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道天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凝聚力,老书记试图打破这种禁固,始终无能为力,后也只能作罢。不过,除了这些,他在省委的工作还是很轻松的,因为下面的每个人会各司其职,把份内工作做好。

再加上他心里清楚,胳膊扭不过大tuǐ,自己面临着退休,没有必要把江淮班搞乱。人往往就是这样,只要想开了,什么槛都能过去。

眼看这两年,江淮经济蒸蒸日上,上面说话的时候,他也脸上有光。

尽管这样,见到张一凡的时候,他的脸上依然有些不太自然,觉得自己是个摆设,是个木偶。

回到省委宾馆,张一凡的心情也不错,便坐下来听取大家的汇报。

本来他们准备让首长休息一下,吃了中饭再谈工作,张一凡情绪饱满,说没事,那就谈谈工作汇报吧。

老书记第一个讲话,谈了自己份内之事,讲了江淮发展,江淮省委的一些日常工作。他基本上沿袭了张一凡以前的思路,只有在少数地方有些改动。

当然,这些改动也是轻微的,既然尊重领导以前的指导思想,也要体现自己对工作的尽忠尽职。关于这些,老书记做得滴水不漏。

然后由徐前进谈政府那边的工作情况,虽然张一凡只负责农业,农村这一块,但是江淮班几乎把所有工作重点都谈过了。包括医院改革方面,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女上学问题,以及经济适用房建设等等。

张一凡离开的这几年,这些方面的工作并没有放松,而是继续深化。

张一凡说,江淮已经有条件为社会,为群众创造好的生活环境。江淮不象西部,西部还在成长中,江淮已经达到了一个经济发展的顶峰,所以两地之间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中午吃了饭后,稍作休息,下午将是继续为工作而讨论,开会。明天安排去农村视察。

房间里没有人,张一凡拿出手机给陆雅晴打过去。

陆雅晴当然知道张一凡要来江淮,就是张一凡不说,她也可以从政府动态中看到这些信息。在张一凡没来之前,江淮班已经做了相当久的准备工作。

这似乎都成了惯例,班在开会的时候,谈得多的就是如何迎接张一凡首长前来视察工作的问题,务必落实,抓好这个工作。

因此,一些消息灵通一点的人都知道张一凡要来江淮了。

与以前不同的是,这次大街小巷里,没有拉横幅,没有写标语。这是张一凡要求的,不要搞这么劳师动众。他要看到江淮实在的一面,如果弄虚作假就没意思了。

陆雅晴得知这个消息,兴奋得好几天没有睡觉。

她想给张一凡打电话,却又担心不方便,于是她就在别墅里傻傻地坐着。

没想到张一凡果然打来电话,陆雅晴欣喜接起电话,柔柔道:“你终于打电话过来了。”

张一凡嗯了声,问她在干嘛?

陆雅晴说想你,一个劲地想你。

张一凡跟她说了,“近几天,将下乡视察工作,等工作视察完了,我会去你老家看看陆书记。这件事情不要声张,你知道就知了。”

陆雅晴听明白了,乖巧地答应下来。那我回家等你。

挂了电话,陆雅晴一颗心就砰砰地跳。她在想自己要早一点回去,不能太匆促了,否则引起老爸老妈的怀疑。但是回家之后,该做些什么呢?

陆雅晴的心总是不安定,本来她想搞得让张一凡意外惊喜一点,可总觉得不妥,要是自己回家之后搞大动作,把家里弄得象什么似的,以陆正翁的精明,也会怀疑的。因此,她还真的什么都不能做,就象平时一样,对,跟平时一样。陆雅晴打定主意,准备回老家等张一凡。Q!。

省委书记第2200章身居高位(七夕快乐)

更新时间:2012…8…240:59:43本章字数:4161

第2200章身居高位

五月的天气,总是那么温暖,五月的风,总是那么柔和。…

走在江淮这样的沿海大省,那平坦宽敞的大道,如沐春风。

张一凡是一个怀旧的人,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居然对江淮的一草一木那么热爱,到处都充斥着熟悉的味道。没错,这里就是自己曾经呆过好几年的地方,全国经济大省江淮。

江淮处于长江以南,东海之滨,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江淮城里,还有闻名遐迩的西子湖,也有我国四大美女西施诞生之地。

江淮人富有,江淮人精明,江淮人也勤劳。

张一凡可谓是一个走南闯北的人,他生于湘省,去近广省,呆过西部,唯独对江淮之地独有情钟。有人说,江淮人不似广省人那般冷漠,不似内地人那般懒惰,这些话绝对是有根据的。

今天视察的重点,是江淮靠海边不远的一个小市。这市里有著名的蒋氏故里。

在江淮呆了这么久,张一凡深有感慨的是,江淮人善于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无限放大。当然,这种放大不等于是吹牛,用他们商人的话说,叫品牌意识。

说起来这个蒋氏故里,其实是稀松平常,完全没任何特色。就是在那条河边,有一栋老宅。宅子的门口,有一片广场,围墙写着蒋氏故里几个字大。

而这个院子里到底有什么呢?

有一张床,以前的木架子床,据说是谁谁谁睡过的,其实说不准,就是附近哪位农家收购的老床。有一张犁,一把蓑衣,一顶斗笠,犁和蓑衣,斗笠都很旧。蒋氏的年代不久,再旧又能旧到哪里去?

但这些看的不是这东西的年代和价值,而是那段历史。

除了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后面有个佛堂,这佛堂跟大多数地方一样,基本都是为了给游客一种心里的安慰和寄托。据说老蒋的母亲向佛,因此就有这佛堂,其实,这些都是后来加去的。在河的对岸,有一栋小洋楼,他们说蒋夫人曾在这里住过。

反正都是如此云云,基本没有太多能看的东西。

但是江淮人就是这样,可以把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事和物,用文字和图片来修饰,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品牌。江淮人在全国打造的品牌很多,不管他们有意还是无意夸大这些品牌价值,至少他们用自己聪明的脑袋,丰富了自己的口袋。

这一点,跟很多内地大不一样。内地很多地方的人,成天围着麻将桌子无所事事。每个人都希望能从这麻将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好象这麻将桌子是聚宝盆似的。

社会风气,也是张一凡比较欣赏江淮这地方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工作视察,老记就不奉陪了,因为张一凡的工作主要是农村,因此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省长,以来农业厅等干部都在例。

徐前进深知张一凡的性格,随行的人员尽可能的少,记者也不多,几家重要媒体到了就行。

在江淮工作了这么多年,张一凡以前也下农村。江淮最大的特点,就是交通。

在这里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路,而且大都是水泥硬化后的马路。这些张一凡是知道的,因为他在江淮的时候,江淮就实现了这项工程。

张一凡说,今天我们不坐小车,坐大巴。

一辆大巴可以容得下几十个人,张一凡就坐在大巴。随行的干部不多,一共才十几个,加记者,一共四十个人不到。

跟大巴一起的,前面是一辆警车,后面也有一辆警车。哪怕再简单,再低调,安全第一,警车必须跟随。

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乡下。这里已经离大海不远了,仅三十里左右。四下望去,一片丘陵地带。在这里的山岗,绝对没有一寸闲置的土地,能植树的植树,能种菜的种菜。但最让人喜爱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竹子。

张一凡去过井冈山,看过那里的竹子,而这个小镇下面的农村,居然也是一片接一片的竹子。这些竹子在江淮,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而湘省大都不是,湘省只当它是一种植物。

江淮的竹子,成年竹子加工成竹伐,加工成工地用的竹板,也有加工成箩筐,椅子等等,更有些地方用来加工成竹艺术品。

江淮的竹笋,每到春冬季节,收购竹笋的工厂很多,都是大卡车卡车的拉走。这些竹笋,将加工成笋罐头,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这就是江淮人所说的产业化,他们就可以将这些看似不怎么起眼的东西,做成产业。

一些普通人家,一年卖出去的竹笋都有一二万块,而这个数目,却是很多内地村民,几乎是一年的收入,或者是他们一家人一年的收入。

关于这个问题,张一凡曾经在心里反复自问过,内地没有竹子吗?内地没有笋吗?为什么内地就不能把它做成产业?

看着这漫山遍野的竹林,让张一凡感触良多。

车子进入一个村庄,那里有镇领导和村干部在等,他们得到通知,今天张首长会过来视察。张一凡事先说了,该干嘛就让村民干嘛,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担误了人家的工作。

江淮这地方与其他地方不同,即使在农村这种地方,每个村庄基本都有工厂。这些工厂不会很大,有的几十人,有的百人,当然大点的也是好几百人的工厂。

一般这种农村企业招工有难度,所以附近的村民都加入了工人队伍。他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做农活,平时都呆在工厂,非常合理的安排着自己的时间。

所以张一凡说,江淮的农民实在太幸福了。现在不论走到哪个村庄,哪怕是那些年纪很大的老婆婆老爷爷,几十万家底不在话下。

张一凡一行来到眼前这个村庄,村庄夹在两山之间,由于沿海大都是丘陵地带,所以山与山之间,就是建村的好地方。

山沿边,有一条不大的河流,村庄就沿河而建。

镇长和记还有村干部,小心翼翼地介绍着村里的情况。他们说村里有三个企业,两家私人企业,一家村办企业。这种企业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没什么文化也成。

因此,这就成了江淮特色。

由于大部分村民都进了工厂,村里的田土活就做不了这么多。靠近河边的良田,基本还在耕种,但是稍为靠山边的土地,就租给了花木园林公司。

这些地被合理利用,每个月给村民多少钱。

这一点,张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