理想去触动美国的根本利益。
正如虽然美国副总统戈尔已经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克林顿根本没有想要把《京都议定书》拿到国会去讨论。
而真正促进美国态度转变的则是次贷危机,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碳减排”等议题在维护美国利益,维护美国霸权方面的作用正在体现出来。
本书第一章就讲到了美国国会批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将“碳关税”作为一个可选项,这表明美国也有在“碳减排”等方面希望有所作为。
人们可能会质疑,一个连《京都议定书》都没有签署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征收碳关税呢?
但这就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会被任何道德所束缚,自己掌自己嘴巴也再所不惜。
作者:珍州夜郎 回复日期:2010…05…09 23:38:19
马克
作者:围观国观 回复日期:2010…05…09 23:41:15
先占位围观
-------------------
本贴发自iPhone!!易读精灵 … 天涯阅读器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09 23:47:34
谢谢大家关注,这个贴比较短,只有两万多字,是《低碳阴谋》的一章,最近两天会连载完。
说来惭愧,《中国GDP究竟是多少》到目前为止还留了一个尾巴,整个文稿已经整理出来了,共20多万字,最近正编辑,出版估计要等一段时间。
GDP整理后的稿子和以前的贴子在语言风格,结构等方面完全不同,现在还没有计划好怎么贴出来,是把最后的结果贴出来,还是仅把结果那章贴出来。
时间拖太久了,实在抱歉!!
作者:zhouxinjie001 回复日期:2010…05…09 23:49:53
好贴必须顶,楼主今天跟新到几点啊?我等着看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09 23:52:02
美国不接受《京都议定书》,最核心的原因是不愿意落入欧盟的圈套。这自然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但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美国不能接受的是欧盟所主导的“碳减排”,如果由美国来主导就另当别论了。
以美国的实力,它是有能力自己单独搞一套“碳排放”的机制来的,甩开欧盟自己作盟主,唯其这样才能为美国争取更大的利益。
如果美国以G8为基础,邀请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碳排放量比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另起炉灶讨论碳排放的问题,绝对没有不可能。
所以,我们才有机会看到了哥本哈根大会上美国的政客们尽情卖力的表演。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外界纷纷猜测美国总结会为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而错过哥本哈根,美国总统自小布什以后,就很少派高级别的代表参加。
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出席本次哥本哈根大会,并带上一个强大的谈判团队,酝酿着如何按着自己的节奏对碳减排进行调节。
在哥本哈根大会最后关头,当欧盟与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快谈崩的时候,奥巴马通过美国的影响力,进行积极的协调,可谓力挽狂澜,推动哥本哈根最后达成一个框架性的协议,而不至于大家把桌子掀翻了,各干各的,让碳减排计划落空。
或者可以说美国在紧要头头充当了一回和事佬的角色,这也足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份量。
美国人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如果不是有较大的决心,很可能使这次哥本哈根大会变成一场无休止的争吵。
美国对欧盟有较大的牵制力,美国对印度、巴西两国的影响也比较深远,因此,美国仍像沾合剂,暂时把各方的分歧给搁置下来,在大家认可的范围内先草拟一个协议,等待来年继续谈。
如果美国没有明确的目的,奥巴马政府何必费这么大的劲呢?
美国重返气候变化谈判显然是有备而来,需要表现出一些诚意。
当胡汉三喊“我又回来了”的时候,他背后是有国民党的军事存在,八路已经不能给老百姓撑腰了,而现在美国回来的时候,也带了一个千亿美元的资金计划。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刚到哥本哈根就宣布,美国将和其他国家一起到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以帮助穷国抗击全球变暖。
这显然是美国在奥巴马总统抵达哥本哈根铺路。
这个计划果然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认为是美国在向气候谈判伸出了橄榄枝,美国正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准备为气候谈判作贡献了。
但这仅是画的一个饼,美国的钱不是白给的,美国在提供资金上设定了很多条件,即在所有主要经济体采取有意义的减排行动并保证执行透明的前提下。
当现场有记者追问美国究竟每年能向这一千亿美元资金贡献多少钱时,希拉里也并未给出具体数字,在不到关键时候,美国人不可能轻易露出自己的底牌。
狡猾的美国人一手递给发展中国家糖果的时候,一手还提着大棒,这似乎符合美国人一惯的作风。
77国集团及中国、巴西、南非、印度为组成的“基础四国”,对美国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纷纷表示了质疑,美国只是顾做高姿态罢了。
因此,当美国雄心勃勃准备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外交斡旋时,好象并没有如美国意。这也出现了温家宝总理两次拒绝会见奥巴马总统,只派了较低级别的谈判代表参加由奥巴马发起的内部搓商。
美国强势作风并没有让中国屈服,这无疑给美国一个下马威。
最后,奥巴马总统不得不硬闯由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国进行谈判的主会场,最后双方成达共识。
也有了最后的《哥本哈根协议》,这基本上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国与美国妥协的产物,这时又把欧盟掠在了一边。
今晚最后一贴,谢谢关注,明天会贴完。
作者:彷徨决绝 回复日期:2010…05…10 02:43:43
限制技术出口还想和我们谈碳金融
排自己的碳 让他们无碳可排
顶楼上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10 08:38:56
哥本哈根中最失意的无疑是欧盟,而比较失意则属于美国。这对意气风发,重返联合国气候谈判的美国当头一棒,心里拔凉拔凉的。
欧盟把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出戏给演砸了,可能会促使欧盟对自身实力的反省,想靠“碳减排”揩世界首强美国油的想法估计要打消一阵子,这个世界最后还是要凭实力说话的。
两个失意的人面对的是一个团结而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国等国家已经开始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通过哥本哈根,这已经由传说变成为真实的故事。
从文化、地缘、经济、政治等方面来说,欧美仍是天然一体的。
哥本哈根可能导致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希望看到的结局,那就是欧盟重新做回自己,暂时放弃自身的利益,把牙咬碎了吞到肚子里再说,还是跟着美国这个带头大哥混吧。
美国想挟其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啃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根骨头,结果却少了一颗门牙,这可能促使他反省自己的气候谈判策略,还是欧盟这个兄弟靠得住。
发展中国家将在未来可能面临一道高不可攀的生态帝国主义树立的屏障。
当欧美按各自的思路推动所谓的“碳减排”都遇到挫折时,欧美的合谋是维护自身利益的现实需要,他们代表的是发达国家阵营,他们需要带头维持现有的世界格局。
哥本哈根可能是一个催化剂,他使们再次看清了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对欧美共管的世界秩序提出有力的挑战。
而在哥本哈根之前,欧美已经找到利益的结合点,那就是推翻以前气候谈判大会取得的成果,避免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把发展中国家架在火上烤。
欧美各国都心知肚明,目前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是不足以让每个人都过上美国人那种汽车、洋房、汉堡包的生活的,当发展中国家张开血盆大口希望瓜分资源时,欧美各国都感受到了严峻的压力。
石油在2007年冲破了147美元时,虽然有欧美对冲基金投机因素的推动,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对石油按目前速度可能枯竭产生的担忧。
不断高涨的资源价格对欧美国家也一种巨大的伤害,这将增加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加大通货膨胀的预期,造成经济的动荡,而收益最多的只是一少数部分资源储藏丰富的国家。
必须让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脚步停滞下来,而这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二氧化碳的减排,给你划定一个框框,石油、煤碳等高碳的东西都不能用了,看你还怎么蹦达。
而美国的纽约金融业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其公信力受到强有力的质疑,如果能为美国华尔街嫁接上碳金融,将使美国衍生品市场迎来第二春。
碳减排、碳关税及碳金融等姐合起来是如此美妙,基本上可以一揽子解决欧美所面临的所有问题,这对欧美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作者:泰非力的答复 回复日期:2010…05…10 08:43:38
来顶楼主~~~~~
作者:szgou 回复日期:2010…05…10 09:13:22
作者:彷徨决绝 回复日期:2010…05…10 02:43:43
限制技术出口还想和我们谈碳金融
排自己的碳 让他们无碳可排
顶楼上
…
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这就是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