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伊兹尼克蓝瓷砖在阳光下散发出来的迷人色彩。它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ahmetcamii。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决心修建一座堪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相媲美的清真寺。该寺于1609年动工,1616年建成。
艾哈迈德一世在该清真寺建成一年后就去世了。当时他只有28岁。可谓英年早逝。蓝色清真寺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相距不到200米,都位于苏丹艾哈迈德广场,这两座建筑物的伊斯兰尖塔加起来共有10座,构成了伊斯坦布尔最美的天际线。
蓝色清真寺周围有六座尖塔,塔高43米,植入苍穹,给人的视觉带来极大的冲击。据说修建6座尖塔的建议是艾哈迈德一世亲自提出来的,目的是使寺院在建筑规格的各个方面都超过索菲亚教堂。
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众多伊斯兰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当时有6座尖塔的清真寺只有麦加的禁寺,其他地方的清真寺是不能与麦加相比的。于是艾哈迈德一世决定为麦加禁寺建起了第七座尖塔。
因而使自己的清真寺成为举世无双的有6座宣礼尖塔的清真寺。)穿过蓝色清真寺的边门,这里是古跑马场atmeydan。(广场上的三座纪念碑可以说是拜占庭帝国兴盛时期的标识。最靠近喷泉亭的“君士坦丁纪念柱”。
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的丰功伟业而建的;中间的青铜蛇纹柱半截在地底下,黑黝黝的柱身上缠着三条相互盘绕的毒舌。
外形很想麻花或黑色的粗绳,可惜上面一截已经断掉。最远处的是迪奥多西方尖碑,是拜占庭皇帝迪奥多西二世从埃及尼罗河河畔的卡纳克神殿搬来的,该方尖碑是用粉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至今保存完好,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纪念性建筑。)
从拜占庭到君士坦丁堡再到伊斯坦布尔,每一次更名都是人类史上惊心动魄的一页。绝大多数历经多朝时代变迁的大城市──更何况是首都──遗留下来的只是最后一次的征服者足迹,伊斯坦布尔也不例外(除了索菲亚大教堂)。
于是大部分时候都忙碌于穿梭在满目的清真寺中,并感慨着美国的教堂密度真是低。机场直接有地铁/轻轨的城市总是令人安心,一路穿行于土耳其的大街小巷,热闹的街市和悠闲的路人,犹如变形版的华国城市。
车至尽头,又猛然一拐。便回到了奥斯曼时代。这里的相当小,大部分给游人们准备的景致都在步行范围内;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居然能塞下这么多瑰宝,足见奥斯曼帝国的奢侈。有四大烂俗必去之处。
下车后便直奔最能打发时间的一处──托普卡帕宫。从各种意义上这里与故宫都有极大的可比性。建筑年代相近,面积也相似,一东一西交相辉映。不过,与大和殿高高在上四周空旷无物的故宫的相比,托普卡帕宫要温柔许多。
庭内芳草绿树生机盎然,走到最后一重院落眼前霍然见海,回头又是伊斯坦布尔城内的民生种种。的确很养眼,只是觉得气势不够罢了。不过在政教合一的这里除了政治的威严大概还处处透着安拉的隐秘气息。
不是云落等世俗之人能够把握的,呵呵。绕着外墙转了一圈。才找到皇宫的大门,倒像是disney世界中的各种童话城堡。门口有一大片草坪。大门进去的第一重院落是各种杂务部门。
现在基本完全没有残留下来。与故宫一样,朝廷外围的第二重庭院是政府机关,内政部、财政部等等。现在全成为了博物馆。主要是各式武器和当时被视为顶级奢侈品的瓷器丝绸一类的舶来品,其中还有来自波斯泰国等地的赝品。
原来云落和纳兰涩琪也有被山寨的时候。看毕,在庭院中央发呆了一会儿,传说当年院内处处是瞪羚和孔雀,这种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之处还想象不出应有的肃穆。这重院落的尽头,靠近第三重院落的入口处。
是国会议会与背后高耸的正义之塔。议会们是大臣们开会,苏丹是不参与的,但苏丹可以在旁边的房间偷听……虽然议会不大。但里面的装饰仍然富丽堂皇一丝不苟。穿过这道吉兆之门便是内宫了。
第三重庭院虽属内宫但仍是大臣们可以进入的地方,但一切公众活动。例如节日活动或苏丹的生老病死纪念仪式都在吉兆之门之外举行。门口有块小石头,写着是奥斯曼帝国建立时插下旗帜之处,被视为奥斯曼帝国的中心,据说这面旗帜现在还收藏在国宝库中,土耳其的织品质量果然优秀。
进门紧挨着便是觐见厅,与门挨得如此之紧以致于完全看不到庭院里的景色。一般的大臣进了第三重庭院也只能到这里为止,算是和太和殿差不多的存在了。苏丹喜怒无常在听完报告后直接赐死的故事也经常发生,因而这里据说是灵异事件多发地。
这里大部分房间仍然是博物馆,继续展示着曾经的纸醉金迷,不外乎各种金银珠宝、虽然看上去不怎么实用却精心雕琢让人眼花的各式家具,和各位先知圣徒的种种遗物(原来伊斯兰教也有类似于舍利子之类的圣物)。
最珍稀的大概是摩西的杖和穆罕默德的斗篷,只是统统不能照相。大都会的伊斯兰馆从云落来纽约一直装修到现在,美国别处似乎也没有特别好的博物馆,这次算是大快朵颐了一把。第四重和第三重庭院间并没有那么显著的一道门。
不过气息一下就完全变得轻松休闲了。这里其实并非皇室真正居住的地方,而更像是白天消闲解闷的地方,有很多杂七杂八的建筑,形式上不那么规整了。例如这座看上去象卧室却感觉冰冷的地方是王子们受割礼之处。
最里面的巴格达宫,一边是碧蓝而深沉的波普鲁斯海峡,一边是各大清真寺为代表的天际线。这里是苏丹静养的地方,的确心旷神怡。另一处埃里温宫正在装修,只能从门口的洗手池一窥其貌。皇帝真正住的地方其实是著名的后宫。
位于主宫殿一侧,入口在第二庭院第三庭院各一个。这里还要另外掏钱,那就只好掏吧。与故宫的内宫一样,这里的后宫也和迷宫一样用高墙和走廊分割联系起来。与想象中不同,虽然外人严禁进入后宫,但里面的嫔妃是可以出来散步逛街(?)
甚至开party的,比起华国的幽闭来说似乎人性了不少。从正义之塔往里走,过了这座浴泉殿,就进入后宫了。后宫里相当多的房间都没有开放,只能看看外观,因为也没多少好说的,拣些重要的看看吧。
最先走到的是太后的庭院。穿过一段狭窄的走廊,是局促了很多的妃嫔庭院。土耳其人的热爱洗澡是举世闻名的,这里的浴室也多次重建,已经没有保留太多奥斯曼风格,而分明是欧洲浮华的洛可可风了。
宫内最大的圆顶大厅被称为帝国大殿,该算是苏丹的娱乐室吧,也是举行婚礼的地方。至于苏丹自己的寝宫则不止一个,大概苏丹们私下里经常会怀疑前任们的审美水平因而决定自己新建吧,以下只是一个例子。
第一一九〇节流光
然而这么家徒四壁的样子配上看起来就不太舒适的床,只觉得苏丹要天天这样住其实也很惨吧……这是另一间,俗称水果宫。苏丹的宠妃们专门有自己的庭院,在这里的诸宠妃们都卯足了劲勾心斗角,谁先生出太子谁就赢。
因而各种狗血剧情也屡屡上演。看似宁静祥和的院内却满是腥风血雨。紧挨着宠妃庭院的双子宫是太子的寝宫,看似鸟笼的构造其实也真是鸟笼。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的照片,似乎甚至比当时自己亲临的感觉还要有趣。
这的确不是云落想像中的任何一种皇宫,威严不比故宫,贵气不比欧洲大部分皇宫,但奥斯曼就该如此,与东西两地皆不尽相同。从托普卡帕宫出来去找饭吃,顺便拜访了烂俗四地之二──蓝色清真寺。
这里免费因而后来还陆陆续续去了好几次,都一并在这里写了吧。这里本是君士坦丁堡皇宫所在地,建这么大一座清真寺也有耀武扬威的意义吧。飞扬跋扈的奥斯曼人打算将这里建成与麦加禁寺一样的6根宣礼塔。
被麦加严肃地申明认为这是对他们不敬,结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苏丹掏钱给麦加添了一根。这里的正式名称其实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不过由于全寺处处使用的蓝色瓷砖过于夺目,“蓝色清真寺”的名号反而更加响亮。
进清真寺的规矩大概哪里都一样,脱鞋,长袖长裤,女性要把头发包起来,非祷告时间。三大宗教唯有伊斯兰教的殿堂内部空空如也不设任何雕像,唯有透过大大小小窗户的阳光洒满全寺。如繁星点点。
从上到下整个清真寺充盈着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纹样,真说不清这到底是繁华还是简朴。作为国家清真寺,这里的规矩更加严格,非信徒只能从侧门进入,但可以从正门离开。某种意义上说伊斯兰教还真是缺乏包容万众的魄力。
本是人造之物,何必强借神意立下种种自以为是的规矩。从蓝色清真寺出来已经快一点了。本来决定去对面的索菲亚大教堂,看了看颇有华国风范的排队阵形,决定还是先去考古博物馆转一圈避开高峰,没想到一转就直接到下午五点半闭馆了。
这种各家文化屡屡冲突之地果然随便一挖就是宝藏。这里的藏品基本只到罗马时期为止,就已经塞满了三层半楼。不过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土耳其也没少遭掠夺,经常在展品介绍上看到“原物藏于大英博物馆”。
“这一套中另外两件现在藏于柏林”之类有点咬牙切齿的话语。首先是摩索拉斯王陵前的石狮,昔日的世界七大奇迹如今只有若干雕刻流传于世。亚历山大像,小亚细亚最伟大的占领者。当然希腊罗马雕像在美国各大博物馆也不罕见。
而这里的特色之一则在于美轮美奂的石棺。最有名的两尊,一尊以亚历山大石棺为名,不过只是描述了亚历山大征战的场景,并不是亚历山大下葬的石棺。另一尊名为悲泣的妇女,一阳刚一阴柔,一豪放一哀伤。
还有许许多多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